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平禪院](/img/6/e44/nBnauM3XwcDO2MTO1EDO0AjMxUTM4QjN0IjMzQTNwAzMxAzLxg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建廟之舉,既是聖旨,士人遂以太平公主之名命為“太平寺”,內建仙子殿、又建公主殿以陪侍。由是丹皮、赤芍一躍而成為中藥的涼血、散瘀之珍品,當地山民種植更多,一到陽春三月,綿亘數十里的西山一片段預告海,形成壯觀輝映的山水牡丹。然而那太平寺仙子殿、公主殿,隨著歷史的滄桑,早已衰落凋零!
歷史
![太平禪院](/img/a/a40/nBnauM3X1czNxkzM4EDO0AjMxUTM4QjN0IjMzQTNwAzMxAzLxg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在本世紀之初,墊江人乘著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的春風,開闢了明月山一帶牡丹故里風景區為旅遊觀光點,建設了“牡丹源”。景區內有翡翠溝、楠竹山,紅香寺址,公主峰、愷之峰、雙乳峰、羅漢山、百靈山、龍華峰等等,硬化的水泥路蜿蜒通達山頂。暮春三月沿山數十里幻成一遍牡丹世界,北接武安茶山,南迄龍華藥鄉,山列花陣,花助山嬌。掩映於蘭天白雲之下,挺拔於碧葉翠石之間。晴嵐氤氳,晨霧飄渺。風光旖旎、雅氣襲人。隱約於花魂鳥夢之中,栢浪松濤之下透出絲絲靈氣,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韻味!常言說:名山勝地自有雅人來。又說: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言確信。
現狀
2004年3月,濟塵法師的門徒釋大慧應邀來墊江講經期間,看中了這塊勝地。於是,調查考證了關於太平寺的軼聞遺址,為弘揚墊江悠久的歷史、佛教文化,主張重修太平禪院。釋大慧親自率領有關人員,在墊江縣各級領導的支持與配合下,實地踏勘廟址。初勘廟基時,首選太平寺舊址,然以基弱不堪負重作罷。又選紅香寺遺址,因其地形欠佳、兼有紅香女與牡丹的流傳故事,淒婉美麗、情義感人故不忍占其遺址。最後,決定在華夏牡丹園愷之峰之東奠基太平禪院的建築面積為九千平方米,總投資伍千萬元,採取“一次規劃,逐年建設”的方案完成。寺內有八堂十殿,外設藏經樓、鐘鼓樓。另建濟塵法師、清定法師舍利塔各一座。寺內三尊大佛均為緬甸上玉雕刻,最大的一尊佛像高18米,重120餘噸。
經過兩年的努力,這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神秘傳奇古寺又與世人見面了!太平禪院背倚明月山,俯瞰太平、九龍、五洞、鶴游一帶,天涯風物,萬象入眸。藍天白雲下矗立起碧瓦紅牆、金輝交映;蒼松翠柏間掩映著黃杉紅袖、人競風流。殿宇飛檐、挺拔於湖光山色之中;樓塔比翼、屹立於雨幕晴嵐之外。紫陌紅塵齊飛,雲紗霧帳並列。更兼月朗星稀之夜,萬家燈火盡落峰前。四處禪機,一片空靈!萬花叢中聞暮鼓,牡丹源里傳晨鐘。霞光流彩,瑞氣氤氳。重輝的太平禪院,是明月山牡丹源勝境中升起的一顆明珠,那耀眼的華芒,把姚皇王的太平宴、顧愷之的牡丹畫、牡丹仙子的夢、武則天的詔諭、唐玄宗的敕令都跨越時空而高度濃縮、融入了花海叢林的佛光普照。既是歷史、又是現實;既有詩歌的神韻,又有彩畫的風情,真是一個引人入勝的絕佳妙境。下面摘錄寺內幾幅對聯,以供賞讀:四大皆空,幾杵疏鍾窗外雨;一塵不染,半簾殘月夢中人。燈火輝煌,梵唄經聲傳佛旨;牡丹煥彩,山光水色隱禪機。釋迦佛祖渡眾生,大慈蓮座覺圓承。慧通四方塵緣盡,師尊百代繼古風。人生原有限,何必苦海沉淪,且到靈山開茅塞;佛法本無邊,能得慈航普渡、好將善念絕塵緣。
寺內有八堂十殿,外設藏經樓、鐘鼓樓。另建濟塵法師、清定法師舍利塔各一座。寺內三尊大佛均為緬甸上玉雕刻,最大的一尊佛像高18米,重120餘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