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出生頭橋
頭橋鄉賢束日璐出生於晚清時代的江蘇省江都縣九帖洲開沙念四圩(即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安帖村四圩組)。束日璐的故鄉揚州頭橋鎮史上原屬江都,後屬邗江,現屬廣陵。九帖洲與安阜洲均為組成頭橋鎮的主要大洲,因此,束日璐先生的出生地“九帖洲開沙念四圩”又名“頭橋宦家碼頭念四圩”,1956年,根據“蘇民辛字第27697號”文和國務院“第25次會議”同意,析原江都縣之一部為邗江縣,頭橋隨屬,“開沙念四圩”當時屬江蘇省邗江縣頭橋鎮安帖村。“邗江縣”的縣名由時任國務院內政部長的謝覺哉查考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後確定並沿用至今。2000年,根據“國函(2000)130號”文,撤銷原邗江縣,批准設立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隨屬。2011年,經國務院、江蘇省批准,揚州市區行政區劃再度調整,析原邗江區之一部入廣陵區,頭橋再次隨屬至今。故而,原“江都縣九帖洲開沙念四圩”,即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安帖村四圩組”。親屬祖宅
束日璐先生祖父、父親等“束氏一族”,均為揚州頭橋鎮安帖村歷史上著名的“開沙望族”,束家世居於此,現有束日璐父親束增煦為頭橋《嚴氏族譜》作的《贊》文存世。據束日璐先生的家譜頭橋《束氏族譜》記載,束日璐的祖父束履華,父親束增煦(又名綸,號渭璜、畏皇)曾在當時官府任多職,哥哥束曰琯,兒子束星北(束傳保)、束佺保,均為揚州頭橋安帖村著名鄉賢。
束日璐之子束星北先生出生的頭橋“束家老宅”,鄉民習慣稱之為“束家大瓦房”,該宅系束日璐先生的祖屋。這個古建築群坐落在今頭橋鎮安帖村四圩組,緊臨今頭橋夾江特大橋和沿江高等級公路頭橋段。史上束家老宅倚堤朝西,並排四個大門,前後兩進,大小30餘間。家塾、書齋單獨砌於箍江大岸上。南山頭特挑土疊成高地,栽竹種樹,蔚成園林,門前則是人工開鑿的束家荷塘。新中國建立後,對頭橋束家老宅逐年翻修,因此安帖村束家祖屋按當時門牌編號順序,被編為安帖村四圩組13號至今。
如今,這座現存於揚州頭橋鎮安帖村“束星北故居”,現為“揚州市邗江區第三批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
家族往事
輩份字號
束日璐和哥哥束日琯都是出生於頭橋鎮安帖村四圩組的揚州人,束日璐(束星北先生父親)字“勖儼”,因此,又被稱呼為束勖儼,而束日琯(束星北的伯父)則字“劭直”,因而,他又被稱為束劭直,“勖”字在古漢語中是“勉勵”的意思,“儼”意為“莊重”;而“劭”字在古漢語中則是“勸勉”之意,“直”則是“正直”。這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用在頭橋鄉賢束日璐、束日琯的字號中,也充分折射出他們平素莊重耿直,追求上進,虛懷若谷的高尚情操。據鄉賢束日璐、束日琯兄弟二人的家譜頭橋《束氏族譜》記載,束日璐先生的祖父是頭橋鎮安帖村鄉賢束履華先生,束家是開沙望族,系頭橋鄉境知名的大戶人家。束履華先生生前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束增熙,次子(二子)束增煦,三子束增祥和四子束增瑞,這四個兒子都是揚州頭橋鎮安帖村人四圩組人,均系“增”字輩的頭橋束家後人。頭橋鄉賢束增熙先生又名束錦,正因他字“織雲”,所以有又常被稱作束織雲。而頭橋鄉賢束增煦先生(束日琯、束日璐之父,束星北祖父)則又名束綸,因字號是“渭湟”“畏皇”,故而,他又常被稱呼為束渭湟或束畏皇。束增熙(束錦、束織雲)是束增煦(束綸、束畏皇)的兄長,故而,《束公畏皇事略》中才會記載:“公姓束氏,諱綸,字畏皇,江都人···從兄錦分主其事···佐錦治糧業···”。束增煦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頭橋安帖人束日琯和束日璐,而束增瑞也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頭橋安帖人束日琅和束日琪。束日琯、束日璐、束日琅、束日琪這幾個平輩兄弟,都是“日”字輩頭橋束家後人。束日琯、束日璐、束日琅、束日琪,其名字中的“琯”、“璐”、“琅”、“琪”,都和美玉有關,特別是“琯”字,這是一種玉制的古代樂器,六個孔,像笛子一般的模樣。“美玉”在中國人中往往得到萬般垂愛,古人常用玉來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講究“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等,“琯璐琅琪”出現在束家子孫的名字中,也是對他們高潔德行的寓意與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