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東

《平陵東》是漢代樂府詩歌,誤傳為漢代翟義門客所作。《平陵東》揭露了貪官暴吏劫奪民財,殘害百姓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揭露了漢代社會的陰暗面。藝術手法上,《平陵東》運用頂針續麻的修辭手法,加強了全詩的抒情氣氛。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平陵東①,松柏桐②,不知何人劫義公③。
劫義公,在高堂下④,交錢百萬兩走馬⑤。
兩走馬,亦誠難,顧見追吏心中惻⑥。
心中惻,血出漉⑦,歸告我家賣黃犢。

作品注釋

①平陵:漢昭帝墓,在今陝西鹹陽市西北。 
②松柏桐:指墓地。仲長統昌言》說:“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識墳。” 
③義公:古時對“好人”的美稱。一說,義公是姓義的人。 
④高堂:指官府衙門。 
⑤走馬:善跑的馬。這句意思是說,官吏責令義公必須交錢百萬外加兩匹走馬,而後才能獲得釋放。 
⑥顧見:“顧”、“見”二字同義,看見。追吏:逼索財物的官吏。惻:悲痛。 
⑦漉:滲出。這句是說,因悲痛心血都要滲出來了。一說,“漉”作“流盡”解。

作品鑑賞

《平陵東》屬《相和歌辭·相和曲》。全詩通過官吏敲詐良民,使無辜百姓傾家蕩產的描寫,控訴了貪官暴吏的惡行,反映了漢代社會殘酷的階級壓迫現實。
這首詩每三句為一節。第一節寫出事件發生的地點和經過。在平陵東側一片陰森濃密的樹林中,一位善良的平民遭到了綁架。事情發生得突然,義公心中充滿了驚疑恐懼之情。這綁架良民的行徑是何人所為?“不知”句提起疑問,含煳得極好。聯繫下文的“高堂”、“追吏”,可知這是官吏捕人。不言其“捕”而斥為“劫”,意在表現出官吏行事的粗暴兇狠。觀其行跡,真如盜匪,使人不能相信這是官吏行徑。直來到高堂之下,才敢確定這劫義公的竟是官府所為!以“不知”故作疑惑,含諷刺之意於言外,掲露出“官府即盜匪,官府甚於盜匪”的黑暗現實。笫二、三節就直寫官吏敲榨勒索財物的強盜行徑。高堂之上,本應是主持正義、懲辦強暴的所在,現在卻要義公“交錢百萬兩走馬”,貪暴宮吏公然逼迫善良百姓,義公在猝然之間遭此厄運,如此驚人的巨額贖資怎能交納得出?
“兩走馬,亦誠難”,義公為此悲愁交加,百般煎迫。可稍有遲疑,摧辱即至,逼得他一看到追逼的官吏,就不由得心驚色變,“心中惻,血出漉”極寫出義公內心痛愁恐懼的慘烈。在貪官暴吏敲骨榨髓的勒索之不,他感到彷佛心中的血都要流盡了。透過這極端痛苦的心 情,不難想像出義公在官府遭受到的摧辱與折磨該有多么嚴酷。在此絕望之中,他還有什麼路可走呢?只好忍痛“歸告我家賣黃犢”。一個善良的平民在虎狼之吏的逼迫下,就這樣傾家蕩產了。這悲慘的結局中又凝結著多少痛苦和悲憤!即便如此,可黃犢所值有限,以這點微薄的贖資能滿足那貪狠惡吏的無厭之欲,使義公逃脫這場厄運嗎?詩歌最終引發出對人的永久關切。
這首詩和兩漢其他樂府民歌一樣,繼承了《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通過“義公”被劫持、被勒索、被逼賣黃犢幾個細節,從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揭露了一個社會問題:即廣大人民的窮困是由於統治階級的壓迫使然,“義公”一家的遭遇即是一證。
《平陵東》篇幅短小,情節也不複雜,但含意非常深刻。它反映了在黑暗殘暴的社會中人民生活的艱難苦痛。在簡潔的敘事中溶入抒情,表達人民痛楚、悲憤的感情,格調凝重。在語句上,毎節的第一句重複上一節的最後三個字,運用了民歌中常見的“頂針續麻”的修辭手法,以文字上的復迭,造成迂迴往復、反覆吟詠的效果,使語意更加連貫,加強了詩歌的抒情氣氛。

作者簡介

古今注》、《樂府古題要解》 以為《平陵東》是翟義門人為翟義起兵聲討王莽事敗被害而作的,但與詩意不合。可能關於翟義的事另有古辭,今已失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