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義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基本教義之一。又稱十玄緣起,是法界緣起的重要內容。
它要求觀察一切事物時,把現象看作是圓融無間的,所以又謂“十玄無礙”、“十無礙”。
玄門、緣起、法界、無礙等詞,均有多種涵義在這裡,
玄門,即玄妙之門;
緣起,指事物在因果聯繫中,依一定條件生起變化,以此解釋事物現象產生的原因;
法界,指真如,意為永恆真理;
無礙,指事物之間互相圓融,各無障礙。
詳細解釋
智儼首創“十玄門”時稱“古十玄”,法藏訂正時稱“新十玄”。
“十玄門”的名稱、次序內容,曾先後發生過變化。
一般通行的定論記載在澄觀《華嚴經疏》中:
①同時具足相應門。指佛法是一個整體,雖然分為許多不同法門,但同時相應成一緣起,同為成佛的根據。
②廣狹自在無礙門。指每一法門既包含一切教理,又保持自身的特點,自在無礙。
③一多相容不同門。各種法門雖然彼此有別,但是任何一種法門都能包容其他法門。
④諸法相即自在門。各種法門相互依存,圓融自在。
⑤秘密隱顯俱成門。各種法門或隱或顯,也都俱時成就佛果。
⑥微細相容安立門。一切法門,都於一念中具足。
⑦因陀羅網境界門。是以印度傳說中帝釋天宮中懸掛的結有無數寶珠的網為譬喻,說明萬物互相包含、層層疊疊、融成一體的境界;也說明佛教各種法門之間互相映現,無窮無盡。
⑧託事顯法生解門。隨托一事以便彰顯一切事法皆互為緣起。佛教也是通過不同事情表現為不同法門,而不同的法門都體現了共同的教義,使人產生正解。
⑨十世隔法異成門。一念中有九世,九世又同為一念,合為十世,十世相互有別,又相由成立。即是說一切法門遍布於“十世”之中。
⑩主伴圓明具德門。事物之關係,舉其一為主,連帶所緣為伴,一物(“主”)生,萬物(“伴”)從之而生,佛法以某一法門為主,其他法門為伴,彼此圓明,俱德成就。
十玄門以相即相入思想為核心,闡發佛教各法門的統一性、包容性和延續性。具有特殊及重要的意義。
闡述十玄門思想的著作有智儼的《華嚴一乘十玄門》、法藏的《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探玄記》、《金獅子章》和澄觀的《華嚴疏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