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治維新後的1871年(明治4年),在啟介伊藤和名古屋藩的天花疫苗接種診所的指導下,名古屋縣(原名古屋藩)成立了尾張藩臨時醫院及臨時醫學校以傳播西洋醫學和培養醫生,這就是名古屋大學的前身。經過幾次波折,醫院和學校於1881年更名為愛知醫學校,在1903年更名為縣立愛知醫學專門學校,並在1920年更名為縣立愛知醫科大學。
在愛知縣,尤其是在已成為日本領先的大都市之一的名古屋市設立綜合性大學是當地人們嚮往多年的願望。因此,當地的有識之士長期持續地對政府施壓。1931年,愛知醫科大學管理移交給國家政府,為名古屋醫科大學的成立鋪平了道路。
1939年,名古屋醫科大學被正式命名為名古屋帝國大學,設有醫學部與理工學部,為二戰結束前,日本國內七所帝國大學之一(其餘六所依次為現如今的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九州大學、北海道大學、大阪大學)。至今為止,日本國內的所有大學之中,這七個前帝國大學的研究質量仍然為全國前列,他們在日本的各大教育集團分類中被稱為“七帝大”。
校史發展
誕生時期
1871年(明治4年):名古屋縣臨時醫院 臨時醫學校成立;
1872年(明治5年):義務醫院設立;
1873年(明治6年):臨時醫院 醫學講習場設立;
1875年(明治8年):愛知縣醫院設立;
1876年(明治9年):公立醫學講習場 公立醫學所設立;
1878年(明治11年):更名為公立醫學校;
1881年(明治14年):更名為愛知醫學校;
1901年(明治34年):更名為愛知縣立醫學校;
1903年(明治36年):更名為愛知縣立醫學專門學校;
1908年(明治41年):第八高級中學設立;
1920年(大正9年):根據大學法的規定,更名為愛知醫科大學;
1931年(昭和6年):移轉成為國立學校並更名為名古屋醫科大學。
舊制大學時期
1939年(昭和14年):名古屋帝國大學創立;
1942年(昭和17年):理工學部分割成理學部與工學部;
1943年(昭和18年):名古屋帝國大學航空醫學研究所設立(1946年廢除);
1944年(昭和19年):名古屋工業經營專門學校(1946年廢除),名古屋經濟專門學校、名古屋帝國大學附屬醫學 專門部設立;
1945年(昭和20年):岡崎高等師範學校設立;
1946年(昭和21年):名古屋帝國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設立;
1947年(昭和22年):更名為名古屋大學,名古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設立;
1948年(昭和23年):名古屋大學文學部、法經學部設立。
新制大學時期
1949年(昭和24年):合併了醫專部、八高、名古屋經濟專科學校、岡崎高等師範學校。以文、教育、法經、 理、醫、工6大學部和環境醫學研究所為基礎的新制名古屋大學產生;
1950年(昭和25年):法經學部被分離為法學部和經濟學部;
1951年(昭和26年):農學部設立;
1953年(昭和28年):文學、教育學、法學、經濟學、理學、工學等6個研究科設立;
1955年(昭和30年):醫學、農學研究科設立;
1960年豐田講堂竣工(豐田汽車捐贈、楨文彥設計)。
1961年(昭和36年):電漿研究所設設立(1989年廢除);
1963年(昭和38年):教養學部設立(1993年廢除);
1971年(昭和46年):大型計算機中心設立(2002年廢除);
1973年(昭和48年):水圈科學研究所設立;
1977年(昭和52年):名古屋大學醫療技術短期大學部設立(2001年廢除);
1990年(平成2年):空電研究所改組為太陽地球環境研究所;
1991年(平成3年):大學院國際開發研究科設立;
1992年(平成4年):大學院人間情報學研究科設立(2003年廢除);
1993年(平成5年):情報文化學部設立,水圏科學研究所改組為大氣水圏科學研究所;
1995年(平成7年):大學院多元數理科學研究科設立;
1997年(平成9年):大學院農學研究科改稱為大學院生命農學研究科;
1998年(平成10年):大學院國際語言文化研究科設立;
2000年(平成12年):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改稱為大學院教育發達科學研究科;
2001年野依良治教授(現為特別教授)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002年(平成14年):情報連協基礎中心設立,大學院醫學研究科改稱為大學院醫學系研究科;
2003年(平成15年):大學院情報科學研究科設立。
國立大學法人時期
2004年(平成16年):改為國立大學法人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實務法曹養成專業(法科大學院)設立;
2005年生態社會科學研究科設立;
2006年(平成18年):生態科學研究所設立;
2008年名古屋大學的生物化學博士畢業生,下村修博士(1960年畢業)在美國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原因:發現和發展綠色螢光蛋白(GFP)。
名古屋大學的理學博士畢業生,益川敏英博士(1962年畢業)與小林誠博士(1972年畢業)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獲獎原因:小林-益川理論。
野依良治博士被名古屋大學聘為特別教授。
益川敏英博士在2007年10月,被名古屋大學聘為特別教授。
2009年(平成21年):情報基礎中心設立;
2012年(平成24年):大學院創藥科學研究科設立。
截止2012年,名古屋大學設有9個學部,14個研究科、3個附屬研究所和2個全國共同利用設施。
辦學條件
院系簡介
截止2014年,名古屋大學擁有10個學部、15個研究科、3個研究所、2所全國共同利用設施、29處校內共同教育研究設施。教職員工338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有1167人),學生16610人(其中碩士和博士生共6374人) 。
文學研究科/文學部
專業:人文學各專業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共有11個專業,文學部共有12個專業。通過各種方法和角度探索人性 。
本質是該學部追求的目標。其在人文學科領域中有優良的研究成果,畢業生們大都在日本中部地區的教育、文化、新聞等行業大顯身手。
在各種研究項目中跨學科研究日益增加,全球化的傾向在研究和教育領域裡不斷地增強。文學部改變了舊有體系,進行了課程改革,以增強學科間的聯繫。在新的課程體系下,學生們能夠根據個人興趣安排各自的研究計畫。每名學生都將帶著個人研究題目被分配到各個專業,並將由專屬老師指導。
通過完成論文課題,每名學生都將會熟知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並能充分地獲得面對學術問題與社會問題的各種技巧。
教育發達科學研究科/教育學部
大學院專業:教育科學、心理學
學部專業:終身教育和開發、學校教育和信息學、 國際社會和文化、 心理社會行動、 發達教育臨床
自1949年創立以來,該研究科在教育科學、心理學、人類發達科學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基本目標是推動尖端的教育學研究,為培養各種教育學研究者和有關教育專家提供優良的教育課程。在大學院,提供教育科學和心理學、人類發達科學兩個專業,都分別提供修士與博士課程。其畢業生活躍在各行各業,其中已有許多畢業生成為日本國內外各高等學府的教師,還有許多畢業生也在日本各地的政府、企業、機構中致力於教育學研究工作 。
法學研究科/法學部
專業:綜合法政專業、實務法曹養成專業(法科大學院)
法學研究科和法學部為了適應不同的人才需求,制定出了各種有針對性的專業課程。畢業生將被訓練為未來的法官、律師及其它各種法制專家。綜合法政專業包括3種課程:研究者養成課程是專門培養研究人員的課程;套用法政課程是定位於培養能在日本社會裡扮演主角的各種高水平專家的實用課程;國際法政課程著重為開發中國家培養能承擔現代化法制體系挑戰的外國留學生,且多用英語授課。
通過多樣的法政學習,教員們將打造出頭腦清晰且能作出全面判斷的法務人才。許多畢業生都作為中央和地方的公務員,或工作於日本的公司。在國際交流上,其教職員工和教育課程也享有一定的聲譽 。
經濟學研究科/經濟學部
大學院專業:社會經濟體制、產業經營體制
學部專業:經濟學科、經營學科
名大經濟學部的前身是名古屋高等商業學校,於1920年設立,並一直活躍於日本的經濟學領域研究。經濟學部的畢業生,大多活躍在實業界和學術界的前線 。
經濟學部有兩個學科,分別是經濟學科與經營學科。經濟學科聚焦經濟理論、經濟史、經濟政策,經營學科主要研究經營原理與會計體系。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也有兩個專業,分別為社會經濟體制與產業經營體制專業。經濟學部注重強化信息處理部門,具備完善的信息處理室,重視在課堂和研究指導中的計算機學習。此外,經濟學部里還設有國際經濟動態研究中心,內有企業連協、產業動態、地域合作3個研究小組,以及政策情報研究室,分析現代經濟與經營的各種問題 。
理學研究科/理學部
大學院專業:微粒子天體物理學、多元數理科學、生命理學、地球行星科學
學部專業:數理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理學、地球行星理學
理學部和理學研究科是名大最重要的學部、研究科之一,迄2014年已經誕生了4名諾貝爾獎得主。基礎自然科學是一項扣人心弦的事業,它揭露了自然規律並奠定了技術革新的基礎。該學部及研究科的目標是通過研究和培養專業人才,以推動理學領域的科研和教育發展 。
跨學科領域的產生是出現在基礎科學裡的一個重要趨勢。比如,為了揭開宇宙的起源,天體物理學與基礎微粒物理學密不可分。物理學與化學的密切合作,也產生出了使用金屬氧化物或其它物質的新超導體。生物現象的解明需要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的共同研究。顯然,基礎科學的研究與教學應具有靈活性,才可支持跨學科領域的出現。為此,該研究科提供了可覆蓋各學科最新知識變化的教育研究體系。而為了培養出具有良好素質和專業知識的畢業生,理學部也在不懈努力 。
諾貝爾獲得者野依良治是理學部教授 。
醫學系研究科/醫學部
博士課程:分子綜合醫學、細胞情報醫學、機能構築醫學、健康社會醫學等
修士課程:醫科學、醫療行政學等
名古屋大學醫學部起源於擁有悠久歷史的當地醫學院,至今已擁有130餘年的歷史,且不斷發展壯大。醫學部為學生提供各種獨特的教育課程,在基礎醫學課程里,學生們能在6個月中不斷體驗到日新月異的醫學研究成果。此外,醫學部還為學生提供臨床實習,各種小課堂學習和問題解決型指導。醫學系研究科和醫學部與美國哈佛大學、霍普金斯大學、杜克大學等8所歐美頂級大學簽訂了交換生留學項目,醫學院的學生通過評審會測試便能在海外的合作大學接受3個月的臨床訓練。本著不斷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學生也能參與教育委員會的會議,這使得課程得到了不斷的改進。醫學院的教育使命是在實踐中最大限度的提供安全和優質的醫療技術服務 。
工學研究科/工學部
大學院專業:套用化學、化學工學、生物機能工學、材料工學、套用物理量子能源工學、電氣電子工學、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學、航空宇宙工學、社會環境工學、結晶材料工學、能源理工學、量子工學、微米/納米系統工學、物質制御工學、計算理工學
學部專業:化學生物工學科、物理工學科、電氣電子情報工學科、機械航空工學科、社會環境工學科
工學部和工學研究科也是名大最重要的學部、研究科之一,迄2014年已經誕生了2名諾貝爾獎得主。自設立以來,其一直致力於實施教學改革和研究創新,將傳統的學科部門有效地結合到跨學科領域,以適應日趨多樣的工業技術增長需求。該學科部門向所有本科生提供最基本的工學知識,並且為研究生提供最核心的理論研究知識。
工學部分為五大專業,進入各大專業的本科生將會學習工學領域所需的基礎知識,並且在一年後各自選擇專業課題。另一方面,跨學科領域的新學科則致力於研究生教育和各種研究,同時每位教授都負責各領域相關的教育與研究。新結構加強了新舊學科的聯繫,成功地推動了新舊學科的相互轉化 。
信息文化學部
專業:自然信息學科、社會體系信息學科
人類社會正進入資訊時代。在這歷史發展的潮流中,為了從這變動中獲取更大的文化利益,我們的社會需要一個質的飛躍。為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以信息為軸的文化遺產,豐富我們的知識創造 。
該學部的目標不僅是研究信息處理技術,而且幫助我們的學生掌握真正的信息知識。只有掌握了真正的信息知識,才能以深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洞察力面對未來信息社會的挑戰,辯明並創造有價值的信息。為了解明豐富多樣的信息現象,該學部正進行包括材料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自然體系的研究,以及探求人類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社會體系的研究 。
國際開發研究科(GSID)
專業:國際開發、國際協力、國際交流
該研究科的目標是在尊重各國固有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為尋求開發中國家的自主發展與國際理解,創新知識,培養人才,是日本最早設立的有關國際開發的大學院,現有博士的前期課程與後期課程,設有三個專業,覆蓋研究領域廣。於2006年4月開始按照"經濟開發的政策與管理"、"農村和區域開發管理"、"教育和人才開發教育"、"治理和法律"、"和平構築"、"社會開發和文化"、"人的遷移與跨文化理解"、"語言教育和語言情報" 等8個核心項目編寫所有課程。該研究科鼓勵學生參加海外實地研修項目,多方面獲取有關開發課題的第一手知識,重視實用性強、跨學科的教育,為培養能在國際舞台上活躍的人才而不斷努力 。
多元數理科學研究科
專業:數理學各專業
多元數理科學研究科是學習數學和套用數學的場所。
該研究科的研究課題幾乎覆蓋所有純數學、套用數學和其它數理學領域,現有算術幾何、表現論、代數、複合幾何和數理物理學等專業,在海內外的學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
其教育目標是,促使學生能在相關領域中勇於探求、不斷創新,培養他們掌握最基本的數學技巧以及對數學的深刻理解 。
為此,研究科按照不同的水平和課題,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提供互動式小課堂學習和周到的研究指導,鼓勵學生開展具有獨創性的研究 。
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
專業:日本言語文化、國際多元文化
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GSLC)為獨立大學院、針對多種多樣的言語與文化進行研究 。
通過實踐手法對於現代國際社會的諸多問題進行批判性、理論性研究。以培養具有高水平的外語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並不斷探求知識真理的人才為教育目的,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在不斷努力奮鬥 。
生命農學研究科/農學部
大學院專業:生物圈資源學、生物機構.機能科學、套用分子生命科學、生命技術科學
學部專業:生物環境科學、資源生物科學、套用生物科學
農業科學研究各種生物資源的生產、加工和分配。該學部不斷創新知識與技術,以保證可持續性發展的生物資源,解決人類活動所帶來的各種環境問題。農學部重視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一貫性。在本科階段,通過分析與利用動植物、微生物的生命過程,探求可持續發展的自然資源,鞏固對基礎生命過程的廣泛認識,從事有效利用生物資源的教育與研究。在研究生階段,通過生物資源生產、生物環境、生物信號、高等生物工學等最尖端的研究,培養高水平人才,革新農業科學 。
環境研究科
專業:地球環境學、都市環境學、社會環境學
人類必須關注環境問題,尤其是從長遠角度來考慮可持續性發展以提高生活質量,其中包括如何對待污染和環保等環境問題 。
該研究科分為地球環境學、都市環境學、社會環境學三個專業。地球環境學專業主要集中於研究地球的科學特徵,而都市環境學包含建築學、土木工程和材料學等領域。社會環境學包括法學、經濟學、都市區域經濟學、空間計量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講座。更為重要的是,為了注重推動教育與研究的結合發展,其開設了諸如環境政治學、國際環境法等跨學科專業。環境學研究科是目前名古屋大學授予學位種類最多的學科,含環境學、工學、理學、建築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 。
信息科學研究科
專業:計算機數理科學、信息系統學、媒體學、複雜系科學
該研究科成立於2003年4月,簡稱GSIS,擁有五個學科。作為促進信息社會發展的研究教育機構,其研究領域廣泛覆蓋了基礎科學、套用科學以及跨學科領域,在信息學的基礎上綜合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GSIS通過各種研究和培養信息科學的專家,不斷為先進的信息化社會作出貢獻,促使信息科學飛躍性的發展。另外,其和名古屋大學生態科學研究所、信息技術中心、信息文化學部、工學部工學研究科、名古屋大學博物館等都保持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
優勢學科
日本國內大學專業排名
2017年上交大ARWU日本大學排行榜 第3名
2017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日本大學排行榜 第4名
2017年RWU世界大學排行日本大學排行榜 第5名
2012日本文部省日本大學排行榜 第4名
2012理科方面最好的日本大學排名 第6名
2012物理學領域最好的日本大學排名 第5名
2012經濟學領域最好的日本大學排名 第7名
2012日本大學材料科學專業排名 第7名
2014年QS世界大學專業學科排名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專業排名 (農學) | 第41名 |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專業排名(地球海洋科學) | 第48名 |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專業排名(化學) | 第49名 |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專業排名 (生物工程) | 第63名 |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專業排名 (物理和天文學) | 第66位 |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專業排名(材料科學) | 第66名 |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專業排名(電氣電子工程) | 第111名 |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專業排名(建築學) | 第113名 |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專業排名(年份暫缺)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專業大學排名 第190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技術專業大學排名 第122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自然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第111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社會科學專業大學排名第218名
教學特色
名古屋大學於每年4月1日開學。第一學期4月1日至7月30日,第二學期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假日為周末、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和5月1日的校慶。每年有寒暑假,暑假一般為8月初到9月底,寒假一般是12月底到1月初,假期為10天左右。本科學制為4年(醫學需6年)。在研究生院,學習2年完成博士前期課程後,可取得碩士學位。再學習3年,完成博士後期課程,可取得博士學位。對於醫學研究所,在讀完本科6年的基礎上,再攻讀4年,可以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
社會聲譽
●亞洲大學排名
QS亞洲大學綜合排名
2016年QS亞洲大學排名 第26名
2013年QS亞洲大學排名 第18名
2012年QS亞洲大學排名 第18名
2011年QS亞洲大學排名 第14名
2010年QS亞洲大學排名 第10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亞洲大學綜合排名
2014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第29名
2013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第26名
●世界大學綜合排名
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
2018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116名
2017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115名
2016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120名
2015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103名
2013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99名
2012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第86名
2011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 第80名
上海交通大學 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15年上交大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第77位
2014年上交大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第116位
2013年上交大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第106位
2012年上交大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第96位
2011年上交大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第94位
2010年上交大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第79位
2009年上交大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第82位
獎學金
日本文部科學省獎學金(公費獎學金)
●獎學金支付
對於公費外國人留學生,每月下旬或次月中旬將按照下列金額支付獎學金。辦理支付手續時,在每月初必須向所屬學部/研究科的相應視窗提交在籍確認簿(表格在各所屬學部研究科的相應視窗領取)。其後,獎學金將由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匯進個人賬戶。由於短期回國等離開日本一個月以上者,其間的獎學金將不予支付。對於休學或長期缺席者,原則上也不予支付獎學金。
●獎學金延長
對於希望進入大學院繼續學習的公費外國人留學生中,獎學金支付到期的研究留學生和學部留學生有資格申請獎學金支付期限延長。在入學預定年度的前年度9-10月份中,請通過各所屬學部研究科的相應視窗辦理申請手續。特別是研究生身份的留學生,何時參加入學考試、何時申請延長等需要和指導老師詳細商談。申請結果最後由日本文部科學省書面選拔而定。由於每年延長申請者較多,因此也有落選的可能。
通過大使館推薦的學部留學生,繼續作為公費留學生升入大學院修士階段後成績優異且符合申請條件者,可申請延長至博士課程修了為止。
由於升學原因申請獎學金延長者,其課程成績係數必須要達到文部科學省規定值以上。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名古屋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
名古屋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設有分子細胞適應、器官系機能調節、高次神經統馭三個部門,面對不斷變化的生物體及破綻原理等課題進行多方面的研究,並以最新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行相關的大學院教育工作 。
名古屋大學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
名古屋大學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由原名古屋大學太陽地球環境研究所、名古屋大學地球水循環研究中心和名古屋大學年代測定綜合研究中心合併而成)致力於研究太陽與地球之間的空間構造和變動原理,其研究領域兼有宇宙科學與地球科學的特點。該研究所也被文部科學省選為全國共同利用共同研究基地 。
設有大氣圈環境部門、電磁氣圈環境部門、太陽圈環境部門和綜合解析部門等。其目標是推動海內外的合作研究與觀測活動,以促進觀測數據的有效利用和空間模型的預測研究 。
該研究所不僅在日本國內擁有多處觀測站,在海外也擁有多個觀測基地 。
名古屋大學生態科學研究所
名古屋大學生態科學研究所作為綜合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機構,把實現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作為研究目標。依託納米技術、能源、環境再利用、信息通信等基礎科學研究,該研究所致力於推動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等人文科學和能源學、環境學等理工科學之間的交叉研究 。、
科研成果
2001年,京都大學畢業的化學博士,時任名古屋大學理學研究科教授野依良治,因對不對稱合成的貢獻而榮獲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2008年,名古屋大學畢業的有機化學博士、前名古屋大學理學研究科副教授,著名的化學與海洋生物學家,時任美國麻省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所研究員下村修(1960年),因發現和發展綠色螢光蛋白在美國榮獲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2008年,名古屋大學畢業的兩位物理學博士,同時也是名大學生時代的一對師兄弟,時任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現名古屋大學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主任益川敏英(1962年),與時任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名譽教授、現名古屋大學教授小林誠(1972年),因提出小林-益川模型而共同榮獲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4年,名古屋大學畢業的兩位工學博士 ,同時也是名大的一對師徒,現名古屋大學工學研究科教授天野浩(1989年),與現名城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工學研究科特聘教授赤崎勇(1964年),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而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註:括弧中的時間為獲獎者在名古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年份。)
名古屋大學創藥科學研究科特任教授藤吉好則被選榮獲了2016年第57回藤原獎。
2016年5月26日,特任教授藤吉好則榮獲2016年第57回藤原獎。這個獎項由藤原科學財團頒發給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的研究者。藤吉教授的獲獎研究題目是關於"細胞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2016年8月24日,山本尚榮譽教授榮獲由美國化學學會所主辦的羅傑・亞當斯獎。該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是美國化學學會所設立的有機化學專業當中最具權威的獎項。
山本名譽教授重點著手於促進物質之間反應的催化劑的研究,並提出領先於世界的"手性路易斯酸"(Chiral Lewis acid)研究。並證實其有效性,開創了有機合成化學領域當中的"分子酸催化劑"的新領域。
學術資源
名古屋大學圖書館包括中央圖書館、醫學圖書館以及30多個部門
圖書室。圖書館設有線上書目搜尋系統(OPAC),可以方便的查詢到自1987年4月以來的藏書。現有藏書總量約282萬冊,雜誌收藏量約5000種 。
自2014年來,為了跟上全球化和信息的發展,附屬圖書館已經開始提供各種數字格式的學術資料,包括電子書、資料庫和電子期刊。
藏書數量(截至2006年4月1日)
圖書館(室) | 日文書 | 外文書 | 合計 |
中央圖書館 | 598,450 | 445,430 | 1,043,880 |
醫學部分館 | 96,297 | 113,210 | 209,207 |
文學圖書室 | 152,352 | 100,345 | 252,697 |
教育發展科學圖書室(含附屬學校) | 83,499 | 43,345 | 126,844 |
法學圖書室 | 120,808 | 86,146 | 206,954 |
經濟學圖書室(含國際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 129,192 | 119,659 | 248,851 |
信息·語言合併圖書室 | 116,354 | 91,492 | 207,846 |
理學圖書室 | 17,553 | 69,181 | 86,734 |
工學圖書室 | 83,123 | 120,283 | 203,406 |
生命農學圖書室 | 49,766 | 54,821 | 104,587 |
國際開發圖書室 | 20,452 | 23,378 | 43,830 |
數理科學圖書室 | 11,157 | 83,389 | 94,546 |
其他 | 19,635 | 37,224 | 56,859 |
合計 | 1,498,638 | 1,387,903 | 2,886,541 |
學術交流
在2000年制定的《名古屋大學學術憲章》中,作為社會貢獻的基本目標之一,名古屋大學明確提出要推動國際學術合作與留學生教育,為亞洲各國及地區的友好交流和地區發展作貢獻。該校現已與世界54所大學研究機構簽立了校際合作協定,與139所大學研究機構簽訂了院系級合作協定,不斷推動著國際學術交流 。
NUPACE
Nagoya University Program for Academic Exchange(NUPACE),是日本名古屋大學學術交流的簡稱。NUPACE一年有兩次入學機會:每年的9月或4月。
NUPACE項目創建於1996年2月,該項目是短期交流為主的交換留學項目,交換期間從6個月到一年不等。項目的目的是建立並加強名古屋大學與世界各國的學生交流,讓更多的外國學生了解日本,了解名古屋大學。
21世紀學術聯盟(AC21)
為了強化學術交流協定,作為能夠整體掌握並實施國際合作活動的組織,名古屋大學在2002年與25所海外大學和合作機構成立21世紀學術聯盟。AC21的成立將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的全球性合作,推動高等教育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AC21的成員校以及合作成員,將在促進教育研究發展的同時,通過積極展開國際實習、國際評估、教職員和學生的交流等活動,架起通往世界各地的友好之橋。
國際教學交流
總數共達1200名的外國留學生已成為名古屋大學優秀人才的一部分。該校的留學生中,約有80%來自亞洲,其中中國留學生共有494名。隨著國際化社會的到來,前往海外留學的該校學生也在不斷增加,僅2004年度就有181名在校生留學海外。
名古屋大學上海事務所
國立大學法人名古屋大學為了更好地推進與中國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等的學術交流,於2005年11月11日在上海設立了聯絡處,並將此聯絡處作為在中國的宣傳視窗及海外校友會的聯絡視窗。
名古屋大學全球30項目
2009年7月,名古屋大學被政府確立為核心大學項目(全球30)的主要成員之一。"全球30"的目標是加強日本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提供對外國留學生具有吸引力的教育服務,同時營造出日本學生與留學生共同學習的環境,培養出高素質的國際人才。本項目為大學國際化戰略計畫提供全面的支持,創建國際化基地,提供世界高水準的大學教育和更為寬鬆的留學環境。為了貫徹執行"全球30",該校於2011年10月起面向全球留學生新增設全英語教學的國際課程(International Programs)。
學術交流協定締結校
名古屋大學與世界各國的許多高校和學術機構締結了校際間的學術交流協定,提供互派碩士、博士研究生等許多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活動,以下是部分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協定締結高校名單 。
韓國:高麗大學,延世大學,首爾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
台灣地區: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南京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東北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辛辛那提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南伊利諾伊斯大學,肯塔基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拿大:約克大學,多倫多大學,蒙特婁大學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華威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利茲大學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卡塔尼亞大學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
瑞士:日內瓦大學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學院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
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弗萊堡大學,亞琛工業大學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莫納什大學,弗林德斯大學,南澳大學,阿德萊德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國際組織: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等
全英語新課程
設立新的全英語學士學位課程,學生畢業後可獲得理科(物理學、工學、農學)或文科(法學、經濟學)的學士學位。
同時,設立可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文理科國際教育課程。
而且,學校計畫在已開展英語教學的大學院課程(法學、工學、國際開發、環境學)中大幅度增加留學生比例。
短期學生交流和日語教育
利用名古屋大學短期交換留學項目(NUPACE),擴大留學生的多樣性。要求英語課程的留學生選修日語,賦予外語學習學分,並增加留學生與日本學生之間的互動。繼續增加外籍教職員工比例,將青年研究人員送往日本國外參與教學和研究。
通過海外據點和合作機構招收留學生
採取多重方法篩選優秀留學生,在日本國外開展大學本科入學考試。通過書面審查、面試、電視會議等多種手法,挑選優秀的大學院研究生。
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獎學金和費用減免政策
為留學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如開通信用卡交易和國外銀行賬戶等,創建一個便於從海外支付入學考試費用及其他費用的支付系統。為留學生日後提供平穩過渡的調整適應措施。
積極聘用導師、助教和助理研究員
在國際區設定英語對應員工,設立留學生諮詢和辦理手續的綜合國際服 務處(提供一站式服務)。建立英語招生辦公室,負責招生和入學考試。增加擁有較強英語能力的員工人數,實現大學檔案和公告牌的雙語化。
國際圖書館資源
該校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正在新建可容納100名留學生的新住宅設施。大學餐廳為素食者和不吃日本料理的留學生也提供多樣選單。
就業支持和實習
該校為想在日本的公司就業的留學生提供諮詢和就業指導,提供各種實習項目,如汽車工程夏令營項目。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名古屋大學的校徽,是由Nagoya University的首字母“nu”與篆書體 的“名大”二字組合而成,一般稱為“NU標誌” 。
校徽由名古屋大學學校章程正式確立。1958年,名古屋大學教養學部一名二年級學生的設計通過了校園公募,現在的校徽就以此為藍本設計而成 。
代表顏色
名古屋大學的學校標誌色是濃綠(日文平假名:こみどり),象徵著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植物 。
與此同時,濃綠也是名古屋大學體育會會報的名稱。“濃“,代表不屈和永遠,”綠“代表年輕與朝氣 。
學生歌
《我們還年輕》(1956年制定,日文:《若き我等》)
《搖晃的嫩草》(1954年制定,日文:《若草もゆる》)現在一般傳唱的是前者 。
社團文化
大學祭
名古屋大學祭,簡稱“名大祭”,是從1960年開始,以每年6月的第一 個星期四為起點,連續舉辦4天的傳統校園慶典活動 。
在2014年左右,在秋季舉行的被稱為“秋革祭”的小型校園節日活動也流行開來 。日本的大學一般都在秋季舉行大學祭活動。但是,原定於秋季舉行的名大第一屆大學祭,由於伊勢灣颱風的原因,被迫延遲到第二年的6月舉行。從此以後,每年正式的名大祭也就一直延續在6月舉行了 。
體育文化
名古屋大學每年都會參加由原有七所帝國大學所角逐的“全國七大學綜合體育大會”,也被稱為“七帝戰” 。
該體育大會輪流在七所舊帝國大學舉行。截止2013年第52回大會,名大共取得了3次勝利 。
另外,名古屋大學和大阪大學之間的“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對抗競技大會”也比較有名,現在一般每年5、6月份舉行,簡稱“名阪戰” 。
校園環境
校園風光
名古屋大學的設施大都集中於名古屋市內。名大共分為三個校區: 文系學部、資訊文化學部、理學部、工學部、農學部在東山校區,醫學部、醫學科及醫學部附屬醫院在鶴舞校區,醫學部保健學科在大幸校區。其中東山校區的占地面積最大,約為70萬平方米 。
東山校區:
東山校區呈長方形狀,中間有一條南北向的大道將校區分成東西兩部。西區南側主要供文系學部使用,其餘部分則主要供理工學部使用。在校園中心有一塊綠化區,向東通往豐田講堂,向西則是名大中央圖書館 。
此外,名古屋大學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學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等許多學校附屬研究機構也在東山校區 。
鶴舞校區:
鶴舞校區橫跨昭和區鶴舞町和千種區花田町,面積是東山校區的八分之一。北部有研究大樓、圖書館醫學系分館等,南部有附屬醫院的病房大樓和診療大樓等。校區東側是名古屋工業大學,南側鄰接的是鶴舞公園,北側面向著若宮大通,臨近捷運站是鶴舞站 。
大幸校區:
大幸校區位於名古屋市東區,校地面積是鶴舞校區的一半。其主要設施有北部的保健專業本館、南館、配樓、中心部位大幸醫療中心,以及南部運動場等。校區的東邊是愛知教育大學附屬名古屋國小暨初級中學,西南邊則是名古屋巨蛋,附近有名古屋巨蛋前矢田車站 。
附屬建築
名古屋大學 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豐川市支部(豐川市)
臨海實驗所(鳥羽市)
附屬農場(東鄉町)
山地畜產實驗實習設施(設樂町)
演習林(豐田市稻武町)
醫學部附屬醫院
大學醫院位於鶴舞校區,病床數1035,診療科數29,並設有醫療經營管理部、醫療安全管理部和各中央診療設施等 。
附屬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作為研究型大學,名古屋大學擁有3所獨立建設的附屬研究所,分別是名古屋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名古屋大學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學生態科學研究所。
此外,也擁有直屬於學校的名古屋大學多變生物分子研究所、名古屋大學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和作為全國共同利用設施的名古屋大學地球水循環研究中心(現已併入名古屋大學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名古屋大學情報基礎中心等大量的科研機構。這些附屬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分別從事著相關科學領域的研究和高等教育工作 。
其中,名古屋大學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原名古屋大學太陽地球環境研究所、名古屋大學地球水循環研究中心)和名古屋大學情報基礎中心這2個研究機構,被文部科學省認定為全國共同利用設施,直接接受日本政府的重點經費支援。而此外的附屬研究機構則由大學直接管理運營和提供經費支持 。
豐田講堂
豐田講堂位於名古屋大學東山 校區,是學校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講堂於1960年竣工,由豐田汽車公司出資,楨文彥設計,是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1962年獲得日本建築學會大獎。地下1層、地上3層的結構,一共可容納1612人。從豐田講堂門口可以看到名大東山校區和名古屋市中心的全景。名古屋大學及其附屬中學、高中的開學典禮及畢業典禮都在這裡舉行 。
知名校友
藤野嚴九郎:醫生、教師,中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老師。
森博嗣:日本推理小說作家。
殊能將之:日本推理小說作家。
椎名素夫:前日本自民黨副總裁、外交大臣、通商產業大臣椎名悅三郎的次子。是日本國內著名的知美派、國際派政治家。
唐駿: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原總裁,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原總裁,新華都總裁。
丹羽宇一郎:2010年至2012年日本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
豐田章一郎:豐田汽車社長。
蔡茂寅:台灣法學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劉宗德:台灣法學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下村修:日本化學家、海洋生物學家,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益川敏英:日本物理學家,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小林誠:日本物理學家,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天野浩:日本電子工學家,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赤崎勇:日本著名半導體科學家,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盤點中國認證學歷的日本國立大學
日本地處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本的高等教育從初等教育以及中等教育的12年教育以後開始,留學生可以入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有以下5類。根據其設施,大致可分國立、公立和私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