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陵

周世宗陵

周世宗陵,為後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榮的陵墓,陵號“慶陵”,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郭店鎮陵後村陵上西側。1963年6月20日,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世宗陵現存冢高十米,周長一百零五米。明朝初年建有正方形陵園,四周建磚牆,邊長二百米。大門朝南,院內有甬道,寬三米,長八十米,直達墓前。陵墓四周植柏樹,墓前置有方形祭壇,祭壇附近碑石林立。民國年間,軍閥混戰,陵園被毀。2001年11月11日,新鄭市政府重修陵園。

世宗慶陵

周世宗陵,為後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榮的陵墓(後周皇陵之一·慶陵)。周世宗慶陵位於新鄭郭店村西北500米處陵上村。現存冢高10米,周長105米。陵園現存御製祭文碑28通。

周世宗陵周世宗陵
後周皇陵薄葬且形制較小,但體現了後周統治者難能可貴政治開明及與民休息的政策,
周世宗陵周世宗陵
且陵園和祭碑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為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皇陵不可缺少的一段實物例證。柴榮(公元921年—959年),邢州龍崗(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少年時,家道論落,住姑父郭威府,為郭府管家,為人謹厚,辦事得力。郭威無子,收為養子。郭威(後周太祖)死後繼承帝位(954—959年)。柴榮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上任後他勵精圖治,改革內政,整頓軍事,獎勵生產,力圖統一中國。在位六年,39歲駕崩,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名君。柴榮的功績頗受明清皇帝的推崇,明朝初年,慶陵修建有陵園。陵園呈正方形,邊長約200米。陵墓四周古柏參天,祭壇附近石碑林立。民國年間,軍閥混戰,慶陵遭到破壞。陵前御製祭(祝)文碑僅存44通。文化大革命中部分石碑被砸毀,現僅存33通石碑。現存最早的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1426年)所立,最晚為清宣統元年(1909年)所立。碑文內容均為讚頌世宗的功績。

後周世宗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於954年到959年在位,在位6年。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邢台隆堯縣)人,父柴守禮,祖父柴翁是當地望族,柴榮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

後周世宗柴榮後周世宗柴榮
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柴榮本身是郭威的外甥),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廣順元年(951年),周太祖即位,柴榮授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史載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二年,檢校太傅為相。又一年,封晉王。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判內外兵馬事,總攬兵權。會太祖崩,即帝位。柴榮即位後,立刻下令招撫流亡,減少賦稅,恢復中原經濟。當時,北方及中原經過了一系列的戰爭,
後周皇陵後周皇陵
百姓痛苦不堪,柴榮的舉動正好使中原開始復甦,他整頓吏治,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經濟開始繁榮。顯德二年(955年)廢天下佛寺,以佛寺銅材鑄行“周元通寶”,錢質與鑄量均居五代之冠,其毀佛行為,史稱“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司馬光評述周世宗“毀佛”:“不愛己身而愛民,不以無益廢有益,周世宗算得是仁愛明理之人。”柴榮對內進行改革,對外則積極開拓疆土,顯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漢主劉崇乘其新立,勾結兵4萬攻後周,柴榮力排馮道勸阻,率軍迎戰,於高平(今山西)南大破北漢軍,穩定政局。戰後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於是軍威大振。顯德二年詔令群臣獻《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確定王朴提出的“先南後北”的統一方略;命兵部撰集兵法,名《制旨兵法》。他先後三次征南唐,創建水軍,恢復淮南十四州;又擊敗後蜀孟昶,取得四州,孟昶大懼,“致書請和”。

史書記載

據《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九(周書)·世宗紀六》記載:
……
六月乙亥朔,潞州李筠奏,攻下遼州,獲偽刺史張丕旦。丙子,以皇女薨輟朝三日。戊寅,鳳翔奏,節度使李暉卒。鄭州奏,河決原武,詔宣徽南院使吳延祚發近縣丁夫二萬人以塞之。

後周世宗柴榮後周世宗柴榮
庚辰,命宣徽北院使昝居潤判開封府事。晉州節度使楊廷璋奏,率兵入河東界,招降堡寨一十三所。癸未,立魏王符彥卿女為皇后,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以皇長子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以第二子宗讓為左驍衛上將軍,封燕國公。
周世宗柴榮故里周世宗柴榮故里
賜江南進奉使李從善錢二萬貫、絹二萬匹、銀一萬兩,賜兩浙進奉使吳延福錢三千貫、絹五千匹、銀器三十兩。丁亥,以前青州節度使李洪義為永興軍節度使,永興軍節度使王彥超移鎮鳳翔。戊子,潞州部送所獲遼州刺史張丕旦等二百四十五人以獻,詔釋之。己丑,宰臣范質王溥並參知樞密院事。以樞密使魏仁浦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依前充樞密使;以宣徽南院使吳延祚為樞密使,行左驍衛上將軍;以宋州節度使、侍衛都虞候韓通為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澶州節度使兼殿前都點檢、駙馬都尉張永德落軍職,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周世宗陵周世宗陵
以今上為殿前都點檢,加檢校太傅,依前忠武軍節度使。帝之北征也,凡供軍之物,皆令自京遞送行在。一日,忽於地中得一木,長二三尺,如人之揭物者,其上卦全題云:“點檢做”,觀者莫測何物也。至是,今上始受點檢之命,明年春,果自此職以副人望,則“點檢做”之言乃神符也。辛卯,以宣徽北院使、判開封事昝居潤為左領軍上將軍,充宣徽南院使;以三司使、左領衛大將軍張美為左監門衛上將軍,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癸巳,帝崩於萬歲殿,聖壽三十九。
中華柴氏聯誼會題寫中華柴氏聯誼會題寫
甲午,宣遺制,梁王於柩前即皇帝位,服紀月日一依舊制。是日,群臣奉梁王即位於殿東楹,中外發哀。其年八月,翰林學士、判太常寺竇儼上謚曰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十一月壬寅朔,葬於慶陵。宰臣魏仁浦撰謚冊文,王溥撰哀冊文雲。史臣曰: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及天命有屬,嗣守鴻業,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致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號慕。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後周皇陵

後周皇陵位於鄭州新鄭市城北18公里處郭店鎮附近。現有陵墓4座,即嵩陵、慶陵、順陵和懿陵。嵩陵為後周太祖郭威墓,在郭店周莊村南約500米處。陵地北高南低,東西各有一道小土嶺,陵墓兩側各有一條千溝。高約9米,周長103米,保存較好。慶陵為後周世宗柴榮墓,在郭店鄉陵上村西100米處。

後周皇陵之周世宗陵(慶陵)後周皇陵之周世宗陵(慶陵)
現存冢高約15米,周長105米,保存尚好。陵前原有御製祭(祝)文碑44通,
後周皇陵後周皇陵
現存35通,多數下半截埋人土中,其中7通僅露碑首。順陵為恭帝柴宗訓之墓,位於陵上村東北約300米處。冢高4米,周長約40米。懿陵為後周世宗皇后符氏之墓,位於陵上村中,冢高2米,周長約20米,在居民院內,冢土保存很差。後周皇陵規模較小,據史載,郭威臨終時要養子柴榮喪葬從儉。故嵩陵前面只有墓碑一座。慶陵、順陵、懿陵前均無石人石獸,文獻上也未見到陵前有石人石獸的記載。直至明朝初年,才開始為慶陵修建陵園。陵園呈方形,邊長約200米,總面積4萬平方米。後周皇陵與歷代帝王陵墓相比,規模較小,儀設也比較簡單,這與郭威、柴榮體恤民困、崇尚儉約有關。同歷代皇陵相比,後周皇陵紙衣瓦棺,大概是設定最為簡單、儉樸的一處陵苑了。1963年6月20日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後周諸帝之陵

後周皇陵後周皇陵
皇帝 姓名 陵號 地點 備註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威 嵩陵 河南鄭州新鄭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柴榮 慶陵 河南鄭州新鄭 周世宗宣懿皇后符氏之墓曰懿陵
恭皇帝 柴宗訓 順陵 河南鄭州新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