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五代後周大臣]

王朴[五代後周大臣]

王朴,字文伯,原籍東平(今屬山東)。王朴定黃鐘管音高﹐作律準,定律制,上疏。兵部尚書張昭等認為王朴“采京房之準法,練梁武之通音,考鄭譯﹑寶常之七均,校孝孫﹑文收之九變”,“施於鍾虡,足治簫韶”;又經太常寺用王朴法調律試奏﹐認為“音律和諧﹐不相凌越”。在祖孝孫以後﹐第2次恢復了十二均八十四調的鏇宮古法。

基本信息

人物概述

王朴王朴 見《五代史. 柴榮卷》

王朴,東平(今山東東平)人。字文伯。生於唐天祐二年 (906),卒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五代後漢乾祐三年 (950)狀元。授職校書郎。王朴自幼聰慧警敏、勤奮好學。登第後依附樞密使楊邠。後漢醞釀大亂,王朴審勢東歸故里,避亂免難。後周廣順元年(951),王朴輔佐皇子柴榮。廣順三年,柴榮封為晉王。拜王朴為右拾遺、開封府推官。 柴榮登基。王朴歷任比部郎中、左諫議大夫、左散騎常 侍、端明殿學士、知開封府事。顯德三年,周世宗南征,王朴 充東京副留守。世宗得勝還朝,升王朴為樞密副使。又一次南征,王朴遷為樞密使。第三次南征,授王朴以“便宜從事”留 守開封。王朴保京城無事,支持世宗南征,大功告成。

王朴規劃開封城,設計、擴建、運籌合理。使開封街道暢 通、壯闊宏偉。“今京師之制,多其所規為。” 王朴明歷算。考證諸曆法之失,與司天監共撰《顯德欽天曆》。他通曉音律,考證雅樂,定七聲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調再現並留傳。王朴的《平邊策》展現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運用戰略上進攻先近後遠、先易後難,戰術上進攻避實就虛,擾敵令其疲憊的方法而擴展後周版圖,成就了宋一統。 著有《大周欽天曆》、《律準》。《全唐文》第八百六十卷有王朴文章四篇。

人物生平

王朴王朴 見《五代史. 柴榮卷》
王朴,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機警,聰明過人,喜歡讀書,文章也寫得很出眾。王朴在後漢時以他不凡的才學考中了進士,殿試及第後,任校書郎,從此踏入仕途。 楊分很喜歡他這個才華出眾聰明過人的年輕人,就讓他住進了自己的府中,當了幕僚。 他善於觀察分析當時的形勢,他見楊分、郭威、史弘肇和隱帝、李業、蘇逢吉兩派矛盾日益加深,預見到不久的將來兩派必有大的衝突,到時候自己必然要受牽連,他依附的楊分又站在和皇帝對立的一方,危險性更大。所以,王朴就找了個藉口回了山東老家,躲了出去。不久,朝中發生了政變,楊分等人被誅滅全族。原來和楊分有關係的人都受牽連被殺,唯獨王朴幸免於難。

郭威領兵打回來後,隱帝在交戰時被殺,李業在逃亡途中也被強盜所殺。不久,郭威建立了後周,王朴被重新任命為官,到駐守澶州(今河南濮陽)的柴榮府中做了掌管文案的記室,很受柴榮器重,等到柴榮調任開封尹時,又將王朴帶走讓他做了推官。柴榮不久就繼位做了皇帝,他也跟著升了官職,任刑部的比部司郎中,掌管朝中百官的經費出納和俸祿等事。周世宗在五代時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他在有限的幾年時間裡,南征北戰。王朴在這位明君的手下做官,才幹也很快顯露出來,被柴榮視為心腹之臣,經常委以重任。王朴顯露才華的機會來自柴榮。柴榮是個非常務實的君主,心裡想的大都是些國家大事,在五代發展到後周這最後一個王朝時,統一的跡象已經顯露出來,柴榮繼承養父郭威的統一事業,也經常考慮如何四處征服的問題,但他自己又覺得沒有太好的統一大略,於是善於用人的柴榮就想了一個好辦法,讓二十多個才華出眾的大臣每人撰寫策論一篇,說是試試他們的才能,其實是希望從中發現安邦定國的良策,王朴沒有讓器重他的柴榮失望,沒多長時間就寫了一篇《平邊策》獻給了柴榮。《平邊策》是一篇非常簡練的議論文,還不到一千字,但治國安邦的策略卻論述得很全面,很有獨到的見解。

王朴王朴 見《五代史. 柴榮卷》

柴榮親征吳國的時候,就讓王朴任樞密使,主持軍政事務,王朴成為國家重臣。王朴在後方也沒有閒著,除了供應前線軍需、主持政務外,他還將開封城大加改建,他親自設計改造方案,將開封城改造得大路通暢,民居整齊,開封像強盛的後周一樣也顯出勃勃生機。王朴做事認真,特別是改建開封城,他極為重視,經常親自巡視督查。有次發現一個小軍官消極怠工,就當眾讓人抽了他幾十鞭子,這人忿忿不平,說他將要升官了,怎么能打他?王朴聽說後,馬上派人把他抓來,立斃於馬前。柴榮聽說了這事,對身邊的大臣說:“這個大笨旦,竟敢在王朴面前誇口要升個什麼鄉虞侯,死了也是活該。”
王朴是個多才多藝的人,除了政治、工程外,對於天文曆法和音樂也有很高的造詣。他奉命修訂了曆法,去掉了舊曆法中一些對百姓沒什麼用處的內容,修成了《欽天曆》。此外,對樂律和樂器也進行了有效的改革,還寫了《律準》一書。其他方面的改革王朴也做了不少工作,史書上讚譽他使“百廢俱起”,雖然有點誇大,但確實說明王朴功績是很出眾的。
後來,王朴得急病身亡,在和朋友談話時突然倒在座位上,抬回家後,當天晚上就去世了,當時只有四十五歲,英年早逝,讓人惋惜不已。特別是柴榮,聽到噩耗,急忙趕到王朴的府第,伏在王朴的靈柩上大哭起來,眾人勸止後他又禁不住哭出了聲,前後有四次,柴榮傷心得用手裡的玉直觸地。
北宋的建立者宋太祖趙匡胤和王朴曾經同朝任職,王朴是柴榮的重臣,趙匡胤則是柴榮的勇將。宋太祖當了皇帝後,有次和大臣們路過後周的功臣閣,正好有陣風將門吹開了,宋太祖剛好面對王朴的畫像,宋太祖趕忙停下腳步,肅立不動,然後整理了整理御袍,身體像磐折一般深深鞠了一躬,有人不解地問:“陛下貴為天子,他是前朝的大臣,不該這樣過分地行禮呢!”宋太祖指著自己身上的御袍說:“如果王朴還健在,那朕就不可能穿上此袍了。”

主要貢獻

王朴的缺點也有一些,主要是他太過於自信,不太尊重其他弱點意見,在他談論時不喜歡別人插嘴,所以人們敬佩他過人的計謀,但背後對他的由衷的讚揚很少。不過,王朴辦事異常果斷,性格剛毅,文武大臣們對他都很敬畏。王朴在律學上的傑出見解,一在遵用弦律並在京房準法失傳後創製了律準;一在為八十四調鏇宮,調整了三分損益的律數而稍近平均律與純律。王朴的律準極受朱載堉重視,在《律學新說》中被譽為古代四家之一。 王朴所定律制,基本上與何承天同屬三分損益的調整形式。與平均律相比時,其音分數最大誤差小於何承天新律之“無射”,而多有不如何承天之接近平均律者。律制的基本傾向仍屬中古樂律學史上趨向於平均律的歷史潮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