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一中學

徐州市第一中學

徐州市第一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名遠揚、銳意改革、善育英才,既有優良的辦學傳統和豐厚的人文底蘊,又充滿著生機活力和現代化氣息的著名中學。她在百餘年歷史進程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為江蘇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沿革

=

徐州一中的歷史源頭,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六十年(1721)雲龍書院的興辦。在清末“新政”時期,徐州地方政府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將雲龍書院改辦為新學——徐州中學堂,1906年又創辦了徐州師範學堂,這兩所官立的新式中等學校就是徐州一中的前身。1912年.始名為江蘇省立第十中學。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省立第十中學與省立第七師範學校奉令合併,成立第四中山大學區立徐州中學;翌年9月始定名為“江蘇省立徐州中學”。省立徐州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高中部設普通、師範兩科),全校共12個班級、約五百名學生。1932-1937年間,在嚴立揚校長的主持下,學校“領導得方,教師陣容整齊,人事和諧安定,讀書風氣濃厚,畢業生的升學率逐年上升”,一躍成為省內“校譽隆升”的名校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省立徐州中學被迫在西遷武漢後於1938年春宣布停辦。抗戰勝利後,江蘇省立徐州中學於1946年2月復校,有16個班、465名學生。復校後的省立徐州中學匯集了一批教學有方的優秀教師,教學質量提高很快,但戰爭再度迫近徐州。1948年冬,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下令將省立徐州中學遷往無錫,但大部分師生選擇留在家鄉以迎接解放。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人民政府隨即接收了江蘇省立徐州中學,並將省立連雲中學和立達女子中學等私立學校併入,命名為“徐州市立第一中學”,丁志剛任校長,隨行政歸屬的變更而改稱“山東省徐州市立第一中學”。1953年6月4日,因徐州市劃歸江蘇再改為“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至今。1998年起停止招收國中學生,逐步過渡到獨立的高級中學,同時創辦了主要培養國中學生的擷秀中學。目前全校共有66個高中班,54個國中班,在校師生計7000餘人。

社會評價

=

歷史上的徐州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相當落後,戰亂不斷,社會矛盾尖銳,教育的發展受到了嚴重製約。徐州一中在艱難困苦中玉汝於成,以優良的校風學風、優秀的教育質量和優美的校園環境,一直在江蘇以及蘇魯豫皖接壤地區享有盛譽。民國時期,她即是江蘇省立的17所完全中學之一,其辦學的規模與質量居全省普通教育的前列,在蘇魯豫皖接壤地區具有相當的示範作用,為眾多莘莘學子所嚮往。

解放以後,徐州一中的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示範作用更加凸顯,是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的首批16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1993年又兩度予以確認。1998年4月通過評估驗收,被確認為江蘇省首批、徐州市第一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4年又被江蘇省教育廳評定為全省首批“四星級高級中學”。

徐州一中僅在“文革”後,就獲得了數十項省級以上的各類表彰。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德育先進學校”稱號;2003年、2005年,兩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表彰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連續五次被江蘇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兩次被評為“江蘇省模範學校”,兩次被授予“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稱號。

經省教育主管部門的核定與推薦,徐州一中先後入選“江蘇名校”和“中國名校”。近年來,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江蘇電視台等各大新聞媒體曾多次播出徐州一中的學生活動與教育教學方面的報導。中央和江蘇省的有關領導同志先後十多次到校視察與調研。中央教育主管部門先後三次在徐州一中舉辦全國性的現場會、教學觀摩和研討等活動。

=

近年來,徐州一中對外交流不斷擴大,不僅有數以千計、來自國內二十多個省市的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前來參觀,還吸引了幾十個國家的數百位文教專家、友人到校訪問。徐州一中先後與法國西蒙娜·威爾中學、聖路易中學,日本半田市乙川中學,俄羅斯梁贊市第二中學、澳大利亞大丹德農市史賓威中學、紐西蘭望格努伊中學等結為友好學校,並與加拿大、美國、紐西蘭、新加坡達等國的相關城市或機構開展了合作辦學與師生交流活動。徐州一中已成為展示徐州市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靚麗視窗。

教學管理

=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徐州一中形成了“勤奮學習、尊師守紀、團結互助、艱苦樸素”的優良校風和“嚴謹創新、誨人不倦”的教風、“奮發進取、學而不厭”的學風,形成了“德育系列化,重實效;教學規範化,重質量;校園園林化,重薰陶”的鮮明辦學特色;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新的課程改革以來,又逐漸確立了“讓學生、教師、學校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在百年積澱的豐厚人文底蘊之上,逐步邁向現代化,與國際教育發展主流接軌。

徐州一中優良傳統的形成與不斷發展,源自於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發展潛力;源自於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治校、從嚴治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精心實施素質教育;更源自於能夠堅持與時俱進,銳意改革,勇於探索,著力構建既符合時代需求、又具有學校傳統特色的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不斷地超越自我。

在徐州一中的歷史上,有一批學養深湛、管理有方、樂於獻身教育事業的校長們,如劉仁航、張援、嚴立揚、焦福星、丁志剛、孔祥澍、高禎雲、劉相、孫鐵峰等,對學校各個階段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現任校長王志勇,副校長劉永生、卞東華,不僅都是任教學科的優秀教師,而且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善於學習、銳意進取;由他們所組成的精幹、勤奮、堅強有力的學校領導班子,成為徐州一中在高水平上繼續前進的“領航者” 

=

一支匯集了幾代優秀教師的師資隊伍,是徐州一中長期保持教育教學高質量的主要基礎和根本保證。在這一群體中,有著韓志正、胡哲敷、陸承勉、孫菊齋、王漢英、孔慶湘、張兆新等名儒耆碩,也湧現出張世功、房澍民、孟春申、羅富洲、張太富、蘇意如、王興華、趙厚仁、王志勇、卞東華、王忠雲、齊文友等13位江蘇省特級教師和孫鐵峰、甄宗秋、張安義等5位省市級名校長、名師。王懷祖、張清華等3人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任京生周寧生、李志堅、曹國強等6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或優秀園丁;孔慶湘、李鳳遐、劉永生等近20位教師先後獲得了省市級勞動模範稱號或“五一”勞動獎章,還有數以百計的教師獲得過省市級各類表彰。他們都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示範和引領的重要作用。

目前擔綱徐州一中教育教學重任的,是一個以青年教師為主體、充滿了朝氣與活力的團隊。在230多位專任教師中,40歲左右及以下者占到了五分之四。他們起點高,30多人具有或在讀碩士、博士學位;能力強,3人在國家級、17人在省級、40餘人在市級優質課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進步快,有20多人次被評為學科帶頭人、青年名教師和教學能手等,25人擔任學校中層幹部和學科主任,更多的則在各教育教學與管理崗位上發揮著骨幹作用。

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的任務,徐州一中歷來積極鼓勵教師進修,經常組織各學科的崗位培訓。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學校也一再加大了對教師培訓的力度:20多位教師參加了“跨世紀園丁工程”的國家級和省級骨幹教師培訓,派往國外學習的教師人數已達30多人;一線教師絕大部分能夠熟練並堅持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部分教師還具備了實現雙語教學的能力。
早在1918年,徐州一中就提出“教授用啟發式,管理取嚴格主義,訓練主言行合一”的“教管辦法”,開始了教育教學模式的探索。解放後的近60年中,無論是校本課程的開發、課堂教學規範的構建、各學科教學方法的改革,還是學生自管自育機制的完善、綜合素質的全面養成等,以教育教學具體實踐為主導的探究與科研始終不輟。

=

新課程實施以來,學校搶抓機遇,主動發展,進一步確立了“基礎寬厚,人格健全,特長突出,國際視野”的課程目標,著力抓好基於課程標準的學科教學,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規範化、特色化的努力,不斷提升新課程實施的水平和效益。在教學工作中,以構建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為中心,通過教師教的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通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在德育工作中,以建構學生自主發展機制為中心,最佳化教師指導,健全學生自管自育制度,通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近期《新課程背景下互動高效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小事做起——當代高中生責任教育實踐研究》兩項省級重點課題的啟動,必將對徐州一中今後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深遠影響,為學校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人才培養

=

百年徐州一中,先後培養了四萬多名學生。從這裡走出去的歷屆畢業生,向以“素質好、功底厚、會學習、有能力”而備受高等院校的歡迎和社會各界的讚賞,他們在國家建設的各個領域裡創造了不菲的業績,湧現出一大批拔尖和領軍人才。這既充分昭示了徐州一中豐碩的辦學成果,也是學校善育英才的最直接的見證。

“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是徐州一中對在校學生的基本要求,為此,學校以學風教育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兩極”和“特長”學生,堅持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輔導,把全校性統一教育與各年級特點教育、系列化活動與階段性重點活動、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科教學、學校教育與家庭和社區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實效性和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逐步增強責任意識,能夠自覺地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全面、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學習能力,是高中學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徐州一中在發展學生這方面素質上,特別突出了以下幾點:在打牢基礎的前提下,最佳化學習的行為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基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充分發揮其個性特長,逐步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潛力;積極開展各種研究類、活動類課程,支持並鼓勵學生組織社團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發展其綜合素質。

=

徐州一中全部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在於整體性、大面積、高水平地培養優秀人才,同時也為那些學有餘力的拔尖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發展空間。實驗班的設立、導師制的推行、學科競賽的輔導與選拔機制的不斷完善,使相當一批學生受益,不僅在學科競賽中連連獲獎,考入了適合他們進一步發展的高等院校,更為他們終生的學習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正因為徐州一中善育英才,才能夠為高等學校持續不斷地輸送優秀生源。在解放前和“文革”前的17年中,徐州一中每年都有過半的畢業生升入本科高校;改革開放以來,本科及一類本科院校的升學率始終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進入新世紀後,儘管辦學規模急劇擴大,而本科上線人數基本上保持在90%以上,70%左右的學生能夠升入一類本科;凌楓、龍舟、許向東等3位學生成為江蘇省的聯考“狀元”,數十人進入了全省聯考總分前十名。

僅以2006屆為例:在1100多名畢業生中,本科上線1030人;進入全省總分前50位、前100位以及670分以上高分段的考生數,均列省內各中學之首位;陳瞰同學以689分的優異成績,居全省第四名;分別有11人和7人考入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還有100多人考取了位居全國高校排名前列的著名大學。

在學科競賽方面,徐州一中也有不俗的成績。從1982年凌楓獲得全國數學競賽第一名起,先後有40多人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等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最近幾年中就有100多人獲省級一等獎,5位學生曾入選國家奧林匹克冬令營。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優秀參賽學校,2001年被江蘇省數學會命名為“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培訓基地”。

徐州一中的在校學生們,還在全國性的英語、徵文、百科知識、科研小論文等比賽中,在中央電視台“異想天開”發明大賽、全國中學生創意設計等創造性的競賽活動中,屢獲大獎;在《人民文學》等國家和省級報刊上發表了400多篇文章,小草文學社、綠幻環保社和心理社等學生社團獲得了全國和省級表彰。作為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徐州一中組隊代表中國參加了1998年第二屆世界中學生桌球錦標賽,奪得三項冠軍;學生運動員先後在國際和全國比賽中獲得10項冠軍,多次打破了亞洲和全國中學生比賽記錄。

憑藉著中學時代奠定的良好基礎和發展潛力,徐州一中優秀的畢業生們在走向社會之後,大都逐步成長為棟樑之才,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和經濟文化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他們之中有:  

=

——以紅十四軍軍長兼政委李逾時、湖西抗日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王文彬為代表的50多位著名革命烈士;

——郭子化、徐彬如、張光中、靖任秋、郝中士、萬眾一、王光中、彭敏、曹榮桂等20多位省部級領導幹部;總後勤部副政治委員董宜勝中將以及鄧守業、卜慶君張立勛、權啟禮等解放軍高級將領;著名民主人士李明揚、張雲川、陳子堅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穆恩之、張涵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者侯先光,首創中國心內直視手術的胸心外科專家蘇鴻熙,在數值線性代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數學家孫繼廣,“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總設計師範天錫,殲七系列飛機總設計師陸英育,“神舟六號”航天員系統主任設計師陳欣,微軟亞洲工程院工程總監麼寶剛,英特爾公司開源技術總監馮曉焰、深圳建築設計研究總院院長孟建民等;

——北京大學法律系主任陳守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韓延龍,中央文史館館員尚愛松,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文學研究專家張錫厚,台灣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魯傳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趙耀輝,清華大學媒介經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國,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管理學研究專家宋學鋒等;
——美術大師王子云、肖龍士、王肇民、朱丹、朱德群、馬世曉李繼友,作家程樹榛、郭楓(台灣)、李國濤、郭建英,京劇名家蘇少卿、徐慕雲,作曲家趙啟海、郭鍈、王士坤,音樂評論家李皖,電影導演徐韜等;

——曾擔任大學黨政主要領導的李培楠、孫陶林許西連、徐群、張廣志,各大學著名教授張緒禕、朱守華陸懷先、趙瑤興、張鹹恭、丁往道、陳全德、王恩真、程曉霞、楊明韶及燕麗、邊霞、陳安國等;

=

——著名企業家江蘇天地集團和東方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楊休、蘇寧集團副總裁孟祥勝、中國空間研究院總經濟師王淵、徐州捲菸廠廠長張銘業、房地產品牌策劃與行銷專家朱曙東等。

徐州一中擁有厚重而光榮的過去,也必將擁有更加燦爛的未來!徐州一中全體教職員工決心緊緊抓住新課改給學校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勇敢地面對挑戰,團結奮進,讓徐州一中永遠保持活力、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

學校榮譽

】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17年11月8日,原名江蘇省立第十中學,1929年更名為江蘇省立徐州中學,解放後至1953年初名為山東省徐州市第一中學,1953年使用現名,至今已有八十八年的辦學歷史。學校現有64個高中班和所屬擷秀中學高、國中54個班,合計在校師生近7000人。
1963年,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16所重點中學之一,1998年3月底學校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評估驗收,成為全省首批全市第一所國家級示範高中,經省教委推薦,徐州一中以優良的校風、優秀的質量、優美的環境和悠久的歷史入選《江蘇名校》、《中國名校》。2004年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四星級高中”。
學校連續5度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兩次被評估驗收為“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2001年學校被江蘇省數學會授予“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培訓基地”。2000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表彰為“全國德育先進學校”,2003年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表彰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徐州一中在近九十年辦學過程中,延攬了像陸承勉、王漢英、孫菊齋、張世功、房澍民、孟春申、羅富洲、張太富、蘇意如、王興華等一批名師,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共和國的部長、省長、人民軍隊的將軍和科學院院士穆恩之、張涵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古生物學家侯先光等科技精英。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勤奮學習、尊師守紀、團結互助、艱苦樸素”的校風,“嚴謹創新、誨人不倦”的教風和“奮發進取、學而不厭”的學風,形成了“德育系列化,重實效;教學規範化,重質量;校園園林化,重薰陶”的鮮明辦學特色和優良的學校傳統。從徐州一中走出的學生,向以“素質好、功底厚、會學習、有能力”而備受高校歡迎和社會讚賞。

師資隊伍

=

徐州一中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目前有專任教師201人,本科學歷教師193名,占97%,其中有省、市名師5人,全國學科優秀教師、國家級、省級勞模、先進個人近20人,獲全國、省級優質課評比一等獎10多人,獲市級評優課比賽和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30餘人,獲市級學科帶頭人、學科優秀教師、骨幹教師、教學能手等稱號的教師20多人,20多位教師參加了“跨世紀園丁工程”的國家級骨幹教師、省級骨幹教師培訓,近10名教師獲得了碩士學位和學歷,20多位教師獲得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證書。近三年來,學校有計畫的向國外派出學習的教師人數已達40人之多。
多年來,徐州一中聯考二類本科以上上線率達到80%,其中70%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復旦、南大、中國科技大等名牌高校。每年獲國家、省一等獎、獲保送、加分資格20人之多,獲全國、省一二等獎200多人,名列全省前列。2001年,考入清華、北大12人,全省第二,600分以上99人,名列全省前茅;2002年,考入清華、北大18人,全省第一,600分以上153人,名列全省第三,本科上線近700人;2003年,考入清華、北大、南大40人,另有13人保送、提前錄取到清華、北大、南大等名校,600分以上35人,名列全省第九,本科上線850人;2004年,考入清華、北大7人,本科上線700多人。2005年,已有12名學生被保送和提前錄取到清華、北大南大等名校,20名學生獲全國奧賽一等獎、具保送和聯考加分資格。
今天,徐州一中秉承“讓學生、教師、學校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鞏固“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發展論英雄”的管理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態度和人文精神並重,進一步弘揚“習慣鑄就性格,細節決定成敗,質量就是品位”和“勤奮增值人生,刻苦成就事業,求知改變命運”的學校文化。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學校正全力以赴爭創江蘇省首批“五星級高中”。

行為規範

一、熱愛祖國 獻身教育

=

1、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各項活動並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不參加非法組織,不參與非法活動。
2、熱愛祖國,保持民族氣節。對外賓熱情、友好,不卑不亢;按時參加升旗儀式,升國旗奏國歌時,肅立、行注目禮。
3、熱愛教育事業,端正教育思想,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熱愛學校,關心集體,以主人翁精神積極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不散布有損於學校穩定與發展的言論。

鑽研業務 教書育人

4、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刻苦鑽研業務,掌握並努力做到精通所教學科或教學輔助與服務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能。積極參加進修學習和教育科研,不斷充實新知識,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5、嚴格執行教學大綱和教學計畫,嚴格按課表上課、不隨意調課。按時參加集體備課和教學研究活動,按照有關規定互相聽課、評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按時上下課;上課時不擅自離開教學場所、不使用通訊工具;上下課時與學生互相致禮。教態自然、大方、親切、穩重,無特殊情況不坐著講課。上課或與學生交談時講國語。板書工整、清晰、有條理;儘量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7、布置作業和練習量要適中,難易適度,批改與講評及時、認真,不隨意讓學生代批作業。嚴格遵守各項考務規定,不在考場內做與考試無關的事情。及時分析和正確反饋學生考試成績,不對學生成績弄虛作假。

熱愛學生 誨人不倦

=

8、關心、愛護全體學生特別是有生理、心理缺陷和生活困難的學生,努力建立平等、和諧、親密的師生關係。
9、在本職工作中貫徹德育要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對學生嚴格要求、勇於管理,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言行。
10、尊重學生的人格,堅持正面教育,對學生不歧視,不諷刺挖苦,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耐心、細緻地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單獨與個別異性學生談話和補課時,注意場合和分寸;教職工之間不在學生面前過於親昵。
11、拒絕有償家教或從事第二職業,不強迫或擅自組織學生購買學習資料、參加補習班,不擅立名目向學生收費。

遵紀守法 團結協作

12、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維護社會公德,不參與群毆、賭博、色情、迷信活動,不做有損師德和教師形象的事。
13、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早退、曠工,有事按規定履行請假手續,不在工作期間擅離崗位;嚴格執行早、晚自習課輔導和在校值班的有關規定,注重校園安全。
14、顧全大局,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嚴格履行本職工作應盡的職責,工作不推諉,儘量減少和避免工作上的差錯。工作時間內,不玩遊戲或進行影響教學秩序的娛樂活動;開會時自覺保持通訊工具的靜默,不做與會議無關的事情。
15、教職工之間彼此尊重,團結互助;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搬弄是非、背後議論其他同志。

以身立教 為人師表

=

16、儀表端莊,穿著整潔、得體,不染彩發,不留長指甲和鬍鬚;言談舉止文明。在校期間不化濃妝,不佩戴影響教師形象的首飾,不在教室里和學生集會場所吸菸;工作期間或值班時不飲酒。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注意保護學校環境,不隨地吐痰或拋灑雜物,保持辦公室和宿舍清潔衛生;愛護公物,厲行節約。
17、尊重學生家長,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溝通,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建議,不責備、訓斥家長;廉潔從教,不接受家長的禮品,不讓家長為教職工個人提供服務。
18、積極鍛鍊身體;自覺實行計畫生育;重視對子女的親職教育,注意保持家庭和鄰里關係的和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