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瀉兼施

補瀉兼施,醫藥學術語名稱,以攻下藥配伍補益藥,里實正虛者用此。

療法方法

當患者素體虧虛或病程中正氣已傷而邪氣尚存者,純補之則邪氣益固,純瀉之則正氣不支,只宜補瀉兼施,是為扶正祛邪之法,意在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此類配伍又有補散兼施、攻補兼施、清補兼施、消補兼施等不同,以適應各種病情的需要。補散兼施:以補益藥配伍發散藥,扶正氣和散邪氣同時進行,取“相反相成”之意,治療正虛邪戀或正虛不能御邪外出的複雜病情。例如,用於正虛邪戀的表證,或者正氣虛易於感冒,而感冒又不易恢復者,用人參與紫蘇葉配伍,一方面補氣實表,一方面疏散外邪,補散同用,方如參蘇飲。因為此類病情,只發表,有正氣隨邪氣外脫之危險;專事補正,亦有斂邪的弊端.故採用補散同用而起到正勝邪祛的作用。攻補兼施:以攻下藥配伍補益藥,里實正虛者用此。

因為正虛里實,不攻則不能去其實,攻實則正氣更虛;不補則無以救其虛,補虛則里實益變,惟有攻補兼施,才使攻不傷正,補不助邪,方為兩全之策。例如,主治里熱實證而氣血虛弱的黃龍湯中,用大黃與人參配伍,用大黃攻堅去實有助於正氣恢復,以人參扶正補虛有助於逐邪外出。又如,不少大夫用人參與檳榔治療肝硬化腹水,也是取攻補兼施之意。清補兼施:以養陰藥配伍清熱藥,用於治療陰虛諸症。

陰虛證,尚有肺腎陰虛、肝腎陰虛、心腎陰虛等分別,但陰虛則陽旺,陰虛則內熱,這又是共同的,故以甘潤藥養陰,配寒涼藥清熱。例如,主治傷寒、溫病、暑病餘熱未清,氣津兩傷證的竹葉石膏湯中,用石膏清熱生津,除煩止咳;淡竹葉清熱除煩;人參益氣,麥冬養陰生津;半夏、粳米、甘草和中降逆,固護胃氣。合而用之,清補並行,清熱兼和胃,補虛不斂邪。消補兼施:消積藥與補益藥配伍,主要用於食積、症塊而又體虛的病證。因為消積之藥,固然能夠消磨積聚,但多耗散正氣;

而補益之藥固然能夠扶助正氣,但亦易阻滯氣機,兩者是相互矛盾的。但對積聚體虛之證來說,非消不能去其積,正虛又不任攻伐者,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應當將消與補結合運用,統一矛盾,使之各有所宜。例如,主治脾虛停食證的健脾丸中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以補脾虛;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化滯以消食積;山藥、肉豆蔻助其健脾止瀉;木香、砂仁、陳皮理氣和胃,助運而消痞;黃連清熱燥濕以解濕熱。諸藥相合,共呈消補兼施之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