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大千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內江市東桐路圓頂山,為紀念一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而建。紀念館東臨西林開發區;西與內江師範學院等高、中等學校相鄰;南俯沱江;北為淺丘田園風光。地貌為一狹長之小山丘陵。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75米。占地面積20973平方米。地勢東高西低,登高南眺,甜城內江盡收眼底。紀念館的五個展區,以數百件照片、實物、詩箋、書信、畫稿、畫集、書籍及書畫作品,分別展示了張大千的生平事跡、藝術進程、藝術特色、藝術成就及在世界藝壇的影響和地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內江市東桐路圓頂山,東臨西林開發區;西與內江師範學院等高、中等學校相鄰;南俯沱江;北為淺丘田園風光。地貌為一狹長之小山丘陵。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75米。占地面積20973平方米。地勢東高西低,登高南眺,甜城內江盡收眼底。
現已開放的紀念館第一期工程,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包括四個陳列展覽廳,一個展廊,一個展銷廳及行政業務用房等。建築觀感親切自然、古樸典雅、氣勢恢宏,是具富川南民居特色的園林建築。之外,新建有一座長36米高2米的鐫刻有大千先生及胞兄張善子先生書畫作品的藝術牆,一個360平方米的荷花池,一個約800平方米的芭蕉園、一個300平方米的百梅園和大風堂味苑餐廳。紀念館的五個展區,以數百件照片、實物、詩箋、書信、畫稿、畫集、書籍及書畫作品,分別展示了張大千的生平事跡、藝術進程、藝術特色、藝術成就及在世界藝壇的影響和地位。
自1992年9月正式開館以來,紀念館共接待約30箇中國和地區的旅遊觀光人士近80萬人次,解說服務1000餘場,中外來賓對內江修建張大千紀念館和紀念館本身給予高度評價。出自張學良劉海粟、啟功等名人書題聯匾及大千先生的各時期陳展品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觀眾均盛讚大千先生在傳統文化的創新及傳播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保護髮掘敦煌藝術等方面做出的卓著貢獻。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為了將張大千紀念館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集文化藝術、傳統書畫、宗教活動、旅遊休閒、環保綠化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可供中外遊客觀光娛樂及中外藝術文化交流的中心,大千故里正在進行 大千文化園 等有關方面的規劃設計。

建館歷史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為紀念世界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內江市政府於1986年1月組織成立了內江市重建《大風堂》籌備委員會;1987年2月27日,經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廳以川文物(87)函字第6號《關於建立“張大千紀念館”的復函》,同意內江市重建“張大千紀念館”。按四川省建築勘測設計院的設計,第一期工程總投資需180萬元左右,根據地方財力情況,採取了分期分批實施的辦法,逐步完善。1987年,內江市政府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自籌20萬元,省政府補助20萬元,文化部撥款10萬元,共籌先期開辦資金50萬元。1987年3月5日張大千紀念館第一期工程奠基;1988年八月九日破土動工修建第一期工程,市財政先後在1988年安排資金40萬元,1989年安排了20萬元,張大千紀念館自籌資金10萬元,共70萬元修建第一期工程,1990年十月主體工程——“大風堂”落成,1991年內江市財政又安排了16萬元,加上前面的70萬元,總計86萬元,基本上支付了第一期工程決算款。同年又撥了44萬元的完善經費,在1992年市財政安排了8萬元的經費,用於張大千紀念館正式開館業務經費。1992年初,張大千紀念館對館內陳列展品的徵集工作進行了部署。上半年,先後安排人員前往北京、成都、樂山、夾江等地徵集展品,又與張大千、張善孖的親屬取得聯繫,徵集展品,共徵集到展品一百多件。從而豐富了陳列展覽內容,為正式開館做好了準備。1992年9月11日中秋佳節,張大千紀念館隆重正式開館。

主體建築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以大千先生故居舊稱“大風堂”命名的主體建築,採取仿古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四川民居建築布局的特色,採取三合院和四合院的組合,成為幾進的院落布局及外部造型的特徵以穿斗構造,坡屋面,馬頭牆與山屋面交替運用等等處理手法表現,觀感上親切自然,具有比較濃厚的鄉土氣息,與當地的民居風格比較協調地融合在一起,與張大千一生保持民族傳統習慣相符合。整個主體建築、青瓦粉牆,古樸典雅,氣勢恢宏,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園林式建築。

陳列展覽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紀念館除長年陳列、展覽張大千和張善子的作品外,還舉辦過以下展覽:春節元旦期間中舉辦“內江市迎春書畫展”以及“內江市根雕盤景展”、“紅岩英烈史實展”、“南京雨花石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票券收藏展”、內江籍畫家“李多木書畫展”、“周詩成寫生畫展”、“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內江畫家深入生活書畫展”和“張大千原作暨大風堂弟子展”等,同時,還針對大千故里後繼有人舉辦了“稅收在心中——內江市中小學生書畫現場大賽”、去年又舉辦了“內江市第一屆‘大千杯’少兒書畫現場大賽”。尚與中國22家書畫名家紀念館聯合舉辦中國書畫名家紀念館聯展12次。15年來總計舉辦各種展賽近40個。

人物介紹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傳說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裡夢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後出家為僧,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千居士"。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鑑。

生平介紹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
張大千幼時,家貧。曾隨母、姊、兄學畫,打下了繪畫基礎。他祖上曾作過內江知縣,後歸田耕讀,寫詩作畫,過著閒淡的田園生活。傳到張大千已是第十代。其父張忠發,字懷忠,母親名叫曾友貞。張忠發夫婦共生育九男二女,都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他的兄弟張正蘭也是現代著名的畫家。在他六歲的時候,他就跟著姐姐、哥哥讀書識字。九歲時在母親和姐姐的教導下,正式開始學習繪畫、書法。他姐姐瓊枝擅長畫花卉、小鳥,在幼年時對他有很大的影響。大千自幼就很聰明,所以作畫進步很快。十歲的孩子就能幫助母親描繪花樣,畫比較複雜的花卉、人物,寫字也很工整。他的四哥張文修在資中教私塾,故大千也就從四兄就讀古籍,在課餘常隨兄赴資中,遊覽山水名勝,培養了對自然的審美意識。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對他起到很好的啟蒙作用,同時也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後入重慶求精中學讀書。18歲時,張大千隨兄張善子赴日本留學,學習染織,兼習繪畫。20歲時,張大千由日本回國,寓居上海,曾先後拜名書法家曾農髯李瑞清為師,學習書法詩詞。接著因婚姻問題,削髮出家,當了一百多天和尚。還俗後,即以其佛門法名“大千”為號,從此全身心致力於書畫創作。

藝術生涯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
張大千的藝術生涯和繪畫風格,經歷“師古”、“師自然”、“師心”的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後以心為師。早年遍臨古代大師名跡,從石濤、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60歲後在傳統筆墨基礎上,受西方現代繪畫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獨創潑彩畫法,那種墨彩輝映的效果使他的繪畫藝術在深厚的古典藝術底蘊中獨具氣息。
自古以來,一個畫家能否承前啟後、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於他傳統功底是否深厚。張大千的傳統功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特別是他臨仿石濤和八大的作品更是維妙維肖,幾近亂真,也由此邁出了他繪畫的第一步。他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陳洪綬、徐渭等,進而廣涉明清諸大家,再到宋元,最後上溯到隋唐。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然而他對這些並不滿足,又向石窟藝術和民間藝術學習,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臨摹了歷代壁畫,成就輝煌。這些壁畫以時間跨度論,歷經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

新妝迎客

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
2007年8月25日,張大千紀念館經過近一個月的維修裝飾及環境整治,全館面貌煥然一新,以嶄新的形象向遊客開放。張大千紀念館自1992年開館以來已近10年,由於資金缺乏年久失修,整體面貌已破舊不堪。這次整治,對前後門上山道路進行了裝飾,在前門石台階口新增大理石館標一座,為遊客提供了清楚的旅遊指示;原後山道路為簡易炭渣路,現採用花紋條形磚裝飾,解決了雨後道路泥濘,遊客、汽車難以從後門進館參觀的問題,新鋪設的後山道,路面整潔、美觀實用,車容量達20餘輛,為重大接待、接納旅遊團隊作好了充足的硬體準備,並新建後山大門一座,門柱文化石裝飾、配以鐵藝鑲花大門,更顯氣派;主展區則將牆面、屋檐、展廳門窗重新油漆、粉刷,更換展廳燈具二十六組,為遊客提供潔淨、明亮的參觀環境,同時對原展廳外的展櫃進行調整,取消了一、二、三展廳外的臨時展櫃,還紀念館川南民居、仿大千故居建築特色的風貌,同時,新增四、五兩個展廳,新增展品近60件,四展廳外新增展櫥一壁,增強了遊客的可參觀性,五展廳的通玻落地展櫥使用10mm玻璃,確保了遊客遊覽的安全;作為園林式單位,紀念館新近添購假檳榔、天竺葵、女貞球八十株,修建培養草坪、花圃近200平方米,為遊客休閒娛樂、參觀小憩提供了清新、舒適的場所。

駐館畫家

張大千紀念館駐館畫家陳爾雲
1、陳爾雲,1957年生於內江市,先後拜內江著名畫家孟英聲、張文忠為師,現為四川省美協會員、張大千紀念館《大風堂》畫師、張大千紀念館駐院畫師、內江政協書畫研究院書畫師、張大千紀念館創作研究室主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畫廊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二級美術師。1994年,作品《蜀山春色圖》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省美展;1995年,作品《山水》入選紀念徐悲鴻誕辰100周年省展;《蒼山如海》、《重走長征路》入選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省展;1996年,隨內江市政府代表團赴舟山訪問交流,數幅作品參加大千故里人畫展;1998年,作品《觀世間造像》獲紀念中國佛教二千年大展金獎;1999年,作品《麗人行》獲中國美協、中國詩書畫院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國慶五十周年詩書畫大展佳作獎;作品《夜秋風滿樹香》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四川省美展;2000年,作品《醉翁亭記二》獲中國美協舉辦的2000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參加全國書畫名家紀念館聯會、筆會作品被潘天壽、吳昌碩紀念館收藏,《消夏圖》入選民族魂國土情書畫作品展畫集;2001年,作品被中國歷史博物館畫廊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收藏,《將進酒》入選全國繪畫實力派作品集,《久逢知己》被方介堪紀念館收藏;2002年,作品《山水》入編《中華熱土》大型畫冊;作品入編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協會《中國書畫作品收藏寶典》;2003年,作品入編人民畫報社《中國世變.當代中國書畫攝影作品集》、《古國丹青畫卷》、《全國當代書畫名人名作品集》,入選《盛世內2003中國書畫年展》、首屆“中國汝瓷杯”中國書畫作品大獎賽優秀獎;2004年,作品《荷花圖》入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並獲優秀獎、《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全國翰墨精品集》,獲《世紀偉人鄧小平頌》第九屆當代文學藝術創作金獎;2005年,作品《訊息樹》入編《中華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年翰墨典藏》榮獲金獎,並授予“中華傑出藝術家”榮譽稱號,獲首屆中國文藝“金爵獎”,4月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進行藝術專訪,7月中國書畫家聯誼會、中國書畫名家作品2005金秋國際展會授予書畫名家榮譽稱號,8月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中原書畫研究院、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評審委員會授予“優秀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5幅作品由市政府代表團到日本贈送日本友人。
張大千紀念館駐館畫家曾國武
2、曾國武 男 字紀元 四川資中人,生於1963年7月, 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美術教育專業。 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二級美術師、 張大千紀念館.內江書畫院專職書畫師。 書畫師從川南名家李果青.張文忠,其作品分別參加:1992年7月 書法作品入展“四川省書法新人新作展”。1993年5月 篆刻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二屆篆刻作品展覽”。1993年10月 篆刻作品獲“北京.2000年奧林匹克第一屆國際繪畫書法藝術大展”優秀獎。1995年10月 書法作品入展“95'四川名家書法展”。1995年11月 書法作品入展“四川省六市第二屆政協書畫聯展”。1997年6月 篆刻作品及藝術簡歷入編《中國當代篆刻家辭典》。1997年10月 篆刻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1997年11月 國畫作品《秋深泉氣清》入編《世界華人書畫家作品選集》。1998年11月 國畫作品《殘荷》入展由中國美協主辦的“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1998年12月 版畫作品《風吹三月層層浪》入展“98'四川版畫展”.1999年8月 篆刻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三屆篆刻藝術作品展”。1999年10月 書法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三屆書法篆刻展”。1999年10月 油畫作品《世紀之約》.版畫作品《脊樑》入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四川省美術作品展”.版畫作品《脊樑》獲省美展銅獎。1999年12月 版畫作品《脊樑》入展“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01年3月 國畫作品《花鳥》入展北京“迎接二十一世紀民族情全國書畫展”。2001年5月 獲“地球.環境四川國際青少年書畫攝影大賽”指導老師獎。2001年6月 藝術簡歷入編《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第五卷>。2001年7月 書法作品入展“川南五地市書法精品展”。2001年8月 由北京郵政管理局發行“中國現代書畫名家精品集.中國書畫百傑---曾國武作品選”郵政明信片一套。2001年9月 油畫作品《志在必得》入展“四川省第五屆體育美展”。2001年10月 書法作品入展“ 四川省六市政協第八屆書畫聯展”。2002年2月 獲“第六屆內江市文學藝術發展基金獎”銅獎。2002年9月 書法作品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2003年10月 國畫作品《陶淵明》入展“2003.川東南六市美術作品聯展”。2003年12月 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作品展”。2004年3月 篆刻作品及藝術簡歷入編《巴蜀印人》。2004年9月 參加全國名家紀念館聯會,書畫作品被收藏於吳昌碩紀念館。2004年11月 書法作品獲“四川省‘星空燦爛’群文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三等獎。2004年12月 論文《也說張大千》.《散談王羲之和<喪亂帖>》刊載於《天府新論》。2005年4月 四川省詩詞學會《詩訊》刊載詞一首《惜紛飛.念母》。2005年6月 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2005年7月 書法作品入展“四川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美術書法攝影大展”2005年8月 書法作品獲“第二屆全國電視書法大賽”入圍獎。2005年9月 書法作品入選“西泠印社首屆中國書法大展”。2005年9月 國畫作品入選“西泠印社首屆中國畫大展”。2005年9月 篆刻作品入選“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展”。2005年11月 書法作品獲“四川省第四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獲獎提名。2005年12月 國畫作品入展“中國電影百年書畫藝術大展”2006年10月《書法導報》第42期第二版轉摘論文《散談王羲之和<喪亂帖>》。2006年12月 設計大型石壁浮雕《漢安東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