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

廣州海關

廣州海關於1950年1月31日設立,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總部設在廣州市。廣州海關位於祖國南大門,設在廣州市[廣東省省會],業務管轄範圍包括廣州市以及佛山、肇慶、韶關、清遠、雲浮、河源等七個地級以上市,覆蓋廣東省行政區域面積的49%。轄區內既有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也有後發的粵西、粵北山區。具有點多面廣,機構分散,人員多;區域面積廣,發展不平衡;業務量大,門類齊全的特點。

基本信息

穗關簡介

廣州海關位於祖國南大門,總部設在廣州市,業務管轄範圍包括廣州市(除廣州市黃埔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蘿崗區部分區域、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以及增城市以外的區域)以及佛山、肇慶、韶關、清遠、雲浮、河源等七個地級以上市,覆蓋廣東省行政區域面積約50%。轄區內既有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也有後發的粵西、粵北山區。具有點多面廣,機構分散,人員多;區域面積廣,發展不平衡;業務量大,門類齊全的特點。

廣州海關共有機關內設處室21個,市內辦事機構5個,隸屬海關14個,海關總署代管機構2個,事業單位4個,緝私局內設機構11個、緝私分局11個,民眾團體4個。現有幹部職工4000餘人。

廣州海關廣州海關

廣州海關主要業務包括對來往港澳小型船舶監管、陸路鐵路轉關運輸貨物監管、空運貨物監管、海運貨物監管、行李郵遞物品監管及快件監管。共有監管點64個,其中,貨運監管點55個,客運監管點8個,中途監管站1個。

廣州海關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海關工作16字方針和“政治堅強、業務過硬、值得信賴”的隊伍建設12字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海關總署的各項部署,以最佳化海關監管和服務為目標,提高法治化、規範化、科學化水平,服務促進經濟社會新發展。

廣州海關監管業務門類分為海運、陸運、空運、郵運等業務。監管的運輸工具包括國際航行船舶、來往港澳船舶、空運航空器、陸運列車、汽車等;監管的貿易方式包括一般貿易、加工貿易、轉口貿易等。空運口岸方面,新白雲國際機場是按照國際樞紐機場理念設計建設並按中樞結構模式運營的現代化機場;水運口岸方面,廣州海關轄區內的水運一類口岸共有7個,內設12個碼頭,6個客運口岸,6個貨運碼頭;陸路轉關車檢場方面,為分流深圳、拱北公路口岸的車、貨流而設立的車檢場在廣州海關轄區內共有19個;鐵路口岸方面,廣州海關轄區內的鐵路口岸主要有天河火車站、佛山火車站和肇慶火車站;國際郵件交換站方面,廣州海關駐點監管的流花郵局是全國三大國際郵件交換站之一。此外,廣州海關在珠江口大鏟島設立了中途監管站,對進出境的來往港澳小型船舶實施中途監管。

屬下海關

廣州海關廣州海關

1、廣州天河車站海關

2、廣州白雲機場海關

3、肇慶海關

4、清遠海關、

5、花都海關

6、從化海關

7、韶關海關

8、雲浮羅定海關

9、河源海關

10、佛山海下駐辦事處

發展歷史

廣州海關前身是粵海關

廣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唐朝開元二年(714)*(*一說唐高宗顯慶六年(661)。),在廣州首設市舶使,總管海路邦交外貿。市舶管理機構稱“市舶使院”,其職能,一方面掌管各國朝貢事宜,接待由海路來中國朝貢的各國使節;另一方面,總管海路通商,征船腳,禁珍異等。宋開寶四年(971),在廣州始設市舶司,管理商船,徵收關稅,收購進口貨物等。宋、元、明三朝均在廣州設市舶司,制度也較前完善,是集海關、外貿、外事三類性質為一體的機構。宋朝制定的《廣州市舶條》後經推廣,成為當時的全國市舶法。元朝制定的《市舶抽分則例》和《整治市舶勾當》,是歷史上較為完備的一部海關和外貿法規。明朝的廣州市舶司時建時撤,前期以處理朝貢貿易事務為主,不征關稅;後期準許中國人前往海外貿易,開始按貨價或貨量折合銀兩計征關稅,但免去收購進口物品職責。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在廣東前山寨設市舶司機構,但僅負有徵收自澳門陸運進出香山縣貨物關稅的任務,可以稱為海關的前身階段。

清康熙二十四年,皇帝已諭準開海貿易,在廣州建立粵海關,始正式出現“海關”之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為抵制“洋船北上,移市入浙”,限定廣州為外國商船來華貿易惟一口岸。自此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開五口通商的80多年內,粵海關成為中國海關或大清海關的同義詞。

廣州海關廣州海關

粵海關以徵收關稅為主要任務,有關收購進口商品和管理外商以至一部分監督管理貨物工作,均交由廣州十三行的“行商”,海關間接控制而不直接管理。清朝對粵海關稅收定有年度最低限額,康熙年間因拖延成風,粵海關上繳稅款往往不足定額,而自雍正年間整頓關政後,每年上繳稅款,均超過欽定數額,成為朝廷重要的財政收入。清朝對粵海關稅收制定了較系統的稅則,通過“行商”收繳稅款。按該稅則“應徵稅額不過值百抽三至值百抽六”,但因粵海關胥吏在執行中巧立名目,中飽私囊,往往雜費多於正稅。粵海關對外國商船來華,實行嚴格的控制,只準停泊黃埔河面,不準外商接觸廣州市民,買賣貨物和辦理海關手續,也只能通過“行商”代理。其時,因關政腐敗,對禁止鴉片進口和禁止糧食出口等重要法令規定難以貫徹執行,使粵海關在對外方面,不能完全發揮“把關”的作用。

鹹豐九年(1859),廣州仍被英法聯軍占領,走私漏稅甚為嚴重,兩廣總督和粵海關監督“恐偵緝太嚴,則釁端易啟”,被迫邀請洋人來廣州“幫辦稅務”,希冀“以夷制夷”。鹹豐十年,推行外籍稅務司制度的粵海新關正式成立,但稅務司只對總稅務司負責,逐步喧賓奪主,掌握了粵海關的行政管理權。粵海關稅務司貫徹總稅務司意圖,以增加上繳稅款數額,博取中國政府信賴,並參照西方管理體制,建立了監管和緝私等專職部門,陸續制定了較為規範的法規和辦事細則,同時,加強驗貨和估價力量,改善計征關稅程式,雖長期執行不平等的“協定稅則”,實征的進出口貨物稅額,都在值百抽五以下,減輕了外商稅荷,但因革除地方陋規什費,計征漏洞較少,其上繳中央的稅收總額,反較前有所增加。民國18年(1929)開始執行的由南京政府制定的“國定稅則”,經4次修改,稅率突破值百抽五範疇,然因該稅則強調其財政收入作用,而且受到列強勢力的制約,不利於發展國內工業,曾遭到廣東社會各界反對。民國20年,實施新稅則並裁撤在內地徵收的厘金子口稅後,粵海關上繳中央政府的稅款較“協定稅則”時期增加2/3以上,而廣東地方財政收入則相應減少。

粵海關稅務司自新關成立,即每年編制貿易報告及統計冊上報總稅務司,光緒八年(1882)起,奉總稅務司令每十年又編寫“十年報告”上報,內容涉及廣州乃至華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情報,已遠遠超出當時的海關業務範圍。此外,粵海關稅務司以其特殊身份,不時插手干擾廣東的涉外事件,幹了不少中國人民難以容忍的勾當。廣州人民激於愛國熱情和對西方侵略者的憎恨,為收回海關主權,進行了長期的鬥爭。粵海關華籍職工在此影響下,從海關內部開展收回海關主權的鬥爭,並於民國14年省港大罷工期間,成立了全國海關第一個華員工會組織。

外籍稅務司掌握粵海關關政80餘年,推行一整套半殖民地的海關制度,並包攬與海關業務無直接關係的海務和港務工作,客觀上對革除清朝前期關政腐敗和維護對外貿易航道暢通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近代以來,海關主權受不平等條約束縛,關稅不能發揮其保護和促進民族工商業和農業、手工業發展的作用。粵海關監管和緝私制度雖然較前嚴密,但因廣州毗鄰香港、澳門,政局變動又較為頻繁,境內外惡勢力互相勾結,走私時起時伏,禁而不止。特別在1946~1949年解放戰爭期間,美國貨多渠道大量走私進口,充斥廣州市場,粵海關更無法控制緝私局面。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同月25日,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正式接管粵海關。從此,舊海關變為獨立自主的人民新海關。1950年1月31日,粵海關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海關”,直屬海關總署。

廣州海關廣州海關

新中國成立後,廣州海關的基本任務是:監督管理進出國境的貨物、運輸工具、旅客行李及郵遞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法定由海關徵收的稅費,查禁走私以及編制統計。解除了與海關無直接關係的對港口設施、泊位和燈塔等助航設備的管理,把監管合法進出境和查緝走私的工作與徵稅工作並列,顯示了海關把守國家大門的作用。建國頭5年,廣州海關貫徹執行國家對外貿易管制政策,同時依照為保護和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而制定的人民稅則徵收關稅。加強對私商進出口貨物的監管,便利合法進出,打擊不法分子的經濟破壞和違法行為。對國營外貿公司的貨物,則在堅持必要制度的前提下,儘量簡化手續,促其快速運轉。特別在1951年“反禁運”鬥爭中,廣州海關積極採取各種靈活措施,對經黃埔、大鏟等地搶運進口的大批物資,加速驗放,發揮了人民海關的緊密配合作用。

1955~1956年,廣州口岸對外貿易已由多種經濟成分逐步轉為單一的全民所有制經濟,廣州市內的外貿部屬下專業進出口公司已能控制全部進出口貨物。廣州海關適應形勢的發展,進一步簡化監管手續,便利貨運,把監管重點從進出口貨物轉移到非貿易性物品。此時,上級指示將監督進出口貨物的正確裝卸、保管、運輸、檢查揭發一切足以造成國家損失的事故增列為海關的一項基本任務。自此至1979年的20多年裡,廣州海關在貨運監管中,避免出現進出口貨物錯發錯運、包裝殘損、嘜碼混亂等不正常現象做了大量工作,減少了國家外匯損失。

50年代中期,廣州口岸進出境郵遞物品逐年增多,東南亞國家郵寄進口小包尤甚,為全國海關監管數量之冠。廣州海關從各方面提高驗包效率,按照“自用合理數量”的原則,合法合理地掌握不同對象的征免驗放尺度。

60年代初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從國外和港澳地區郵寄進口糧油、副食品大量增加,僅1961年自廣州進口郵包即超過900萬件。廣州海關集中人力,最佳化組合,針對當時進口郵包小的特點,改進檢查技術,簡化驗征程式,加快了驗放。

“文化大革命”10年,廣州海關各項工作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干擾和挫折。1967年下半年停徵對國營外貿專業公司進出口貨物的關稅,中斷海關統計的編制工作;1968年年底大批幹部下放勞動,1969~1970年,廣州海關僅有200餘人維持工作,並曾一度停止對進出口貨物的實際監管;1971年執行全國海關關長會議決定,將工作方針從“經濟政治保衛”改為“政治經濟保衛”,導致工作中對非貿易性的物品監管過嚴偏緊。

1979年改革開放後,黃埔分關改為直屬海關總署的獨立海關,廣州口岸遂有廣州海關和黃埔海關。由於廣州外向型經濟飛躍發展,多頭經營對外貿易業務量迅速增長。按照“依法監管徵稅,方便合法進出,制止走私違法,保護促進四化”的工作方針,逐步恢復正常的監管職能,解除了檢查揭發貨運事故的職責,恢復歷史上以統一規格的進出口報關單為海關監管依據,加強貨物的合法進出。1986年後,廣州口岸海關貫徹以“促進為主”的方針,不斷深化報關、查驗制度改革,積極支持和促使“代理報關”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發揮企業自管和社會共管的力量,並逐步形成配套的前期管理、現場和後續管理的海關管理體系。廣州口岸海關各類運輸工具門類較齊,所監管的進出口貨物涉及的貿易方式較多,其數量逐年增長,居全國海關前列。同時,在檢查旅客行李物品工作中,廣州口岸海關改革監管模式,簡化通關手續,從手工操作為主發展到以技術檢查為主,從設定“免稅通道”發展到國際慣常做法的“紅、綠通道制度”,進一步加快旅客進出境的速度。

廣州海關廣州海關

廣州口岸海關自全面恢復徵稅職能後,除執行國家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不斷修改的稅則,並加強驗貨、審價和計征各環節工作外,還依照政策,審批新貿易方式進出口貨物的減免稅工作,其所徵稅款及審批的減免稅數額,均屬全國海關前列。並組織審計財務、徵稅等相關部門,堅持稅收定期檢查制度,防止漏征、錯征。

改革開放後,廣州口岸出現建國以來較嚴重的走私活動,廣州、黃埔兩關加強查私力量,取得各有關部門支持,打擊了各種渠道的走私活動,為維護廣東省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廣州口岸海關恢復編制統計。為使海關統計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廣州海關積極引入先進科技設備。1983年率先以數據磁帶報送方式代替統計原始資料郵寄,1990年又以計算機網路方式代替磁帶報送,大大提高了海關統計的時效和準確性。同時積極開展統計分析,編寫統計刊物,為國家經濟部門和地方政府提供信息,發揮了海關統計的監督職能作用。

廣州口岸海關三百餘年的興替史,是廣州口岸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縮影,也是近現代帝國主義侵華歷史的見證。隨著海關主權回到中國人民手中,廣州口岸的海關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特別在國家改革開放時期,發揮了以促進為主的“把關”“服務”的作用。隨著21世紀的到來,海關將為促進國家的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流,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2019年1月11日,該關進口貨物減免稅審核、進出口收發貨人註冊登記業務等37個事項入選廣州市首批“花城事好辦”事項清單,並向社會公布。天河海關大力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率先實現15項行政審批“一個視窗”全覆蓋、109項政務服務事項全口徑受理,“一窗通受”“電子證照”“自助終端”等多項改革創新措施為全國首創,“政務服務”樣板間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現任領導

謝松,廣州海關關長、黨組副書記
男,1960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1978年4月參加工作。

高融昆,廣州海關黨組書記、關長、一級關務監督

男,1963年1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1983年8月參加工作負責廣州海關全面工作。

謝建年,廣州海關黨組成員、副關長、二級關務監督

男,1954年8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1969年參加工作。

分管辦公室、關稅處、價格辦、歸類分中心,聯繫廣州海關學會、廣州報關協會。

孫玫,廣州海關黨組成員、副關長兼海關總署廣州價格信息辦公室主任、二級關務監督

女,1957年8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黨校研究生。1975年參加工作。

分管加工貿易監管處、綜合統計處、稽查處(企業管理處)、風險管理處。

賴樹佳,廣州海關黨組成員、副關長、二級關務監督

男,1957年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黨校研究生。1975年參加工作。

分管監管通關處(行郵監管處)、技術處、數據分中心、審單處。

葉震林,廣州海關黨組成員、副關長、二級關務監督

男,1957年5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黨校研究生。1974年參加工作。

分管法規處、財務處、關務保障處、機關服務中心、蓮花山教育培訓基地、廣州教育培訓中心。

羅銀波,廣州海關黨組成員、副關長兼緝私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警監

男,1959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1977年參加工作。

分管緝私局(全關打私工作)。

徐建華,廣州海關黨組成員、黨組紀檢組組長、二級關務監督

男,1962年5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黨校本科。1982年參加工作。

分管政治部辦公室、人事處、思想政治工作辦公室(機關黨委辦公室)、教育處、離退休幹部辦公室、督察內審處、監察室。

機構職能

內設機構
機 構 職 能
內設機構18個 派出機構(共20個) 海關總署代管機構
(共2個)
事業單位
(共3個)
民眾團體
(共4個)
緝私局1個(副廳) 正處級內設機構14個 其他正處級內部工作機構3個 副廳局級隸屬海關2個 正處級隸屬海關12個 正處級派駐機構6個
內設機構11個緝私分局11個 辦公室法規處關稅處監管通關處(行郵監管處)加工貿易管理處綜合統計處稽查處廣州海關風險防控中心技術處財務處關務保障處人事處教育處督察內審處 機關黨委(思
想政治工作辦
公室、政治部
辦公室)離退休幹部辦公室監察室
廣州白雲機場海關
(副廳)佛山海關(副廳)下設:(處級)佛山海關駐禪城辦事處佛山海關駐順德辦事處佛山海關駐南海辦事處佛山海關駐三水辦事處佛山海關駐高明辦事處
廣州天河車站海關番禺海關南沙海關肇慶海關韶關海關清遠海關花都海關大鏟海關從化海關雲浮海關羅定海關河源海關 海關總署稅收征管中心現場業務處駐郵局辦事處駐內港辦事處駐蘿崗辦事處駐會展中心辦事處 海關總署廣州商品
價格信息辦公室全國海關進出口商
品歸類中心廣州分中心
後勤管理中心海關總署廣州教育
培訓中心中國電子口岸數據
中心廣州分中心
工會共青團委廣州海關學會廣州報關協會

海關地址

地址:花城大道83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