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浮屠塔

婆羅浮屠塔

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塔,英文名稱:Borobudur Temple Compunds。199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這座著名的佛教聖殿,在聯合國的援助下得以重建。整個建築分為三層。基座是五個同心方台,呈角錐體;中間是三個環形平台,呈圓錐體;頂端是佛塔。四周圍牆和欄桿飾以淺浮雕的總面積2500平方米。圍繞著環形平台有72座透雕細工的印度塔,內有佛龕,每個佛龕供奉一尊佛像。

婆羅浮屠塔婆羅浮屠塔
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塔,英文名稱:Borobudur Temple Compunds。199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這座著名的佛教聖殿,在聯合國的援助下得以重建。整個建築分為三層。基座是五個同心方台,呈角錐體;中間是三個環形平台,呈圓錐體;頂端是佛塔。四周圍牆和欄桿飾以淺浮雕的總面積2500平方米。圍繞著環形平台有72座透雕細工的印度塔,內有佛龕,每個佛龕供奉一尊佛像。

基本簡介

婆羅浮屠塔婆羅浮屠塔
公元八世紀的爪哇,強盛的夏連特(夏連特:群山之王)王朝的統治者皈依大乘佛教。他們使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大約在公元800年建造了這座設計精良的石頭佛塔。佛塔是由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的。塔的建築採用大乘和密宗教義的結合形式,整個建築物猶如一個巨大的曼荼羅(壇場)。在建造時,共用了近225萬塊岩石,底層用每塊重約1噸的巨石鋪就,總體積達5.5萬立方米。塔底呈正方形,周長約120米,總面積將近1.5公頃。

塔基地面部分占地1.23萬平方米。原高42米的塔因主佛塔頂端觸雷而毀掉,留下的部分只有近35米(另一資料:33.5米)。成千上萬名工人、工匠、雕刻師和藝術家參與了建築,工期長達75年~8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出乎他們預料的是:這個傑作壽命卻異常短暫——為什麼這個在爪哇中部還建有其他傑作的王朝卻在公元10世紀廢棄了這座佛塔,任其悄然崩塌、被叢林蠶蝕,而將其注意力轉向爪哇島東部呢?至今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一種說法是:1006年發生在此地的默拉皮火山噴發和地震,使這個著名的建築荒廢了800多年。

婆羅浮屠塔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馬吉冷婆羅浮屠村,它建築在默拉皮火山山麓的一個長123米、寬113米的矩形小山丘上,周圍有4座火山。它距首都雅加達東南約400千米,文池蘭西南,東南30千米處就是日惹。“婆羅浮屠”為梵文音譯,意思是“山丘上的寺院”。

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稱的婆羅浮屠又稱“千佛壇”。高大的佛塔和神壇是寺院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建築。這個大乘佛教藝術古建築。同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高棉吳哥窟齊名。對研究印尼歷史、文化和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景區概況

婆羅浮屠塔婆羅浮屠塔
一個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羅形式出現的巨大的大乘佛教遺址,約於公元前800年由夏連特王朝在爪哇中部建造,竣工後不久便被廢棄。塔底呈正方形,周長約120米,總面積將近1.5公頃。中央圓頂距塔底35米。

在婆羅浮屠,從大地到天空,從有形到無形,這種過渡是一種平和的過渡。它沒有嚴格保持方形:每個方台的邊緣都向外突出,打破了生硬的直角形狀,這樣也許是試圖用建築風格來打破香客繞行時所產生的單調感覺。有意向圓台過渡。從航攝照片來看,頭兩個平台並不完全是圓形,略加變形之後看起來更像方形。只有頂端的平台是一個真正圓形。

婆羅浮屠的三界標誌著窣堵波盤鏇上升、指引香客走向終極真理的各個階段。中央的這個窣堵波不像其他窣堵波那樣在牆壁上有鑿有小孔,上面什麼都沒有:頂端虛空一無所有。佛陀本身是隱藏著的。他似隱似現,似有似無。72個小窣堵波,牆上鑿有小孔,矗立在三個平台上,每個窣堵波上都有一個佛像。佛像的臉只能透過石孔隱約可見。石孔形態各異,而且越接近中央的窣堵波,石孔就越少,這象徵著佛陀越來越無形了。所有佛陀都擺著同樣的手勢。這種手勢表示法輪永遠轉動。

如果不提及當地的文化,當然就無法理解婆羅浮屠的構想。在印度尼西亞,祭拜祖先的一種方式是建造層層疊疊的金字塔,以此表示後人對先祖靈魂的崇拜和紀念。難道這座浩大的金字塔形的曼荼羅的建造就沒有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全世界都把這份獨特的文化遺產歸功於印度尼西亞人民。

太陽已經從婆羅浮屠升起。我的思緒轉到公元八世紀的外向型風氣。那時沒有文化界線。各國人民相互吸收對方的文化,就像旅行者在一起解渴那樣。難道那些遙遠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嗎?我不能這樣認為。山下的水中,蓮花因其根莖而相互連線。花瓣上的露珠折射著月亮的光芒,千里之外,亦共此時。照耀著默拉皮山的太陽現在正照在香客們的臉上,此時最美的乃是真理的光輝。

古老佛塔

婆羅浮屠塔婆羅浮屠塔
婆羅浮屠(Borobudur)是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位於爪哇島中部馬吉冷婆羅浮屠村,在日惹市北邊,距高區約41公里,遊客一般都從日惹乘車前往參觀,行程約40分鐘。這座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宏偉佛教建築,與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和高棉吳哥窟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外國遊客首選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天都有大批國內外遊客來此參觀遊覽。

很多中國人或許不熟悉日惹,但一定聽說過“爪哇國”。其實這個爪哇國的發源地就在如今的日惹。印尼人口中有一半屬於爪哇族,爪哇文化是印尼文化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部分,而日惹又被譽為爪哇文化的發源地。

雖然日惹面積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卻是印尼三個省級特別自治區之一,這裡名勝古蹟雲集。世界最大的佛教寺廟群婆羅浮屠,印度教寺廟群巴蘭班南等都是觀光客的最愛,每年招徠100多萬遊客。在印尼也只有巴厘島能與它的號召力抗衡。

左甜右辣麵不改色皮影一演就是整夜

到了日惹,你才能體會到當地人對甜食愛到什麼程度。日惹有道傳統菜叫谷支(音譯),是用雞肉、嫩木鳳梨、雞蛋、米和蜜糖慢慢熬制,直到肉和水果完全溶化在黏稠的糖漿里,變成一種棕色的糊糊。當地人把它當菜吃。真正的飯後甜品是可以“甜死人”的巴皮亞

(音譯)——用甜米、鳳梨和白糖煮成的一種粥

日惹菜的另一大特點是辣。如果你的舌頭未經訓練,吃飯時可要小心了。當地有種炸牛肉,紅通通的一整盤,原來是裹滿了辣椒粉,吃起來準保讓你嘴裡冒火。這還不夠,日惹人會告訴你,膩甜的谷支和火辣的牛肉是飯桌上的最佳搭配。街頭食檔里,日惹人對著這兩盤菜左右開弓,氣定神閒,本身就值得一看。

雖然日惹在很多方面都很現代化,但皮影戲仍是當地人重要的娛樂項目。每到夜幕降臨,大大小小的皮影戲班就圈地為營,開始表演了。跟國內的皮影戲不同,日惹皮影戲的劇情都跟宗教有關。隔著幕布,你可以看到,除了鑼鼓手以外,表演者們都是赤腳,他們每個腳趾上都掛著鈴鐺,輔助劇情製造出各種聲音效果。演到熱鬧處,幕後可真是一片手忙腳亂。但如果你只是好奇,最好去看那些專門為遊客安排的“縮略版”皮影戲,因為完全版一場要演上一整夜。

供奉舍利

婆羅浮屠塔婆羅浮屠塔
婆羅浮屠供奉舍利最大神廟屢遭地震

出日惹市,往北40公里是世界現存最大的古佛塔婆羅浮屠。“婆羅浮屠”在古梵文中的意思是“山丘上的佛塔”,約建於公元八世紀後半期,相傳是10萬奴隸用15年時間建成的,目的是供奉釋迦牟尼的舍利子。

伊斯蘭教傳入印尼後,佛教衰微,婆羅浮屠也被默拉皮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及叢莽埋沒。直至19世紀才被英國探險家、新加坡第一任總督萊佛士發現。隨後幾經修復,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飽經天災人禍的婆羅浮屠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婆羅浮屠主佛塔氣勢雄偉,原本有42米高,但被雷擊破壞,現在實際高度接近35米。據說造塔用去了200多萬塊石頭,光佛塔底層的巨石每塊就重一噸。主塔四周簇擁著72座鐘形小塔。每個小塔里都供奉著一尊真人大小的盤坐佛像。來參拜的信徒們,都爭相把手伸進鐘形塔,希望能摸到裡面的佛像,據說這樣就能得到佛祖保佑,幸福平安。

婆羅浮屠迴廊和欄桿上,刻有2500幅浮雕,一塊一塊連起來,有4公里那么長。浮雕有的取材於佛教歷史,有的描述神話故事和宗教儀式,有的記錄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還有的雕刻著花鳥和熱帶水果的造型。這些藝術精品被後人稱為“石塊上的史詩”。

婆羅浮屠並非純粹的佛教建築,它同樣帶有印度教的色彩。日惹東北16公里的巴蘭班南神廟是為敬奉濕婆修建的。這座建築是印尼最大的印度教寺廟。它在歷史上曾遭受過地震災害。5月27日的地震也給巴蘭班南造成大面積的破壞。

巴蘭班南的主要部分由224座小塔組成,每座14米,另外還有16座佛塔。主神廟是規則的四方形,高47米,廟裡供著濕婆神。建築四周有許多浮雕,畫面主要以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為題材。在主神廟旁建有露天劇院,每年8月至10月的月圓之夜,這裡都有《羅摩衍那》舞劇表演。

大事記年

婆羅浮屠塔婆羅浮屠塔
1814年:當時的英國駐爪哇總督(另一資料說是拿破崙戰爭中英國遠征軍的一位軍官)托馬斯·斯坦福德·拉弗爾斯爵士重新發現了該塔,清除了周圍的碎石和雜草。專家們根據繪畫編制了檔案。1885年:發現了“隱基腳”——原始塔底,並發現了為防止建築物倒塌而修建的擋土牆後面的淺浮雕(據認為淺浮雕是表現人間欲望的圖像)。1907~1911年:荷蘭考古學家西奧多·范·埃爾普開始對它進行了第一次修復工作。他拆除並重建了三個圓台和窣堵波。1955年:印度尼西亞請教科文組織就防止遺址倒塌的問題提出措施。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拯救這一古蹟向國際社會發出呼籲。有27個國家對此作出了反應。1975年~1982年:修復工作進行,印度尼西亞專家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27個參與國家合作,他們藉助於電腦技術將石塊進行復位,在10年時間裡總共搬運了一百萬塊石頭,這個世上最大的佛殿——本用石頭寫的佛學教科書才得以重賦舊貌。1983年2月23日:為婆羅浮屠舉行了竣工典禮。修復婆羅浮屠的總費用高達2000萬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由印度尼西亞政府支付,700萬美元由教科文組織的國際運動籌措。

婆羅浮屠是一個特別的古蹟。它不是寺廟,因為它沒有膜拜或祭祀的地方,它是一個巨大的佛陀神殿,既是窣堵波,又是曼荼羅(宇宙的表象)。婆羅浮屠是一個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羅形式出現的巨大的大乘佛教遺址,這個最奇異的佛教塔廟。豎立在周圍的叢林樹冠之上,像一個巨大的花式冰蛋糕

婆羅浮屠構圖精美,氣勢磅礴。它呈金字塔形,可抬級而上。壇共有9層,在外形上如階梯狀的錐體。上面3層為圓形;下面6層似方形:包括一個正方形的塔基和5層帶邊的牆的平台組成,並裝飾著數以千計的反映佛陀生活的雕刻。圓形平台上面豎立著72座(其中第7層有32座,第8層有24座,第9層有16座,總計72座)鐘形佛塔或佛龕,每座佛塔內都有罩著一個環繞著中央大塔而建立的佛像,各層平台向上依次收縮,在頂部有一座鐘形主佛塔,直徑9.9米,高7米。佛教徒必須按特定的路線登婆羅浮屠。從東面進入,按順時針方向繞行。走向廟頂象徵著一個人逐步達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壇的每層下部有可供人行走的圍廊,第1至第5層迴廊的左右壁面上還保存著《佛傳》、《本生事》、《華嚴五十三參之圖》等佛家精品。另外還有雕刻精美的浮雕共約2100多面。除第一層著重描述佛的歷史,其餘各層都是對佛生前事跡的記述。婆羅浮屠塔的浮雕中,最著名的是表現釋迦牟尼傳記的浮雕,前幾面描繪的是釋迦牟尼在天神的幫助下,做即將降臨凡世的準備,及釋迦牟尼的母親夢見一個男子將要誕生,這個男子或者成為世界征服者,或者成為人類的偉大領袖。浮屠上還有1212面裝飾性的浮雕,內容表現當時爪哇宮廷生活及人民生產、生活、風俗等。此外,還輔之以許多栩栩如生的大象、孔雀、獅子以及當時人民生活的圖案。

婆羅浮屠塔的432座佛像,面均向外安放。佛像與成人身軀一樣大,盤腿而坐。東、南、西、北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姿態和含義。面向東的佛像是左手置於膝上,右手指地的降魔印姿態,表示降魔得悟。面向南的佛像呈手臂下垂,手掌向外的施願印姿態,意思是如願。面向西的佛像呈兩臂下垂,兩手疊放的禪定印姿態,表示冥想。面向北的佛像呈左臂上舉,右手掌向外的無畏印姿態,表示克服一切恐懼。

描述遐想

婆羅浮屠塔婆羅浮屠塔
在昔日稱為爪哇花園的古杜平原,用蘭灰色多孔火山岩建造的這座聖殿婆羅浮屠聳立在平坦的山頂上。這是一個巨大的階梯式錐形建築,頂端是一個很大的鐘形窣堵波。從遠處眺望,可以看到整個建築物都圍繞著這個窣堵波。稍近一些,可以發現塔底四周有一堵巨大的防護牆,也許是在建造佛塔時用來支撐佛塔的。防護牆掩蓋了真正的基石或者說是“隱基腳”,隱基腳上飾有160幅浮雕。這些浮雕發現於19世紀末,其後不久就被考古學家拍攝了下來。

這些“看不見的”浮雕描述了人類無法擺脫的欲界。一些人認為,這些浮雕是出於宗教動機,有意隱藏起來不讓香客看到的。有的學者則不這么認為。

部分史前文明研究者認為,婆羅浮屠塔是古代人根據他們那時候所見到的太空人的樣子而建造的圖騰。婆羅浮屠塔造型神似現在的火箭飛船、流線型的造型符合空氣動力學,內部中空,人型神明端坐其中。其實人類到目前為止還不是很了解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的世界歷史,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在人類文明前地球上曾有過另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同時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個文明的不存在。古代人對於超出他們認知範圍的現象——如飛船飛翔等,不能夠理解,因此很容易把那些現象神化。人類是不可能憑空想像或設計出什麼物品的,任何產品或建築的構造,只不過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慢慢改進,婆羅浮屠塔造型如此精美,又如此符合現代的航天工具,這不僅僅只是巧合二字所能解釋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類對自己的起源還不了解,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到謎底。朋友們,努力探知過去與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