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圖

基因圖

人類基因圖譜的完成,是醫學上一場革命的開始,但這場革命的成功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中國科學家承擔了這個工程1%的工作量。人類基因圖譜的繪製完成,給即將廣泛推行的全新基因醫療手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使人類向真正的“個性化醫療”時代又邁進一步。今後,遺傳疾病或是疑難雜症,只要根據患者個人的基因圖譜“逮住”其中出了問題的基因,用最直接的辦法使基因恢復正常狀態,人體就會作出相應調整,從而治癒疾病。

基本信息

概述

基因圖基因圖
人類基因圖譜的完成,是醫學上一場革命的開始,但這場革命的成功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中國科學家承擔了這個工程1%的工作量。人類基因圖譜的繪製完成,給即將廣泛推行的全新醫療手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使人類向真正的“個性化醫療”時代又邁進一步。今後,遺傳疾病或是疑難雜症,只要根據患者個人的基因圖譜“逮住”其中出了問題的基因,用最直接的辦法使基因恢復正常狀態,人體就會作出相應調整,從而治癒疾病。人類大約有3萬個基因,比科研人員原本預料的少了許多。通過了解人類基因的遺傳成分,科研人員就可為個人量身製作預防性療法並且製造各種新藥物,父母也可以檢查腹中胎兒是否有遺傳缺陷。而有朝一日,像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症、精神病等過去無法根治的病症,也能根治了。

意義

人類基因組序列圖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是當代世界最先進的生物、信息等多種學科技術的有機集成。人類基因組計畫開始於1990年,來自6國的一大批科研機構先後參與了這一紛繁複雜的工程。在研究項目啟動之初,要完全確認一個鹼基對需要花費10美元,一名經過嚴格訓練的技術人員一天只能完成1萬個鹼基對的測序,而隨著技術的突飛猛進,目前確認一個鹼基對的成本降到了5美分,利用機器人測序,其效率是每秒鐘1萬個鹼基對。在各國專家的精誠合作下,人類基因組計畫2000年6月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的“工作框架圖”,2002年2月又公布了“精細圖”,此次又推出了“完成圖”。從“框架圖”到“完成圖”,人類基因組測序範圍從90%提高到了99%,以鹼基對為基礎的誤差率從1/1000降到了1/10000。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數目約為3.4萬至3.5萬個,僅比果蠅多2萬個,遠小於原先10萬個基因的估計。基因是生命遺傳的基本單位,人類基因組包含30億個鹼基對,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就意味著掌握了探索人類“生命迷宮”的路標。

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完成具有許多重要意義和實用價值。首先,它為人類了解自身提供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平台。通過研究基因序列可以進一步分辨出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在生理上有何異同。專家稱,人類基因組研究的下一個目標是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畫,目前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和中國科學家已在著手進行這一工程。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畫旨在分析各主要人類群體的差異,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所有與疾病相關的序列差異,為21世紀的“個人醫學”奠定基礎。

其次,它會引起生物學研究的“徹底革命”。在基因時代之前,大學生物學系的研究生們幾十人花幾年時間分析一種基因的功能,而如今只要點擊幾下電腦鍵盤,同樣的信息即可展現眼前。自從人類基因組計畫開始以來,被確定引起人類疾病的基因數量發生了“爆炸”,從1990年的不足100個猛升到了今天的1400多個。

第三,它可能會促使人類社會進入“生物製藥的新時代”,為治癒許多疑難病症提供一條捷徑。科學家認為,通過對個體病人DNA的分析,將來有可能會設計出不引起副作用的專門藥物或是疫苗,從而達到百分之百的對症下藥。在不遠的將來,基因工程藥物、基因治療、生物晶片診斷技術等都會有極其廣闊的套用前景。目前,美國正在這方面加大力度爭占制高點,根據基因研究而推出的新藥已有350種投入了生產。

第四,它還有利於能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美國能源部正在利用人類基因組計畫的成果加緊研究單細胞生物的各種功能。比如,利用先進的電腦測序技術尋找某些微生物,看其能否幫助清理核廢料,能否讓汽油燃燒更徹底,或者乾脆讓其替代成為產生燃料氫的來源體。

小鼠H-2

MHC指某一物種的某一號染色體(如人HLA在第6號染色體,小鼠H-2在17號染色體)上一組密切連鎖的基因,它在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識別以及清除外來和內在抗原起重要作用。人的MHC稱為HLA,在小鼠稱為H-2。其餘靈長類和某些非靈長類動物的MHC有了新的命名規定與建議,原MHC的後兩個字母HC改為小寫,即Mhc。

各種動物MHC的作用基本相似,包括:

(1)MHC編碼的抗原廣泛分布於淋巴細胞和其它有核細胞的表面,與同種內移植排斥有關,也是刺激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R)的主要刺激抗原;

(2)控制機體對抗原的免疫應答或免疫抑制,以及免疫活性細胞之間相互作用;

(3)編碼補體系統中的某些組分;

(4)MHC中某些抗原出現的頻率與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有關。

小鼠的組織相容性抗原有幾十種以上,由常染色體H-1、H-2、H-3……、H-30等基因編碼(H表示組織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此外,還受小鼠性染色體基因(雄性為XY,雌性為XX)控制。其中H-2抗原為小鼠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而其他抗原均系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MHC在小鼠即為H-2,目前對H-2系統研究得較為清楚,位於第17對染色體內,長度約占0.5分摩。H-2抗原具有高度多態性。用血清學方法檢出H-2Ⅰ類抗原特異性在100個以上,可分為私有抗原(privateantigen)和公有抗原(publicantigen)。私有抗原是某一近交系(inbredstrain)小鼠特有的抗原標誌,在某一特定近交系小鼠只能檢出一個K區和一個D區的私有抗原。公有抗原是在不同品系小鼠中都可檢出的一些交叉抗原,每一品系小鼠通常都可檢出多個公有抗原特異性。根據血清學檢定抗原的反應格局,可將近交系小鼠分為不同單體型的品系,用H-2右上方小寫的英文字母表示,如H-2x、H-2d和H-2b等。

H-2基因群中可分為K、I、S和D四個區,I區又可分為I-A、I-E等亞區。按其編碼抗原結構和功能不同,又可將H-2複合體分為三類基因:

(1)Ⅰ類基因,位於K區和D區,包括K、D基因座,最近又增加了K2、L和L2(?)新的基因座;

(2)Ⅱ類基因,位於I區,包括Aβ、Aα、Eβ和Eα等基因座;

(3)Ⅲ類基因,包括補體C4、C2、Bf和編碼雄性激素結合蛋白性限蛋白(sexlimitedprotein,Slp)基因座。由於小鼠H-2基因群含有Ⅰ(羅馬字)類基因,不同區中有I(英文大寫)區,應注意鑑別,切勿混淆。此外,H-2中有些基因位於Qa和TL區,可能參與H-2多態性的形成以及TCRγδT細胞識別抗原時的遺傳限制。

遺傳特徵

在人類MHC稱為HLA(humanleucocyteantigen),是迄今為止所知的人類最複雜的基因族。除成熟的紅細胞外,HLA抗原幾乎分布於人體的各種有核細胞以及血小板。由於此組抗原首先在人外周血白細胞上發現,同時表達抗原水平較高,目前多採用外周血淋巴細胞來檢測這類抗原的型別,故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一)HLA基因定位

至1991年底,HLA基因座位已確定近60個,正式命名的等位基因278個。這些基因分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1)傳統的分類法,即把HLA分為與小鼠H-2相似的Ⅰ類、Ⅱ類和Ⅲ類基因,(2)1991年Bodmer建議將它重新劃分的三類:第一類包括傳統分類中的HLA-Ⅰ類和Ⅱ類,還包括一對DMA和DMB;第二類稱為免疫功能相關基因,包括C4、Bf、C2、TNFA、TNFB、HSP70、TAP1、TAP2、LMP2和LMP7等;第三類是一些與上述無關的基因。本章仍按傳統分類法進行討論。

HLA占第6號染色體很窄的一個區帶,估計占人體整個基因組的1/3000,長約3500kb。

利用交換率越大基因座位距離越遠,交換率越小基因座位距離越近的原理,可以通過交換率的計算作基因圖,經過家譜分析和交換率的計算作基因圖,A-B座位的交換率為0.8分摩(centiMorgan,cM。是基因交換率在基因圖上的圖距單位,重組頻率在1%的兩個連鎖基因之間的距離為1cM),A-C為0.6cM,B-C為0.2cM,B-D為0.8cM,HLA基因群全長距離約為4cM。

自1964年以來,每隔3~4年召開一次國際組織相容性工作討論會(InternationalHistocompatibilityWorkshop,IHW),最近一次於1991年11月在日本橫濱召開,並預定於1995年在法國召開第12次IHW。經過這些會議陸續報告了HLA的許多基因及大量的等位基因。現知在HLA-Ⅰ類基因區中,除已知的HLA-A、-B、-C座位外,還發現了-E、-F、-G,-H和-J,新發現的這些Ⅰ類基因座位大多數為偽基因。現在A座位已發現等位基因41個,B座位61個,C座位18個,E座位4個。在HLA-A與-E之間可能存在著重組熱點。在HLA-Ⅱ類基因中,已發現了近30個基因座位,等位基因更多,其中DR、DQ、DP均由一條A鏈與一條B鏈組成異源二聚體分子(參後述),而A鏈基因與B鏈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為數甚多,後者如DRB1座位60個,DRB3座位4個,DRB5座位4個,DRB6座位3個;DQA1座位14個,DQB1座位19個;DPA1座位8個,DPB1座位38等等。DRA編碼DRα鏈;DRB1編碼β1鏈,決定的特異性為DR1、DR2、DR3、DR4、DR5等;DRB2為偽基因;DRB3編碼DRβ3鏈,決定DR52及Dw24、Dw25、Dw26等特異性;DRB4編碼DRβ4鏈,決定DR53特異性;DRB5編碼DRβ5鏈,決定DR51特異性;DRB6、B7、B8、B9均為偽基因。DQA1編碼DQα鏈;DQB1編碼DQβ鏈;DQA2、B2尚未得知其表達;DQB3為偽基因。dob編碼DOβ鏈。DMA編碼DMα鏈;DMB編碼DMβ鏈。DNA編碼DNα鏈、DPA1編碼DPα鏈;DPB1編碼DPβ鏈;DPA2和DPB2為偽基因。此外與肽運轉至內質網有關的基因TAP1(transporterofantigenpeptides)、TAP2和與抗原加工有關的基因稱之為低分子量多肽或稱大的多功能蛋白酶LMP2(lowmolecularweightpolypeptidesorlargemultifunctionalprotease-2)、LMP7也位於Ⅱ類基因區。Ⅲ類基因區包括補體C2、C4、B因子,此外,21羥化酶A與B、HSP70(heatshockprotein70,熱休克蛋白70)和腫瘤壞死因子α、β基因也在這裡。21A是假基因,21B具有編碼21羥化酶功能。21羥化酶是腎上腺皮質合成皮質醇和醛固醇必不可少的酶,如此酶缺乏,可導致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

HLA和H-2基因的比較。小鼠H-2的Tla為存在於胸腺細胞和某些胸腺白血病細胞上的抗原(thymus-leukemiaantigen);Tla與H-2D之間還有Qa區。Qa區中有17個Qa基因,還有12個Qa基因在Tla區,但大部分Qa基因是靜息基因(silentgene)。目前已測得6個Q基因有表達,其中Qa2、Qa3、Qa4、Qa5由Qa區基因編碼,Qa1和Qa6由Tla區編碼。

(二)HLA血清學抗原的命名

目前已確定的HLA血清學抗原共有161個,其中A有27個,B有59個,C有10個,D有26個,DR有24個,DQ有9個,DP有6個。C座位上的抗原編號是公認的,為了避免與補體C相混淆特標以“W”。某些抗原數字後帶有括弧的抗原編號,表示括弧前的抗原為括弧內抗原的裂解產物,如A23和A24是A9抗原的裂解產物。

(三)HLA的家系遺傳及多態性

1.HLA的家系遺傳HLA單體型可作為一個單位遺傳給子代。a、b、c、d是雙親或子代HLA單體型的代號;1、2、3是HLA-A抗原,?為未檢出HLA-A抗原;5、7、8、12是HLA-B抗原。

基因頻率和基因平衡定律基因頻率指在群體中某一等位基因出現的機率與該群體全部等位基因之比。基因平衡定律指如果群體足夠大又是隨機交配,在沒有新的突變和自然選擇的情況下,基因頻率可以世代維持不變。HLA基因頻率亦符合這一定律。在群體中,一個抗原頻率反映了控制這一抗原的基因頻率。

HLA中的基因之間也有一定的交換和重組機率,一般取決於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但HLA多基因座組成的單體型並非完全隨機,有些基因比其它基因更多地連鎖在一起,稱為連鎖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換句話說,實際觀察到的兩個或更多基因出現在同一條單倍體上的頻率大於按照獨立分配規律所預期的頻率。如在白種人中A1的基因頻率為0.12,B8的基因頻率為0.17,A1和B8基因出現在同一條單倍體上的預期頻率為0.12×0.17=0.02,但實際觀察到的頻率為0.09。HLA的連鎖不平衡與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有關。

已被檢出的眾多的HLA抗原在不同人種甚至不同地區的人群中的分布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如白種人HLA-A1、A3、D8檢出率較高;黃種人以A24、B46、B54的檢出率較高,黑種人以HLA-A36、A43、B53檢出率最高。在單體型的檢出率也同樣有差別,如北歐人以HLA-A1、B8,HLA-A8、B7兩個單體型最常見,黃種人以HLA-A9、B15和HLA-A2、B空白抗原的單體型較常見,我國漢族人以HLA-A2、B46,HLA-A11、B40和HLA-A2、B40單體型最常見。在研究HLA系統與疾病之間的關係時必須與所研究同一地區正常人群作為對照。

2.HLA的多態性(polymorphism)現象多態性指在同一相互交配的群體中,同一基因座可編兩種以上的基因產物。HLA的多態性主要是由於復等位基因和共顯性所致:(1)復等位基因(multiplealleles),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對應位置的一對基因叫等位基因。由於群體的突變,同一基因座的基因系列稱為復等位基因,對某一個體來說一個基因座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復等位基因是群體的概念。HLA存在為數眾多的復等位基因。(2)共顯性(codominant),共顯性狀態就是每一世代中無論是純合狀態還是雜合狀態,這一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狀都能表現出來,HLA每個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都是共顯性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