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Salmo salar),俗稱“三文魚”。原始棲息地為大西洋北部,即北美東北部、歐洲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沿岸,是一種遺傳變異性比較穩定,營養價值高的世界性養殖魚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命名

大西洋鮭的學名是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所取的。有指其種小名的拉丁文意思是“跳躍者”,但也有認為是“海水的住客”。

特徵

大西洋鮭外形呈梭形,有發育完好的牙齒。除了脂鰭外,所有的鰭都有黑邊。

大西洋鮭幼魚的顏色與成年的不同。當它們仍在淡水生活時,身體上有藍色及紅色斑點。當它們進入海水後,它們就會呈銀藍色。最容易辨認它們的是其側線上的黑色斑點。當它們進行繁殖時,雄魚會呈淺綠色或紅色。

種類

陸封型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

終生生活於淡水水域。原始棲息地為大西洋北部,即北美東北部、布列顛群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沿岸。是一種遺傳變異性比較穩定,營養價值高的世界性養殖魚類。它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國內對陸封型大西洋鮭研究也有不少,主要是針對陸封型大西洋鮭發眼卵孵化和稚魚的養殖,也有一些關於它的營養方面的研究。但是,都不夠系統地對陸封型大西洋鮭養殖做全面介紹,並且專業性都比較強,不利於養殖戶的學習參考。

洄游型

回遊鮭 回遊鮭

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養殖魚類品種之一,也是目前人工養殖產量最高的冷水性魚類。洄游型大 西洋鮭人工育苗在淡水中進行,成魚養殖階段則在海水中進行,這與終生在淡水中養殖的陸封型大西洋鮭有著本質的區別。洄游型大西洋鮭更適於進行集約化養殖,其特點是經濟價值高,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但由於其在我國沒有自然分布,且人工育苗技術難度較大,故在中國還沒有開展大規模養殖。

生命周期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

大部分大西洋鮭都是溯河回遊的,即它們大部分時間會在海水中生活,但會游到其出生的淡水河流產卵,幼魚也會在淡水環境中生長經歷幾個階段。

淡水階段

大西洋鮭介乎1-5歲間都是在淡水階段。在南部河流(如英吉利海峽)的幼魚只要1歲大就會離開,但在較北地區的(如蘇格蘭)則要超過4歲大才會離開。平均離開的年齡則與超過7℃水溫有關。

在魚苗階段,它們會留在繁殖地,並會吃卵黃餘下的養分。其鰓於此時會發育,且會主動獵食。到了魚秧階段,它們會成長及最終會離開繁殖地到較多獵物的地方尋找食物。成長到幼魚的階段,它們就會準備游到大西洋中。不過此時它們最易受到掠食。接近40%會被鱒魚捕食,其他掠食者還包括其他魚類及鳥類。

海水階段

當幼魚長大後,它們就會開始進入海洋的旅程,旅程往往始於3月至6月間。它們會按水域的鹽度來進行遷徙。

大西洋鮭長大後會游回自己出生的淡水流域。當回到出生的河流後,它們就會停止進食待產。雖然它們如何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仍然不明,但有指它們是循著氣味而回到此地。當它們重達250克後,鳥類及多種魚類都不能再掠食它們,但海豹則除外。大西洋鮭在此時的生存率介乎14%-53%之間。

生活習性

食性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魚苗在出生數天內就會開始覓食。在完全吸收卵黃後,它們會開始獵食,主要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包括石蠶蛾、蚋、蜉蝣及石蠅。當它們足夠大時就會在河床及水流中細小的魚類。有些甚至會吃其他大西洋鮭的卵。

成年的大西洋鮭會吃較大的食物,包括黵烏賊、玉筋屬、端足目、北極甜蝦及鯡屬。它們此時的生長率甚高。

行為

大西洋鮭的魚苗及魚秧有指是地盤性的,因為它們會保衛領地。雖然它們有時會互相攻擊,但對於其社群架構卻不明。它們很多時會組成群落,尤其是在離開流域的時候。成年的大西洋鮭比其他鮭魚較具攻擊性。它們在北太平洋成為了入侵物種,會攻擊大鱗大麻哈魚及銀大麻哈魚。

生長繁殖

大西洋鮭是一種非常有名的溯河洄游魚類,它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河中產卵,產後在回到海洋肥育。幼魚在淡水中生活2-3年,然後下海,在海中生活一年或數年,直到性成熟時再回到原出生地產卵。大西洋鮭的產卵期雖是從9月至次年2月,但在一年內,差不多每月都有魚群接近沿岸,並藉助潮流的幫助,從河口上溯入河川。從進入河口後要到上流,必須依靠自己的游泳能力,它們為了完成生殖任務而用的力氣是非常強大的,為了飛越瀑布和堰壩等橫在河流中的障礙物,必須用極強的游泳能力,以達到衝出水面,跳過障礙物。它們一到了淡水就停止攝食,所以自離開海洋進入江河以後,體重就漸漸地減輕。當它剛進入江河時由於親魚在海洋中儲存了充足的養分,那時的鮭魚具有健康而優美的形狀和鮮明的銀白色。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在這些河流進行繁殖:在西歐,由北葡萄牙北至挪威、冰島及格陵蘭;在北美洲東岸由美國康乃狄克州北至加拿大北拉布拉多。那些游離水產養殖場的大西洋鮭在英屬哥倫比亞通往太平洋的河流流域出沒。它們主要分布在格陵蘭對出的海洋,並會回到其出生的河流。於19世紀前,它們也有在紐約州中部出沒。但因建造奧斯威戈河(Oswego River)水壩而斷絕了它們的產卵地,繼而從當地絕跡。

大西洋鮭會在河床碎石間築“巢”。雌魚強壯的尾巴會在碎石間製造回流,再在河床挖出陷坑。雌魚和雄魚會分別在陷坑的上游產卵及排出魚精。雌魚會再一次使用其尾巴,拌動碎石覆蓋陷坑中的卵及魚精。大西洋鮭是多次繁殖的,即它們不會在產卵後死去,而是會恢復自己,回到海洋後重複產卵的過程。

人工養殖

在挪威、智利、加拿大、英國、法羅群島、俄羅斯及塔斯曼尼亞都是大西洋鮭的主要養殖地。

大西洋鮭魚在國外主要是網箱養殖,在中國要探索的是在室內工廠化循環養殖。但由於水是循環利用的,夏季、冬季是否可以維持穩定的水溫,這對養殖溫室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技術提出了很高要求。

“大西洋鮭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存在幾個技術難點:一是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生產出的大西洋鮭魚,在生長速度和產品品質方面是否可以達到和國外網箱養殖一樣的水平,二是循環水養殖系統的疫病控制問題,三是現有的飼料包括引進的飼料是否適合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的要求。

保育組織

北大西洋鮭魚養護組織(North Atlantic Salmo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是一個由加拿大、丹麥、歐盟、冰島、挪威、俄羅斯及美國組成的國際機構。成立於1983年,目的是透過國際間的合作協助保護大西洋鮭,其總部設於愛丁堡。它們致力恢復大西洋鮭的棲息地及提倡保育大西洋鮭。

營養價值

大西洋鮭肌肉鮮樣中水分含量為73.62%,粗蛋白含量為19.40%,粗脂肪含量為4.52%,灰分含量為1.93%,,無氮浸出物含量為0.53%。大西洋鮭肌肉(乾樣)蛋白質中含有胺基酸16種,胺基酸總量為73.69%,必需胺基酸7種,必需胺基酸總量為31.40%,鮮味胺基酸4種,鮮味胺基酸總量為30.29%,蛋白質,鮮美程度優於草魚、白甲魚和鱅魚,略低於鱖魚和黃鱔,是一種具有較高開發養殖價值的水產優良品種。

外來魚類

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外來物種也隨之而來,它們中有利也有害,魚類就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本任務就來盤點這么外來的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