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大束鎮人傑地靈,文化底蘊豐富,規劃建設中的中國華夏文化標誌城就位於大束鎮西北九龍山系,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孟子林、葛爐山北周摩崖石刻、雲山漢墓3處,濟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灰城子遺址1處,文物古蹟眾多,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2005年被省授予“社會文化先進鎮”稱號,被濟寧市授予“農民書畫藝術之鄉”稱號。大束鎮交通便利、區位優越。京福高速出路口設在大束鎮境內,104國道穿境而過,京滬高速鐵路在規劃中,嵐濟路貫穿全鎮東西,全鎮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極其便利。大束位於鄒城市城市規劃區內,距鄒城市東城新區10公里,距全國最大的坑口電廠-鄒縣電廠只有20公里,北與至聖孔子故里——曲阜市接壤,南距被譽為“岱南奇觀”的中國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嶧山8公里。西臨全國最大煤炭基地兗礦集團礦區,東接鄒東百里生態山區,臨城近郊,區位優勢明顯。
大束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石灰石貯量10億立方,花崗岩貯量2億立方。農副產品產量豐沛,現建有4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擁有10個無公害農產品和1個有機農產品,擁有名優產品聖林水泥、灰埠康大棗、正邦白條鴨等。大束鎮沿京福高速公路以東至灰卜嵐濟公路兩側規劃建設6平方公里的招商引資項目區,以“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理念,以“熱誠、周到、快捷、高效”的服務宗旨大力招商引資,目前有20餘家外資企業落戶大束。境內有35千伏變電所2處,中國小19處,醫院2處,電力、水、通訊、郵政、寬頻等基礎設施健全完善,是投資興業、發展產業的風水寶地。
行政區劃
轄:大束前村、大束中村、大束後村、雲山營、南桑莊、官 廳、東山頭、西山頭、羊山、北劉莊、山西頭、白塔寺、洪門、中山、西寨、東寨、白泉寺、崮尚、山沃、凰翥、西朱村、來傅莊、劉傅莊、孔傅莊、王傅莊、孟傅莊、季家莊、土旺、孔家莊、西梨杭、東朱莊、趙家莊、東臥牛、東曹村、駁家廟、劉麻疃、袁麻疃、崗 上、東北莊、南莊、武家莊、黃窪、小洪溝、北石莊、黃疃、吳麻疃、三合村、大洪溝、匡莊、南葛、中葛、北葛、東孟莊、梭莊、傅家堂、黃家廟、張東、趙東、杜東、安平莊、王傅莊、龍山前、二道河、張家屋、董家齡、傅山村、丁溝、二溝、孔陳莊、時棗行、老虎港、潘家莊、水河、釣魚台、灰城子、灰埠、葛爐山
經濟狀況
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發揮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優勢,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做強農業品牌。重點扶持普泰貝爾、利邦菇業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打造大束農產品加工企業群。突出特色進行農業結構調整。一是蔬菜種植業。全鎮計畫新發展反季節優質瓜菜7000畝,大蒜5000畝,圓蔥1000畝,瓜菜總面積達到13000畝。二是畜禽養殖業。全鎮新發展肉鴨50萬隻,蛋雞10萬隻,奶牛1200頭,山羊3000隻,生豬3萬頭。三是食用菌種植業。全鎮現已發展優質食用菌46萬平方米,引進5家規模較大食用菌種植龍頭企業,年內計畫完成50萬平方米發展任務。四是優質林果業。全鎮計畫新發展花卉苗木2000畝,優質林果8000畝,優質經濟林3000畝,用材林1000畝。加強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基地示範作用。該鎮充分發揮基地的科技示範和模範帶頭作用,積極發展科技示範基地、示範村、示範戶等。目前,全鎮已有食用菌、苗木、蔬菜、肉鴨養殖等科技基地35個。
堅持“兩條腿”走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該鎮始終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發展勞務經濟,一方面大力實施“陽光工程”,不斷拓寬農民擇業渠道,加快勞務輸出基地建設,加強崗位培訓和農民工維權服務,有序組織開展好勞務輸出工作。另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本地經濟和旅遊等,進行就地勞動力轉移。現已多輸出務工人員13000多人,就地轉移勞動力5000多人,使務工人員月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
農業發展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該鎮大力發展蔬菜、林果和畜牧養殖,初步建成了以蘋果、葡萄、大棗、早春雙膜西瓜、黃花菜、藥材、玉米制種等為主的生產基地。栽植各類用材林100多萬棵,發展早春雙膜西瓜6000畝,藥材3000多畝,玉米制種5000多畝。同時,加大技術推廣力度,積極推廣配方施肥、人工授粉、地膜覆蓋等技術,引進推廣各類新品種20多個,全鎮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並建成鎮級大棗科技示範園1處,全鎮村級科技示範園12處,有效地帶動了全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成為財政稅收的一個新的增長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修建大小橋涵40個,整改土地3000畝,整修渠道6000米,新建維修各類水利工程90餘處,新增灌溉面積5000畝,修環山路兩條達30多公里,修築連村路、生產路84公里,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大束鎮洪山流域生態旅遊開發示範區建成後將會給大束鎮、鄒城市帶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計生工作
大束鎮把搞好計生優質服務,提高育齡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內容,不斷細化服務內容,融榮辱觀教育於計生服務中,唱響了計生細化服務教育歌。該鎮依據本鎮實際,充分發揮各村計生協會密切聯繫育齡民眾的優勢,著力加強計生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先後兩次聘請黨校資深教師對鎮計生辦工作人員和各村計生專職主任、查訪員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並結合計生工作特點,印製了《大束鎮新農村建設道德三字經》下發到廣大育齡民眾手中。與此同時,該鎮不斷細化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針對部分民眾不明白計生證件辦理程式及所需材料的情況,這個鎮結合上級政策,印製了以宣傳證明發放程式、流動人口辦理程式、持證冊懷孕婦女流引產程式、社會撫養徵收程式,獎勵扶助申報程式、獨身子女父母光榮優待證辦理程式、新生兒入戶蓋章程式等為主要內容的《大束鎮計畫生育日常工作辦理程式的規定和說明》發放給育齡民眾,詳細介紹了各項證件的辦理程式、所需證明材料、辦理時限等,並規定每周一為固定辦理時間,提高了辦證效率,方便了民眾。同時啟動了“家庭直通車”,每周巡迴全鎮77個行政村,宣傳黨的計生政策和計畫生育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意義,發放避孕藥具,現場辦理各種證件,對民眾的計生需求進行現場答覆。
大束鎮還開展了以“八入戶、八落實”為主要內容的“走百家、訪百戶”活動。組織計生工作人員深入到未婚青年家中宣傳晚婚晚育的好處,落實晚婚契約的簽訂;到持證冊懷孕夫婦家中宣講孕情保健知識,落實孕情跟蹤服務;到產婦家中宣講科學育兒知識,落實節育措施;到獨生子女家中宣講優生優育知識,落實優待政策;到符合二胎生育條件的夫婦家中宣講第四次人口高峰形勢和六十歲老人獎勵政策,落實推遲生育計畫及放棄二胎獎勵;到不孕症夫婦家中提供醫療信息,落實扶貧救助政策等。觀念的更新,優質的服務,使得該鎮計生工作呈現出良好形勢。該鎮夏季計生查體圓滿結束,晚婚晚育契約簽訂率達到100%,有6對夫婦主動放棄二胎生育。
新農村建設
文化工作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文化工作,對農村工作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05年以來,大束鎮一是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把文化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了本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了各級班子和班子成員的考核體系,切實加強對文化工作的落實。二是鎮裡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分管副書記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農村文化發展規劃和工作措施。鎮文化中心站配備了專職人員,每個村文化大院配一名文化管理員,負責各項文體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鎮農村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農村文化工作。全鎮各村也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落實了各項工作措施,保障了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根據取消農業稅和鎮村財政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新形勢,鎮黨委、政府本著“優先保障、確保需要”的原則,不斷健全完善農村文化建設投入機制,加強了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全鎮各級共投入資金近600餘萬元用於農村文化建設。一是加強了鎮文化中心建設。鎮文化中心具備五室、一院、一場、一隊、一團、一組,五室即:圖書室、遊藝室、閱覽室、排練室、展覽室;一院即電影院;一場即高標準燈光籃球場;一隊即建立了一支體育隊;一團即成立了一個少兒藝術團;一組即組成了一個文藝創作組。鎮文化中心配有電視機、放像機、照相機、桌檯球等文體器材,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發揮了龍頭作用、輻射作用。二是加強了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鎮裡採取財政以獎代補一點,村集體減少其他開支投一點的辦法,不斷加大對村一院、一室、、一路、一網、一場“五個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一院”即全鎮村村都建起了標準較高的科技文化人口大院,為農民民眾提高休閒娛樂的好場所;“一室”即建立農村圖書室,倡導全民讀書活動,設立家庭圖書角,培養知識型農民,鼓勵民眾“少抽一盒煙,少喝一瓶酒,多買一本書,多學一點科學文化知識”;“一路”即加強了文明路街建設。全鎮村村建設一條以上內容豐富、民眾喜聞樂見的文明路街,讓廣大民眾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受薰陶;“一網”即建設村級遠程教育網,村村配置了遠程文化教育設施;“一場”即建設村級文化廣場。目前,我鎮已有土旺、灰埠、南各、水河等村開工建設了文體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村級文化廣場。三是大力實施了村村通有線電視工程。積極協調市有關單位,投入300餘萬元發展有線電視,信號已通達全鎮,發展用戶近5000戶,切實豐富了農民民眾的文化生活。
大束鎮始終堅持立足鎮情、民情,不斷創新形式,積極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把學習文化和學習形勢政策科技結合起來,定期不定期地由鎮有關部門聯合舉辦培訓班,統一編印知識讀本,組織農民開展學政策、學科技、學文化等活動。鎮裡每年都舉辦文藝匯演,卡拉OK演唱會、民間藝術表演、美術、書法作品展覽活動。春秋兩季開展籃球、桌球、象棋等體育活動。每年都積極參加市里組織的各項文藝匯演活動,並連年獲得市級組織獎。土旺村百人舞龍隊還多次獲市春節文藝匯演優秀獎。每年舉辦一次書畫展覽,並選出優秀作品送縣、市、省級單位展出。大束鎮書畫創作組的作品參加各級各類展覽,並多次獲得獎勵。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人們在娛樂中受到了教育,激發了全鎮上下幹事創業的熱情。鎮裡組織開展電影進村、文化科普知識入戶、文明新風進家庭等活動,深入到各村,把農民民眾急需熱盼的文化送到最基層。大束鎮“山頭花鼓戲”有著二三百年的歷史,在當地廣為流傳,被稱為大束鎮地方戲。為了加強對這一文化遺產的保護,鎮裡積極協調上級有關部門,加以發掘完善,大力推廣,大束鎮正積極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匡莊村丁慶華嗩吶隊是一支活躍在農村的民眾文化演出團體,曾遠赴海外參加加拿大華人社團演出匯演獲獎,多次參加省、濟寧市農民文化藝術節匯演獲獎。黨的十六大召開前夕,丁慶華嗩吶演出隊還自發演出慶祝大會召開,被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宣傳報導,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果。堅持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嚴格執法,淨化文化市場。全鎮共有12個文化業戶,鎮文化中心站經常性地對轄區內的各類文化場所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報刊、印刷、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各類圖書等,截流堵源,淨化文化市場。同時,本著“實用實效,健康文明”的原則制訂了一系列的文化工作制度,規範各類文化活動,增強了文化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公僕意識,杜絕了不良行為的發生,推動了全鎮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
旅遊資源
孟子林孟子林亦稱亞聖林,是葬埋孟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位於大束西北6公里的四基山西麓,它“南面鳧嶧,北拱岱嶽,層巒疊嶂,環拱交錯。遠接洙泗之水,近連崗嶺之脈”。一片蒼松翠柏,遮天蔽日,芳草如茵,肅穆幽深。葛山千年前摩崖刻經,字大如斗,章法隨山就勢,結體寬博疏放,書風高渾簡穆,質樸平厚,自然靈和,超俗脫塵,有一種山林氣和蒼茫感。據林內北宋景祐《新建孟子廟記》碑和孟氏《三遷志》載:孟子林始建於景祐四年(1037年),經元、明、清歷代擴建增修,至清康熙年間已形成730畝地的規模。林內樹木茂密、古老蒼勁,是國內現存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的家族墓地之一。1998年被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孟子林前有狹長的神道,兩側古柏、白楊參天。神道中段有一座石拱橋(俗稱御橋),橋旁新豎有“亞聖林”行書巨碑,為國內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所書。自拱橋向北是一條石砌甬道,直通享殿。享殿重建於明嘉靖年間,五楹,高大寬敞,是孟氏後裔祭祀孟子的場所。殿內有供案和孟子神位,還有宋、元、明、清碑刻9塊,詳細記載著歷代皇帝祭祀孟子的祭文和孟子林修建的情況。享殿後即孟子墓,高大的土冢上面綠草如茵,墓前有螭首龜趺巨碑,上書“亞聖孟子墓”,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
每年舊曆四月初二日,是孟子林古會,成千上萬的孟氏子孫和老百姓來到這裡遊覽、瞻拜。
葛山摩崖石刻葛山摩崖石刻在鄒城東北15公里葛山西麓一花崗岩石坪上。刻面東西縱20.6米,南北橫8.4米,共173平方米。經文內容為《維摩詰所說經》。嶧山石刻位於鄒城東南10公里處嶧山上,現存300餘處,其中,摩崖石刻有兩處,分別位於五華峰和妖精洞。五華峰刻經位於“光風霽月”石上,向陽面刻《文殊般若經》,刻面縱2.13米,橫3.65米,豎刻經文十一行,每行十字,首行刻“文殊般若”四字,現存79字。妖精洞石刻位於山陽“妖精洞”西側烏龍石上,刻面豎高約4米,寬約2.65米,面積約為10.6平方米。有經文7行,行14字,字徑約20至30厘米。
葛山、嶧山摩崖石刻屬於北周時期,雖歷經1400多年的風雨剝蝕,至今字跡仍很清晰。摩崖石刻以天地為背景,借山巒為材料,展現於大自然的空間,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是人文書法和自然環境、藝術美和自然美的統一。但見一塊塊靜靜佇立的巨大圓石上,分別刻著佛經中的精言要義,像是一部神秘的、散落於山野的石頭佛經。鐫刻的經文以它特有的氣勢,與幽靜茂林、渾穆自然的環境相吻合,加以瀟灑自然的字型和字勢,給人一種自然、超俗的山林氣、蒼茫感。其書法藝術風格奇譎瑰麗,富有變化,以變隸為主,篆、楷、行各種書體兼而有之,規模宏碩,意境高古,有“大字鼻祖,榜書之宗”之稱。摩崖石刻融自然景觀、宗教文化、書法藝術為一體,人們置身於山林峭壁、藍天白雲、蒼松翠柏、潺潺流水、陣陣清風間觀賞摩崖刻經,既可以領略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又可以了解宗教文化的智慧所在,還可以沉醉於書法藝術的境界之中,令人感受到無窮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