水陸朴刀術

要點與殺法:立刀護體,身沉勢正,擊步前隨,掄刀下剁,勁力透徹,勢不可擋。 要點與殺法:以心馭刀,身活步快,行挑蓋劈,勢沉勁整、刀身合一。 要點與殺法:轉折如風,上步刃落,刀身相溶,落步如岳,以刀尋敵,刃鋒迎殺。

介紹

水陸朴刀術
古時人們外出經營

商業、販運物資之旅行,或信使遞送,軍卒衙役執行流放、發配人犯的解遞、押送,以及官吏的升遷赴任,大多是步行或騎牲口,只有大戶人家、巨賈商人或是相當品級的官家,才有車轎代步。而凡為行旅之人,不管車馬行、車轎行,都與步行跋涉者一樣必備兩件東西——一是雨傘(或斗笠、蓑衣等雨具);二是朴刀(又曰“雙手帶”,或單刀、劍器,武技高強者則一條木棍足矣),故朴刀實為行旅、跋涉者最重要的防身護衛武器和披荊斬棘開路前行的工具。
“水陸朴刀術”源於江浙一帶,古時人們好以英雄豪俠之名闡述某一技藝的聲名之隆,故有傳曰:此朴刀法為太湖義軍於化龍麾下“敢死隊”——“神龍營”必練之技藝,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才施出的“殺手鐧”。據說“神龍營”六百健兒個個勇悍不羈,船上、陸地以朴刀劈殺、穿幫、跳船,攻而必克,出戰必勝;於水下人人執以闊背利刀,以刀尖刀鋒鑿船、砍橋,劈柵之殺掠氣勢,“玩命”的戰法,令敵心膽俱寒,聞風而逃。但也有人說水陸朴刀是太湖“湖匪”於七家傳並授於手下嘍羅殺人越貨的技術,雖狠毒刁鑽,卻“不能登戰場明刀明槍搏殺技藝之大雅之堂”。過去的事情,知道些、了解點即可,而今練習、研究傳統武技,只為弘揚民族文化,使其不湮沒而力求光大之,再就是強身健體、修身養心。現將刀術秘傳撰寫成文,附以實照,以輔諸傳統武技研修者之練習、研究。
原傳“水陸朴刀術”為兩路——一路為水船刀術(在水上大、小船隻上竄跳、殺伐之技藝),一路為陸上刀術(於陸地上攻掠、砍殺之技藝),傳至清代,被合而為一,統稱“水陸朴刀術”,傳承至今。
水陸朴刀術法訣及釋義
湖海江河義為先,水陸行旅刀亦膽。
翻刃掃抹彼面花,劈斬撩搠步縱躍。
雲藏挑剁進卻閃,橫搗拐把身如風。
身立穩活謹收放,八方縱橫皆由心。

釋義

:湖海江河義為先,水陸行旅刀亦膽。自古凡習武之人,為師者當先教以“仁義”、“德訓”,再授武技。此句意為:無論江湖還是武林,當皆以道義為先、為要,出手出刀為正義、為榮譽、為師門、為義氣、為真正的朋友而戰!武林同道首先要尊重他人,以義以信以真才實學贏得人們的尊重。否則,技藝愈高,愈易惹“殺身之禍”。故有“德有多高,刀亦有多銳、技有多精”之說。古時外出多以步行,江南水網地區多以小船划行,世道不太平,野外、蘆叢、山間多有野獸出沒,攜一口朴刀,防人、防獸兼而有之。故曰:以刀為膽。而深諳刀法者乃以技藝為刀之膽。帶口朴刀走山過嶺,亦可劈斬荊棘,開出行路或砍柴草生火作飯等,亦武器亦工具也。

法訣

:翻刃掃抹彼面花,劈斬撩搠步縱躍,雲截挑剁進卻閃,橫搗拐把身如風。意為刀鋒首先所指為頭、面部位,“取對方首級(頭顱)為先,為要”;其次以步之縱躍,在船上穿幫縱躍為步法;“進”為攻擊砍殺;“卻”乃後退之撤身步;“閃”乃左右、上下規避、起伏身法也;刀法、殺法、單斗、群戰亦以自身“轉”為發力、出刀之力源,轉體發力,身轉如風,力亦大,勁亦猛。“水陸朴刀”之練習和套用大致以十四字為大概——劈、斬、撩、搠、翻、掃、抹、雲、截、挑、剁、橫、搗、拐。劈——以朴刀之刀口自上向下揮落為劈,勁力脆、沉、長、利落。斬——以朴刀鋒刃自上向下直向落擊為斬,勁力深沉、迅捷、冷脆而勢不可擋。撩——以刀刃自下向前上方、側上方提殺為撩,勁力無前、無制,凡遇皆殺。搠——以朴刀尖鋒向前或立刃、或平刀、或翻刃沖扎為搠刺,勁力迅脆、連貫,隨步而發,步到刀尖即到。翻——朴刀刀鋒之運行方式:上下、左右滾擰、鏇轉的刀法為翻,勁力柔,連貫無滯。掃——以朴刀之刃鋒橫向之反覆掠殺為掃,勁力連綿不斷,左右連續運行。抹——以朴刀之刃口、刀鋒斬劈、砍殺後,抖身發勁,回帶刀刃上下、左右運行為“抹”;此法講究一個“快”字,即實戰中主要攻擊對手的面部和大動脈,斷其主要肢體的韌帶。雲——運朴刀以自身為中心的動作為“雲”,作用為裹身護體;於群戰中身轉刀鋒為先的動作轉換之殺法亦為“雲”,此為攻守殺御結合之勢法。截——保身自御的破擊殺法;實際作戰之際的攻擊性刀法,以刃鋒自下向上,由外到內迎擊對手,找其距我最近的肢體而截殺之。挑——劈剁、截殺後,即轉為自下向上挑起對手,繼爾制斃之技法,亦可以突發之勁力,前行挑崩、挑甩對手兵刃,繼爾殺之。剁——以朴刀之前鋒、刃口自上向前下方猛勁落砍對手為“剁”;其特點為:一挑即進;一剁或點即起,亦可上上下下、亦進亦退、連貫不停的套用,俗稱為“小鬼拉鑽”。拳諺曰“不怕千招精,就怵鬼拉鑽”,又曰“練好鬼拉鑽,神仙也難拿”。橫——為朴刀的橫向殺法,是以刀桿橫向擁推、頂拱制御對手的攻擊,繼爾轉換勁力,閃身殺制對手。搗、拐——此兩殺法為朴刀把及刀把後鐵環(刀柄鐵器)的實際套用:以朴刀後把、刀柄直向攻擊對手面門、心坎等要害為“搗”;以朴刀把、鐵環、刀柄橫向掃擊對手,或向下、向外拐掃、掛磕、沉磕御化對手攻勢,並致其傷為“拐”。此二法講究:足紮實地,身轉如軸,迅快中正,轉而即上,搗挑拐掃,粘化殺制。
“身立穩活謹收放,八方縱橫皆由心”。“水陸朴刀”術中“水船刀法”占很大比重,要求在船上作戰,首當自身穩固、靈活自如,才有攻殺對手之能力,反之怎能作戰奪人。出手出刀,運刀施殺當謹慎之,船上顛簸,對手自船上防守,刀出則必殺、人至則必制,殺敵制勝才能得到財物,或能保衛自己和財產的安全,否則險矣。心中有刀,以心運刀,刀出必殺,殺法不絕,方能使自己在浴血拚殺的戰場上,處於不殆之境地。
水陸朴刀術動作法
一、起勢(圖1)。
二、迎門見客勢:1.直立,雙目平視遠望,全神貫注,右臂自然下垂,左手持刀:刀鋒向上、刃口向前,刀桿垂直,刀環稍稍拄地。
2.刀上提移於胸前,刀之護盤約與咽喉平;抬右臂,右手於左手上方接刀,刀鋒上指,左手順刀桿下抹握於刀桿下方、刀刃向身右,刀身平置於身前(圖2)。
要點:心平身亦正,意氣刀身合,提刀立前舷,迎門始見客。情安神泰,警覺而含鋒不露,小心八方,精氣神抱身運於刀,此為刀之預勢。水陸朴刀:身定、警覺為此刀術之兩大要素,切記之。
三、卻身運刀勢:提左足向身後二尺處撤落踏下,身體重心於兩足間,呈沉身平踞之勢;右手扣腕以“虎口”蓋扣刀之上桿,順勢前送,左轉體,左手隨步撤身轉提拉刀桿,置於腰間;雙手合力持刀,手心相對,右前左後,刀鋒向前、刃口向下,高勿過頭,低莫過胸(圖3)。
要點與殺法:朴刀訣曰“卻”乃撤也,運刀卻身為察敵情,以迎殺之。身撤而刀不撤,步卻刀鋒出,意在放手搏殺破敵。若對手衝殺洶洶,勢逼我之際,我以卻步而挺刃殺之。切忌猶豫不決或將身體重心過於落於腿上,此不利於移動,有礙身法、步法的運用。只有運刀果斷,身體協調練習才順暢、美觀,方能出刀制敵,保存自身。
四、復手掃刀勢(花面刀勢):提雙足,以腰帶步前行,約3~5米而止,呈右四六步勢;前行同時,以腰身伏起沉搖所發的勁力運達於手腕左右擰翻,使刀身刃鋒於身前,兩側掃抹、拉推,步停而止,定勢為右四六步雙手持刀勢;刀桿前撐,刀身平置、刀鋒向前,刃口向左,與頭面高度相當(圖4)。
要點與殺法:此為亦行亦掃殺法之一,練習時腰、身、步、刀合一,行沉起伏和諧,步大疾穩,身活刀利,步不停、勁力不止、殺招不止。單勢練習可走圈,走弧形步運刀,講究變化,勁力心意合一練習。實戰中以朴刀刃鋒前出,直接攻擊,尋殺對手兩目,頸項或掃花其雙目,進而一刀殺斃之,故曰:花面刀。法訣曰:挺刀尋敵面、掃花抹兩項,步疾如流星,刃鋒不沾血。
五、上步撩刀勢:此為一勢二招之刀法:1.提右足前趟半步,左足上一大步呈左弓步;同時振左臂,以擰腰橫身勁翻擰刀把掃擊橫打。刀鋒順勢轉向身後右側待機,刀柄擊打高度與頭部高度相當(圖5)。
2.上動不停,右足邁一大步,呈右弓步;上步進身的同時,抖身振臂自身後下方向身前上方撩刀,至頭部高度而止,刀鋒向前、刀刃向上(圖6)。
要點與殺法:身動發勁,雙手合力,擰身蹬足,轉體勢出,步進掃擊,亦行撩殺,身隨把進,上橫下撩,把刃相隨,全身齊動。練單勢可左右、上下反覆練習。實戰中上步即以刀把橫向掃擊對手太陽穴、耳門穴、側頸、面門,橫掃即以步補之距,以朴刀自下向前上方撩殺對手襠腹、肋脅部位,自然向上提刀撩擊,凡遇皆殺!此於混戰、群戰中,邊行邊殺,左右逢源,即為攻擊之殺法,又為兩側、周身衛護之刀法。
六、跨步劈斬勢:上左腿,繃足提膝,右腿支撐身體,兩手持刀,刀把從身後上方向身前下方外拐,順外拐上步之慣性落左足左轉體;右足隨之邁一大步,身體閃進呈馬步之勢;雙手合力,自上向前下方劈斬落下,至胸部高度止。刀鋒刃口直立,刀後把稍低於朴刀勢(圖7,圖8)。
要點與殺法:提步拐把,擰身躍步,閃進轉體,步踏劈斬,一勢兩招,亦行亦殺。注意:閃進步要大些,此原為“水船刀法”,躍步為跳上船幫,閃進橫身而站,踏落勢成,躍疾勁猛。實戰時迎敵械(如長槍,長桿)外拐撥化其打擊,亦化御亦沖閃進,閃跨進身、劈殺對手——自頭頂向下落斬;或側向掛劈兩肩殺之。要求:一擊必殺,刀落敵亡。自身要沉穩,無論在船上跳幫作戰,還是在陸上作戰,要先穩自身,而後殺制對手。講究刀身一體,攻殺一致,閃縱躍進,勢穩勁整,掩殺不受環境、地形影響,因勢利導。
七、行步護身勢:提右足向前引步,雙足自然前行3~7步;同時雙手持刀桿之中間(間距約40厘米),以刀鋒、刃口和刀後桿、刀柄於自身兩側、上下掄劈、掃劃、撩抹、拐掛循環,亦行亦殺,步不停運刀之勢不停,以此勢縱步運刀作360°轉行護體(圖9、圖10、圖11)。
要點與殺法:活步活身,前行疾進,合力運刀,身隨刀行,勁力放達,步履扎穩,以腰帶行,緊湊貫達。身法、刀勢如行雲流水,步法、勁力似無盡纏絲。實戰中一為運刀防撥敵方的矢石、飛箭,二為行進尋殺敵手,攻以劈、掃、拐、撩、抹、劃為主,輔以擋、撥、雲、攔、挑身自保。
八、反身拐(搗)把勢(圖12)。
九、拗步撩陰勢:1.接上動,轉體180°,突以朴刀後柄、鐵把向左側後方拐擊或直搗,雙手合力,轉體蹬足,呈左弓步。
2.上動不停,提左足全速前行,上右足點地,隨之左足踏落,呈左弓步;同時,雙手持刀自後下方以朴刀之刃鋒從下向前上方撩豁、抹殺,至頭高而止。定勢為左弓步拗身之勢,刀鋒向前、刃口向上(圖13)。
要點與殺法:蹬足擰身,轉體搗拐,碎步疾上,提勁撩刀,上搗下撩,行進中以迅轉疾發之力完成動作。實戰中以防對手偷襲反擊為主,人進我進,把拐閃化,搗擊以引,撩殺制斃。以刀把、刀柄找對手太陽穴、頸、面門或心口等要害部位打擊,亦可挑御對手攻擊,繼爾出刀撩殺其襠、腹,曰撩陰刀;亦可撩殺肋脅,或足部跟腱部位,制其重傷失去抵抗能力。群戰、混戰中指東打西,上拐下撩,前出後搗,亦御亦殺。
十、跨步橫斬勢(攔腰刀勢)(圖14)。
十一、抹頸刀勢(圖15)。
十二、截膝刀勢:1.左足引行一步,右足上一大步,左足隨之,呈馬步勢;雙手持刀於身前從上向下,由右向左押刀,以刀鋒畫圈,沉身、沉刀於身前,刀身平置,此曰:攔腰斬抹刀,原為“水船刀法”之勢。
2.緊隨上勢,右足帶左足向前一步,身體自然提升呈跨立側身勢;雙手抱刀合力,刀鋒於腰間向身前上方反手勒掃,並以自身緊裹內斂勁力回刀帶抹,刃鋒稍斜平置,刃口向身前外側,此曰:翻刃抹脖刀,原為“水船刀法”之勢。
3.上動不停,兩足向前跨一大步,身體隨落步而後閃,呈右仆步勢(站的稍高);雙手持刀隨身沉擰刀桿,以刀鋒向身前下方截劈,刀身稍斜,刀背稍高,刃口向下,刀比膝關節高度稍低即可,此曰:滾刃斷膝刀。以上兩刀勢皆為“水船刀法”之連環刀法,統曰:奪命三刀(圖16)。
要點與殺法:縱步疾進,刀隨勢發,落步橫斬,跨步抱刀,反手抹殺,步進身沉,滾裹擰掙,落刀截殺上、中、下三盤,通身奇招,所遇者誅!此連環刀法,既講究三勢合一,又要刀刀清晰、力道明確,切不能“一鍋煮”;因每一刀勢皆有其內在意義,參悟透徹才能於練習和實際套用時御運生神,克敵自保。實戰時“攔腰刀”講究撥化敵人攻防的兵械,躍身縱步攔殺腰斬敵;同時,亦有以朴刀或船槳攔腰將對手打下戰船之意。繼以進步抱刀上抹內收、斷對手頭頸之殺法;通常於混戰中尋找敵方主將,以猿躍鶴縱之步持刀抱身沖挨相近殺之。下截殺法與之配合,上下相隨,斷肢制斃。武林中遇罪不當誅者,皆以“截膝刀”傷其下肢、跟腱,使之傷殘,廢其武功,故曾有諺曰:見於匕,遇神營,千萬別見使“三刀”,喝酒吃肉招招手,“三刀”使出人必亡。
十三、提膝護身刀勢(圖17,圖18)。
十四、抽步雲刀勢(圖19)。
十五、轉身背刀勢:1.身體自然挺立,右膝上頂,左腿獨立;雙手合力持刀,隨提膝之勢自身前下方往身後上方絞刀撩起,鏇轉刀鋒向身前下方劈落,同時後手換勁以刀把順勢蓋砸;落右腿,提左膝上頂,右腿獨立;雙手持刀於身體另一側絞挑、劃掃、掄起、劈下、蓋砸,左右循環練2~3遍換勢;
2.上動不停,蓋把劈砸後,背刀提刃鋒於身後,兩足前行,呈左弓步;右手負刀刃鋒向身後橫掃雲抹,刀桿緊貼自身,左手為掌拉於身後上方。
3.兩足踏穩,呈左弓步;右手持撲刀背刃負於身後,刀鋒自然向下;左臂向上抬撐,左掌翻於頭頂上方,目視身右後方(圖20)。
要點與殺法:此勢與第七勢刀法相同,為“水船刀法”之提膝獨立運刀,講究:身轉刀隨,上提下絞,刀豁劈斬,蓋掄把砸,刀身罩體,立地如桿,轉運如風,身步行刀,此為攻守相兼之刀勢,左右逢源,上下均及,全身化一,隨心所欲。套用時,後勢為“偷襲殺法”之一;刀身於身後,欲發先以掌、拳出擊、刃鋒隨殺至,橫向平掃為“抹頸刀法”;負刃為“撩陰刀法”,挽刀絞奪甩對手兵刃,繼爾殺之,以刀脊撩刀、刃劈,把砸、鋒刃掃抹共出,必殺之。
十六、挺刃行進勢:身右轉,雙步前挪,沉身呈右四六步;於轉體同時,右手持刀前拉挺刀,左手隨之接握後刀把,兩手相合持刀,挺刃向身前方;提步抱刀前行約5~9步(呈半圓狀路線或直線);刀鋒前指,約與咽喉高度相當(圖21、22)。
要點與殺法:身穩、中正,步履輕健,勁沉,腰胯具彈性,步粘身穩,抱刀挺刃。切忌:身體左右晃動,步重滯沉。此為尋敵殺法之預警刀勢,於作戰中持刀攻掠,退閃、轉躍、縱跳(竄船跳幫)均以此勢而出,故當悉練之。
十七、立刀護體勢(圖23)。
十八、反手掃刀勢:1.接上勢;落左足後,右足跨一大步,身體左轉180°,呈馬步勢;雙手摟刀於身前右側直立挺撐前擁;刀鋒向上,刃口向右側後方,刀桿垂直,刀護盤與咽喉同高;
2.接上動,左足跨一大步,呈左弓步;雙手持刀以橫身轉擰之力向身前反手掃劈,刀身平置,與頸部高度相當,刀鋒向前,刃口指向身前右側方,前手手心向下。定勢為左弓步拗身勢(圖24)。
要點與殺法:立身如桿,挺立穩健,刀身中正、罩護周身,馬步紮實,勁力抱刀。跨步躍身,反手運刀,橫向掃劈,擇隙而進,勁整充沛,封嚴殺悍。實戰以刀身護體,推挺擁架,御化對手攻勢,鏇即閃刀掃殺,直取對手咽喉。
十九、跨步立刀勢(圖25)。
二十、擊步剁刀勢:1.身右轉,左足前跨,右足隨之,呈馬步;雙手持刀立於身前,刀桿垂直,刀鋒向上、刃口向身左側。
2.身體左轉,左足前引,右足震踏擊步跟隨;雙手持刀順擊步之反作用力,以刀鋒從上向前下方剁斬;定勢為左四六步拗身勢;刀鋒、刃口向下,刀桿置於身左側(圖26)。
要點與殺法:立刀護體,身沉勢正,擊步前隨,掄刀下剁,勁力透徹,勢不可擋。繼以刀自上向下剁斬,勁力抱身,擊步進闖,勢猛兇悍,刀人如一,運刀如濤,出之必殺。注意擇對手身體轉折、勁力變換之“死角”而攻殺之效果更好。
二十一、絞刀勢(圖27)。
二十二、騎馬立斬勢:1.身體向右後轉,右膝上頂,左腿呈獨立勢,雙手持刀,刀背後劃,刀鋒於右腿前向右後方絞刀360°。
2.隨上勢,右足前跨一大步(或落右足上左足,右足再跨一大步),呈馬步勢(橫向);順絞刀之勁勢,雙手持刀從頭頂向正前方下斬,至胯部高度止;定勢為馬步沉身勢,目視刀鋒(圖28)。
要點與殺法:身提刀絞,勢固刀罩,撩掃挑雲,意行刀先,跨步運刀,刀斬正中,勢正勁整,勇悍難擋。此刀殺法寓化打一致,亦攻亦守,爭裹闖殺;絞甩對手兵刃,繼爾身進刀斬,破敵制勝。此立斬刀法一是從頭頂劈斬至胯;二是掛兩肩斜斬至另一側腰間。
二十三、絞把躍劈勢:身體挺拔,右腿扎穩,猛提左足,左手持刀把於左腿下向身側後絞刀把外拐;左足前引半步,右足向前疾躍一大步,呈馬步勢;雙手持刀,落右足,沉身跨馬,同時向前下方落劈至腰、胯高度,刀鋒向前,雙目前視。
要點與殺法:膝提刀隨,上頂外拐,絞把縱步,身躍刀劈,前劈後掙,刀落勁至,勢正勁整,截金斷鐵,衝鋒攻掠,應勢而發,人曰:鬼難拿刀法。實戰時,無論在船上、陸地上,都要目中無人,迎對手衝殺,把拐刀劈,此亦化打一體之刀法,須膽藝俱備,方可出奇制勝;於對手身體正中,以外拐闖至,從上向下,刀劈制斃(圖29、圖30)。
二十四、挑刀落劈勢。
二十五、挑刀平搠刀勢:1.雙足前行2~3步,兩手持刀,以刀背向上挑起,約至頭高而止;步行不停,前跨一大步,兩手合從上向前下方持刀落劈(步快可連續上挑下劈兩次),刀鋒低於膝部,定勢為馬步沉空勢;
2.勢動不停,雙足前行。同時向上挑刀約至臉高而止,並迅速跨進一大步,以擰身蹬後腿所發之勁力,雙手持刀以刀鋒平行向身前上方搠刀衝刺;刀身平置,刃鋒略高於胸部。此曰:搠喉截氣(斷勁)刀。定勢為弓步勢(身可略向前探)。
要點與殺法:身動刀起,意在刃前,步進落劈,勢如破竹,步闖挑撩,緊隨迫敵,空身搠刺,刀出封喉,蘊力突發,刃鋒披摩。於實戰中,身闖挑刀,得手落劈殺之;急步挑進,縱身搠刺。此為“陸上刀法”中索命斷頸(封喉)刀,刀刀兇險,出之必殺,故當時江湖人曰:上挑下剁中平刺,刀中“小鬼”也“拉鑽”,遇不見它心裡怵,相逢一碰九命亡。
二十六、跨步蓋劈刀勢:兩足前行,同時以左手於身下向身前上方挑擊刀把(約與胯部同高);鏇雙手合力持刀以鋒刃從上往前下方蓋刀下落劈;刀桿置於右腋下,左手同置於後,右手以“虎口”扣壓刀桿,故此刀勢曰:蓋劈刀。定勢為左四六步拗身之勢。
要點與殺法:以心馭刀,身活步快,行挑蓋劈,勢沉勁整、刀身合一。實戰中,上以刀迎敵,下以把挑擊,縱步掄刀蓋劈,找對手頭頸、雙肩,一劈到底殺之。近戰以此刀法甚佳,下挑襠腹,跨步劈殺,亦進亦施,連綿不絕,故曰:閻羅索命刀。
二十七、反身劈面勢:緊接上勢;雙足蹬地,沉身擰腰轉體180°,右足向前胯一大步,左足隨之呈右弓步勢(站的稍高些);同時雙手持刀隨轉體以刀鋒自身前向下,往身後掃刀撩起。鏇擰刀轉鋒刃直向身前下方落劈,高度與頭面部相當,刃口斜立,刀鋒向前上方。此刀勢曰:砍臉刀。
要點與殺法:轉折如風,上步刃落,刀身相溶,落步如岳,以刀尋敵,刃鋒迎殺。實戰中,可以竄縱進迫對手,當面劈殺制斃。另一為逼對手因貼身持械無法拚鬥,罪不該殺,以利刃劈臉留印記,以儆效尤。
二十八、掃把撩刀勢:提足前行,同時雙手持刀合力,以擰轉橫身之勁力,拗身向前上方掃擊刀把,約與頭面高度相當;勢動不滯;左足向前跨一大步,右腿後蹬相合發力。以刀翻刃向前上方撩殺,與胸部高度相致,刃口向上,刀鋒向前,定勢為左高勢弓步拗身之勢。
要點與殺法:碎步竄行,倒把橫掃,擰發拗勁,撩刀衝殺,亦行亦練,勢雄順達,勁力齊整,一氣而至。實戰中以撩殺破敵,再發橫擊制之;以橫擊迫敵,跨步拗勁撩殺對手下陰、胸腹、肋脅制斃,上下呼應,左右相逼,殺招狠毒,曰:鬼見愁刀法。
二十九、提膝護身刀勢
三十、雲刀負刃勢:1.身體挺拔,提膝左右掄刀雲劈、掃劃、撩拐,運刀前行3~5步而轉換勢法;
2.運刀不停,右手背刀負刃向身前橫雲掃抹,拉撐而止,左手化掌向身後上方翻亮。定勢為左弓步背刀撐掌勢。
其他與第十三、十四、十五勢均相同,只是走向各異而已,此不贅述。
三十一、反身單撩勢(刀獻刃勢):身體略下沉,兩足蹬地發力,向左側方轉體;提勁右手單臂負刀轉擰手腕以撲刀之刃鋒朝上,同時抖身轉提右臂向左上方撩刃掃刀,約與胸高度相當而止;左手以掌立掩撐於左胸上方,定勢為左弓步拗身之勢。
要點與殺法:單臂擰轉,提撩刃鋒,勁力暢達,起落有致;負刃挑掌,身如搏浪,周轉於心。實戰近身搏殺,尤其與敵遭遇,殺意者同步,提刃撩殺斃敵;亦可以掌先出,刀隨掌進;此刀勢又曰:鬼影刀。悉練悟化運用,威力極大。
三十二、抽身仆刀勢。
三十三、藏身抱刀勢:1.雙足活步後移半步,蹬地發力,身向右後方轉體180°,鏇同步沉身左腿下蹲支撐身體,右足與曲蹲同時繃扣以足外側向前鏟踹,呈仆步沉身勢;同時雙手握刀,自左右向右前下方掄起、落臂,刀身刃口距地寸許而止,目視刀鋒;
2.勢動不停:雙足蹬地提勁發力,身體挺拔而起,前引半步,鏇裹身呈右六四步勢(或右七三步勢);雙手抱刀往懷內收攏含斂,挺刀於胸前,刃口向上,刀鋒前指,約與胸部高度相當。
要點與殺法:翻身如龍,仆身沉潛,轉如風、動如濤,沉若磐石,刀劈入地、轉換迅勁,身正步穩,形退意進,刃鋒迎敵。此為朴刀中之“守勢”,身退刃鋒不退,誘敵攻進,挺刃衝殺。注意:沉蹲以鏟踹維持自身平衡,起身以足跟上拔和挺腰發力,一定要乾脆、利落,正如拳訣曰:起若龍騰,沉如坐鍾,轉折如風,勢出天成。
三十四、反身下剁刀勢。
三十五、橫步崩刀勢:1.以左足左腿為軸,右足蹬地,身向左右方轉體180°,呈馬步勢;雙手持刀隨轉體掄起自上向前下方剁刀落劈,距地約一尺左右而止;
2.勢動不停:右足向前引行半步,左足緊隨跟進,雙足相併向下跺踏震足(又曰:橫步)呈並步半蹲踞勢;兩手相合,右手上挑刀,左手下按刀把,借橫步之沉勁的反作用力,以刀背自下向上崩刀挑鋒,與頭面高度相當而止,刀鋒向上,刃口前指。
要點與殺法:身轉運刀,下剁上崩,勁整身正,合力而施。其他參見前文第二十勢。實戰中的近身刀法下剁上崩,疾行如風,步動如雷,抵近挑崩。有拳諺曰:一挑一剁,小鬼扯蓬,一剁一崩,就等“招幡”(人死的招魂幡)。
三十六、磨身掃刀勢(掃頸刀勢):以左腿為軸,身體向左後轉擰約180°,抽右腿隨轉體向身後落踏,身體重心落向左後方呈左弓步勢;雙手持刀合力順身左轉體之勁力,平行以刃鋒自左向右橫掃,至右側正面而至,與胸部同高,刀身平置。刀鋒向前方。定勢為左弓步沉身勢。
其他參見本文第十一、十八勢,此不贅述。
三十七、潛行勢(施刀勢)。
三十八、磕刀挺刃勢:1.雙手擰刀桿並向身下沉刀,刃鋒翻向上,刀鋒向前下方;兩足向後退(往原起刀勢處)呈半圓狀行5~9步;
2.向後拖刀行3~5步,縱身躍起;落下之際,雙手擰刀翻轉以滾刀之勁力向下用刀背沉磕(約10~15厘米);同時右足前跨一大步,左足蹬地以助力,向前上方猛勁挺刃衝刺;刀刃向上,刀鋒與胸部同高。
要點與殺法:拖刀潛行,身步後撤,步速刀撐,擇機而發,躍縱竄閃,避險自保,落踞挺刃,進而刺之。此為“敗中取將”,“險夷取勝”之刀法:實戰時打不過就撤;或贏不了就佯敗而撤,誘敵大意或追殺,擇其大意,反身磕掉其兵刃或使之瞬間難反擊,繼爾衝刺殺之。此乃“兵不厭詐”也。注意:衝刺或劈殺亦可左右換手實施,因勢而施之。
三十九、絞刀搠刺勢。
四十、斜上掃刀勢。
四十一、拗身劈斬勢:1.提步前行1~2步,同時雙手持刀合力從身外向身內絞刀纏繞2~3圈;於身前方劃直徑約半尺左右的立圓狀刀花;右足前跨,左足後蹬呈右弓步勢;雙手擰刀平行向前上方搠刺;約與人胸喉同高,平置刀身,刀鋒向前;
2.緊接上勢:右足前引半步,左足跨進一大步,雙手持刀揮掃自身前右下方向身前上方翻刃撩刀;刃口向上,刀鋒前指;定勢為左弓步拗身之勢;高度與頭頸相當;
3.勢動不停:兩足向前各行一大步;雙手握刀擰轉自身右側掄雲運刀,向前下方劈斬,至與腰胯高同而止;刀鋒前指,刀刃向下;定勢為左弓步拗身之勢(圖58)。
要點與殺法:腕擰刀絞,人隨刀進,身欺搠刺,意氣縱貫;抱刀撩刃,起若魚躍,頸整貫通;身擰刀劈,立地落斬,身沉勁整,沉勁中正。大合大開,步活斬殺。此三勢刀法既講究連貫順達,更注重身法;起伏有致,動如流水,躍若驚鴻,落如山嶽。實戰稱此刀法為:背運血光刀。乃“陸上刀法”之精要;奮勇衝殺,前絞搠殺,跨步撩殺,縱身劈斬,殺法無度,招奇兇險,能於刀下逃生者寡。
四十二、護身雲刀勢。
四十三、罡風掃葉勢:1.提步前行往起刀勢位置走,亦行亦左右循環掄劈、掃劃、拐抹、撩掛雲刀護身,步停勢不停;(練提膝雲刀應當落足)。
2.緊接上動:右手單臂運刀。於臂底、身後掃雲,以步帶身轉體2~3個360°,身鏇掃刀。定勢為左弓步背刀負刀之勢,刀桿可緊貼腰間。
四十四、向天掛刀勢。
四十五、收刀勢:1.雙足向下蹬地,全身提勁,調腰轉胯,身體挺拔並向右轉體180°,正身半蹲;右足於前,左足在後,間距為一尺許,同時雙手握刀(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自身下向上雲刀掄起,至身前時,立身直豎刀,刀鋒向天,刀桿垂直,刀刃向前,刀盤約與咽喉同高;
2.稍頓:身體挺拔立直,步踏於起刀勢位置(若有間距可以活步行至歸位處);兩手持刀,刀身轉平,刀鋒向天,刃口左向,兩足自然分開約一尺左右跨立,朴刀於身前交於左手握持,輕輕沿身左側垂直落下拄地;右手化掌,緩緩於身右側沉塌下按,掌心向下;緩緩將腹中所蘊之氣從口中吐淨,稍靜再動。
此為收刀勢之動作,應當全身放鬆,肢體舒展,自然站立,內氣呼出、吐淨,以免積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