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lǐ shēng ㄌㄧˇ ㄕㄥ釋義
司禮者。舊時常以稱祭祀時在旁提唱起、跪、叩首之儀者。《梁書·劉瑴傳》:“﹝ 劉瑴 ﹞自國子禮生射策高第,為寧海令。”《元典章·禮部一·迎送》:“元日外路拜表。拜表日,質明,望闕置香案並設官屬褥位。敘班立定,禮生贊拜,在位官皆再拜。”
《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看日子祭宗祠,到城裡雇的廚子,說要整豬整羊上供,還要炮手、樂工、禮生。”《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卻看見衙門裡大堂上有許多和尚道士,還有礮手,還有禮生,心中不禁詫異。”巴金 《家》三五:“靈幃里寂然無聲,後來受了禮生的暗示才突然爆發出哭聲來的。”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人事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