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爾德伯格會議

彼爾德伯格會議

彼爾德伯格會議(Bilderberg Group )傳聞中的一個秘密的由商界和政界權貴組成的精英俱樂部組織。每年的五月份或六月份的某一個周末,他們會從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匯聚到一起,商討及制定世界規則、製造或毀滅一個總統甚或是一個國家、設計戰爭及交易。有觀察家們認為,這些政經精英們同時是多個國家政府、企業及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憑著相互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及關係,他們向目標國家政府及國際組織進行遊說,在一些重大國際事務上施加決定性的影響力。

彼爾德伯格會議-簡介

彼爾德伯格會議(Bilderberg Group )傳聞中的一個秘密的由商界和政界權貴組成的精英俱樂部組織。每年的五月份或六月份的某一個周末,他們會從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匯聚到一起,商討及制定世界規則、製造或毀滅一個總統甚或是一個國家、設計戰爭及交易。有觀察家們認為,這些政經精英們同時是多個國家政府、企業及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憑著相互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及關係,他們向目標國家政府及國際組織進行遊說,在一些重大國際事務上施加決定性的影響力。

彼爾德伯格會議-歷史

彼爾德伯格會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當時由荷蘭女王的丈夫貝恩哈德親王(Bernhard)出面,邀請各國精英到荷蘭的彼爾德伯格旅館舉行會議,以彌合歐洲與美國之間日趨擴大的裂痕,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後來這個聚會固定為每年一次,雖然地點變化,但還是保留了最初舉辦地的名字以示紀念。

從成立之初,彼爾德伯格會議就沒有把亞太國家包括在內。1972年,大衛·洛克菲勒提出讓日本加入會議,遭到拒絕。於是他另起爐灶,成立了“三邊委員會”,“三邊”指北美、西歐和亞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三邊委員會”盛極一時,成員中包括大量政界要人,有“影子政府”之稱。隨著2005年該委員會亞太區論壇在北京舉行,“三邊委員會”對於中國來說已不再神秘。2009年,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應邀到東京參加2009年度“三邊委員會”年會,會議的第一項議題就是宣布接納中國和印度為正式會員。

年會結束後,“三邊委員會”把會議發言整理成冊,將與會者的真知灼見公之於眾,“三邊委員會”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一個學術論壇。

彼爾德伯格會議-總部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有總部-設在荷蘭(Holland)西部的萊頓市(Leiden),甚至還有電話號碼。但沒有網站。

彼爾德伯格會議-成員

俱樂部匯聚了西方政治、經濟界的精英人物,其中歐洲人占2/3。除了俱樂部的3位元老級成員基辛格、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成員———大衛·洛克菲勒和菲亞特集團老總阿涅利外,每年的會議都會吸引不少西方世界的頂級人物。俱樂部內設一個“領導委員會”,其主任一職長期以來由北約前秘書長洛德·彼特擔任。此外,俱樂部還有一個由包括洛克菲勒和阿涅利等十來人組成的理事會,以及一個由各個參加國組成的委員會,他們有權邀請另兩個國家的代表參加。

據傳參加過彼爾德伯格會議的部分重要人物如下: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從1957年開始,基辛格幾乎參加了每一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不過今年沒有參加;大通曼哈頓銀行前主席大衛·洛克菲勒:作為彼爾德伯格會議所剩不多的元老,比亨利·基辛格的出勤率還高;前美聯儲主席、現任歐巴馬總統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主席保羅·沃克爾:從1982年開始,沃克爾參加了幾乎每一屆彼爾德伯格會議;愛爾蘭政治家、BP、高盛等多家跨國公司董事彼得·薩瑟蘭:薩瑟蘭是彼爾德伯格會議組委會成員,參加了1989年之後的歷屆會議。

在政界,有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1991):當時柯林頓還未當選總統;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1993):當時還未當選首相;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1991):當時還未當選首相;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1997);美國前國務卿賴斯;美國現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據傳2008年曾與歐巴馬一起參加。

在金融和企業界,有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2008、2009);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2008、2009);美國前財政部長、美國經濟事務委員會主席薩默斯;世界銀行現任行長羅伯特·佐立克:最近幾年每場必到;前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總是與他的老朋友保羅·沃克爾同時出現;戴姆勒·克萊斯勒前CEO Jürgen E. Schrempp:參加了1994年後的歷次會議;前巴克萊銀行CEO 馬丁·泰勒;IBM總裁郭士納;曾任殼牌石油和諾基亞總裁的Jorma Ollila,等等。

《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專業財經媒體每年都會有1~2名編輯出席,不過從未寫出過任何一篇報導。據稱,1998年,《經濟學人》的幕後老闆伊夫林·德·羅斯柴爾德爵士正是在彼爾德伯格會議上邂逅了美麗的女記者琳恩·福瑞斯特,二人後來在美國白宮舉行風光大婚。

中國人曾經兩次被邀請參加,分別是前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2004)和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張毅(2006)。

彼爾德伯格會議-陰謀論的發源地

不少人認為,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改變世界的“陰謀理論”的成形之地。在南斯拉夫,塞爾維亞領導人已經因為一場導致米洛舍維奇失敗的戰爭而責備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俄克拉荷馬州的轟炸機駕駛員蒂莫西·米·維格、倫敦首席轟炸機駕駛員大衛·卡普蘭德和本·拉丹,都聲稱曾經被收買參與了彼爾德伯格操縱國家政府的活動;左派英國報紙 《大訊息》曾稱俱樂部成員在某次會議中決定讓俄羅斯轟炸車臣;還有訊息說,俱樂部成員因為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反對實行歐元,一度決定向她的政權發難。例子舉不勝舉。

當走強硬路線的右翼分子和自由主義者指責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支持猶太人的復國運動時,左翼激進分子如托尼·高斯寧等也予以同樣評論,並在他的家鄉布里斯托發動了一場反對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運動。高斯寧說:“我聽說關於美軍進攻伊拉克的決定,首先來自於2002年彼爾德伯格的年會。”陰謀論者可以想像這樣一個情節:喝香檳的時候,皮特·曼德森對拉姆斯菲爾德說:“部長先生,你準備什麼時候進攻朝鮮?”而那些參與運作彼爾德伯格每年四天會議的人和那些曾經與會的人,都堅稱其中並沒有什麼陰謀。官方稱會議只是一個有益的私人論壇,為那些來自全球的在政治、商業、皇權等領域有影響力的卓越人物提供一個討論全球重大議題的機會。

作為一個1950年代大有前途的政治家,前聯合國秘書長丹尼斯·海利也是彼爾德伯格的開創者之一。對於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被指責為是躲藏在黑暗中掌控全球的一隻手時,丹尼斯說:“我們從來沒有試圖在彼爾德伯格會議上對較大問題達成一致性。這裡只是我們討論問題的一個地方。”

彼爾德伯格會議-神秘性

2009年《衛報》記者查理·斯蓋爾頓在希臘雅典追蹤當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時,就曾被當地警方逮捕。有時連舉辦地政府都不知道彼爾德伯格會議的存在。2000年,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附近的小城Genval舉行,當地市長被追蹤者們的電話吵醒,驚訝地說:“你們在開玩笑吧,如果荷蘭女王和亨利·基辛格來了這裡,我怎么可能沒接到通知?”

最近兩年情況有所改觀。《衛報》、《泰晤士報》等媒體開始對彼爾德伯格會議進行有限篇幅的報導,全世界對該神秘會議的關注也與日俱增,這一切應當歸功於那些專業彼爾德伯格追蹤者的不懈努力。有些追蹤者已經研究彼爾德伯格會議長達數十年,擁有獨特的情報來源和追蹤方法,他們能夠提前數天準確報出會議舉辦的時間和地點,甚至獲得部分與會者名單。

彼爾德伯格會議-追蹤者

目前最著名的彼爾德伯格追蹤者,當數暢銷書《彼爾德伯格集團》作者、俄裔加拿大作家丹尼爾·埃斯圖林(Daniel Estulin),以及美國資深記者吉姆·塔克(Jim Tucker)。他們或是收買會場服務人員,或是通過其他更為神秘的內線,經常能得到不少獨家信息。

2006年,大佬們在加拿大渥太華聚會,此時美國次貸危機已初露端倪。2007年,彼爾德伯格會議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就在會議召開前一天的5月30日,多年來從未缺席彼爾德伯格會議的羅伯特·佐立克剛被提名為世界銀行行長。氣候問題是2007年彼爾德伯格會議的焦點之一,既不簽署《京都議定書》 ,也不肯為碳減排作出承諾的美國成了大佬們批評的對象,據追蹤者爆料,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給會場酒店房間挨個打電話,承諾將在2008年年底前出台碳減排相關法案。

2008年度彼爾德伯格會議選擇在美國華盛頓附近的小城Chantilly召開,一些外國政要借訪問華盛頓之機參加了盛會。這其中包括荷蘭首相Jan Peter Balkenende,在荷蘭駐美大使館的公告中,坦承首相將借訪問美國之機順便參加一年一度的彼爾德伯格會議,這或許是這個神秘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官方通告中。這次在美國召開的會議得到了更加周到的安全保護,一些追蹤者被逮捕。人們注意到,民主黨當時兩位競爭激烈的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和希拉蕊·柯林頓幾乎在同一時間“失蹤”了,有訊息稱他們在“維吉尼亞州北部”的某個地方舉行了會晤,而彼爾德伯格會議的舉辦地正是在這個地區。

2009年精英俱樂部在希臘首都雅典聚會,金融危機是其討論的熱點。美國財長蓋特納、歐巴馬總統特使Richard Holbrooke等都參加了此次會議。

2010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發生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當口,根據丹尼爾·埃斯圖林獲得的一份議事日程,歐元危機不出意料地成為了頭號議題。今年會議,大衛·洛克菲勒和他的朋友保羅·沃克爾再次出現在了參會名單中。

部落格:彼爾德伯格會議(Bilderberg Group 轉),2008年10月04日南方網:彼爾德伯格會議――西方頂級秘密俱樂部,2003年07月04日360個人圖書館:彼爾德伯格集團:暗中玩轉地球,2010年04月26日新浪:彼爾德伯格精英再聚首,2010年06月07日

世界上秘密的社團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