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巴清真寺

庫巴清真寺

庫巴清真寺(Masjid Quba’)伊斯蘭教最古老的清真寺。又譯“古巴義清真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地那西南距城約3公里處。因附近一水井名“庫巴”,故名。

基本信息

(圖)庫巴清真寺庫巴清真寺

簡介

庫巴清真寺(Masjid Quba’)伊斯蘭教最古老的清真寺。又譯“古巴義清真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地那西南距城約3公里處。因附近一水井名“庫巴”,故名。

名稱由來

(圖)庫巴清真寺庫巴清真寺

為伊斯蘭教以“泰格瓦”(即敬畏)名義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古蘭經》第9章108節所言“從第一天起就以敬畏為地基的清真寺”即指此寺。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遷徙到麥地那,在進城之前,曾在寺址附近的白尼·阿慕爾·本·奧夫家裡作客4天。在此期間,他曾為修建庫巴清真寺奠基,並親自參加勞動。此寺的建築非常簡單,只是壘起一圈圍牆。後幾經翻建,建築規模逐步擴充。約在8世紀建起了宣禮塔,並選用優質木材、石料等建築材料建造了拱廓、庭院等。今禮拜大殿可容納近千人,但仍保持樸素美觀特色。在清真寺大門附近有艾里斯井和藍眼泉。麥地那居民均飲用藍眼泉的水。艾里斯井又稱戒指井,系因先知的戒指被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不慎墜入井中而得名。

清真寺歷史及布局

世界上第一個穆斯林禮拜的地方是麥地那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故居,當時穆罕默德領導穆斯林在這裡做禮拜,一個相當大的院子,中間只有一座小房屋,是穆罕默德的住宅,院子一邊樹立著一排棗椰樹幹做的柱子,在柱子和牆之間,覆蓋著用棗椰樹葉做的涼棚,穆斯林們可以在涼棚蔭影下做禮拜,防止曝曬的陽光,穆罕默德在站在房間的門廊里領導做禮拜。以後清真寺都是仿照這種方式,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是麥加的庫巴清真寺,據說是穆罕默德親自率領人們用四天時間就建成的,《古蘭經》中稱這座寺是“從頭一天起就以虔敬為基礎而修建的清真寺”。

清真寺內不得供奉任何雕像畫像供品,只有圍繞的柱廊,中心一個大拱頂,主要的牆要向著麥加的方向,牆中間有一個凹下的龕,叫做米海拉布,是指示穆斯林禮拜方向的。龕中有一座帶階梯的高台,是在主麻日時,為伊瑪目站在上面帶領誦讀《古蘭經》用的,叫敏拜爾,誦讀古蘭經時不得有音樂和歌唱。底下一般鋪有地毯,因為穆斯林需要赤腳禮拜。清真寺外面或一進門地方有自來水或噴泉,要求穆斯林淨手臉後才能禮拜。有的清真寺有木隔壁或隔間,以前是為參加禮拜的領袖防止被暗殺,使他們能在其中禮拜,現在有時作為男女分隔用。以前清真寺不允許女性入內,現在比較開明的國家也允許女性參加禮拜,但一般所有的清真寺都不允許非穆斯林入內,認為他們是不潔淨的。

由於《古蘭經》要求穆斯林每日要做五次禮拜:日出時、正午、下午、日落和夜晚,在古代沒有時鐘的情況下,很難掌握統一的時間,因此在清真寺外見有宣禮塔,每到禮拜時間,要有大嗓門的人在塔上大聲呼喚,有的大清真寺四周有許多宣禮塔,一般為四個,朝著四方。現代都裝有擴音器,不再用人,擴音器音量大,因此有的現代建造的清真寺只有一個宣禮塔。在世界不同地區的清真寺建築也不太相同,但內部基本一致。中國內地的原有的清真寺都已經採用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和其他寺廟相似,唯一區別是採用綠色屋頂,(佛教寺廟用黃色或灰瓦屋頂),西北的清真寺在屋脊上還裝有三個立著的花柱,中間一個在頂上有伊斯蘭教新月標誌。內地由於穆斯林人口不多,常聚居在一處,清真寺一般沒有宣禮塔,西北有的清真寺有建造像佛塔一樣結構的宣禮塔,不過頂上裝飾有新月。現代新建的清真寺也採用國際流行的大拱頂結構。穆斯林在清真寺內禮拜時要排成長排,跪拜俯伏,以額觸地,因此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所用的帽子都沒有帽沿,如果戴著有帽沿的帽子,要將帽沿轉向腦後,否則不能將額觸地。

清真寺職能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

(2)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後,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西亞的栽突那大學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如葉門薩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產、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決或調處。

(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周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互致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結的作用。

建築風格

早期清真寺的建築簡樸無華,如麥地那先知寺主要由圍牆圈成院落供禮拜,房頂供喚拜,再設一簡單講台供宣教即可。其後隨著穆斯林建築藝術的發展,結構嚴整、雄偉壯麗和帶有裝飾藝術的建築群相繼出現。清真寺的主體建築是禮拜大殿,方向朝向麥加克爾白。大殿正面牆中有凹壁(米哈拉布),左前方有階梯形講壇(敏白爾)。較大的清真寺還有宣禮塔。塔頂呈尖形,故稱尖塔,系喚拜之用。一般清真寺有l~4個尖塔,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素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有6塔,麥加聖寺有7塔。還有沐浴用的水房。在伍麥葉王朝哈里發瓦利德時期(705~715)出現了穹窿建築,多數是由分行排列的方柱或圓柱支撐的一系列拱門,拱門又支撐著圓頂、拱頂。建築物外表,敷以彩色或其他裝潢。

其後,清真寺建築藝術形成四大流派和風格:
(1)敘利亞一埃及派:主要以希臘、羅馬和當地樣式為範例。
(2)伊拉克一波斯派:以薩珊式樣、古代迦勒底式樣和亞述式樣為基礎。
(3)西班牙一北非派:即馬格里布式樣的馬蹄形。
(4)印度派:大多為圓頂形,有明顯的印度建,築色彩。

清真寺的管理在伊斯蘭國家多由政府宗教基金部門領導,人員少,事務簡單,教長不一定住寺,清真寺一般都有宗教公產(瓦克夫)和基金。


穆罕默德簡介

穆罕默德(阿拉伯文:??????)是伊斯蘭教的創復興者,也是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公認的伊斯蘭教先知。中國的穆斯林普遍尊稱之為“穆聖”,也被稱作“馬聖人”。按傳統的穆斯林傳記他約於570年出生於麥加,632年6月8日逝世於麥地那。他的全名是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穆斯林認為穆罕默德是亞伯拉罕諸教的最後一位先知。此外他還統一了阿拉伯的各部落,並以此奠定了後來阿拉伯帝國的基礎。

麥地那簡介

麥地那(al—Madinah)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希賈茲省北

麥地那的清真寺麥地那的清真寺

部賽拉特山區一開闊平地上,在麥加以北約400公里處。人口20多萬。古稱葉斯里布(Yathrib),因歷史上曾被阿馬立克人占領,以其酋長的名字得名。622年9月,穆罕默德率穆斯林由麥加遷徙到此,改名為“麥地那·奈比”(Madinahal—Nabiy,意為“先知之城”),簡稱“麥地那”。從此,穆罕默德以麥地那為傳教中心和根據地,建立了以聖門弟子為核心的穆斯林公社(Ummah,即烏瑪),並頒布了《麥地那憲章》。其中規定,麥地那應被穆斯林和猶太人雙方視為聖地,如遇敵人攻擊,雙方有義務共同保護它。穆斯林公社的建立,標誌著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的形成。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組織了穆斯林軍隊,同信奉多神拜物教的麥加貴族和阿拉伯各部落以及猶太教徒,進行了數十次戰役,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使伊斯蘭教成為半島占統治地位的宗教。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制定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制度,為其後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伊斯蘭教早期(622~656),麥地那曾是伊斯蘭國家的首府和宗教、政治、文化的中心。由於它在伊斯蘭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世界穆斯林曾以“和平之城”、“勝利之城”、“堅固的天堂”等幾十個美名加以讚揚。該城有很多伊斯蘭教古蹟,經阿拉伯歷代王朝修葺擴建,有些一直保護至今。其中著名的是穆罕默德於622年親自參加修建的“先知寺”,1848~1860年建成今之規模。63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逝世後葬於先知寺內的東南隅。聖女法蒂瑪的墓地亦在寺內。聖寺北側是伊斯蘭教第一任哈里發艾布·伯克爾和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的陵墓。城內還有伊斯蘭早期的雙朝向清真寺、主麻清真寺等。城郊的庫巴清真寺是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所建的第一座清真寺。城北4公里處有吳侯德戰役烈士陵園等。每年朝覲期間有大批穆斯林來麥地那朝謁穆罕默德陵墓和先知寺並誦經祈禱,緬懷先知的聖跡。1961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政府創辦麥地那伊斯蘭大學,從世界各地招收穆斯林學生,培養伊斯蘭教學者和宣教師。還建有麥地那印經局,印行《古蘭經》、聖訓和伊斯蘭教各種經籍向全世界穆斯林發行。現有現代化的公路和航空通往麥加和吉達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