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每個人都渴望長生不老,沒有疾病纏身的苦惱。其實,這個美好願望的實現並非難事,只因為掌握了一些科學的養生小秘密。本書為我們的介紹的就是這些養生小秘密。秘密雖小,奧妙甚大。有病即除,無病健體。看了就懂,懂了就用,用了就靈。
春夏秋冬我們該如何吃?如何吃得更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做才會更健康,本書跟您分享了這些小知識,希望能幫助到您!
圖書目錄
春季30則防止春季舊病復發的小秘密/3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養生/5
春季宜三補/6
春天養生飲食的“三時節”原則/8
春季養肝三道粥/9
春天常吃四種食物抗過敏/11
春季巧吃黃花魚,開胃口、助睡眠/12
春季滋養宜多吃紅棗、山藥/14
冬春換季時多吃韭菜的好處/16
春天吃香椿,可醫食兼得/17
春天多食大蒜的好處與禁忌/18
教你巧做春季滋補魚湯/19
春季自製養生茶/22
抗壓男的春季食補方案/23
怎樣做個春季排毒俏美人?/25
妙用桃花製作美容佳肴/27
吃了霉變甘蔗中毒怎么辦?/29
春季上火怎么辦?/30
春季哪些疾病患者吃魚不利康復?/32
春吃竹筍的注意事項/33
春季慎防六種食品中毒/34
春節糖尿病患者六注意/38
中老年人春季宜調養風濕病/39
春天午睡有講究/40
春季“伸懶腰”血液循環好/41
春季踏青游,延年又益壽/42
春季養生保健操/44
護肝的四個神奇穴位/45
老年人春練五不宜/47
預防春季感冒的室內保健操/48
“冬病夏治”正當時/53
夏季生活中的十種“最佳”方式/55
飲食防暑宜“三多”/57
老少夏季要補鈣/60
燕麥早餐,營養一夏/62
銀耳,夏天裡的滋補上品/64
朝食三塊姜,如得人生湯/66
清淡進補首選鴨/67
生薑能治病,使用有妙招/68
做個夏天的豆腐西施/71
夏季美白,由內而外/73
病人夏季吃水果的禁忌/74
夏吃鮮桃有講究/76
喝冰鎮啤酒七不宜/78
飲水過多當心“水中毒”/80
吃冷飲要注意什麼?/81
板藍根常服也有副作用/83
如何防治“空調病”?/84
盛夏要防冰櫃性腸胃炎/85
男性夏季慎防痛風/87
男性夏目的“難言之隱”/89
切莫輕視夏季頭痛/90
夏季腹瀉需區別對待/92
酷暑運動八不宜/94
處理中暑牢記“五要”“四不宜”/97
夏季養生的按摩妙法/99
游泳是夏季最好的運動方式/101
夏天也少用冷水洗腳/102
夏季牙痛,對症食療/104
有效防治“火癤”/105
初秋要防三種多發病/111
秋季養生宜練“咽”字功/113
要進補,不要“貼秋膘”/115
秋季進補註意事項/116
女性秋季的食療秘方/118
男性入秋養生之道/120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121
日吃十個棗,醫生不用找/123
芡實是秋補的排頭兵/125
秋食板栗,強身健體/129
少辛多酸,山楂最妙/130
十月蘿蔔賽人參/132
吃出秋天好肌膚/134
滋潤調理可食花/136
巧手自製防燥藥膳/138
秋食海鮮,安全第一/140
秋季吃蟹要謹慎/142
“秋凍”有度防誤區/144
用嘴“咬”走“秋老虎”/145
多事之秋,養肺為先/148
秋天手掌愛脫皮是咋回事?/150
秋季愛掉頭髮怎么辦?/151
如何減輕“秋乏”?/153
秋風漸起防面癱/155
防止秋季抑鬱症/157
秋季防治小兒口角炎/158
寒露過後當心“老寒腿”/160
秋季排毒八個好方法/162
老年人健身宜登高/163
哮喘寶寶如何應對秋季?/165
冬日裡的起居養生保健/169
體弱寶寶的冬季進補需知/171
不同女性的冬季食補方案/172
男性冬季話補腎/176
老年人的冬季進補需知/177
健康吃火鍋,胃腸不受傷/179
冬季養顏喝好湯/180
全家老少吃山藥/182
打造冬季MM的美容菜籃/184
冬天手腳冰冷多吃黑色食物/186
臘八粥里的秘密/188
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189
如何正確用人參進補?/191
自製冬季養生酒/192
冬季保健養生的誤區/194
適當貪涼有益無害/196
空調“開開停停”有益健康/198
走出冬季減肥的六大誤區/199
飲用藥酒的禁忌/202
冬季鍛鍊注意事項/203
老年人過冬要防八病/205
如何注意背部保暖?/208
解決“腳冷冷一身”的好辦法/209
照顧好你的胃/211
冬季泡澡全攻略/213
泡腳養生的學問/214
冬季性愛前必做的事/216
凍瘡的防治/218
預防冬季感冒小妙招/219
正確長跑好處多/220
附錄一寶寶藥膳/223
附錄二老人藥膳/235
附錄三女人藥膳/248
附錄四年輕人藥膳/261
序言
“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天人合一”則是中醫養生的精髓。
《素問·金匱真言論》云:“五臟應四時,各有所受。”《內經》云:“肝旺於春,心旺於長夏,脾旺於夏,肺旺於秋,腎旺於冬”;又云:“春氣在經脈,夏氣在經絡,長夏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所以,必須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的變化,才能夠減少疾病,從而達到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比如夏季應多吃清熱利濕的食品,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反之若多食大溫大熱,則容易發生口舌生瘡、身熱目赤、感冒咳嗽等症。正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候之長也,人亦應之。”然而,生活中,不論是衣、食、住、行,我們有許多的觀念以及由此指導的行為,都是有悖於“天人合一”的養生理論的。比如過多地食用那些反季節的瓜果蔬菜,或是不及時地跟著天氣的變化來增減衣物,這些行為都不利於我們的健康。
如果想了解一年四季,我們應該吃什麼?如何吃?怎樣去防治那些季節里的多發疾病,儘早且有效地防患於未然。不妨翻翻這本書,它將告訴你關於四季養生中的許多小秘密。
文摘
春季30則
防止春季舊病復發的小秘密
老一輩的人大多知道“春捂秋凍”這句話,從養生的角度來看,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中的“春捂”,目的就是為了防風。
春季,氣溫剛剛轉暖,有些人就急不可待地脫掉厚厚的冬衣。其實,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正如俗話所說“春天春天,時時發癲”,由於這個時節的天氣經常發生變化,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所以,春季養生,重在防風邪侵。《黃帝內經》里“風者,百病之長也”,就說明了在眾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比如過堂風迅疾、猛烈,最易使人致病,故不宜在容易產生過堂風的地方中久留,更不能在這樣的地方睡覺。
除了風邪容易使人致病外,春季也是萬物生髮的季節,好的事物生髮的同時,壞的事物也會生髮,正所謂“百草回芽,百病發作”。身患宿疾的人,每天春季,就需要特別注意防止舊病復發。尤其在春分前後,一些慢性病最容易復發,如胃疼、慢性咽炎、關節炎、哮喘、精神病、冠心病、心肌梗塞、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等最為常見。有調查發現,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期分別在11月一次年1月以及3月—4月。
關於上述各種疾病,對外,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防風。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攝生訊息論)中就有,春天“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時備袷衣,遇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其實並不籠統地主張天冷了還要“凍”,天熱了還要“捂”,而是指春季衣服不可急減。
除了外在的措施外,我們更應注意清除體內的積熱。症狀輕微時一般不需要服藥,可以通過春遊,到空氣清新的園林山野之中,盡情地呼吸清新空氣,來排出胸中的鬱熱之氣,這也是古人有春季踏青的習俗中的眾因之一。另外,我們也可以適當選用一些稍稍偏涼,又具有解除內熱作用的食療方法來達到同樣的效果。
具體來說,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如胡蘿蔔、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等。再者,具有清理胃腸濕熱功效的低脂肪、高纖維素、高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薺菜、韭菜、芹菜、菠菜和香椿等,日常買菜燒菜時不妨多選擇一些。另外,對於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以將香菜、蔥、姜及適量的醋熬成湯服用,能起到發散內熱的作用。
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旺之時,而肝氣偏亢,則會影響於脾,所以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病症。一些慢性消化道潰瘍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在春季頻繁發作。防止肝氣旺傷脾的重要措施,是要注意飲食調理,在飲食口味上,應少吃酸的,多吃甜的。具體地說,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豌豆芽等豆類食品對肝氣疏通、健脾和胃有較大的益處,日常可以堅持食用。另外,還可以熬些胡蘿蔔粥、山藥粥、菊花粥、枸杞粥、番茄雞蛋湯食用,同樣能達到春季養肝的目的。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養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中醫五行理論認為春屬木,與肝臟相應,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昇陽護旰,《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其意為,若在春天不好好養生,違背了春天之氣,體內的少陽之氣不能生長,就要發生肝氣內郁的病變。而護肝除了一定的食補之外,還需要注意調節心情,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
在著裝方面,由於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人體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不宜馬上脫棉服。《老老恆言》有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天在起居方面,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同時要加強鍛鍊,做到適當地晚睡早起,早晨起床後做一些輕柔舒緩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慢跑、體操等,活動關節,舒展形體,疏通郁滯,使氣血流暢。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可以多吃一些甜的,少吃酸的。唐代醫家孫思邈在《乾金方》中說過:“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時節,宜多吃韭菜、百合、豌豆苗、薺菜、大蒜、茼蒿、春筍、荸薺、甘蔗、淮山、番薯、大棗、茨實等,忌食洋蔥、花椒、肉桂、茴香等,還有貝類海鮮水產品也應少吃,因為這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容易引發急性肝炎等疾病。
春季宜三補
食補
中醫養生學認為,春季養生“當需食補”。但必須根據春天人體陽氣逐漸生髮的特點,選擇其平補、清補的飲食,以免適得其反。營養學家認為,以下幾種人適宜在春天進補:中老年人有早衰現象者;患有各種慢性病而體形孱瘦者;腰酸眩暈、臉色萎黃、精神萎靡者;春天氣候變化大,受涼後易反覆感冒者;過去在春天有哮喘發作史,而現在未發作者;到夏天有夏季低熱者。凡屬上述情況者,均可利用春天這個季節,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選擇適當的食補法,防病治病。
如偏於氣虛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如米粥、紅薯、山藥、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蜂蜜、牛奶等。偏於氣陰不足的,可多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胡蘿蔔、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薺菜、油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內熱偏亢者,還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藥補
藥補是針對人體已明顯出現氣、血、陰、陽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補已不能糾正其虧損時,需要提醒的是,藥補需要在中醫指導下,根據身體條件施以甘平的補藥,以平調陰陽、祛病健身。沒有把握切不可盲目進補,以免不起效果,甚至事於願違。一般參考如下:
體虛乏力,少氣懶言,不耐勞累,經常感冒,容易出汗或內臟下垂等,可酌情選用中成藥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香砂養胃丸、玉屏風散等,藥膳可選食黃芪黨參燉雞、人參蘑菇湯、參棗米飯、風栗健脾羹等配合治療。
根據“春宜養陽,重在養肝”的理論,春季人體肝的功能較為旺盛,故應注意補肝,以藥粥為補的參考為:芡實粥以益精氣;地黃粥以補體虛;防風粥去四肢氣。另外用枸杞子、黃精、玉竹、沙參等以進補,具有開補作用的首烏肝片、燕子海參、人參米肚、赤箭鳳冠等以助肝氣之升發,可選食而為。
總之,春天的調養藥膳,以平補為原則,不能一味使用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
神補
春天是精神病患者易發病季節。一般人也可能出現情緒不穩、多夢、思維活躍而難以集中,出現睏倦乏力、精神不振等“春困”症。尤其年老體弱多病者,對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差,春季常多愁善感、煩躁不安。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季陽氣生髮,天地俱生之時,萬物復甦,一派生機,欣欣向榮。人在此時的調神養生,應順應陽氣生髮,萬物外向生長的特點,注意陶冶情操,晚睡早起,披開束髮,寬衣解帶,散步於庭院之中,以使形體舒緩,神氣暢達從容,保持愉悅之情,切忌感情抑鬱,以逆生理。
春天可以通過散步、踏青、賞花、郊遊等來舒暢自己的情志。居住在城市的人限於條件,已不可能廣步於庭,但可以在寓所附近的公園或綠地進行散步,使四肢、肌肉、關節適度地運動,使氣血流暢,功能協調,精神振奮。周末,全家老小或朋友一起可以到郊外踏青、賞花、遊覽,使人精神煥發、心情愉悅。
春天養生飲食的“三時節”原則
在春天,人們飲食上應注意以下三個“時節”的不同,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早春時節
此時為冬春交接之時,氣溫仍然寒冷,人體內消耗的熱量較多,所以宜於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可以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除米麵雜糧之外,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又由於陽氣開始升發,根據“春夏養陽”的理論,此時還可以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菜、芥末,不僅能祛散陰寒,助春陽升發,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此時宜少吃性寒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