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彙讀音
xuān juànㄒㄨㄢ ㄐㄨㄢˋ
釋義
1. 元 、 明 、 清 時,僧徒講唱寶卷,稱為宣卷。《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 薛三省 娘子不敢怠慢,隨即到了 蓮華菴 中,恰好 白姑子 不在家裡,往 楊鄉宦 宅里宣捲去了。”《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 狄希陳 道:‘他在 楊 家內宅裡邊宣卷,我如何好進得去?’”2. 指由寶捲髮展而來,至 清 代形成的一種曲藝形式。原來專唱佛教故事,後來漸以演民間傳說故事為主。 瞿秋白 《論大眾文藝·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他們所‘享受’的是:連環圖畫,最低級的故事演義小說,時事小調唱本,以至於《火燒紅蓮寺》等類的大戲,影戲,木頭人戲,西洋鏡,說書,灘黃,宣卷等等。” 阿英 《年畫的叫賣》:“在舊抄本《三百六十行》宣卷里,也曾紀錄過賣《楊家將》年畫的唱詞。”
宣卷簡介
宣卷是“宣講寶卷”的簡稱,始於宋元時期,是繼承唐代佛教“講經說法”的傳統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說唱形式,其演唱的文本就是寶卷。宣卷大師
錦溪鎮一位宣傳負責人介紹,宣卷,顧名思義就是宣講寶卷。宣捲起源於唐宋時期的佛教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說唱形式,以江浙滬一帶民間最為盛行。講時用“白”,即散文;唱時用“偈”,也叫“吟”,即韻文,多用當地土語演唱,大多是在廟會、婚禮、祝壽、過生日等喜慶場面亮相。由於時代的變遷,宣卷在解放後曾一度沉寂,各個地方的傳承人少之又少。但在錦溪,宣卷卻呈現了頑強的生命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民間文藝的繁榮,錦溪的街坊鄉間又興起了宣卷熱。“2006年,錦溪宣卷被列入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年又成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當晚,作為錦溪宣卷的唯一傳承人,57歲的王麗娟和錦溪民間宣卷隊表演了8分鐘的《雙富貴·美玉尋夫》,贏得現場觀眾掌聲陣陣。沒料到,王麗娟剛上舞台的片刻,場下竟出現了一陣騷動,她的許多老“冬粉”爭相擠著想進場。在與現場安保人員僵持中,一位老先生哀求說,“你就放我進去吧,站遠了我聽不清楚,等會我聽她唱完就出來。”原來,在這位老先生的眼裡,“王麗娟的宣卷,那絕對是地道的,唱功好,味道足。”
然而,王麗娟的唱功好來之不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王麗娟在伯父的引導下學習宣卷。在此之前,錦溪鎮上只有王麗娟的伯父王丙忠還會唱宣卷,王麗娟42歲的那一年,王丙忠勸她學宣卷,如果沒有人學的話宣卷就“失傳”了。留住老祖宗的東西,把它傳承下去,於是王麗娟狠下心來開始苦練。可學宣卷卻不是易事,首先需要背誦大量的寶卷。起初,王麗娟每天天還沒亮,就起身背寶卷,每一本寶卷都需要熟記在心。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學“馬叫”,台上雖只是學馬的一聲長鳴,但是練起來需要下苦功,舌頭放在什麼位置,學起來才最像,“就這一聲馬叫,王麗娟學了有3年。”
講經
宣卷而今早己不復存在了_宣卷俗稱“講經”.也稱講善書”據說‘’春秋戰國期間,齊國田單用了火牛陣,殺得敵國兵卒血流成河,屍積如山_田單部下有個姓羅的將軍,見此慘景,十分不忍,鏇即隱居山中.後來倡立了‘無為道’無為道除了靜修悟道之外,還利用民間故事,勸人為善_講的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其後,他和他的弟子們就以“解經講書”的形式,四處雲遊講書歷史記載
又據《樂府雜錄》記載:“長慶中.俗講僧文敘,善吟經,其聲宛暢,感動里人”到了中晚唐時代,就出現了有“白”有.‘唱”的宣卷了崇禎本《金瓶梅》的木刻版畫插圖中.有一幅描繪第三十九回“吳月娘聽宣黃氏卷”的插圖.為我們了解明代宣卷的實際場景提供了直觀的畫面畫。畫中,煙雲繚繞,明燭高照二j’‘庭上橫置一案.案上除香燭燈花外.尚有寶卷一本薛姑子端坐案後,雙手合十作念念有詞狀右側陪坐著吳月娘_長案兩側各橫坐女眷兩人靜聽狀“直至四更天氣.月娘方令兩位師父收拾經卷”。
宣卷是佛教倡導制度下的產物,講時用“白”,即散文;唱時用“偈”也叫“吟”,即韻文。把散、韻兩種文體結合一起,作為宣傳佛教教義和勸人為善的形式和工具。後來逐漸地演化成一種近似曲藝的形式。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相關條目中記載:“清同治、光緒年間和民國初年,宣卷擴展到江南的上海、杭州、蘇州、紹興、寧波等城市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宣卷的內容皆與佛教經籍有關,如《目連寶卷》、《劉香女寶卷》;也有的與戲曲同目的,如《琵琶記》、《西廂記》、《循環報)、(粉玉鏡)等,或來自民間傳說故事,如(玉蜻蜓)、(珍珠塔)、(玉鴛鴦)、(碧玉釵)等。
作品欣賞
說唱宣卷作為一個行當來說,參與其事的有僧、尼、道士,更多的是以此為生的藝人。藝人的介入更豐富了宣卷的內容、曲調和娛樂性。宣卷有時也分生旦淨醜各種角色演唱,但宣卷調無行當及男女腔之分,主要運用不同音色表現各種人物。當其中任何一人敷唱文辭時,聽者亦可以幫唱“南無阿彌陀佛”。
宣卷藝人社會地位低下,均非專業,行中有“父不傳子”之習。宣卷調簡明流暢,易於上口,演唱時,可翻閱卷本,照本宣科,無記誦背讀之勞,愛好者稍有基礎即可應邀演出,所以,在清末民初時節,參與宣卷、魚目混珠地混口飯吃的人大有人在。時人有(竹枝詞》諷刺他們:
非僧非道亦非尼,宣卷先生老面皮。
經卷高宣法器響,噹噹齊當齊當齊。
宣卷宣到結緣好.婦女同聲並喊妙。
卷中夾雜唱灘簧,其名叫啥大四套。
左圖一:宣卷。[清]刊《圖畫日報》插圖。
(宣卷調)簡明流暢,易於上口,演唱時,可翻閱卷本,照本宣科,無記誦背讀之勞,愛好者稍有基礎即可應邀演出。
右圖一:和尚宣卷(煙畫)。[1905」英美煙公司設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