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寺[浙江省紹興市寺廟]

平陽寺[浙江省紹興市寺廟]

平陽寺位於若耶溪源頭化鹿山下的,創建清康熙五年(1666年),規模宏大,主體殿宇多達六進,加上側室數百間,構成一個巨大的建築群體。寺院在鼎盛時期僧人有千人之眾,系江南一大名剎。相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時清聖祖曾南巡到此,賜額“傳燈志”,所以平陽寺又名“傳燈寺”。平陽寺舊時藏有高僧弘覺禪師血書的《法華經》、康熙皇帝南巡時贈與弘覺禪師的黃缽一隻及千佛袈沙一件,人稱平陽寺“三寶”。民國30年(1941年),杜偉任浙東行署專員時,將“平陽三寶”移至天台國清寺收藏。平陽寺因歲月推移,風雨侵襲,殿宇大多毀損,現在僅存藏經樓一幢及側廂屋數間。平陽寺內的無塵現象被稱為天下之最,今藏經樓足以為證。建寺三百餘年中,塵土紛飛難以避免,藏經樓卻乾乾淨淨。解放後,這裡曾改建為一家茶廠,更是菸灰塵土四起,但樓內的樑上、椽上及各個角落總是潔淨如初。裡面沒有蟲蛀烏啄的痕跡,甚至連蜘蛛絲也難以尋覓出一根來,真可謂世上罕見的“一塵不染”的古剎。遊人到此,無不為之驚訝。多少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好奇者、探謎者紛至沓來,但是平陽寺無塵之謎至今未解。

基本信息

建築構造

寺原占地一萬九千九百八十平方米,大殿、竂舍近百間,地產兩千畝,至清未尚有僧人百餘,有道師塑像,另有《重修平陽寺大殿募疏》碑一方,文載毛奇齡《西河合集》。

藝術特色

平陽寺平陽寺
平陽寺最具特色的佛教建築是藏經樓,樓內簡樣的樑柱始終潔淨、有塵無埃;頂椽和屋樑只有蟲蛀痕跡,直如方才擦洗一般。據說藏經樓建成三百多年以來,撣帚洗擦,至今仍有灰塵,實屬世界奇觀,中外名士聞此奇觀慕名而來者為數甚眾。一九七一年,南斯拉夫文化代表專到此考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新聞單位多次作過專題報導,然至今尚無人對此喲喲塵之因下過定論。而民間廣為流傳則說是順治皇帝隱居平陽寺為僧時,曾放一顆塵珠放塵納垢的緣故,據史籍記載,平陽寺自道師後,由天岳禪師繼方丈席,聲振海內,無方敬仰。

歷史沿革

平陽寺平陽寺
綜上所考,平陽寺是駐過兩代國師、沐過三朝皇恩的清朝名剎,一九三六年,殿東一側圮,寺僧福堂暨紹興佛教居士童國贛等曾募修。同年,抗戰爆發而擱置,主要建築年久失修而屢次倒塌。
平陽禪寺曾藏有弘覺禪師血書《法華經》全部、康熙贈與禪田黃缽、千佛袈裟,時人號稱「平陽婆寶」。一九四一年,國民黨浙東行署主任杜某將「平陽三寶」移至天台山國清寺收藏。一九五一年,寺院停止了宗教活動,房屋由所在村改建民房和茶廣。因而,寺內所有經書和文物全部失散,一九五六年颱風卷席平陽禪寺,僅存藏經樓及側廂數間。一九五八年「大煉鋼」時,寺內千人鍋及鑄有經文重約三噸的大鐘遭毀,一九八八年,有關熱心居士發起勸募,被修藏經樓並移作殿用,重塑佛像,購置供具,平陽寺復興,建築規模初具寺院格局。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八日,紹興縣政府批准平陽禪寺為對外開放寺院。目前,已有大小佛像四十四尊。
紹興市政府將該寺列入會稽風景旅遊區的重大開發專案,於二○○○年恢復以往建築規模。平陽禪寺在住持印祥帶領下弘法濟生,省內外香客募款出資,修建寺宇及購置一切佛器等,善男信女做佛賬、掛彩幡屢見不鮮,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顯示一派新氣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