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筏zha fa
舊時風俗稱找藉口,借題發揮為“扎筏”。又可稱為“扎罰子”,“扎蔑子”。
歷史典故
《金瓶梅》第十二回:寫孟玉樓聽得潘金蓮受辱,便走來安慰了幾句。當晚,便向西門慶解釋道:你休枉了六姐心,六姐並無此事。都是日前和李瓶兒,孫雪倆個言語,平白把我的小廝扎罰子。你不問了青紅皂白,就把他屈了,……”扎罰子,即扎筏子。
《紅樓夢》第六十回,趙姨娘因賈環被人輕侮,非常生氣,恰好碰到藕官的乾娘夏婆子。夏婆子道:“我的奶奶,你日才知道?這算什麼事!連昨日這個地方,他們私自燒紙錢,寶玉還欄在頭裡。人家還沒拿進個什麼兒來,就說使不得,不乾不淨的東西忌諱,這燒紙倒不忌諱?你想一想:這屋裡除了太太,誰還大似你?你自己撐不起,但凡撐的起來,誰還不怕你老人家?……快把這兩件事抓著理,扎個筏子,我幫你作證見,你老人家把威風也抖一抖,以後也好爭別的。”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人事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