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己未年(羊年)
後周顯德六年
吳越顯德六年
于闐同慶四十八年
遼應歷九年
南漢大寶二年
荊南顯德六年
後蜀廣政二十二年
南唐顯德六年
北漢天會三年
年表
周浚漕河
後周顯德六年(959)二月,後周命樞密使王朴至河陰檢查黃河堤壩,於汴口立水閘。又命韓通、吳廷祚發徐、宿、宋、單等州數萬民夫浚汴水,由韓令坤自大梁(今河南開封)導汴水東入蔡水,以通陳州(今河南淮陽)、潁(今安徽阜陽)漕運之路;又徵發滑、毫二州丁夫,由袁彥督辦浚五丈渠,東流定陶(今山東),梁山泊入濟水,以通青(今山東益都)、鄆(今山東東平西北)漕運。
周世宗恤民
後周顯德六年(959)二月,後周開封奏,舊有田稅十萬O二千餘頃,今核准有餘田四萬二千多頃,敕減三萬八千多頃。往諸州的行苗使還,所奏余田,均照開封府例減。當年淮南大兵過後,大飢,周世宗命貸米給淮南饑民。
周世宗北伐
後周顯德六年(959)、遼應歷九年三月,周世宗以契丹未逐,決意北伐,以吳延祚、張美權留守東京(今河南開封),下令諸將各領馬步諸軍及水師赴滄州(今河北滄縣東南),韓通為陸路都部署,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四月,遼益津關(今河北霸縣境內),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守將先後降後周。至五月初,遼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瀛州(今河北河間)降後周,瓦橋關以南為後周所有,周得三州、十七縣、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戶,而數萬周師未發一矢。周世宗與諸將議收幽州(今北京西南),諸將均以為現兵不可習取燕南之地,但遼騎兵皆聚於幽州之北,不宜深入。周世宗不聽,意繼續北伐,派劉重進為先鋒先發,周世宗在瓦橋因身體不適而止。周孫行友攻下易州(今河北易縣),擒遼易州刺史。後周以瓦橋關為雄州,以益津關為霸州,發濱、棣二州丁夫築霸州城。遼知周軍北伐,命北漢出兵騷擾周邊境,周李重進出土門(今河北獲鹿南井陘口)擊北漢,於百井(今山西陽曲東北)擊敗北漢兵,斬首二千多級。五月底,周世宗返回大梁。六月,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拔北漢遼州(今山西左權),獲遼州刺史。
後周柴榮卒,子宗訓繼位
後周顯德六年(959)六月十九,周世宗柴榮病卒。二十日,宣遺詔,以子柴宗訓即皇帝位,年僅六歲,是為周恭帝。柴宗訓(953——973),顯德六年六月封梁王。顯德七年正月,趙匡胤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柴宗訓退位,宋封其為鄭王。宋開寶六年卒,謚恭帝。
南唐鑄大錢
後周顯德六年(959)七月,南唐因連年與北周戰於淮上,又割地輸幣,府藏空竭,物價騰貴,從禮部侍郎鍾謨之請鑄大錢“永通泉貨”以一當十,又錢當二錢“唐國通寶”。至十月,廢永通錢。
南唐建南都
南唐自割江北十四州入後周,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與後周只隔一條長江,而洪州(今江西南昌)居金陵上游,據南江要會之地,議遷都。後周顯德六年(959)十一月,南唐改洪州為南昌府,建南都於南昌。
遼與南唐絕交
南唐地處江淮之間,遼則遠屬塞北,兩國中隔中原地區,王朝更迭頻繁,但南唐與遼一直互通友好。開元年間,契丹曾數度遣使至南唐,獻馬、羊等。南唐保大元年(942),中主李璟即位,曾遣公乘鎔由海上至契丹,以續舊好,兩國使節不斷。南唐宋齊丘就曾利用殺遼使以離間後晉、契丹。後周顯德六年(959)十二月,遼遣使至南唐,南唐人夜宴遼使者,遼使酒酣,起更衣,被後周泰州團練使荊罕所募刺客所殺。從此遼與南唐斷絕往來。
資治通鑑記載
(1)春,正月,癸丑,審琦醉熟寢,妾取審琦所枕劍,授友進而殺之,仍盡殺侍婢在帳下者以滅口。後數日,其子守忠始知之,執友進等之。(1)春季,正月,癸丑(初七),安審琦喝醉酒熟睡,侍妾取出安審琦所枕的劍交給安友進而殺死他,並且將在帳下服侍的婢女全部殺死滅口。事後數日,安審琦的兒子安守忠才知道真相,抓住安友進等人將他們凌遲處死。
(2)初,有司將立正仗,宿設樂縣於殿庭,帝觀之,見鐘磬有設而不擊者,問樂工,皆不能對。乃命竇儼討論古今,考正雅樂。王樸素曉音律,帝以樂事詢之,朴上疏,以為:“禮以檢形,樂以治心;形順於外,心和於內,然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以禮樂修於上,萬國化於下,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用此道也。夫樂生於人心而聲成於物,物聲既成,復能感人之心。
(2)當初,有關官吏準備安放正月初一接受朝賀的儀仗禮器,前一天晚上在正殿廳堂上設定懸掛的鐘磬,後周世宗前去觀看,見到鐘磬有掛設在那裡卻不敲打的,便詢問樂工,都不能回答。於是命令竇儼探討研究古今有關制度,考定校正雅樂。王朴一向通曉音律,世宗詢問他雅樂之事,王朴上書,認為:
“禮儀是用來規範形體的,音樂是用來陶冶心靈的;形體在外表恭順,心靈在
內部平和,這樣而天下還不太平的是沒有的。所以禮樂在朝廷上修成實行,天
下萬國就會感化歸服,聖人的教化不峻急而成功,聖人的政令不嚴厲而大治,就
是由於這個道理。那音樂產生於人的心靈而聲音形成於物體的振動,物體的聲音
既已形成,又能反過來感化人的心靈。
昔黃帝吹九寸之管,得黃鐘正聲,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鏇相為宮以生七調,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調而大備。遭秦滅學,歷代治樂者罕能用之。唐太宗之世,祖孝孫、張文收考正大樂,備八十四調;安、史之亂,器與工什亡八九,至於黃巢,盪盡無遺。時有太常博士殷盈孫,按《考工記》,鑄鐘十二,編鐘二百四十。處士蕭承訓校定石磬,今之在縣者是也。雖有鐘磬之狀,殊無相應之和,其不問音律,但循環而擊,編鐘、編磬徒懸而已。絲、竹、、土僅有七聲,名為黃鐘之宮,其存者九曲。考之三曲協律,六曲參涉諸調;蓋樂之廢缺,無甚於今。
“從前黃帝吹九寸長的竹管,得到黃鐘的正聲,截去一半變為清聲,加長一倍變為緩聲,用增減三分之一長度的方法產生十二音律。十二音律輪流作為宮音,都可產生七個調,成為一均。總共有十二個均、八十四個調,從而均、調全部齊備。但是遭到秦代消滅學術的厄運,歷代研習演奏音樂的人很少有能使用它的。唐太宗的時代,祖孝孫、張文收考定校正雅樂,配齊八十四個調;安祿山、史思明作亂,樂器和樂師損失十分之八九,到了黃巢造反,便蕩然無存。當時有太常博士殷盈孫,根據《考工記》,鑄造鐘十二枚、編鐘二百四十枚,處士蕭承訓校定石磬,如今懸掛的就是。雖然有鍾、磬的形狀,但一點都沒有相應的和諧,那鐘磬也不問是什麼音律,只是循環敲打、編鐘、編磬白白地掛著而已。絲、竹、、土等各種質地的樂器也只有七個聲音,稱為黃鐘之宮,保存下來的有九個曲子。校核九個曲子,三個曲子合符音律,六個曲子夾雜各種音調;音樂的曠廢遺缺,沒有比當今更嚴重的了。
陛下武功既著,垂意禮樂,以臣嘗學律呂。宣示古今樂錄,命臣討論。臣謹如古法,以黍定尺,長九寸徑三分為黃鐘之管,與今黃鐘之聲相應,因而推之,得十二律。以為眾管互吹,用聲不便,乃作津準,十有三弦,其長九尺,皆應黃鐘之聲,以次設竹,為十一律,及黃鐘清聲,鏇用七律以為一均。為均之主者,宮也,徵、商、羽、角、變宮、變徵次焉。發其均主之聲,歸於本音之律,迭應不亂,乃成其調,凡八十一調。此法久絕,出臣獨見,乞集百官校其得失。”
“陛下武功既已卓著,開始注意振興禮樂,因為臣下曾經學過律呂之術,便公布古今音樂著錄,命令臣下探討研究。臣下謹慎地按照古代的方法,用黑黍子粒來定出尺寸,長九寸、直徑三分的作為黃鐘律管,與當今黃鐘的聲音相互應合,以此推算,得出十二音律。因為做許多律管交替吹奏,使用聽聲不方便,於是製作律準,共有十三條弦,其長九尺,所有的音都應合黃鐘的聲音,依次設定架弦的碼子,調成林鐘、太簇、南呂、姑洗、應鐘、蕤賓、大呂、夷則、夾鍾、無射、中呂等十一音律和黃鐘清聲,輪番使用七個音律成為一均。作為均的主音,首先是宮,其次是徵、商、羽、角、變宮、變徵。發出該均主音之聲,最後回歸到本音的音律,重疊應和而不雜亂,才能構成一調,總共八十一調。這個方法長期失傳,出於臣下獨自見解,請求召集百官較考其得失正誤。
詔從之。百官皆以為然,乃行之。
世宗下詔採用王朴所奏鏇宮之法。百官都認為是這樣,於是實行。
(3)唐宋齊丘至九華山,唐主命鎖其第,穴牆給飲食。齊丘嘆曰:“吾昔獻謀幽讓皇帝族於泰州,宜其及此!”乃縊而死。謚曰醜繆。
(3)南唐宋齊丘到達九華山,南唐主下令鎖上他宅第的全部門窗,在牆上挖洞供給飲食。宋齊丘嘆息說:“我從前獻計將吳讓皇帝家族幽禁在泰州,所以今天應該到達這步田地!”於是上吊而死。諡號為醜繆。
初,翰林學士常夢錫知宣政院,參預機政,深疾齊丘之黨,數言於唐主曰:“不去此屬,國必危亡。”與馮延己、魏岑之徒日有爭論。久之,罷宣政院,夢錫鬱郁不得志,不復預事,縱酒成疾而卒。及齊丘死,唐主曰:“常夢錫平生欲殺齊丘,恨不使見之!”贈夢錫左僕射。
當初,翰林學士常夢錫主持宣政院事務,參預機要政務,深切痛恨宋齊丘一派,多次對南唐主說:“不除去這一幫,國家必定危險滅亡。”同馮延己、魏岑之徒每天都有爭論。時間久了,被罷免宣政院職務,常夢錫心情憂鬱不能實現抱負,不再參預朝政,縱酒狂飲成疾而去世。到宋齊丘死時,南唐主說:“常夢錫生前總是想殺死宋齊丘,遺憾的是不能讓他見到這一天。”追贈常夢錫為左僕射。
(4)二月,丙子朔,命王仆如河陰按行河堤,立斗門於汴口。壬午,命侍衛都指揮使韓通、宣徽南院使吳廷祚,發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萬浚汴水。甲申,命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自大梁城東導汴水入於蔡水,以通陳、潁之漕,命步軍都指揮使袁彥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發畿內及滑、亳丁夫數千以供其役。
(4)二月,丙子朔(初一),後周世宗命令王朴前往河陰巡視黃河堤防,在汴水入河口建立放水閘門。壬午(初七),命令侍衛都指揮使韓通、宣徽南院使吳延祚,徵發徐州、宿州、宋州、單州等地壯丁民夫數萬人疏通汴水。甲申(初九),命令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從大梁城東面引汴水流入蔡水,來打通陳州、潁州的運糧水道,命令步軍都指揮使袁彥疏通五丈渠,向東經過曹州、濟州、梁山泊,以打通青州、鄆州的運糧水道,徵發京城所轄地區之內和滑州、亳州壯丁民夫數千人來提供給這些工程。
(5)丁亥,開封府奏田稅舊一十萬二千餘頃,今按行得羨苗四萬二千餘頃;敕減三萬八千頃。諸州行苗使還,所奏羨苗,減之仿此。
(5)丁亥(十二日),開封府奏報征取租稅的田地原為十萬二千餘頃,如今核查得到多出的田地有四萬二千餘頃,後周世宗敕令減免租稅三萬八千頃。各州巡視苗田使者回來,所奏報多出的田地,減免租稅的比例仿照開封府。
(6)淮南飢,上命以米貸之。或曰:“民貧,恐不能償。”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懸而父不為之解哉!安在責其必償也!”
(6)淮南鬧饑荒,後周世宗命令把糧食借貸給百姓。有人說:“百姓貧窮,恐怕不能償還。”世宗說:“百姓是我的子女啊,哪有子女倒懸在那裡而父親不為他解脫的道理呢!哪個在要求百姓必定償還呢!”
(7)庚申,樞密使王朴卒。上臨其喪,以玉鉞卓地,慟哭數四,不能自止。朴性剛而銳敏,智略過人,上以是惜之。
(7)三月,戊申(初三),樞密使王朴去世。後周世宗親臨他的喪禮,用玉鉞擊地,痛哭多次,不能自制。王朴生性剛強而敏銳,智謀韜略超過常人,後周世宗因此愛惜他。
(8)甲子,詔以北鄙未復,將幸滄州,命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捍西山路,以宣徽南院使吳廷祚權東京留守、判開封府事,三司使張美權大內都部署。丁卯,命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等將水陸軍先發。甲戌,上發大梁。
(8)甲子(十九日),後周世宗詔令因北部領土沒有收復,將要親臨滄州,命令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捍衛西山路,任命宣徽南院使吳延祚代理東京留守、判開封府事,三司使張美代理大內都部署。丁卯(二十二日),命令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等人率領水路、陸路軍隊出先。甲戌(二十九日),後周世宗從大梁出發。
夏,四月,庚寅,韓通奏自滄州治水道入契丹境,柵於乾寧軍南,補壞防,開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
夏季,四月,庚寅(十五日),韓通奏報從滄州修治水道進入契丹國境,在乾寧軍南面設定柵欄,修補損壞堤防,挖開排水口三十六個,於是直通瀛州、莫州。
辛卯,上至滄州,即日帥步騎數萬發滄州,直趨契丹之境。河北州縣非車駕所過,民間皆不之知。壬辰,上至乾寧軍,契丹寧州刺史王洪舉城降。
辛卯(十六日),世宗到達滄州,當日率領步兵、騎兵數萬人從滄州出發,直奔契丹國境。黃河以北的州縣不是世宗車馬所過之處,當地百姓都不知道皇帝出征。壬辰(十七日),世宗到達乾寧軍,契丹寧州刺使王洪率城投降。
乙未,大治水軍,分命諸將水陸俱下,以韓通為陸路都部署,太祖皇帝為水路都部署。丁酉,上御龍舟沿流而北,舳艫相連數十里;己亥,至獨流口,溯
流而西。辛丑,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延輝以城降。
乙未(二十日),世宗大力整治水軍,分別命令眾將水、陸兩路同時而下,任命韓通為陸路都部署,宋太祖皇帝為水路都部署。丁酉(二十二日),世宗乘坐龍船沿著水流北上,船隻頭尾相接長達數十里。己亥(二十四日),到達獨流口,又沿水道向西。辛丑(二十六日),到達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輝率城投降。
自是以西,水路漸隘,不能勝巨艦,乃舍之。壬寅,上登入而西,宿於野次,侍衛之士不及一旅,從官皆恐懼。胡騎連群出其左右,不敢逼。
從益津關往西,水路逐漸狹窄,無法通行大船,於是棄船。壬寅(二十七日),後周世宗登入西進,在野外宿營,侍從警衛的士兵不到一旅五百人,隨從
的官吏都很恐懼。胡人騎兵成群結隊在周圍出沒,但不敢靠近。
癸卯,太祖皇帝先至瓦橋關,契丹守將姚內斌舉城降,上入瓦橋關。內斌,平州人也。甲辰,契丹莫州刺史劉楚信舉城降。五月,乙巳朔,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李重進等始引兵繼至,契丹瀛州刺史高彥暉舉城降。彥暉,薊州人也。於是關南悉平。
癸卯(二十八日),宋太祖皇帝先到達瓦橋關,契丹守將姚內斌率城投降,世宗進入瓦橋關。姚內斌是平州人。甲辰(二十九日),契丹莫州刺史劉楚信率城投降。五月,乙巳朔(初一),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李重進等人開始領兵陸續到達,契丹瀛州刺史高彥暉率城投降。高彥暉是薊州人。從此瓦橋關以南全部平定。
丙午,宴諸將於行宮,議取幽州,諸將以為:“陛下離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虜騎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上不悅。是日,趣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先發,據固安;上自至安陽水,命作橋,會日暮,還宿瓦橋,是日,上不豫而止。契丹主遣使者日馳七百里詣晉陽,命北漢主發兵撓周邊,聞上南歸,乃罷兵。
丙午(初二),世宗在行宮宴請眾將,商議奪取幽州,眾將認為:“陛下離開京城四十二天,兵不血刃,取得燕南之地,這是罕見的功績。如今契丹騎兵都集結到幽州北面,不宜繼續深入。”世宗不高興。當天,世宗催促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首先出發,占據固安;世宗親自到達安陽水岸邊,命令架橋,到天色已晚,返回瓦橋關住宿,當天,世宗身體不適而停止進軍。契丹主派遣使者日行七百里趕到晉陽,命令北漢主發兵騷擾後周邊境,並說世宗南下返歸,於是休兵。
戊申,孫行友奏拔易州,擒契丹刺史李在欽,獻之,斬于軍市。
戊申(初四),孫行友奏報拔取易州,擒獲契丹刺史李在欽、獻給皇上,在軍營的市場中斬首。
己酉,以瓦橋關為雄州,割容城、歸義二縣隸之;以益津關為霸州,割文安,大城二縣隸之。發濱、棣丁夫數千城霸州,命韓通董其役。
己酉(初五),將瓦橋關改為雄州,割出容城、歸義二縣隸屬於它;將益津關改為霸州,割出文安、大城二縣隸屬於它。徵發濱州、棣州壯丁民夫數千
人修築霸州城,命令韓通監督工程。
庚戌,命李重進將兵出土門,擊北漢。
庚戌(初六),命令李重進領兵從土門而出,進攻北漢。
辛亥,以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義成節度留後陳思讓為雄州都部署,各將部兵以戍之。
辛亥(初七),任命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義成節度使留後陳思讓為雄州都部署,各自率領所部士兵守衛。
壬子,上自雄州南還。
壬子(初八),世宗從雄州南下返回。
己巳,李重進奏敗北漢兵於百井,斬首二千餘級。
己巳(二十五日),李重進奏報在百井擊敗北漢軍隊,斬首二千餘級。
甲戌,帝至大梁。
甲戌(三十日),世宗到達大梁。
(9)六月,乙亥朔,昭義節度使李筠奏擊北漢,拔遼州,獲其刺史張丕。
(9)六月,乙亥朔(初一),昭義節度使李筠奏報進攻北漢,拔取遼州,擒獲遼州刺史張丕。
(10)丙子,鄭州奏河決原武,命宣徽南院使吳廷祚發近縣二萬餘夫塞之。
(10)丙子(初二),鄭州奏報黃河在原武決口,命令宣徽南院使吳延祚徵發附近縣二萬多民夫堵塞決口。
(11)唐清源節度使留從效遣使入貢,請置進奏院於京師,直隸中朝,報以“江南近服,方務綏懷,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圖。若置邸上都,與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於朕。卿遠修職貢,足表忠勤,勉事舊君,且宜如故。如此,則於卿篤始終之義,於朕盡柔遠之宜,惟乃通方,諒達予意。”
(11)南唐清源節度使留從效派遣使者入朝進貢,請求在京城設定進奏院,直接隸屬中央朝廷,詔書回覆說:“江南新近歸服,正在設法安撫,愛卿長久侍奉金陵,不可改變注意。倘若在京城設定進奏院官邸,同金陵相抗衡,接受你而擁有了你的泉州,罪過就在朕身上。愛卿遠道而來進奉貢品,足以表示忠誠勤勉,努力事奉舊日君主,應該一切如故。這樣的話,對於愛卿來說可以加深始終如一的情義,對於朕來說可以盡到安撫四方的義務,希望你通情達理,體諒明白朕的本意。”
唐主遣其子紀公從善與鍾謨俱入貢,上問謨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備乎?”對曰:“既臣事大國,不敢復爾。”上曰:“不然。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於後世,則事不可知。歸語汝主:可及吾時完城郭,繕甲兵,據守要害,為子孫計。”謨歸,以告唐主。唐主乃城金陵,凡諸州城之不完者葺之,戍兵少者益之。
南唐主派遣他的兒子紀公李從善與鍾謨一道入朝進貢,世宗問鍾謨說:“江南也在操練軍隊進行戰備嗎?”回答說:“既已臣事大國,不敢再這樣了。”世宗說:“不對。昔日是仇敵,今日已成一家,我朝同你們國家的名分大義已經確定,保證沒有其它變故;然而人生難以預料,至於後世,則事情更不可知曉。回去對你家君主說:可以趁著我在的時候加固城郭,修繕武器,據守要塞,為子孫後代著想。”鍾謨回國,將世宗的話稟告南唐主。南唐主於是修建金陵城牆,凡是各州城池有不堅固的便整治修理,守衛士兵少的便補充增加。
臣光曰:或問臣:五代帝王,唐莊宗、周世宗皆稱英武,二主孰賢?臣應之曰:夫天子所以統治萬國,討其不服,撫其微弱,行其號令,壹其法度,敦明信義,以兼愛兆光民者也。莊宗既滅梁,海內震動,湖南馬氏遣子希范入貢,莊宗曰:“比聞馬氏之業,終為高郁所奪。今有兒如此,郁豈能得之哉?”郁,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聲聞莊宗言,卒矯其父命而殺之。此乃市道商賈之所為,豈帝王體哉!蓋莊宗善戰者也,故能以弱晉勝強梁,既得之,曾不數年,外內離叛,置身無所。誠由知用兵之術,不知為天下之道故也。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在,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甚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世宗近之矣。
臣司馬光曰:有人問臣下,五代帝王之中,唐莊宗、周世宗都號稱英武,兩位君主中誰更賢明?臣下回答說:天子統治萬方國家,討伐不肯降服者,安撫微小虛弱者,實行其號令,統一其法度,敦厚信用、昭明大義,是用以兼愛億萬百姓的。唐莊宗滅亡梁以後,天下震動,湖南馬殷派遣兒子馬希范入朝進貢,唐莊宗說:“近來聽人說馬氏的家業,終將被高郁所奪取。如今他有這樣的兒子,高郁怎么能得到馬氏家業呢?”高郁是馬氏的優秀輔佐大臣。馬希范的哥哥馬希聲聽說唐莊宗的話,結果假造他父親的命令殺死了高郁。這只是街市中道路上的行商坐賈所幹的事,哪裡是帝王的風度啊!唐莊宗是個善於打仗的人,所以能以弱小的晉國戰勝強大的梁國,但是取得梁國以後,居然不出幾年,眾叛親離,沒有安身之處。實在是因為只知用兵方術,而不知治理天下道理的緣故啊。周世宗以信用駕馭群臣,以正義要求各國,王環因不投降而受獎賞,劉仁贍因堅守不屈而蒙褒揚,嚴續因盡忠報國獲得生存,後蜀士兵因朝三暮四而被殺戮,馮道因喪失臣節被遺棄,張美因私人恩惠而被疏遠;江南沒有歸服,就親身冒著飛失流石,抱定必勝的信念,降服以後,便像對待子女那樣地愛護,推心置腹地把話說盡,為之作長遠考慮。他的宏偉規制,博大襟懷,哪能與唐莊宗同日而語啊!《尚書》說:“不要偏袒不要結黨,為王之道浩浩蕩蕩。”又說:“大國畏懼它的實力,小國懷念他的恩德。”周世宗可謂接近《尚書》上的話了。
(12)辛巳,建雄節度使楊廷璋奏擊北漢,降堡寨一十三。
(12)辛巳(初七),後周建雄節度使楊廷璋奏報進攻北漢,降服十三個堡寨。
(13)癸未,立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
(13)癸未(初九),後周世宗立符氏為皇后,她是宣懿皇后的妹妹。
(14)立皇子宗訓為梁王,領左衛上將軍,宗讓為燕公,領左驍衛上將軍。
(14)後周世宗立皇子柴宗訓為梁王,兼領左衛上將軍,柴宗讓為燕公,兼領左驍衛上將軍。
(15)上欲相樞密使魏仁溥,議者以仁溥不由科第,不可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為輔佐,豈盡由科第邪!”己丑,加王溥門下侍郎,與范質皆參加樞密院事。以仁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仁溥雖處權要而能謙謹,上性嚴急,近職有忤旨者,仁溥多引罪歸己以救之,所全活什七八,故雖起刀筆吏,致位宰相,時人不以為忝。又以宣徽南院使吳延祚為左驍衛上將軍,充樞密使;加歸德節度使、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鎮寧節度使兼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並同平章事,仍以通充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以太祖皇帝兼殿前都點檢。
(15)後周世宗打算任用樞密使魏仁浦為宰相,參預商議的人認為魏仁浦不從科舉及第,不可以擔任宰相。世宗說:“自古以來任用有文才武略的人作為輔佐,哪裡全是從科舉及第的呢!”己丑(十五日),王溥加官門下侍郎,與范質都參預主持樞密使院事務。任命魏仁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樞密使之職照舊。魏仁浦雖然處身權力要津而能謙虛謹慎,世宗性格嚴厲急躁,周圍官員有違反旨意的,魏仁浦大多將罪過歸於自己來拯救他們,所保全救活的占十分之七八,所以雖然出身於辦理文書的小吏,官至宰相,但當時人們並不認為恥辱。又任命宣徽南院使吳延祚為左驍衛上將軍,充任樞密使;歸德節度使、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和鎮寧節度使兼殿前都點檢張永德都加官同平章事,並任命韓通充任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任命宋太祖皇帝兼任殿前都點檢。
上嘗問大臣可為相者於兵部尚書張昭,昭薦李濤。上愕然曰:“濤輕薄無大臣體,朕問相而卿首薦之,何也?”對曰:“陛下所責者細行也,臣所舉者大節也。昔晉高祖之世,張彥澤虐殺不辜,濤累疏請誅之,以為不殺必為國患,漢隱帝之世,濤亦上疏清解先帝兵權。夫國家安危未形而能見之,此真宰相器也,臣是以薦之。”上曰:“卿言甚善且至公,然如濤者,終不可置之中書。”濤喜詼諧,不修邊幅,與弟瀚俱以文學著名,雖甚友愛,而多謔浪,無長幼體,上以是薄之。
世宗曾經問兵部尚書張昭,大臣中何人可為宰相,張昭舉薦李濤。世宗驚愕地說:“李濤為人輕薄沒有大臣的風度,朕問宰相人選而愛卿首先薦舉他,為什麼?”回答說:“陛下所指責的是小事,臣下所薦舉的是他的大節。從前晉高祖之世,張彥澤濫殺無辜,李濤屢次上疏請求殺他,認為不殺必定成為國家禍患;到漢隱帝之世,李濤也上書請求解除先帝太祖的兵權。國家的安危還沒有形成便能預見,這才是真正宰相的人材,臣下因此薦舉他。”世宗說:“愛卿之言很好而且極為公正,然而像李濤這樣的人,終究無法安置在中書省。”李濤喜歡說笑逗樂,不拘小節,與弟弟李浣以文章博學而著名,雖然互相很友愛,卻常常調笑放浪,沒有長幼的規矩,世宗因此輕視他。
上以翰林學士單父王著,幕府舊僚,屢欲相之,以其嗜酒無檢而罷。
世宗因為翰林學士單父人王著是從前幕府的僚屬,多次想用他為相,但又因他嗜好喝酒不檢點而作罷。
癸巳,大漸,召范質等入受顧命。上曰:“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當相之。”質等出,相謂曰:“著終日游醉鄉,豈堪為相!慎勿泄此言。”是日,上殂。
癸巳(十九日),世宗病情加劇惡化,召見范質等人入宮接受遺囑。世宗說:“王著是我在藩鎮府第的老人,朕若一病不起,應當起用他為宰相。”范質等人出宮,相互說:“王著終日醉生夢死,哪配當宰相!千萬不要泄露這話。”當天,世宗去世。
上在藩,多務韜晦,及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軍,號令嚴明,人莫敢犯,攻城對敵,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動容;應機決策,出入意表。又勤於為治,百司簿籍,過目無所忘,發奸伏,聰察如神。閒暇則召儒者讀前史,商榷大義。性不好絲竹珍玩之物,常言太祖養成王峻、王殷之惡,致君臣之分不終,故群臣有過則面質責之,服則赦之,有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各盡其能,人無不畏其明而懷其惠,故能破敵廣地,所向無前。然用法太嚴,君臣職事小有不舉,往往置之極刑,雖素有才幹聲明,無所開宥,尋亦悔之,未年寬。登遐之日,遠邇哀慕焉。
世宗在藩鎮時,很注意韜晦,及至即皇帝之位,在高平大破北漢入侵之敵,人們開始佩服他的英勇神武。他統率軍隊,紀律嚴明,沒有人敢違反,攻打城市面對敵寇,飛石流矢落在身邊,別人都驚慌失色而世宗面不改色鎮定自若;應付機變決定策略,出人意料之外。又勤勉治國,各個部門的簿籍,過目不忘,發現奸人粉碎隱患,洞察秋毫猶如神明。閒暇之時便召見儒生文人誦讀前代史書,商榷其中主旨大義。生性不喜好樂器、珍寶一類東西。經常說先帝太祖姑息慣養釀成王峻、王殷的大惡,致使君臣的情分有始無終,所以百官群臣有過失就當面對質斥責,服罪改過就赦免他,有功就重賞他。文武人材一齊任用,各人發揮自己的才能,大家無不畏服他的嚴明而又懷念他的恩惠,所以能攻破敵國拓廣領土,所向披靡,一往無前。然而使用刑法過於嚴厲,百官群臣奉職辦事稍有做得不好的,往往處以極刑,即使平素再有才幹名望,也沒有一點寬容,不久自己也覺後悔,最後幾年逐漸放寬。去世之日,四方遠近都哀悼仰慕他。
甲午,宣遺詔,命梁王宗訓即皇帝位,生七年矣。
甲午(二十日),宣布遺詔,詔令梁王柴宗訓即皇帝之位,柴宗訓出生至此七歲了。
(16)秋,七月,壬戌,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領淮南節度使,副都指揮使韓通領天平節度使,太祖皇帝領歸德節度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向拱為西京留守;庚申,加拱兼侍中。拱,即向訓也,避恭帝名改焉。
(16)秋季,七月,壬戌(十九日),後周恭帝任命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兼領淮南節度使,副都指揮使韓通兼領天平節度使,宋太祖皇帝兼領歸德節度使。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向拱為西京留守;庚申(十七日),向拱加官兼任侍中。向拱就是向訓,避恭帝名諱而改名。
(17)丙寅,大赦。
(17)丙寅(二十三日),後周實行大赦。
(18)唐主以金陵去周境才隔一水,洪州險固居上游,集群臣議徙都之。群臣多不欲徙,惟樞密副使、給事中唐鎬勸之,乃命經營豫章為都城之制。
(18)南唐主因金陵距後周國境只隔一長江之水,而洪州地勢險要堅固,居於長江上游,便召集群臣商議遷都。群臣大多數不願意遷都,只有樞密副使、給事中唐鎬鼓勵遷都,於是命令按照都城的體制來規劃豫章。
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於周,歲時貢獻,府藏空竭,錢益少,物價騰貴。禮部侍郎鍾謨請鑄大錢,一當五十,中書舍人韓熙載請鑄鐵錢;唐主始皆不從,謨陳請不已,乃從之。是月,始鑄當十大錢,文曰“永通泉貨”,又鑄當二錢,文曰“唐國通寶”,與開元錢並行。
南唐自從惟上動用軍隊和割讓長江以北土地,向後周臣服以來,每年按時上貢進獻,國庫儲備空虛耗盡,錢幣越來越少,而物價猛漲。禮部侍郎鍾謨請求鑄造大錢,一當五十,中書舍人韓熙載請求鑄造鐵錢;南唐主開始都不採納,鍾謨陳述請求不止,於是聽從。當月,開始鑄造一當十的大錢,錢上文字為“永通泉貨”,又鑄造一當二的錢,錢上文字為“唐國通寶”,與唐開元錢同時通行。
(19)八月,戊子,蜀主以李昊領武信節度使,右補闕李起上言:“故事,宰相無領方鎮者。”蜀主曰:“昊家多冗費,以厚祿優之耳。”起,邛州人,性直,李昊嘗語之曰:“以子之才,苟能慎默,當為翰林學士。”起曰:“俟無舌,乃不言耳!”
(19)八月,戊子(十五日),後蜀主任命李昊兼領武信節度使,右補闕李起上奏說:“舊例,宰相沒有兼領方鎮的。”後蜀主說:“李昊家有許多零碎化費,只是藉以增加俸祿優待他罷了。”李起是邛州人,生性耿直,李昊曾經對他說道:“憑你的才能,如果能謹慎沉默,應當做翰林學士。”李起說:“只有等我沒舌頭了,才能不說話。”
(20)庚寅,立皇弟宗讓為曹王,更名熙讓;熙謹為紀王,熙誨為蘄王。
(20)庚寅(十七日),後周恭帝立皇弟柴宗讓為曹王,改名為熙讓;封柴熙謹為紀王,柴熙誨為蘄王。
(21)九月,丙午,唐太子弘冀卒,有司引浙西之功,謚曰武宣。句容尉全椒張洎上言:“太子之德,主於孝敬,今謚以武功,非所以防微而慎德也。”乃更謚曰文獻;擢洎為上元尉。
(21)九月,丙午(初四),南唐太子李弘冀去世,有關官員引舉他浙西的戰功,將諡號定為武宣。句容縣尉全椒人張洎上奏說:“太子的德行,主要在於孝敬,如今卻根據武功而定諡號,不符合防微杜漸而注重德行的原則。”於是改諡號為文獻;提升張洎為上元縣尉。
(22)唐禮部侍郎、知尚書省事鍾謨數奉使入周,傳世宗命於唐主,世宗及唐主皆厚待之,恃此驕橫於其國,三省之事皆預焉。
(22)南唐禮部侍郎、知尚書省事鍾謨多次奉命出使進入後周,將後周世宗命令傳達給南唐主,世宗和南唐主都厚待他,鍾謨仗恃這些在國中驕橫跋扈,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事務都加干預。
文獻太子總朝政,謨求兼東宮官不得,乃薦其所善閻式為司議郎,掌百司關啟。李德明之死也,唐鎬預其謀,謨聞鎬受賕,嘗面詰之,鎬甚懼。謨與天威都虞候張巒善,數於私第屏人語至夜分,鎬譖諸唐主曰:“謨與巒氣類不同,而過相親狎,謨屢使上國,巒北人,恐其有異謀。”又言:“永通大錢民多盜鑄,犯法者眾。”及文獻太子卒,唐主欲立其母弟鄭王從嘉,謨嘗與紀公從善同奉使於周,相厚善,言於唐主曰:“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唐主由是怒。尋徙從嘉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居東宮。冬,十月,謨請令張巒以所部兵巡徼都城。唐主乃下詔暴謨侵官之罪,貶國子司業,流饒州,貶張巒為宣州副使,未幾,皆殺之。廢永通錢。
文獻太子總理朝政時,鍾謨請求兼任東宮官職沒得到,於是薦舉與他相好的閻式為司議郎,掌握各個部門奏報文書。李德明之死,唐鎬參預其中陰謀,鍾謨聞悉唐鎬接受賄賂,曾經當面質問他,唐鎬很恐懼。鍾謨與天威都虞候張巒親善,多次在私宅中屏避他人談到半夜,唐鎬對南唐主說他們的壞話:“鍾謨與張巒的氣質族類不同,但來往非常親密,鍾謨多次出使中原,張巒是北方人,恐怕他們有不同尋常的陰謀。”又說:“‘永通泉貨’字樣的大錢民間有很多人偽造,犯法的人不少。”到文獻太子去世,南唐主準備立他同母弟鄭王李從嘉為繼承人,鍾謨曾經和紀公李從善一同奉命出使到後周,相互關係深厚友善,鍾謨對南唐主說:“李從嘉德行輕浮志趣懦弱,又酷信佛教,不是當人主的材料。李從善果敢決斷、凝鍊持重,應該做繼承人。”南唐主因此發怒。不久改封李從嘉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居住東宮。冬季,十月,鍾謨請求命令張巒率所部軍隊巡邏京城。南唐主就下詔書披露鍾謨越職侵權的罪狀,將他貶謫為國子司業,流放饒州,貶謫張巒為宣州副使,不久,將他們都殺了。廢止永通錢。
(23)十一月,壬寅朔,葬睿武孝文皇帝於慶陵,廟號世宗。
(23)十一月,壬寅朔(初一),後周在慶陵安葬睿武孝文皇帝,廟號為世宗。
(24)南漢主以中書舍人鍾允章,藩府舊僚,擢為尚書右丞、參政事,甚委任之。允章請誅亂法者數人以正綱紀,南漢主不能從,宦官聞而惡之。南漢主將祀圜丘,前三日,允章帥禮官登壇,四顧指揮設神位,內侍監許彥真望之曰:“此謀反也!”即帶劍登壇,允章叱之,。彥真馳入宮,告允章欲於郊祀日作亂。南漢主曰:“朕待允章厚,豈有此邪!”玉清宮使龔澄樞、內侍監李托等共證之,以彥真言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樓下,命宦者與禮部尚書薛用丕雜治之。用丕素與允章善,告以必不免,允章執用丕手泣曰:“老夫今日猶几上肉耳,分為仇人所烹。但恨邕、昌幼,不知吾冤,及其長也,公為我語之。”彥真聞之,罵曰:“反賊欲使其子報仇邪!”復白南漢主曰:“允章與二子共登壇,潛有所禱。”俱斬之。自是宦官益橫。李托,封州人也。
(24)南漢主因中書舍人鍾允章是藩鎮府第的舊日幕僚。故提升他為尚書右丞、參政事,十分重用他。鍾允章請求誅殺擾亂法令者多人來肅正朝廷綱紀,南漢主不能聽從,宦官聽說後憎恨他。南漢主準備在圜丘祭天,祭祀前三日,鍾允章帶領禮官登上祭壇,四處觀察指揮安設神主牌位,內侍監許彥真望見此情說:“這是陰謀造反啊!”立即帶著劍登上祭壇,鍾允章叱責他。許彥真飛馳入宮,報告鍾允章準備在祭天的日子發動叛亂。南漢主說:“朕待鍾允章優厚,豈能有這種事情!”玉清宮使龔澄樞、內侍監李托等人共同作證,認為許彥真的話是對的,南漢主就拘捕鍾允章,關押在含章樓下,命令宦官和禮部尚書薛用丕共同審訊他。薛用丕平素與鍾允章友善,告訴他必定不能免死,鍾允章抓住薛用丕的手流淚說:“老夫今日如同案板上的肉罷了,本該被仇人所宰割烹煮。只恨鍾邕、鍾昌年紀幼小,不知道我的冤屈,等到他們長大了,您替我告訴他們。”許彥真聽說這話,罵道:“反賊還想讓他的兒子報仇呢!”便又稟告南漢君主說:“鍾允章同他兩個兒子共同登上祭壇,暗中有別的祈禱。”於是將他們全都斬首。從此宦官益發驕橫。李托是封州人。
辛亥,南漢主祀圜丘,大赦。未幾,以龔澄樞為左龍虎觀軍容使、內太師,軍國之事皆取決焉。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頭或僧道可與談者,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亦有自宮以求進者,亦有免死而宮者,由是宦者近二萬人。貴顯用事之人,大抵皆宦者也,謂士人為門外人,不得預事,卒以此亡國。
辛亥(初十),南漢主在圜丘祭天,宣布大赦。不久,任命龔澄樞為左龍虎觀軍容使、內太師,軍隊國家的事情全部取決於他。凡是文武百官有才能的和進士第一名、或和尚道士談得來的,都先下到施宮刑的蠶室,然後才能進用,也有自行閹割來請求進用的,也有赦免死罪而接受宮刑的,因此宦官接近二萬人。尊貴顯赫當政的人,大多是宦官,稱讀書人為門外人,不得參預政事,結果南漢因此亡國。
(25)唐更命洪州曰南昌府,建南都,以武清節度使何敬洙為南都留守,以兵部尚書陳繼善為南昌尹。
(25)南唐將洪州改名叫做南昌府,建立南都,任命武清節度使何敬洙為南都留守,任命兵部尚書陳繼善為南昌尹。
(26)周人之攻秦、鳳也,蜀中洶懼;都官郎中徐及甫自負才略,仕不得志,陰結黨與,謀奉前蜀高宗之孫少府少監王令儀為主以作亂,會周兵退而止。至是,其黨有告者,收捕之,及甫自殺。十二月,甲午,賜令儀死。
(26)後周人進攻秦州、鳳州時,後蜀國中人心惶惶;都官郎中徐及甫以有雄才大略而自負,仕途坎坷不得志,便暗中勾結黨羽,陰謀擁立前蜀高祖的孫子少府少監王令儀為君主來發動叛亂,適逢後周軍隊撤退而作罷。到這時,他同黨中有告發的,就拘捕了他,徐及甫自殺。十二月,甲午(二十三日),後蜀主賜王令儀自殺。
(27)端名殿學士、兵部侍郎竇儀使於唐,天雨雪,唐主欲受詔於廡下。儀曰:“使者奉詔而來,不敢失舊禮。若雪沾服,請俟他日。”唐主乃拜詔於庭。
(27)端名殿學士、兵部侍郎竇儀出使到南唐,天下大雪,南唐主準備在廊檐下接受詔書。竇儀說:“使者奉持詔書而來,不敢有失從前舊禮。倘若害怕雪花沾上衣服,請求等待他日。”南唐主於是在殿前庭院拜受詔書。
(28)契丹主遣其舅使於唐,泰州團練使荊罕儒募客使殺之。唐人夜宴契丹使者於清風驛,酒酣,起更衣,久不返,視之,失其首矣。自是契丹與唐絕。罕儒,冀州人也。
(28)契丹主派遣他的舅舅出使到南唐,泰州團練使荊罕儒招募刺客殺他。南唐人夜晚在清風驛宴請契丹使者,酒喝到酣暢時,使者起身出去解手,許久不回,前往探視,使者已失去了頭顱。從此契丹與南唐斷絕關係。荊罕儒是冀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