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墓
吳廢帝孫亮墓,為三國時期東吳廢帝會稽王孫亮之墓。258年,孫綝發現孫亮想殺死自己,於是廢孫亮為會稽王,改立孫休為帝。和孫亮一起策劃政變的大臣都被孫綝殺死。260年,孫亮的封地會稽傳出謠言,說孫亮將返回建業復辟;而孫亮的侍從亦聲稱孫亮在祭祀時口出惡言。經有司審判後,孫亮被貶為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閩侯縣),途中死去。據《三國志》記載,孫亮可能是自殺,也可能是被孫休派人毒死的。孫亮死時只有18歲。2010年湖北省鄂州市發現一座三國東吳時期的大型穹窿頂磚室墓葬,疑為東吳孫亮墓。
相關報導
湖北鄂州發現疑為東吳孫亮墓
一座三國東吳時期的大型穹窿頂磚室墓葬,經湖北鄂州市博物館搶救性發掘後,昨日與媒體記者“見面”。鄂州市博物館文物專家稱,雖然目前尚不能確定墓主身份,但其身份應與鄂城東吳孫將軍墓的墓主人身份相當,為孫吳宗室重要成員或相當於將軍級別的顯赫人物。其奇特的建築結構,在三國六朝考古史上尚屬首次發現,也是國內三國六朝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
該墓位於鄂州城區西南約3公里的杜山鎮程操灣南側的一處丘陵崗上,由墓壙和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室修築在壙內,布局規範合理,全長9.74、東西最寬8.50、最高3.15。整個墓室結構奇特,除連線墓室之間的過道、甬道為券頂外,北棺室、東棺室、前堂均為穹窿頂。
墓葬內出土有青瓷盤口壺、青瓷碗、青瓷盞、銅魁、銅勺、銅鐎斗、銅三足爐、神獸銅鏡、連弧紋銅鏡、銅弩機、銅劍、鐵鏡、金釵、金指環、金飾、銀指環、銀釵、料珠、鐵環、銅錢、石黛板等文物39件。其中最為珍貴的文物,當屬東周時期的銅劍!
專家們通過對出土——銅鏡上的銘文辨讀,並結合對出土文物分類排比及墓葬的結構分析,確認為東吳廢帝 (會稽王)孫亮“建興二年”(公元253年)。
鄂州市文物專家說,該墓規模宏大,結構複雜,是目前長江中下游地區已發掘的三國六朝磚室墓葬中不可多見的大型墓葬。其對研究三國六朝時期的墓葬結構、喪葬習俗以及歷史上鄂州地區的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據武漢晚報報導)
廢帝會稽王
孫亮(243-260),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吳大帝孫權與潘皇后的第七個兒子,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258年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孫亮是吳大帝孫權最小的兒子,所以最初他不是太子【孫權共有七子:登、慮、和、霸、奮、休、亮】然而,孫權的長子宣太子孫登、次子孫慮早年已經去世;而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後,因被意圖爭奪太子之位的四子魯王孫霸和孫權長女全公主陷害而被廢去太子之位,孫霸也被孫權逼迫自盡。最後孫權決定立幼子孫亮為太子。孫權於吳太和二年(252年)去世,孫亮繼位,改元建興,時年十歲。
孫亮即位時,由太子太傅諸葛恪、太常滕胤、侍中武衛將軍孫峻等人輔政。諸葛恪在孫亮繼位後便出兵北伐,進攻魏國,但最後吳軍戰敗,傷亡慘重,朝野對諸葛恪怨聲載道。建興二年(253年),孫峻在得到孫亮的同意後,發動政變,殺死諸葛恪。其後孫峻出任丞相大將軍。
據史書《三國志》記載:“(太平)三年春正月,諸葛誕殺文欽。三月,司馬文王【司馬昭】克壽春,誕及左右戰死,將吏已下皆降。秋七月,封故齊王奮為章安侯。詔州郡伐宮材。自八月沈陰不雨四十餘日。亮以綝專恣,與太常全尚,將軍劉丞謀誅綝。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殺丞於蒼龍門外,召大臣會宮門,黜亮為會稽王,時年十六。(永安)三年春三月,西陵言赤烏見。秋,用都尉嚴密議,作浦里塘。會稽郡謠言王亮當還為天子,而亮宮人告亮使巫禱祠,有惡言。有司以聞,黜為候官侯,遣之國。道自殺,衛送者伏罪。【吳錄曰:或雲休鴆殺之。至晉太康中,吳故少府丹楊戴顒迎亮喪,葬之賴鄉。】以會稽南部為建安郡,分宜都置建平郡。【吳歷曰:是歲得大鼎於建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