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妃

婁妃

婁妃(?~1519)原名婁素珍,江西上饒人,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五世孫寧王朱宸濠的嫡配妻子。明朝大儒、著名理學家婁諒的女兒,婁諒字克貞,號一齋,明景泰年間舉人,官至成都訓導。著名政治家、哲學家王守仁(陽明)少時曾拜他為師。 有人以清張廷玉著的《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七十一“婁諒”部分原文記載“子忱,字誠善,傳父學。女為寧王宸濠妃,有賢聲,嘗勸王毋反。王不聽,卒反。諒子姓皆捕系,遺文遂散軼矣。”部分寫的是“婁諒”,“婁諒”是主體, 是主語,前面一句“傳父學。”是句號,認為子和女是並列關係,故其判定這裡“女為寧王宸濠妃”的女是“婁諒之女”,而不是婁忱之女。但《明史》原文並無此說中言之鑿鑿的標點,現代標點為上世紀70年代中華書局請南開大學明清史研究室添加,負責人為鄭天挺先生。是以強行援引現代標點,來論證自己讀解有誤的句子,恐怕在方法上站不住腳。後文所引明清人題詠,明人詩歌已有“賢妃原是一齋孫”句,可判定婁妃為婁諒孫女無誤,絕非其女。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婁妃 婁妃

婁妃(?— 1519),名素珍,上饒信州區人,明代女詩人、書法家,博學多才且頗有政治見地。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五世孫朱宸濠的正妃。其祖乃成都訓導、理學家婁諒( 1422— 1491),字克貞,號一齋,後人譽之為“名儒高足,心學前驅”,主要著作有《日錄》 40卷、《三禮訂訛》 40卷,其中《春秋本意》 12篇為名著,皆失;其父婁性,字原善,號野亭,明成化十七年( 1481)進士,官至郎中,撰寫過《白鹿洞院田記》。

婁妃色美而工詞章,性賢明,曉大義。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欲反,婁妃多次泣諫勸阻,曾寫《題樵人圖》詩一首:“婦語夫兮夫轉聽,采樵須知擔頭輕。昨宵再過蒼苔滑,莫向蒼苔險處行!”後寧王反叛,被巡撫南贛都御史王守仁(即王陽明)平定,朱宸濠被擒,於檻車中泣曰:“昔紂用婦人言亡天下,我以不用婦人言亡其國,今悔恨何及!”朱宸濠事敗,後在獄中,“每飯必別具饌祀之,言及,輒嘆曰:“負此賢婦也!”婁妃亦投江自殉。臨死前,她將無限的悲哀留在自己用血淚寫成的《西江絕筆》之中:“畫虎屠龍嘆舊圖,血書才了鳳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盡當年淚點無。”

後世紀念

婁妃墓 婁妃墓

婁妃投江後,她的屍體並未順流而下,而是緩緩倒流至南昌。王陽明為了表彰婁妃的義烈和賢德,在南昌城邊、贛江南岸修築了一座婁妃墓,不少文人騷客也在此題詩留念。明代上饒人、湖廣參政鄭毅寫詩頌婁妃說:“道義傳心有定論,賢妃原是一齋孫”。清代臨川人李紱寫有《過宸濠故居吊樓妃》詩,讚美婁妃的明智、賢淑和節烈:“女智莫如婦,召常聞斯言。不聽婦言敗,宸濠毋乃顛。吾聞婁一齋,理學承薪傳。賢淑見諸孫,大節光逆藩。陽明昔志道,婁公啟先鞭。於妃宜敬恭,世講明淵源。?槥葬以禮,彼昏徙拳拳”。清代詩人張鳳翥路過婁妃梳妝檯,也曾賦七律一首,其中說:“青絲莫挽奸雄氣,紅粉終留激烈身。替想幽魂誰比潔。菱花鏡里大江濱”。

清乾隆初年,布政使彭家屏修其墓時碑題:“前明寧王庶人宸濠婁妃墓在此。”後人對婁妃最為推崇的,要數清代乾隆時期的著名詩人,戲劇家蔣士銓。乾隆十六年(1751年),蔣士銓應聘來修《南昌縣誌》,得知婁妃墓在南昌城德勝門外隆興觀側,已荒蕪不堪,便請求江西布政使彭家屏為婁妃修墓。彭家屏籌款修理,並立了刻有“前明寧王庶人婁賢墓在此”字樣的墓碑。蔣士銓為表彰婁妃的英烈和百姓對她的懷念之情,特編《一片石》雜劇,劇中婁妃以神女形象出現,說她死後被上帝封為“靈慈英烈貞妃”。

乾隆二十年(1755年),蔣士銓還自繪婁妃墓圖,並作了《婁妃墓圖》詩四首,以記當年發現和修理婁妃墓的情況。乾隆四十年(1775年)冬,蔣士銓又通過友人阮見亭引見其舅權江西布政使吳山鳳,遷修婁妃墓。次年,吳山鳳募捐命新建縣令伍省亭修墓,並立碑建坊。為讚美吳山鳳重修婁妃墓的義舉,蔣士銓又創作了《第二碑》傳奇曲本。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他又在南昌寫了《婁妃墓》一詩:賢婦言多苦,樵人不肯聽。遺丘一抔在,秋草幾回青。吊吉心原共,尋詩騎偶停。水仙旂獵獵,日暮自揚靈。

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年),叔糧道鄧仁堃又重修婁妃墓。光緒十九年(1893年),造屋於墓後。解放前,婁妃葬地塘子河邊的地名被叫作“婁妃墓”,並設有“婁妃國小”以到長紀念。婁妃手書“屏翰”二字石刻,今仍保存完好。“屏翰”出自<詩經. 大雅. 板>:“大邦為屏,大宗為翰”喻國家之重臣。婁妃墓為南昌古蹟,不幸於“文革”期間被毀,故址在今塘子河南昌港附近。

現存詩作

現存詩作,皆托諷寓意之作,頗為工巧。

春遊

春晴並轡出芳郊,帶得詩來馬上敲,

著意尋春春不見,東風吹上海棠梢。

送別

金雞未報五更曉,寶馬先嘶十里風。

欲借三杯壯行色,酒家猶在夢魂中。

題《采樵圖》

婦喚夫兮夫轉聽,采樵須是擔頭輕。

昨宵雨過蒼苔滑,莫向蒼苔險處行。

西江絕筆

畫虎屠龍嘆舊圖,血書才了鳳眼枯。

迄今十丈鄱湖水,流盡當年淚點無。

明朝東林黨成員

東林黨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等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三吳士紳”、在朝在野的各種政治代表人物、東南城市勢力、某些地方實力派等,一時都聚集在以東林書院為中心的東林派周圍。時人稱之為東林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