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寺鎮

平陽寺鎮

平陽寺鎮地處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之稱的山東省鄒城市,位於東經116度,北緯35度,東臨中心店鎮、北宿鎮,西靠泗河與任城區接莊鎮、兗州市王因鎮為鄰,南連太平鎮,北接兗州市興隆莊鎮,距鄒城市區10公里。共有30個行政村,5.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萬,耕地2.7萬畝。平陽寺鎮交通發達,通訊便利,資源豐富。東臨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京滬鐵路,西臨京杭大運河、濟寧飛機場。通訊傳輸與國際網際網路連線,程控電話1萬多門。

基本信息

經濟建設

平陽寺鎮煤礦
境內有年產原煤600萬噸國家大型煤礦--鮑店煤礦、年產原煤100萬噸的橫河煤礦,煤炭地質總儲量達10億噸。按照“項目立鎮、工業強鎮、民營富鎮、科技興鎮”的思路,全鎮經濟高點定位,快度發展。建有萬畝優質小麥、萬畝高標準林網,稀珍有機林果、84k楊苗繁育、食用菌種植及波樂山羊繁育等八個特色農業基地,形成煤炭運銷、生物化工建築建材機械製造等六大民營經濟體系,年產值200萬元以上民營企業達120家。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投融資1.2億元,新建了鎮機關公益事業區、商貿經營區,生態農業區、民營經濟工業園區。鎮村環境日益亮化、綠化和美化。民眾生活幸福安康,全鎮存款餘額達4億餘元。該鎮依託礦區優勢,積極實施“大項目立鎮、大企業強鎮”戰略,促進了民營經濟飛速發展,招商引資碩果纍纍,新上太陽花味素、宏明源明膠、潤和製衣、龍馬製衣等招商項目12個,民營企業上繳稅金已占鎮財政的80%。目前,全鎮年產值過200萬元的企業達120家,產值過千萬的6家,已形成煤炭運銷、生物化工、機械製造、服裝編織、農產品加工、建築建材等六大民營經濟體系。

歷史沿革

平陽寺鎮平陽寺鎮
鎮政府及其機關駐平陽寺村。平陽寺為周朝平陽城址,明又名平陽鎮,明末在平陽寺村中建“禪林古剎”(觀音寺),為僧眾主持之寺院,故易名平陽寺,沿用至今。此地歷史悠久,是本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本境“春秋時邾地,後為魯平陽邑”。戰國時為齊南陽邑。漢設平陽縣,均屬兗州。隋大業三年(607年)撤平陽縣,併入鄒縣。宋元時稱平陽鎮,明清時置平陽社。1921年,改為第九區。1936年,併入第六區。1945年鄒縣第一次解放,劃歸鳧山縣第四區。1956年撤銷鳧山縣,劃歸鄒縣太平區。1975年將太平人民公社北部3個管區(孫村、鮑店、劉莊)分出,成立平陽寺人民公社。1982年秋撤平陽寺公社,改為平陽寺鄉。1985年至1986年底,為平陽寺區公所,下屬平陽寺鎮、北林鄉、皇甫鄉。1987年1月撤區並鄉,稱平陽寺鎮。

資源優勢

平陽寺鎮平陽寺鎮
該鎮地處鄒西平原,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在鮑店西,海拔42.7米,最低點在騎嶺村西南,海拔39.6米。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是鄒城市糧食及經濟作物主要產區之一。

境內有三條主要河流,均為東北至西南流向。皆為季節性河流,都匯入微山湖。東邊界有白馬河,發源於曲阜市九龍山,從大馬廠東北入境,至前韓村東南出境,流程6.4公里。西邊界有泗河,發源於泰安市新泰縣太平頂山,從後鮑西北入境至劉家河口村出境,流程12.3公里。中間幸福河,由平陽寺村西始,經北林、杏行、騎嶺,流入太平境內,流程約3公里。由於地勢低洼,地下水位淺,水量豐富,水質良好,為灌溉、工業、人畜用水提供良好條件。

土壤可分三類:一是潮土類(黃土、沙土)。主要分布在泗河沿岸,占可利用土地的47.85%,易保水、立苗。二是褐土類(老黃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占可用土地的33.51%,土質肥沃,保墒耐旱。三是砂姜黑土(俗稱鴨子屎)。主要分布在東部白馬河沿岸,占可利用土地的18.73%,土質肥沃,保墒性能差,易乾旱。

煤炭資源豐富,煤田遍布全境。境內東北方向距鎮政府4公里處建有國家大型煤礦——鮑店煤礦;東南方向距鎮政府4公里處建有國家大型煤礦——南屯煤礦風井;西南方向距鎮政府2.5公里處有市建橫河煤礦;西邊距鎮政府0.5公里處為鮑店煤礦南風井。煤炭主要有氣煤、肥煤、氣肥煤三種,屬兗州煤田的一部分,總儲量為162889萬噸。煤層厚,有開採價值的7層,以現在的開採量計算,兩層可開採百年。煤質品位高,據國家鑑定灰分小於40%,質量好,大多屬於工業用煤。

平陽寺鎮平陽寺鎮
本地土地原多低洼不平,澇不能排水,旱不能灌溉,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建國後,堅持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首先對白馬河、泗河取直加寬,挖深築堤,境內中部開挖一條縱貫南北的排洪河——幸福河。1976年至1978年鄒西農田基本建設會戰,對“泗河灣”、“皇甫灘”、“鴨子圈”、“騎嶺窪”進行了四大農田改造過程,平整土地5775畝。開挖了7個總計200畝水面的養魚池,挖37條排水渠,開了1216條台田溝,打機井132眼,建了120座橋涵洞,修了50條生產路,植樹7.5萬棵。把號稱蛤蟆窪的騎嶺窪,葦草叢生的鴨子圈,皇甫荒沙灘及泗河灣改造成了棋盤式穩定高產田。

境內主要有6條公路:一是市級兗太公路,北從兗州市起,經鎮東部馬廠至前韓,往南直達太平鎮。二是市級鄒平公路,東從鄒城市至橫河礦。三是礦區市級起用公路,從鄒城市崗山通往鮑店煤礦。四是鎮級公路,東起橫河經皇甫辦事處西至劉家河口的柏油公路。五是鎮級公路,北起後鮑經平陽寺南至騎嶺的柏油路。六是環鎮生產路,用煤矸石鋪成,方便全鎮農業生產。境內有一條鐵路,從大東章火車站經鮑店煤礦,北至興隆煤礦,主要外運煤炭。鎮駐地設電信支局、郵政支局各一處。電信支局設有2000門程控電話交換機,職工15人,全部營業額110萬元,報刊發行量3847份,郵政儲蓄存款額1470萬元,私人安裝程控電話1569部,29個村安裝了閉路電視。

農業發展

平陽寺鎮平陽寺鎮
1990年以來,農業生產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鎮黨委、政府以創造噸糧鎮為目標,以科技為先導,以加大投入為基礎,以政策扶持為保證,以完善農業生產“六統一”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條件,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及時調整種植結構,農業生產全面發展,結構調整紮實推進。全鎮初步形成“東菜漁、中糧牧、西菌果”的農業生產格局。小麥單產達403公斤,玉米單產630公斤,總產量達到2269.6萬公斤,1993年建成鄒城市第一個“噸糧鎮”,1999年建成鄒城市第一個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以後韓村為龍頭帶動的“蔬菜專業村”不斷出現。為使蔬菜生產再上規模,1999年,鎮政府投資200萬元,建新型無支柱塑鋼大棚60個,建成100畝高科技示範園,並以科技示範園為依託,成立了農業開發公司,為全鎮蔬菜生產提供產、供、銷服務。全鎮新發展冬暖式大棚110個,大拱棚23個,先後引進新稀特蔬菜品種、名貴花卉品種10多個,形成以開發公司為龍頭,以科技示範園為基地,從前韓、後韓、孫村、張村、北林、鮑廠、杏行為專業村的蔬菜生產新格局。並新疏挖二級渠7000米,解決了近萬畝耕地排水問題,整修大小生產路52條,全長26650米,建橋涵210處,復墾土地450畝。

2000年,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20256千瓦,柴油機30台,電動機138台,機動噴霧機45台,聯合收割機101台,脫粒機34台,播種機90台,粉碎機36台,上海50型拖拉機140台,25型拖拉機28台,12型拖拉機42台,機動三輪車620台,解放牌拖掛180部。機井總數達1200眼。

平陽寺鎮柳樹
林業的發展道路曲折。過去泗河東堤內外,秘植柳樹,白馬河堤內外多植桃樹、杏樹等果樹。1957年,發生特大洪水,因堤內植株阻礙洪水排瀉,致使泗河堤決口,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不得不將河堤內外樹木全部砍伐。此後,鎮政府不斷採取育林措施,加大林業投入。林業生產以環鎮生產路和塌陷地栽植為主,以舊林網改造、四旁補栽為主,植樹近12萬棵,完善林網5000畝。1999年冬,又在後鮑—橫河—泗河河段規劃經濟林帶近4公里,新植樹近萬棵;在北林村塌陷地復墾的基礎上,載植8000棵石榴,2000棵銀杏,為農民的增產增收,尋到了新的經濟成長點。截止2000年,全鎮植樹達12萬棵,林木覆蓋率達15.26%。農戶院落植樹達80萬棵,人均占有30棵。同時,鎮搞林網3萬畝,現有果園4處,分布在劉莊、前韓、邢村、北林,面積約500畝,主要品種有蘋果、桃、冬棗、石榴、銀杏等。

畜牧業基礎比較薄弱。由於鎮獸醫站對禽畜傳染病的積極預防和治療,個人養殖及特種養殖發展迅速。1999年,鎮政府投資180萬元建成萬隻養鴿廠,18個大型魚塘,水面積達380畝。全鎮大牲畜存養量970頭、生豬9376頭、羊2449隻、雞478200隻、570隻,養殖專業戶86戶,畜牧業總收入1299萬元。

文化建設

平陽寺鎮平陽寺鎮
電視機、電冰櫃、機車、電話已普遍進入農民家庭。擁有私人小汽車近百輛,100%的農民住上磚瓦房,人民生活正向小康邁進。農村幹部實行退休制。鎮建中心敬老院一處,接受五保老人60名,全鎮孤寡老人吃、住、穿、用、葬都有了保障。全鎮正大力推進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農民生活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全鎮共有集貿市場三處,分布在平陽寺、橫河、馬廠三地。農曆逢“三、八”日為橫河集,每年的三月初八為橫河古會,會期三天。農曆逢“一、六”日為平陽寺集,每年的陰曆十月初一為平陽寺農貿會,會期三天。馬廠村駐地的鮑店煤礦建綜合市場一處,每天雲集四面八方的客商,蔬菜、布匹、水果、鞋帽等日用品上市,供應礦區職工及全鎮人民生活必需品。活躍了全鎮經濟,也為全鎮農副產品的交流帶來了極大便利。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齊頭並進。文化設施先進配套,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13所中國小均達到鄒城市規範化學校標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人人享有初級醫療保健。尊老愛幼、幫貧扶弱漸成風尚,建有一處省級老年公寓,五保老人入保率達100%,入院率達60%。設立了“扶貧助學”專項資金,沒有因病因貧失學現象。社會秩序十分穩定。先後被授予山東省綜合經濟200強鄉鎮,濟寧市“經濟強鄉鎮”、“特色農業示範鄉鎮”、“十佳科普示範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信用鎮”等榮稱號。

特色農業

平陽寺鎮平陽寺鎮
平陽寺鎮以培育支柱農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發展優質、高效、訂單農業,形成食用菌苗木、優質小麥秸桿利用等四大特色農業產業。

食用菌產業:出台了“包技術指導、包菌種和原材料供應、包產品回收”和“給予5元/平方米建棚獎勵、10元/平方米貼息貸款”的“三包一獎勵一扶持”的優惠政策,在鎮內外發展食用菌基地達到200多萬平方米。食用菌的栽培、採集、加工、儲運、銷售全過程遵循國際有機食品標準,獲得了食品出口質量認證,具有自營進出口權,形成保鮮菇罐頭菇鹽漬菇系列產品,產品銷往俄羅斯美國德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8600萬元。

苗木產業:以高效、優質、稀苗木繁育為目標,建成了江北最大的北美彩葉樹繁育基地。全國最大的84K楊苗木繁育基地,年產各類優質苗木600萬株,年產年純收入達1800萬元。

優質小麥產業:全鎮種植優質小麥2萬多畝,每年向社會提供優質小麥1000多萬公斤,年創效益2400多萬元,成為濟寧市最重要的優質專用小麥產區。

秸桿產業:該鎮秸稈產業主要有秸桿養畜、栽培食用菌和加工壓塊飼料三種方式,年效益達1.2億元。

發展措施

平陽寺鎮平陽寺鎮
該鎮地處鄒西重要的產煤區,壓煤土地塌陷、煤矸石堆積占壓土地資源,失地農民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問題也同時制約著該鎮的經濟發展。鎮黨委確定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民營經濟、大力招商引資、建設新型城鎮”四條主線,堅持“減量化、再利用、可循環”的原則,努力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使用率;堅持“全面部署,重點推進”的原則,實現全鎮循環經濟的互動發展和良性循環。

鎮黨委政府經過幾年的論證對比與摸索實踐,確定了發展食用菌產業這一項迅速崛起的“朝陽產業”。制訂出台了“三包一獎勵一扶持”優惠政策。“三包”即包技術指導、包原材料和菌種供應、包回收產品;“一獎勵”即為新建菇棚提供5元/平方米的現金獎勵;“一扶持”即為菇農提供10元/平方米貼息貸款。目前,全鎮30個村村村建有食用菌大棚,並在鎮農業科技示範園、塌陷地治理區建設了示範基地,種植面積達到40萬平方米,並輻射到周圍鎮街、省市。2003年,與外商共同投資2000萬元,組建了山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華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食用菌能力達1.2萬噸。產品出口到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加拿大、美國等地,年實現利潤2400萬元,創匯200多萬美元。

平陽寺鎮積極爭取國土資源部、省、市專項資金支持,改變因採煤造成的地表下陷,重新建設人居環境。2002年,工程總投資5800萬元,治理塌陷地面積6050畝,復墾後新增耕地4599畝,新建網箱養殖水面和精養魚塘1098畝,大小魚塘放養魚苗260萬尾。建橋涵三座,打井47眼,蓋機井房、護林房50間,架電15公里,修柏油路1條,整修主次幹道9條,全部用煤矸石、細沙硬化。由北京順高美加種苗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在湖心島創建彩葉樹種繁育基地,專門引進種植挪威楓、紅帝挪威楓等數十個國外優良樹種,年創效益300多萬元。建成食用菌基地,集餐飲、旅遊、觀光為一體的休閒中心各一處,初步形成了農、林、牧、副、漁、觀光旅遊為一體的高效農業生態園區。

平陽寺鎮平陽寺鎮
由於採煤原因,大量煤矸石成了這裡的“免費資源”。為充分利用發揮煤矸石的有效價值,該鎮積極引導磚廠利用煤矸石製造新型環保空心磚,不僅節約了土地資源,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年均節約成本120萬元,實現利潤220萬元。為使煤矸石的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該鎮積極與有關科研院所聯合,利用煤矸石富含礦物質的特點,努力向精細化工領域發展,實現煤矸石利用的效益最大化。他們把農作物秸桿變廢為寶,聘請有關專家研製出利用玉米秸稈栽培雙孢菇技術,這在我省尚屬首例。利用粉碎的玉米秸稈栽培出的雙孢菇比傳統的小麥秸稈栽培出來的產量增加20%,達到14公斤/平方米。同時,邢村、劉莊、陳莊等村的奶牛業也是消耗農作物秸稈的又一重要途徑,奶牛養殖量已經達到200餘頭,實現了秸稈的“過腹還田”,循環利用。各種玉米收穫機、秸稈粉碎機也數量大增,實現了“秸稈還田”。目前,秸稈產業已成為全鎮的一項優勢產業,全鎮的農作物秸稈利用迅速發展,每年還從外地調運農作物秸稈960萬公斤,出現了“平陽草貴”現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