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天章寺,在蘭渚山蘭亭右後方。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宋嘉泰《會稽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蘭亭。
歷史
至道二年二月,內侍高班內品裴愈奏:昨到越州,見晉王羲之蘭亭曲水及書堂舊基等處,得僧子謙狀,乞賜御書,收掌於書堂上,建一寺舍,焚修崇奉。宸翰特賜天章寺額。”又“或謂仁宗書此額時,本書真宗御集閣為天章之閣,四字既成,聖意未愜,再書之,前本遂不用,有內侍奏章獻明肅皇太后,言越州天章寺,天下名山,今欲乞皇帝更書一寺字,易閣字,以賜越州,太后與上皆欣然許之。”可見此寺曾為朝廷所重。南宋時,陸游有《大雨中離三山宿天章寺》、《秋夜聞蘭亭天章寺鐘》詩。元初,西僧楊璉真珈盜掘宋六陵,義士唐珏等潛往,收得諸帝遺骸,葬於天章寺前,上載冬青樹,以志識別,至明初返葬六陵。明永樂六年(1408),僧智謙重建天章寺。寺有鐵羅漢、鐵鐘,後存他處。民國初尚見規模,至1939年已是瓦礫蔓草,一片荒涼,惟殿門殘存,有羅坤書“勝地名藍”一匾,於無人過問中碩果僅存,在風雨中剝蝕。今寺已不存。
宋•曾鞏《游天章寺》:“籃輿朝出踏輕塵,拂面毿毿柳色新。曲水豈能留往事,南湖空解照行人。最宜靈運登山屐,不負淵明漉酒巾。老去飄零心未折,暫須同醉海邊春。”
遺址考古
據史料記載,天章寺是北宋至道年間在蘭亭舊址上建造的,歷代屢經興廢,明永樂元年重修,民國二十九年被侵華日軍焚毀。考古發掘工作對於更好地進行蘭亭的保護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
考古隊挖掘了縱、橫二條主線和局部幾個重點區域,在多處發現了古石板、石柱、地基、石墩、磚刻、瓦片以及一些宋代的陶瓷碎片,通過目前掌握的情況,考古隊基本確定了天章寺的具體方位,初步斷定天章寺廟共有三層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