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656年,第四世大慈法王·釋迦索南(1592-1671年)就任嘎東寺第六任池巴(住持)。他一面重整寺風,一面到各地講經說法,募集資金,擴建寺院。在他主寺六十年間,除重修和擴建了舊有的殿堂以外,又新建大小殿堂10餘座。他還親自從拉薩等地募集銅鐵和金箔,修建了兩座金瓦殿。1607年,他創建了專修密宗的阿瓦扎倉,在寺內建立起完整的由顯到密的學經系統。由於釋迦索南法王的苦心經營,他在世時,寺中僧侶達2000餘人,有房室1000餘間;屬寺21處,僧侶1000餘人;擁有莊屯和牧區部落各10餘處;成為格魯派在嘎東最大的寺院,取得了與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同等的地位。
從第四世大慈法王·釋迦索南起,歷代大慈法王成為嘎東寺當然的法台,他們在任期內,都對寺院進行過修葺和擴建。建於這一時期的主要建築和機構有印經院、時輪扎倉、和佛殿、經堂、僧舍多座。四世大慈法王圓寂後,曾建靈塔保存舍利,並建供放靈塔的金頂祀殿。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這些精美的建築大部被毀。1985年,國家撥款重建。在第八世大慈法王·釋迦丹增的主持下,佛殿、經堂和祀殿歷時四年竣工,供奉著釋迦牟尼、宗喀巴師徒3尊、度母等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