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祠

這是一首詠古的七言絕句,作者以屈原自投汨羅江的典故為題材。

詩詞原文

屈祠點擊查看大圖
【題目】: 屈祠
【朝代】:
【作者】:汪遵
【體裁】:絕句
【全文】:
不肯迂迴入醉鄉,乍吞忠梗沒滄浪①。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猶疑恨楚王②。
【注釋】:
①忠梗沒滄浪:指屈原投江的典故。
②楚王:指楚懷王
【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作者簡介

汪遵(約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前後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鹹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作品賞析】:
讚頌了這一偉大愛國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操,同時批判了楚懷王昏聵亡國的醜惡嘴臉。

相關資料

屈原
(約前340-前278年) 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的政治生活雖然是個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給後人留下了《離騷》、《天問》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詩篇。這些都是中國文學寶庫的珍貴遺產。
《離騷》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國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詩。前半部分是現實的敘述,寫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後半部分加入了許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風、雨、雷、電、雲、月以及鳳凰和龍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馳騁,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對象,結果是失望了。
詩人把自然現象、歷史人物、傳說糅成一體,編織成為瑰麗的浪漫主義藝術形象,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結合。魯迅稱讚屈原:“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屈原的作品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華,融合了古代神話和傳說,創造出了新體詩──“楚辭”。楚辭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採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形式活潑多樣,適宜於抒寫複雜的社會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任意擴充。偉大詩人屈原,是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
百姓相信愛國詩人是不會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們搖著龍舟,到處去尋覓詩人。他的愛國精神,已經在中國人民心中生了根。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主要著作
《天問》,《哀郢》,《離騷》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東皇太一》,《九歌•東君》,《九歌•國殤》,《九歌•河伯》,《九歌•禮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雲中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