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張溪,古稱晉陽(梁時曾軒晉陽縣),早先這裡是片湖灘,清代有位姓張的看在眼裡了這塊“風水寶地”,便安營紮寨,開店做生意,故名張家灘。張溪古時為池州、饒州、九江三府交通要道,宋代建有驛丫,清代東流、至德境內設官道4條,其中東池(東流經長安、蘭橋、唐田、至貴池)、景池(景德鎮至池州)2條都從張溪經過。境內張溪河橫貫東西,注入升金湖,通長江,張家灘過去設有停靠碼頭,是水陸交通的交匯處。山區的山貨、皮花,下江的絲綢、水貨,經此運往各地。民國時期,設有江西、青陽、“六一”(安慶六縣一市)會館、微洲會館和地方會館,負責聯繫接洽各地商貿業務,因此歷史上張溪集市繁華,人煙稠密,且居住集中,大村莊較多,著名的有塔里馮、白笏張、白石張、蒲塘周、葛仙歐、井塘吳等,其中塔里馮有“塔里一千煙,塔外海無邊”之說。區劃沿革
張溪鎮以駐地張溪得名。1952年劃鄉建政時始設張溪鎮,1961年建張溪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為張溪鄉,1992年安徽省撤區並鄉時與汪坡合併建立張溪鎮,1995年汪坡析出。2007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時坦埠鄉(坦埠鄉以駐地坦埠得名。坦埠是個鄉村小集鎮,北端緊靠升金湖,地勢平坦,設本渡口碼頭和墒埠,故名。1955年前曾是坦蒲區駐地,1961年始成立坦埠公社,1971年併入五豐公社,1972年從五豐析出重設坦埠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改為坦埠鄉)、白笏鄉(白笏鄉以鄉政府駐地白笏得名。解放初期建立白笏鄉,1958年成立白笏人民公社,1969年併入五豐公社,1972年從五豐析出復設白笏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恢復白笏鄉)、汪坡鄉(汪坡鄉是以境內汪家坡得名。解放初期為侯店鄉,1958年更名成立汪坡人民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改為汪坡鄉,1992年全省撤區並鄉時併入張溪鎮,1995年從張溪析出恢復汪坡鄉)併入。
地理位置
基本概況
張溪鎮,屬東至縣轄鎮。鎮政府駐張溪,東經117°04′,北緯30°16′;位於縣城東北22公里處。行政區面積265平方公里,總人口58461人,其中非農業戶口2735人。張溪鎮設立張溪居民委員會六聯、歷山、葛仙鋪、里湖、塔石、東湖、土橋坦埠、湖光、蘭田、白石、藍水、白聯、沉團、塘和、浦塘、火花、聯盟、汪坡、仙亭、候店、楊畈、陽山、長畈、梅樹亭25個村民委員會。西北濱升金湖,東與貴池區唐田、石台縣小河、莘田接壤,南依洋湖、堯渡、東流。張溪鎮耕地面積6.2萬畝,山場面積20.3萬畝(其中有林面積18.5萬畝),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油料、菸葉等。張溪鎮村村有國小校鎮,有中學。鎮有衛生院和汪坡、白笏、坦埠分院,各村均建醫療室。有文化、廣播電視站,電影院,電視差轉台。敬老院裡可供養30位老人。自然環境
張溪鎮素有“魚米之鄉”,地勢東高西低,“七山二水一分田”,總耕地面積6.2萬畝(其中水田1.6萬畝,旱地1.1萬畝),境內西北臨升金湖東、南靠山,北面傍水,丘陵地較洲圩地多。西北是寬廣的臨湖圩區。黃公河由南向北縱穿境內西部;黃盆河1條支流及7條較大支流分布全境;小(一)型水庫有侯店、芭茅窪水庫;小(二)型水庫有鄭村、前陳、柴山、軍張、虎形山、葉村、稻籮沖、古塘水庫。白聯、聯盟圩堤長分別為4395、1300米,起訖堤頂高程均為16.5米,可保水位均為15.5米;聯盟圩排澇站裝機容量為3/240(台/KW)。東湖圩、復興圩、六聯圩機電排灌站裝機容量分別為7/460、5/225、3/240(台/KW); 農業以水稻為主,油料、棉花、麥、茶葉、蠶桑等次之;林業竹木資源豐富;水產品豐盛。支柱產業
優質棉、優質稻產業。棉花早在30年前就在張溪推廣種植,當時面積僅有1000畝,主要滿足自給。經過30年來的品種不斷更新,如今棉花面積增加到2萬多畝,面積比過去增加20倍,其產量逐年遞增,經濟效益明顯。2007年實現產量236噸,產值1000多萬元。水稻生產過去品種老化,產量偏低。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狀況,張溪鎮黨委政府以實施科學種田,改良品種為契機,在轄地掀起優質稻生產高潮,並實行大戶規模種植。經過改良品種,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特別是近10年的發展,張溪鎮水稻生產一年一個台階。2007年,張溪鎮年總產量達40萬噸,銷售餘糧20萬噸。養殖產業。張溪鎮水庫、山塘縱橫交錯,特別是湖面面積廣闊,這給養殖提供難得的發展空間。張溪鎮能養殖的面積達到2萬多畝,有效面積1.8萬畝。為提高養殖效益,張溪鎮黨委政府出台優惠政策,鼓勵承包,並實行精養。生產的魚、蝦、螃蟹等深受人們的喜愛。
菸葉生產產業。菸葉產業是省“北煙南移”項目,張溪鎮把握機遇,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東至縣實施“北煙南移”項目,並確定土橋村為東至縣菸葉生產基地。從2005年3月開始試種320畝,並在煙技人員的精心指導下,300多畝菸葉試種成功並獲得每畝收入2000元的好收成。張溪鎮2008年僅菸葉生產一項收入就達1600萬元。在菸葉經營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張溪鎮還幫助菸葉生產基地所在村成立了菸葉生產專業合作社,為廣大菸農提供菸葉種植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如今菸葉生產已成為張溪鎮富農的支柱產業。蠶桑產業。張溪鎮蠶桑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初開始發展,鼎盛時期張溪鎮蠶桑種植面積發展達到近2萬畝,後來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蠶桑嚴重滑坡,到現在僅存600多畝。為了促進蠶桑業健康發展,張溪鎮按照科學規劃,加大技術人員力量隊伍,狠抓桑園品種更新換代等,有效推動當地蠶桑產業發展工作。促使桑園面積從低谷中開始回升,桑園面積已達1006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