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羅

杭羅

羅因是一種中國絲綢織造技藝。產於浙江杭州,故名杭羅。杭羅由純桑蠶絲以平紋和紗羅組織聯合構成,有橫羅和直羅兩種,具有等距規律的直條形或橫條形紗孔,孔眼清晰,穿著舒適涼快。在杭羅上刺繡的方法稱為戳紗或者挑羅。杭州的杭羅因與江蘇的雲錦、蘇緞並稱為中國的“東南三寶”而馳名中外。“杭羅織造技藝”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中的重要代表性項目,已於2009年9月3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單位為杭州福興絲綢廠。

榮譽

杭羅面料成品杭羅面料成品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杭羅織造技藝”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中的重要代表性項目,正式加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織造杭羅的手工技藝於2006年、2007年、2008年先後列入杭州市江乾區級、杭州市級、浙江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工作已經開始。

保護傳承單位

經國務院文化部批准的杭羅織造技藝的唯一授牌保護單位—杭州福興絲綢廠(具體請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傳統技藝類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截錄
 

序號編 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882Ⅷ-99蠶絲織造技藝
(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杭羅織造技藝杭州市福興絲綢廠
雙林綾絹織造技藝湖州市
國務院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授權牌 國務院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授權牌
浙江省政府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授權牌 浙江省政府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授權牌

 

簡介

杭羅面料常識

羅,是中國絲綢代表品種“綾羅綢緞”之一。杭羅,與蘇緞、雲錦同列為中國東南地區的三大絲綢名產。杭羅原產杭州,故名杭羅,由純桑蠶絲以平紋和紗羅組織聯合構成,綢面具等距規律的直條紋或橫條紋菱形紗孔,孔眼清晰,質地剛柔滑爽,穿著舒適涼快,耐穿,耐洗,十分適合悶熱多蚊蟲天氣,既挺刮、透氣,又可防止蚊蟲叮咬,這也是杭羅在古代作為宮廷御用襯衣面料的原因 。

歷史淵源

杭羅歷史悠遠,至遲在宋代方誌中已屢有記載。清代則成為杭州絲綢中頗為著名的品種之一。杭羅的織機幾經變革,然而在它的生產流程中仍然保持著大量的手工技藝,精緻縝密,要求極高,由於工藝複雜,歷來傳人不多。據有關方面反覆調查論證,迄今為止,杭州市範圍內僅存福興絲綢廠一家,尚能生產H1226杭羅。 歷史上,杭羅的產地主要在杭州,尤其以艮山門外一帶最為集中,清·厲鶚《東城雜記》云:“杭東城,機杼之聲比戶相聞。”可見在清雍正年間,便已形成這樣一種格局。

主要特徵

1、在製作工藝方面的精緻細膩、巧奪天工是杭羅的主要特徵。
2、在歷史傳承方面,杭羅歷史悠遠,綿延不絕,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羅的歷史則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3、時至今日,杭羅織造技藝的稀缺性也已構成了它的一大特徵。整個杭州市碩果僅存,只有“杭州福興絲綢廠” 一家絲綢廠還保存著“杭羅”的傳統織造技藝,令人既驚喜又擔憂,因而引起有關方面的普遍關注。

傳統工藝

杭羅的傳統工藝流程簡介如下:

古代羅織機草圖古代羅織機草圖

原料蠶絲:蠶絲進廠,要檢驗絲的均勻度、強度,加以篩選、分類,好的做經線,稍差的做緯線
浸泡:將廠絲放入清水,加入適量酸性溶液,煮沸20分鐘,然後將煮過的絲撈出,放入清水缸中脫膠,約24小時。
晾乾:將絲從清水缸中撈出,掛在竹竿上晾乾,用手將絲拉伸、分離,使之恢復鬆軟。
翻絲:將晾乾的絲裝上翻絲車,將絲繞在竹竿上,呈筒狀。
纖經:將竹竿排列在沙盤上,利用纖經車將竹竿上的廠絲構成經軸。

“羅開襠褲”出土於福州南宋的黃昇墓“羅開襠褲”出土於福州南宋的黃昇墓

搖紆:將另一批經過浸泡的廠絲放在搖紆車上,構成緯線,然後就可進入織造工序。
織造:在杭羅機上穿綜、穿筘、穿伽身線,形成經緯規律,織造杭羅。
精練:將已經織成的杭羅粗坯吊掛在機筒中,進行脫膠,然後將其放入清水中漂洗,成為半成品。
染色:將半成品的杭羅吊掛在機筒中,配置適當的染料,進行染色,然後放入清水漂洗、晾乾,成為成品。
服裝:用成品杭羅縫製服裝。
繡花:在服裝上繡花。
成衣:最終完成衣服成品。
在每一道工序流程中,都保存著大量的手工生產技藝。其中的水織秘方,則為祖傳,不能一一詳述。織機及織造場景、產品及其工藝流程可參見如下配圖。
 

傳統工藝配圖

杭羅原料蠶絲 杭羅原料蠶絲
翻絲 翻絲
浸泡 浸泡
搖紆 搖紆
纖經 纖經
手工織造 手工織造

記載及重要性

辭海中對杭羅的記載和民間地位

關於“羅”,《辭海》上有過一段文字,說是“絲織物類名。用合股絲以羅組織組成,質地較薄,手感滑爽。外觀似平紋綢,具有經緯紗絞合而成的有規則的橫向或縱向排孔,花紋美觀雅致,兼又透氣。例如,杭羅等。”這裡特別提到“杭羅”以為代表,可見在“羅”的家族裡,“杭羅”是比較引人注目的佼佼者。還有一種說法,則把杭羅、蘇緞和雲錦同列為中國東南地區的三大絲綢名產,杭羅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杭羅有記載的起源

由於羅是一種比較透氣的絲織物,所以常被用來做內衣、蚊帳、帳幕、裙褲等。我們在古籍中常常見到“羅帳”、“羅裙”一類說法,指的就是用羅來做成的物品。
有的學者認為,大概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先民就已經能夠織造平紋和絞經組織的紗、絹、羅一類織物了。而在商周時期的出土文物中,羅就更為多見。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越國非常重視“農桑”,《越絕書》卷四記載,范蠡為勾踐設計復國大計時,就提到了“勸農桑”。當時這裡已經能夠生產羅、縠、紗等絲織品了。 《禹貢》中,提到揚州一帶有“越羅縠紗”,便是明證。

保護歷程

2005年9月,杭州福興絲綢廠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要求保護。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兩次批示,要求將保護“杭羅”列入弘揚絲綢之府的工作之中,讓民眾知道杭羅,讓杭羅傳唱世界。在浙江省委、杭州市委、江乾區委等各級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杭羅織造技藝現已先後列入杭州市級、浙江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已同緙絲蜀錦等作為“中國蠶桑絲織”項目申報世界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30日,“杭羅織造技藝”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中的重要代表性項目,正式加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織物組織結構及圖示

五梭羅的組織法五梭羅的組織法
複雜的杭羅織物結構複雜的杭羅織物結構

傳統工藝中的杭羅,從組織法上採用平紋加固定絞組的方式織造,三梭一絞為三梭羅,五梭一絞為五梭羅(可見左圖),依次類推,最多可織十三梭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