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家境貧寒,他出外求學,常常是背著乾糧與書箱,徒步四方。他用給人寫地約、文書等酬金維持生活並奉養親屬。夜晚利用篝火讀書,常常是火盡而息。越是艱苦的條件,他越是刻苦自勵。他的詩詞和文章,博大宏深,清秀雋麗,藝術性很高。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張位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授以檢討,充當國史館纂修,武英殿協修。他任史職後,於朝章、國制、人物、典籍、精思稽核。後因一字跡脫誤之事被降職為內閣中書。後張位請求回歸故里。
張位回故里後,被聘主講蘭山書院,隴上學子多跟從他求學。他教人平易簡直,不分門第,安身以禮。晚年時在家教授子侄孫輩,餘暇好樂唱小曲,並整理創作了好多秦安小曲、曲拍和唱詞,流傳至今。他熱情好客,友人學生無間斷於家,尤以求學求書法者甚眾,時人稱之為"張翰林"。享年86歲。
明朝東林黨成員
東林黨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等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三吳士紳”、在朝在野的各種政治代表人物、東南城市勢力、某些地方實力派等,一時都聚集在以東林書院為中心的東林派周圍。時人稱之為東林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