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蟾鬍子鮎(Clarias batrachus)異名:
Clarias assamensis Day, 1877,
Clarias jagur (Hamilton, 1822),
Clarias magur (Hamilton, 1822),
Clarias punctatus Valenciennes, 1840,
Macropteronotus jagur Hamilton, 1822,
Macropteronotus magur Hamilton,1822,
Silurus batrachus Linnaeus, 1758
俗名:Walking catfish
源產地:
印度、東南亞、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Borneo (FishBase, 2003)
引入地: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美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英國、巴布亞紐幾內亞、關島、泰國(FishBase, 2003)。可能已經進入菲律賓(Nico, 2005)。
蟾鬍子鮎(Clariasbatrachus)是1980年引進的淡水養殖新品種。
特徵
有須4對,體無鱗,背鰭很長,約占體長的 2/3,臀鰭也很長,均無硬刺,晝伏夜出,覓食動物性餌料.分布於長江和長江以南各水體.具有補血、滋腎、調中、興陰之功效.
進入新環境的途徑:
水產養殖,如從泰國引入到中國香港(FishBase, 2003)
觀賞目的,如從泰國、爪哇和印度尼西亞引種到美國(FishBase, 2003)
寵物貿易,如1960年代被水族館從泰國引入美國弗羅里達州(Courtenay et al. 1986)
蟾鬍子鮎體灰白或灰棕色,體側常有斑點。經濟魚類,在市場上為重要的食物魚類,常以活體、鮮魚和冰凍的形式出售(FishBase, 2003)。在美國弗羅里達州此魚常侵入水產養殖廠,捕食魚苗。為了保護魚苗,養殖者建起了圍欄(Nico,2005)。其也捕食蝌蚪(Baber and Babbitt, 2003)。
外來魚類
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外來物種也隨之而來,它們中有利也有害,魚類就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本任務就來盤點這么外來的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