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絲綢

戰國絲綢

戰國絲綢,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較為繁榮的時期,各諸侯間政治、經濟、文化等的頻繁交流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絲綢產品已不再是上層社會的奢侈品,逐漸普及到了民間。因此,織、繡、染技術有了空前的發展,為漢代大規模開通絲綢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戰國絲綢戰國絲綢

戰國時

,絲綢的紋樣已突破了商周時期幾何紋的單一局面,表現形式多樣,形象趨於靈活生動、寫實和大型化。商周時期的神秘、怖厲、簡約和古樸的風格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蟠龍鳳紋。這時的紋樣已不再注重其原始圖騰、巫術宗教的含義。紋樣穿插、盤疊,或數個動物合體,或植物體共生,色彩豐富、風格細膩,構成了龍飛鳳舞的形式美。由於當時織和繡表現紋樣的技術相差較大,浪漫主義風格在織繡上採用不同的表現手法:絲織上主要採用變化多端的幾何紋樣;刺繡則表現以龍鳳為主題的動物圖案。

由於優越的地理環境

,至今保存完好的戰國時代的絲織品大多發現於湖南、湖北地區,其中最著名的是湖北江陵古城發現的馬山一號楚墓。該墓出土的絲品數量之大,保存之完整,令世人驚嘆不已。這些織造於公元前三世紀的絲織精品目前均保存於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中。
龍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吉祥物。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量龍鳳紋是當時龍鳳藝術的集中表現。豐富的想像加上隨心所欲的變化,使其與明清時期服飾上的龍鳳有著天壤之別。戰國時期的龍鳳極其苗條、秀麗,有著鋒利的爪子、如花的尾巴或羽毛,經常與花藤枝蔓相纏連。而後世的龍鳳則已成為皇權的象徵,威猛而高貴。馬山楚墓出土的一件蟠龍飛鳳紋繡就是這一時期的刺繡佳作。
該件繡品上部採用S形的對龍作為主題,口銜一條龍尾,下部是高冠展翅的斜立對鳳,鳳下處有一條小龍。在對龍之間,是表現太陽的扶桑樹。華麗的鳳冠和鳳翅構成了整幅圖案,猶如菱形骨架,使圖案的布局滿而不亂,非常有章法。此種布局方式在戰國時期的刺繡中已經表現得非常成熟。
舞人動物錦,無論從色彩還是織造技術來看,均可堪稱戰國織錦的典範。這件織錦的圖案由寬矩形左右斜排成鋸齒形骨架,矩形內填以雙龍或類似紋樣,矩形外的空間有八組紋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對翩翩起舞的舞者,他們頭戴冠,冠尾後垂,著長袍,系腰帶,表現的或正是楚地的巫術活動。
 戰國時期的大幾何紋均以早期的小几何紋作骨架,再填以小型的幾何紋。因此,紋樣較為複雜,循環度也大,織造起來有一定難度。馬山出土的大幾何紋錦採用的是以勾連雷紋(呈T字形)為主體,再填充中小型的菱形、杯紋、H形、N形及類似萬字紋的紋樣,圖案緊湊,布局均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