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藥名】 多葉棘豆
【蒙藥名】 納布其日哈嘎一奧日圖哲(《蒙藥正典》)
【別名】 狐尾藻棘豆、雞翎草、查乾達格沙
【學名】 Oxytropls myriophylla(PalI.)DC.[豆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一30厘米。無明顯地上莖。羽狀復計,具輪生小葉,長10—20厘米,25—32輪,每輪有小葉(4)6-8(10)枚,小葉條狀披針形,長3—10毫米,寬0.5一1.5毫米,先端漸尖,兩面密被長柔毛,托葉卵狀披針形,膜質,下部與葉柄合生,密被黃色長柔毛。總狀花序具多花,密生,總花梗比葉長,被長柔毛;花紅紫色,長20—25毫米,近無梗;苞片披針形,比萼短,萼筒狀,長8—12毫米,萼齒條形,密被長柔毛;花冠蝶形,旗瓣矩圓形,頂端圓形,翼瓣比旗瓣稍短,龍骨瓣短於翼瓣,頂端具長2—3毫米長的喙。莢果矩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具尖喙,密被長柔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
生於草原、礫石質地及沙地。
分布
大興安嶺、遼河平原、燕山北部、蒙古高原東部、陰山。我國東北、華北;蒙古、蘇聯(東西伯利亞)。
產地產量
產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產量較多。
入藥部分
地上部分入藥。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黃酮類成分山柰酚3一O一(β一L一吡喃鼠李糖基一)l—6)一β一D一吡喃葡萄糖基一7—O—α一L一吡喃鼠李糖甙,山柰酚一3一O葡萄糖甙與3一O一鼠李糖甙,以及槲皮素甙類Oxymyrioside、Acetyl—Oxymyrioside(端基葡萄糖基的單乙醯基衍生物)和Coumaroylisooxymyrioside。
性味功能
中藥味甘,性寒。清熱解毒,消腫,祛風濕,止血。
蒙藥味苦、甘,性涼、鈍、輕,糙。殺“粘”蟲,清熱,燥“希日烏素”,愈傷,生肌,止血,消腫,通便。
主治
中藥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腫毒,創傷,瘀血腫脹,各種出血。
蒙藥治瘟疫,丹毒,“發症”,腮腺炎,腸刺痛,腦刺痛,陣刺痛,麻疹,痛風,游痛症,創傷,抽筋,鼻出血,月經過多,吐血,咯血。
用量用法
中藥6—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蒙藥單用1.5—3克,研末沖服,或入丸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