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急性淚腺炎由各種傳染病引起,如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傷寒、肺炎,急性咽喉炎等,也可以是周圍組織炎症蔓延的結果。另外還有原因不明者,一般均稱為原發性,雙側或單側發病,瞼部淚腺較眶部淚腺易受累。常見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少數病例為病毒引起。
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蘭氏陽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狀,故名。多數為非致病菌,少數可導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化膿性球菌,是醫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來源,菌體直徑約0.8μm,小球形,但在液體培養基的幼期培養中,常常分散,細菌細胞單獨存在。葡萄球菌是柯赫(R.Koch.1878年)、巴斯德(L.Pasteur,1880年)和奧格斯頓(A.Og-ston,1881年)從濃液中發現的,但通過純培養並進行詳細研究的是F.J.Rosenbach(1884年)。在生理學上顯有許多與大腸桿菌——產氣桿菌群(coli-aerog-enesgroup)、乳酸菌共同的性質,但其毒性非常強,移植於動物血管中可引起動物體各處發生膿瘍,而表現出嚴
重的症狀以至死亡。然而與人皮膚膿瘍類似的種類不易在動物體上發生,只有極少數的可在類人猿和兔發生類似的症狀。
肺炎鏈球菌屬細菌呈圓形,在痰和膿液中常形成短鏈狀,無鞭毛;在人和動物體內可產生莢膜。該菌對溫度抵抗力較弱,在52~56℃時加熱15~20分鐘即被殺死;對乾燥的抵抗力較強,在陰暗處的乾痰中可生存1~2月。這種細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常生活在正常人的鼻腔中,多數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少數致病力較強。其能否致病與莢膜有密切關係,因莢膜能抵抗人體內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而大量繁殖,引起疾病。肺炎鏈球菌感染關鍵在於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環境衛生。必要時對體弱兒童及老年人可用疫苗進行預防注射。用細菌莢膜多糖製備的多糖疫苗進行預防,效果較好。磺胺類藥物、青黴素等對肺炎等疾病的治療較為有效。
病理
急性淚腺炎(acuteDacryoadenitis)不常見。可一側或雙側發病。常因急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眼瞼或結膜的急性感染等疾病所引起。急性淚腺炎之所以少見,是由於:
①淚腺位於眶上緣下,受其嚴密保護不易遭受外傷,而且腺的排出管口向下,不易為結膜囊上午受感染而受者。
②淚腺排泄系統周圍的淋巴網狀細胞對細菌及病毒性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③臨床上易和臉腺膿腫或眶蜂窩組織炎相混淆,因此造成誤診或漏診機會較多。
臨床表現
病頒限於瞼部腺或眶部腺,甚至同時發炎,局部疼痛流淚,上瞼外1/3處瞼緣紅腫,上瞼下垂(炎症),同時伴有眼瞼高度水腫,若提起上瞼,令眼球下轉時,可見淚腺膨出部分,嚴重者可使眼球向下內出移位,耳前淋巴結腫大壓痛,通常1~2周后炎症消退,化膿者可自行穿破形成暫時性瘺管,亦有轉變成亞急性或慢性。
全身方面可出現全身不適,體溫增高等。
診斷
急性淚腺炎的診斷可分別或同時累及淚腺的瞼葉或眶葉,表現為眶外上方局部腫脹、疼痛,上瞼水腫呈S型彎曲變形,耳前淋巴結腫大。觸診可捫及包塊,有壓痛,結膜充血、水腫,有粘性分泌物。提起上瞼,可見淚腺腫大充血。急性液腺炎病程通常短暫,可自行緩解,但也可形成膿腫。具體診斷依據為:1.發病急,多為單側,局部紅腫,疼痛、壓痛,伴有炎症性上瞼下垂,鄰近結膜水腫充血。眶部淚腺發炎時還可伴有眼球向內下方移位、運動受限、復視等症狀。
2.眶上緣外側下方可觸到腫脹的淚腺,將上瞼提起眼向下轉時,可看到腫脹的淚腺從外上方結膜下膨出。
3.耳前淋巴結腫大,體溫升高,全身不適。
併發症
急性淚腺炎同時伴有眼瞼高度水腫,若提起上瞼,令眼球下轉時,可見淚腺膨出部分,嚴重者可使眼球向下內出移位,耳前淋巴結腫大壓痛,通常1~2周后炎症消退,化膿者可自行穿破形成暫時性瘺管,亦有轉變成亞急性或慢性。
治療
局部熱敷,全身套用抗生素,如已成熟則切開排膿,瞼部者由結膜切開,在眶部者則應由皮膚切開。急性淚腺炎一般為細菌或病毒感染。輕中度感染:口服阿莫西林,250~500mg/8小時;或頭孢氨苄,250~500mg/6小時中重度感染:替卡西林,3g靜注/4~6小時;或頭孢唑啉,1g靜注/4~6小時若發生膿腫,需行切開引流。
急性淚腺炎好評醫院
北京友誼醫院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
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 上海曙光醫院 |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分院 |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 |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 深圳市中醫院 | 深圳市人民醫院 |
海南省農墾總局醫院東湖院區 | 廣東省惠陽三和醫院 | 常州市腫瘤醫院 |
急性淚腺炎好評醫生
易混疾病
臨床上應該特別注意淚囊炎和急性淚腺炎的區別:淚囊炎是因沙眼、鼻竇炎、結核等原因引起鼻淚管阻塞、淚囊里淚液瀦留並繼發細菌感染所致。證見經常流淚及視物模糊、眼部燒灼感等,用手指壓迫淚囊處,常有膿液或粘液由淚點流出。急性淚囊炎的淚囊區皮膚紅腫、疼痛,數日後化膿穿破,可遺留瘺管。本病屬中醫學的“眥漏”、“漏睛”等病範疇。多因肝火風熱或心火旺盛,或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而致。
淚腺炎由感染,不明原因的肉芽腫性病變或良性淋巴上皮病變引起淚腺炎性腫大。急性淚腺炎可分別或同時累及淚腺的瞼葉或眶葉。瞼葉的急性炎症表現為眶部疼痛,上瞼水腫並可呈S形彎曲變形,耳前淋結腫大,觸診時可觸及一個壓痛的包塊,結膜充血及水腫,有粘性分泌物。病程通常短暫,可自行緩解,但也可能化膿。慢性淚腺炎一般無疼痛,淚腺腫大,有上瞼下垂,在眶外上緣下可觸及較硬的包塊,眼球可向內下偏位,向上、外看時可有復視,但眼球突出少見。
預防
急性淚腺炎主要是由各種傳染病引起,如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傷寒、肺炎,急性咽喉炎等,也可以是周圍組織炎症蔓延的結果。因為,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即是遠離疾病傳染人群,加強體質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