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革命
徐彬如(1902—1990),原名答文雅。安徽蕭縣丁里鎮徐王莊人。曾任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他於1920年在徐州上中學時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4年考入廣東大學(後改為中山大學),次年在中大加入中共,1926年擔任中大黨總支書記,粵區區委學生運動委員會委員。此時陳延年任區委書記,周恩來任該區軍委書記。二人相識之後,周曾讓徐做國民革命年第三師師長李明揚(蕭縣人)的工作。其間,徐還按陳延年指示做剛到中大任文學院院長的魯迅的統戰工作,成為魯迅重要轉變期的第一個共產黨人朋友。
民國16 年轉移上海,參加中央軍委工作,後又協助王若飛領導無錫一帶的秋收暴動,再調任中共江蘇省委滬中區委宣傳部長。民國17 年10 月與陳潭秋同船北上,籌備並出席了中共順直省委擴大會議,會後以特派員身份巡視唐山、豐潤、玉田、遷安等地的工人農民運動。民國18 年調省委宣傳部,編輯省委內部刊物《火線》。民國19 年1 月,在擔任天津河北區委書記期間被捕,堅貞不屈,9 月經組織營救出獄。
西安事變
民國24 年秋,與謝華奉命去西安,成立中共西北特別支部,領導西北的民眾抗日運動,並任西北各界救國聯合會宣傳部負責人。
“西安事變”後,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到達西安,接見了徐彬如,對他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指示他以“西救”(西北各界救國聯合會)發言人名義,在電台上宣傳放蔣的意義;後與博古一起到延安,周曾把徐介紹給毛主席,說:“我同徐彬如早年在廣州一起工作,在黨內可以說是一塊兒長大的。 ”
此後,他任中共陝西省委對外代表,兼做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的統戰工作,並借《西北》周刊發起人的身份,接待要求奔赴延安的革命青年。1940 年至1945年先後擔任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秘書長、八路軍留守兵團聯絡部部長、中央黨校秘書處處長等職。中央黨校遷往東北,留任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交際處處長兼社會部副部長。解放戰爭一開始,任東北局土改檢查團副團長。東北人民政府成立,任公路總局局長。建國初,任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
文博專家
1952年主持籌建中國革命博物館,後任館長、名譽館長,成為黨內少有的文博專家和黨史專家。曾當選為中共黨史研究會顧問、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第五、六屆常委。曾應農工民主黨要求,經中共中央同意加入農工民主黨,並任中央執行局委員、主席團委員、中央副主席。
1983 年突然病發住院,終因腦出血和心肺衰竭,於1990 年5 月24 日5 時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