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區介紹
解放戰爭時期的太岳軍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太岳軍區的延續。1945年8月,
晉冀魯豫軍區成立後,太岳軍區隸屬晉冀魯豫軍區建制。王新亭任司令員,聶真任政治委員,孫定國任副司令員,裴孟飛任副政治委員,鄧仕俊任參謀長,桂紹彬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第2、第3、第4、第5軍分區。10月,參加上黨戰役。12月1日,晉冀魯豫軍區根據
中央軍委
擬調第4縱隊赴東北作戰的預先號令,由太岳軍區部隊組建第8縱隊,轄第(22(第4縱隊第11旅改稱)、第23、第24旅。12月5日,中央軍委決定,第4縱隊不調往東北,仍留太岳軍區。12月13日,太岳軍區根據晉冀魯豫軍區的命令,將原5個軍分區重新劃分為4個軍分區,撤消第2軍分區,將第3、第5軍分區依次改稱第2、第3軍分區,第1、第4軍分區番號不變。12月下旬,晉冀魯豫軍區報經中共中央批准,第4、第8縱隊合併為第4縱隊,撤消第8縱隊番號。所轄第23、第24旅劃歸太岳軍區建制,第22旅恢復第11旅番號,歸建第4縱隊。至此,太岳軍區下轄:第1軍分區,劉聚奎任司令員,劉植岩任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張祖諒任司令員,劉尚志任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王墉任司令員,柴澤民任政治委員;第4軍分區,郭慶祥任司令員,薛迅任政治委員;第23旅,賈定基任旅長,車敏瞧任政治委員;第24旅,劉金軒任旅長,李耀任政治委員。
1946年1月,太岳軍區將第1、第2、第3、第4軍分區依次改稱第18、第19、第20、第21軍分區。1月底,晉冀魯豫軍區決定,將太岳軍區第23旅劃歸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建制,改稱第12旅。3月,恢復第1、第2、第3、第4軍分區番號。6月,第4縱隊第12旅劃歸太行軍區建制,改稱太行軍區獨立旅。8月至11月,該軍區先後參加了同蒲路戰役和呂梁戰役。11月23日,晉冀魯豫軍區決定,太行軍區獨立旅劃歸太岳軍區建制,改稱太岳軍區第12旅。
1947年1月27日,中央軍委決定,太岳軍區地12旅改稱太岳軍區第23旅。2月,太岳軍區又以第1軍分區新編第7團、第2軍分區警衛團、第4軍分區獨立第5團組成第22旅。5月15日,太岳軍區第24旅劃歸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指揮,並改稱第12旅。7月2日,晉冀魯豫軍區決定,組建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28日,以太岳軍區機關一部與第22、第23旅合編組成第8縱隊,並以第2軍分區第40團、第3軍分區第49團、第4軍分區第59團重建第24旅,歸第8縱隊建制。9月2日,太岳軍區第5軍分區成立,郭慶祥任司令員,劉道安任政治委員。是年,該軍區先後參加了汾孝戰役、晉南攻勢和鄉寧、聞夏戰役。
1948年3月,由太岳軍區機關一部組成太岳軍區前方指揮所。5月,華北軍區成立後,太岳軍區劃歸華北軍區建制(為二級軍區)。劉忠任司令員,王鶴峰任政治委員,方升普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顧大川任副政治委員,高德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軍分區,劉聚奎任司令員,劉植岩任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塗則生任司令員,劉尚志任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李志明任政治委員;第4軍分區,衛恆任政治委員;第5軍分區,郭慶祥任司令員,劉道安任政治委員。同時,將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亦劃歸華北軍區建制。3月26日,中原軍區決定,將太岳軍區第5軍分區劃歸豫西軍區建制,並改稱第1軍分區。7月2日,華北軍區根據中央軍委指示,以太岳軍區第1、第2、第3、第4軍分區的10個團和太岳軍區前方指揮所組建華北軍區第15縱隊,轄第43、第44、第45旅,歸華北軍區第1兵團建制。8月15日,太岳軍區改稱太岳警備司令部。同時,太岳軍區第3軍分區劃歸呂梁軍區建制,另將第4軍分區改為第3軍分區。12月2日,又將太岳警備司令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太岳軍區,調整為三級軍區,將所轄第1、第2、第3軍分區依次改稱岳北、岳南、王屋軍分區。13日,華北軍區命令,太岳軍區組建俘(補)訓第9旅,歸華北軍區補訓兵團建制。
1949年8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太岳軍區併入山西省軍區,太岳軍區番號撤銷。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一)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