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煤礦

南屯煤礦

井田東起嶧山斷層, 西至馬家樓斷層與里彥區為界,南部以16層煤-250米水平等高線垂直劃分與北宿井田為界, 北部以皇甫斷層與鮑店和東灘井田相接。 東西長10.5公里, 南北傾斜寬5.2公里,面積為54.6平方公里。礦井由原華東煤炭基本建設公司設計院設計。井田設計地質儲量33019.7萬噸,可采儲量21465.9萬噸。煤層為石炭二迭紀煤層, 可采七層,3上、3、16上、17層全區穩定可采,6、15上、18上層局部可采。可採煤層總厚度12.54米,其中3上、3層煤總厚8.56米(3上5.35米,3層3.21米),煤層傾角3~15°。屬低沼氣礦井,有煤塵爆炸危險,各煤層均有自然發火傾向。礦井生產能力年產150萬噸, 年工作日300天,日產5000噸,礦井服務年限150年,第一水平85年。

簡介

南屯煤礦是兗礦集團下屬煤礦,位於兗州煤田的南部。

南屯煤礦南屯煤礦

投產時間 1973年

煤層狀態 主採煤層分為兩個分層

歷史

* 1966年開始興建

* 1973年開始商業生產.

* 原設計年產量為150萬噸,1993年,完成改建後,增加至240萬噸。

1980年3月,兗礦集團第一套綜合機械化設備在南屯礦8307工作面割下了第一刀煤。當年,南屯礦綜采隊生產原煤60萬噸!1986年,綜采二隊在全國第一個實現年產百萬噸;1987 年產量達到190 萬噸。1995年,南屯煤礦綜采二隊突破315萬噸。1997年,南屯礦煤炭綜采單產在全國率先突破350萬噸大關,全員效率達到每工10噸,連續7年零8個月無死亡事故,打破了全國同類礦井安全生產最高紀錄。

煤層狀態

主採煤層分為兩個分層,上分層平均厚度為5.35米,下分層平均厚度為3.21米。

煤炭儲量

至2004年12月31日,已探明及推定總儲量為1.36億噸。

礦井簡介

1965年9月, 華東煤炭基本建設公司下屬的第二十七工程處、建安大隊、第二勘察隊、第三十五工程處、第三十四工程處和原煤炭部第二十八工程處,會同濟寧建築安裝公司開始組織施工。先後完成了主、副、風井筒打凍結孔78個,測溫孔22個、水文孔3個, 計103個孔,總進尺16800米及機廠、倉庫、變電所、宿舍、食堂、浴室等地面土建工程。 1966年9月,主井筒正式開工,後副井、風井也相繼開工。三個井筒表土段井壁均為雙層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井壁厚均為700~850毫米。基岩段採用素混凝土,壁厚主風井為400毫米,副井為450毫米。表土段採用凍結施工法,凍結深度為235米。 施工為常規工藝,外壁採用短段掘砌,人工挖掘,砌壁採用捆繩模板。基岩段掘進採用風鑽打眼爆破,0.11立方米抓岩機抓岩,掛圈背板作臨時支護,段高控

制在30~40米, 砌壁採用繩捆模板。主、副、風井分別於1969年10月24日、1969年8月29日、 1968年10月31日竣工。至1976年6月井巷工程完成6252.1米,占移交時總量的26.1%, 土建工程完成48425平方米,占移交時總量的50.35%。1971年6月,兗州煤炭生產建設指揮部成立南屯礦井施工現場指揮部,組織施工會戰。井巷以連鎖工程為重點組織快速掘進,為井下安裝工程創造條件;以生產系統關鍵性工程為重點,組織土建工程會戰;以主、副井提升系統安裝為重點,組織安裝會戰,為形成主、副井提升和地面生產系統創造條件;並組織鄒縣至南屯礦鐵路建設會戰,以保投產通車;後期,從工作面生產到煤炭鐵路外運,組織聯合試運轉。至1973年12月12日,經省局批准成立南屯礦井移交委員會進行驗收,三類工程均合格。認為:該礦井是山東省第一對大型機械化礦井,是國內自行設計、自己施工,除副井絞車外,所有設備均屬國內自己製造。礦井的建設,為兗州礦區的設計、施工、生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意移交生產。1973年12月26日正式移交投產。次年即有兩個工作面達到正規生產,年生產原煤130810噸。此後,在邊掃尾、邊生產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生產系統,調整薄弱環節,逐步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提高大型生產礦井的管理水平和職工隊伍素質,以適應現代化礦井生產的需要。1986年,煤炭工業部批准南屯礦井的擴建工程,礦井設計能力由150萬噸/年擴建到240萬噸/年。 同意新建-440米小槽煤開採水平,新建一個混合提升立井和白馬河迴風立井。 全員效率全礦井達到每工2.5噸,小槽煤採區投產前達到3噸以上, 批准擴建投資概算7761.23萬元。 井巷工程量907米, 地面建築73394平方米。 1988年6月1日動工,由礦務局第七十工程處和南屯礦分別承擔施工任務。1990年末,擴建工程已完成國家基本建設投資7560萬元,占設計概算的97.41%,另有更新改造資金投資1458萬元。 完成井巷工程設計量的102.75%,地面建築完成設計的66.1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