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arge Dame),簡稱ICOLD,是一個國際民間組織,成立於1928年,目前由81個國家委員會組成。它的宗旨是通過相互信息交流,包括技術、經濟、財務、環境和社會現象等問題的研究,促進大壩及其有關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和維護的技術進步。活動形式包括國家委員會間的信息交流、在一定時間組織年會、執行會、大會及其他會議、組織合作研究和試驗、發表論文集、公報和其他檔案等多種形式。

簡介

國際大壩委員會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tteeonLargeDams,ICOLD),為推動壩工技術進展的國際非政府間的學術組織。1928年在法國巴黎成立。法國人G.莫爾尼耶任第一任主席。1931年舉行第一次執行會議,並決定做世界動能會議的下屬機構。1967年脫離世界動能會議獨立。到1989年止,參加該會的成員國有76個。

宗旨

推動大壩及其有關的土木工程(包括與壩相連的水電站)技術的進展,通過各國家委員會相互交換技術情報,共同研究試驗,出版論文集、報告和檔案,但不以營利為目的。

規定

委員會設執行會議,有主席1人、副主席6人,每任3年,秘書長主持巴黎中心辦公室的工作。執行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大會每三年召開一次。每屆大會討論4個技術專題。到1989年已舉行過57屆執行會議,16屆大會。現委員會下設19個專業委員會,每屆6年。委員會的委員由主席提名,執行會議通過。

主要活動

1、每三年舉行一次大會,討論四個技術問題。
2、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由東道國選送一個技術問題進行討論。
3、不定期出版公報(平均每年4—5期),每年一次年報,每六年出版一次大壩登記,每八年出版一次辭典(不定期)。
該會交流國家較多,歷史較長,在國際上有較高的地位,幾乎所有建壩的國家都參加了。它不僅是一個交流信息的機構,而且也是一個進入國際市場的視窗。其每三年召開的大會中,一般都有300—400篇論文和通訊,代表了國際先進水平,可以掌握在此領域的技術動向,過去歷屆會議的論文集都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該會是國際大壩建設最高級別學術組織。

歷史

國際大壩委員會國際大壩委員會

關於(大壩委員會)國際大壩委員會是一個非政府國際組織提供了一個知識和大壩工程經驗交流的論壇。
本組織領導,確保大壩建成安全,高效,經濟界,沒有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它最初的目的是鼓勵在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進步,大型水壩和維修以及相關的土建工程,通過收集和傳播有關信息和研究相關的技術問題。
60年代後期以來,重點是放在當前關注的問題,如大壩安全,性能監測,大壩和溢洪道老年人,老齡化和環境影響的影響再分析。最近,新的研究課題包括成本在規劃和建設階段,利用對廣大市民的國際河流,信息和資金。

中國

中國大壩委員會成立於1973年秋,1974年成為國際大壩委員會成員國。到1986年止,中國在歷次會議上共發表論文25篇及英文專著《民眾建壩》,並進行過兩次大壩登記。中國李鶚鼎於1981~1984年任國際大壩委員會亞洲區副主席。1987年 5月在北京舉行了第55屆執行會議,中國大壩委員會在會上提出英文版《中國大壩》。
中國大壩委員會,英文名稱為“CHINESENATIONALCOMMITTEEONLARGEDAMS”,縮寫為CHINCOLD,是中國水利學會和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下稱“兩會”)成立的分支機構,是學術性的非營利性組織,並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大壩委員會的各項活動,通過組織中國專家在國際大壩委員會中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壩工及有關土木工程等方面的發展,是中國壩工技術領域的國際活動視窗。
中國大壩委員會設名譽主席一名、主席一名、副主席若干名,秘書長一名,副秘書長若干名,主席為中國大壩委員會的全權代表,每屆任期三年。
中國大壩委員會的常務機構由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組成。中國大壩委員會下設秘書處,組織開展有關學術活動和中國大壩委員會職責內的工作以及中國大壩和登記整理和資料收集管理。秘書處設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國大壩委員會工作範圍包括:
1、積極參加國際大壩委員會的活動,並通過其下設的技術專業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及特別委員會等與各會員國進行交流與合作;
2、組織中國壩工專家參加國際大壩委員會組織的執行會議、大會和會期中間的其它會議;
3、積極參加國際大壩委員會的活動,並通過其下設的技術專業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及特別委員會等與各會員國進行交流與合作;
4、組織中國壩工專家參加國際大壩委員會組織的執行會議、大會和會期中間的其它會議;
5、組織翻譯出版國際大壩委員會有關會議的檔案、文集及報告;
6、根據國際大壩委員會的要求,組織和協調相關研究與試驗;
7、積極組織和協調在中國召開的、由國際大壩委員會贊助的有關會議;
8、開展中國大壩的登記與統計工作;
9、向“兩會”報告當年的工作總結和下一年度的活動計畫;
10、承辦國際大壩委員會委託的其它事項;
11、承辦中國水利學會和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授權或委託的有關事項。
自1993年以來,中國參加了除伊朗、南非兩次執行會議以外的全部會議。現在中國參加了14個專業委員會的工作(共有20個專業委員會)。
中國有三次擔任了國際大壩委員會副主席:
1、李鶚鼎(任期1981--1984)原電力工業部副部長;
2、沈崇剛(任期1988--1991)原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3、張津生(任期1997—2000)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4、賈金生(任期為2003~2006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於1987年在北京承辦了第55屆執行會議,有51個國家參加,來賓439人,並第一次舉辦了大壩與地震技術討論會。

國家委員會名單

國際大壩委員會所屬81個國家委員會名單
中國埃及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阿根廷 愛爾蘭 澳大利亞奧地利巴基斯坦 巴拉圭 巴西 保加利亞
比利時秘魯冰島波蘭玻利維亞丹麥德國多米尼加共和國俄羅斯 法國芬蘭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
波赫 韓國 荷蘭宏都拉斯加拿大加納捷克辛巴威喀麥隆象牙海岸肯亞克羅埃西亞賴索托
黎巴嫩利比亞馬塞多尼亞斯洛維尼亞盧森堡羅馬尼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 美國 摩洛哥 墨西哥
南非南斯拉夫尼泊爾奈及利亞 挪威 葡萄牙 日本 瑞典瑞士賽普勒斯斯洛伐克斯里蘭卡蘇丹
泰國 突尼西亞 土耳其 瓜地馬拉委內瑞拉烏拉圭西班牙希臘紐西蘭匈牙利敘利亞伊朗義大利
印度印度尼西亞英國尚比亞智利薩伊

學術會議

矯勇副部長發表演講矯勇副部長發表演講
國際大壩委員會第77屆執行會議於2009年5月23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Alvorada酒店召開,63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執行會議,通過選舉,賈金生副院長以絕對優勢成功當選為國際大壩委員會新一屆主席(任期從2009年至2012年),是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2位主席,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參加主席競選的還有美國前大壩協會主席Walz先生和英國前大壩協會主席Hughes先生。
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在國際壩工界具有重要的影響,歷史上的主席多來自於美國、歐洲和南美洲國家。主席競選是本次會議的重要議程,各國都非常重視。受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和水利部陳雷部長的委託,中國派出了以矯勇副部長為團長的代表團參加了會議。會前矯勇副部長一行拜會了國際大壩委員會榮譽主席豪格先生、現任主席貝爾加先生、秘書長迪.維歐先生以及各有關友好國家的代表,與各國代表,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的代表進行了非常友好的交談。水利部國科司和中國駐巴西大使館聯合舉辦了特別招待宴會,會上矯勇副部長和大使館祝青橋參贊發表了講話,重點闡述了中國在大壩建設方面的偉大成就及未來的繁重任務,闡述了中國政府希望通過主席競選以為國際大壩界作出更大的貢獻、為開發中國家的大壩建設提供更大的幫助、為國際壩工界搭建更好的共享先進技術的平台,進一步加強在世界減貧、促進發展方面的國際合作等。

國際性學術組織一覽

國際上地復墾家聯合會
國際科學傳媒協會
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
國際體視學學會
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國際運動心理學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國際醫學生物工程聯合會
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
世界精神病學會
國際神經病理學會
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抗風濕
國際內分泌學會
國際抗癌聯盟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
國際心臟研究學會
亞洲水產學會
國際照明委員會
國際穀物科技協會
國際木材化學與製漿化學
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盟
國際煤氣聯盟
國際隧道協會
國際玻璃協會
國際輻射防護協會
亞太材料和腐蝕協會
國際字航科學院
國際重載運輸協會
國際地圖製圖協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
國際燃燒學會
國際水資源協會
國際土工織物學會
泛太平洋地區國際汽車工
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
國際壓力容器技術理事會
太平洋地區焊接學會聯合會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
國際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模糊系統協會
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
國際測驗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生物物理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
國際昆蟲學會理事會
國際古生物協會
國際凍土學會
國際數學地質協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太平洋地區高分子聯合會
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委員會
國際斷裂學會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
國際博物館協會
國際科學哲學協會
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
亞洲毒理學會
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
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
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國際病
國際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國際腫瘤護士協會
亞洲皮膚科學會
國際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
世界麻醉學會聯盟
國際病理學會
東南亞地區兒科學會
歐洲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
國際休克學會聯盟
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
世界義勇消防聯盟
亞洲印刷技術論壇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
國際上力學與基礎工程學會
亞洲建築師協會
國際泥炭學會
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
國際腐蝕理事會
國際青少年太空人組織
國際航行學會聯合會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國際幾何學與圖學學會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國際吸氣式發動機學會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
國際鑄造者組織
國際腦研究組織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
國際環境誘變劑學會協會
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
國際水質協會
亞非心理學會
國際植物生理學協會
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國際原生動物學委員會
國際礦物學協會
國際地理聯合會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
國際電化學學會
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
國際顏色協會
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
亞大地區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毒理學聯合會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
國際人工器官學會
國際解剖學者協會聯合會
國際藥學聯合會
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
西太平洋地區醫學教育協會
世界高血壓聯盟
國際泌尿外科學會
國際野蠶學會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
世界畜產協會
國際楊樹委員會國際生物
菸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
世界印刷大會
水環境聯合會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國際建築師協會
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
國際輻射研究協會
國際資金屬學會
國際宇航聯合會
國際測量師聯合會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
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套用
國際傳熱大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亞太電動車協會
國際食品工程協會
亞太地區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焊接學會
亞洲遙感協會
國際晶體學聯合會
國際實驗動物科學理事會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
國際生態學協會
國際心理科學聯盟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細胞生
國際微生物學學會聯盟
太平洋海洋科學技術大會
國際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
國際沉積學家協會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
國際催化學會聯合會
西太平洋地區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

國際科學編輯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
亞洲睡眠研究會
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生物力學學會
亞洲—南太平洋體育運動
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
國際醫學物理組織
亞大地區生理學會聯合會
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會
亞洲小兒外科學會
亞洲超聲醫學和生物學聯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
國際外科學會
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
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
國際園藝科學學會
世界包裝組織
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組織
國際非木材纖維製漿造紙
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
國際橋樑及結構工程協會
國際晶體生長組織
世界核醫學與生物學聯盟
國際橡膠會議組織
國際礦業金屬材料學會聯
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
國際展覽聯盟
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內燃機委員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農業工程學會
國際摩擦學理事會
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亞太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過程系統工程組織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
國際套用心理學會
國際遺傳學聯合會
國際細胞生物學聯合會
亞太昆蟲學會常設理事會
國際古植物學協會
國際地貌學家協會
國際粘土研究協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熱分析及量熱學聯合會
國際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學聯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