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立時間:1983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
面積:保護區總面積764.8公頃。
地理位置:保護區位於吉林省伊通自治縣境內,地處松遼平原東緣的 伊舒盆地中。
地理坐標:東經124°50′至125°22′,北緯43°14′至 43°35′。
保護區範圍:包括伊通縣行政區域內的 西尖山、 東尖山、團山、大孤山、東小山、小孤山、南尖山、饅頭山、 莫里青山、馬鞍山、橫小山; 伊通滿族自治縣與公主嶺市交界處的北尖山和伊通滿族自治縣與長春市 南關區交界處的橫頭山;四平市二龍山水庫內的萬寶山、南蔡山、北蔡山。保護區以每座火山錐體劃分核心區、緩衝區。
保護區類型:自然地質遺蹟類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主要保護對象為獨特的火山群景觀。
地形地貌:保護區地形平坦開闊,一座座火山拔地而起,呈北東—南西向對應分布。
氣候:屬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5.8℃,年日照時數2 388.9小時, 無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8.4毫米。
火山資源
伊通火山群區域地層岩性包括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的沉積岩、變質岩及岩漿岩。其中古生界岩層主要分布在外圍山地和隆起帶,中生界則分布於斷陷盆地邊緣和外圍地區,新生界主要分布於斷陷盆地內。火山群形成於新生代第三紀漸新世至上新世,是世界上少見的基性玄武岩“侵出式”為代表的獨特的“伊通式”火山成因機制。
近十幾年來,隨著同位素地質年代學的發展,伊通火山群地區新生代地層斷代問題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對重新厘定過去東北泛稱下更新統“白土山組”地層的年代找到了突破口。通過火山岩年齡的測定、火山岩與“白土山組”接觸關係及孢粉組合的研究,確認伊通火山岩群地區的“白土山組”的地質時代為新近紀中新世,與松遼平原中心的“白土山組”時代不同。
火山群由16座火山錐組成,主要有東尖山、西尖山、大孤山、小孤山、莫里青山、馬鞍山、橫頭山等7座,當地民眾稱之“七星落地”。它們是北東向沿依蘭—依通地塹呈兩列分布。火山個體面積大小不一,大的4平方公里,小的僅0.0025平方公里,一般海拔230-430米。個體的形態多呈彎丘狀或錐狀,山頂圓滑,山坡較緩,沖溝不發育。
火山群中西尖山、莫里青山、大孤山的山體由柱狀節理髮育的玄武岩石柱構成,石柱截面呈五邊形或六邊形,直徑30-50cm,相對高差79米,但因被土石掩蓋,可見柱體只有30米。
莫里青山節理較細,組合形態多變,有的像石階、有的像鷹嘴、有的像虎口、有的像孔雀開屏、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引人入勝,很有觀賞價值。大多數山頭岩石裸露,中下部生長有灌叢或次生林。區內火山群對研究火山學、地球構造、岩漿活動以及大地構造等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該火山群是屬自然地質遺蹟類自然保護區,以緩慢的“擠牙膏”式即“侵出”為特徵形成的熔岩穹丘,被國內外專家、學者確認為“伊通型”而獨步世界的火山之林。火山穹丘均由鹼性橄欖玄武岩組成。拔地而起,弧峰聳立,對應展布,遙相呼應分布於松遼大地。型如大廈,似如馬鞍,恰如元寶,形似蓮花,或如鯤鵬展翅,或如兵陣成城,或如青牛望月,或如金龜望日。火山群中的大孤山、小孤山、東西尖山等七座火山穹丘呈北斗星狀排列,使“七星落地”的神話傳說享譽民間。
穹丘的柱狀鹼性橄欖玄武岩,或裸露地表,或深藏土下。裸露者,姿態千奇百怪,變幻無窮。西尖山的擎天柱,只有美國懷亥俄明州的“魔鬼之塔”可與之媲美;大孤山的石林,比桂林石林有過之而無不及;橫頭山的眾志成城景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傑作;莫里青山的鷹嘴崖,顯天地造化之神奇。“二郎擔山”的神話,使東、西尖山成為天地造物科幻故事的主角,“狐仙治病”的傳說,把人與動物及自然和諧關係抒發得酣暢淋漓。
管理狀況
吉林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3年10月,1985年12月晉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 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而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所罕見的伊通火山群,位於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長春市郊區、公主嶺市與四平市境內。由新生代第三紀漸新世至上新世形成的十六座火山穹丘組成。距今約有3380萬年-860萬年,分布區域達640餘平方公里,保護區總面積764.8ha,地理坐標東經124°50′至125°22′,北緯43°14′至 43°35′。
由於保護區管理局的卓越工作和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視。煥發了伊通火山群的青春,伊通火山群的保護意義成為各級政府和人民民眾的共識和舉措。對研究和探討中國東部地質構造屬性、構造演化、 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相互作用,及礦產資源勘查、地質災害的評價;研究火山作用和 岩漿起因, 地幔物質組成和活動規律都有著特殊的學術意義和實際意義。建區以來,先後有美國國家聯邦地質調查局、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義大利羅馬大學、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俄羅斯海參崴國立科技大學、日本京都大學、廣島大學、德國漢諾瓦古生物研究所、第三十屆世界地質大會東北科考小組、國家地礦部、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中顧委、國家民委、國務院編委等部門和單位及國內外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來保護區進行科研、科考、科普教學及旅遊觀光活動,每年可達數萬人次。
旅遊資源
伊通火山群產生於新生代第三紀漸新世至上新世,距今大約3380萬年——870萬年,1992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基性玄武岩“侵出式”這一獨特的火山機制,奇特火山景觀和特殊火山地質現象,這一獨特的火山成因機制,國內外罕見,被專家稱為“伊通型”火山機制,具有極高的科普考察、探險獵奇、旅遊觀光價值,其中:大孤山、西尖山構造奇特、景觀優美,獨具特色。
1、大孤山
滿名為阿勒坦 額墨勒,共有四峰,資態各異,東北峰玄武岩柱,柱體截面多呈四邊形,節理柱直立產出,參差不齊,總體形態為塔形,多組石塔構成奇特的“塔林”,稱“塔林峰”。中有“石炮”、“石炕”等天然景觀;東南峰渾圓,極似一隻大龜,稱為龜峰,巨龜伸頭探東,故稱“金龜望日”;西北峰狀如巨象,稱為“象峰”;西南峰峰頂開闊,建有青雲亭,又名青雲峰。山上旅遊景點眾多,建有 蒙古包、 朝鮮族、赫哲族、 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村,以及臥虎這龍王廟,青雲寺等景觀。
2、西尖山
滿語名西勒富善崗,山體呈圓錐形,平地拔起,平地兀起,柱體截面多呈五邊形或六邊形,直立產出,火山整體呈“傘骨”、“大廈”式,造型雄偉壯觀,可與美國懷俄明州的“魔鬼之塔”相媲美。 石門水庫風景區位於伊通縣東部,森林面積15平方公里,水面面積4427畝,群山環抱,山水旖旎,青山綠水,碧波粼遴;水天一色;古木參天;植被繁茂;林深葉密;怪石林立;山花馨芳,展現在遊客面前的是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潑墨山水畫面,令人讚不絕口,流連忘返。建有 甘露寺、綜合服務樓、打靶場、水上快艇等旅遊設施。
3、滿族博物館
是全國第一家 滿族民俗館,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展廳7個,館藏文300餘種,7000餘件,是集收藏、展覽、研究於一體的滿族民俗基地,是展示滿族歷史、民俗、民風專業性博物館,是 四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吉林省社會主義科學院學術基礎, 薩滿文化研究基地。
4、綠色山莊
位於縣城南5公里處,幅員面積18平方公里,曾是清代著名的皇家阿木巴克御圍場,康熙、乾隆曾多次在此狩獵,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交相輝映,地形地貌保存完好,是集成俗旅遊、野生動植物養殖為一體的綜合旅遊景區,建有萬佛塔,圓通寺,綜合服務樓,渡假村,人工湖等景觀,有全國最大的室內鍍金佛。 還有印證歷史變遷的清朝柳條邊,御圍場、古 驛道等古蹟,有 壽山水庫風景區、 歡欣嶺水庫風景區,環碧山莊自然景點。
參考資料
1、http://www.yoyv.com/
2、《吉林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05年)
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環函[2000]441號《關於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審核意見的復函》
四平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四平市東部30公里許的梨樹縣葉赫滿族鎮是清代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慈禧太后的祖籍地。 |
景點 | 山門水庫風景區 | 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二郎山莊 | 滿族民俗館 | 二龍湖古城遺址 | 葉赫風景區 | 四平戰役紀念館 | 偏臉城 | 伽藍寺 | 葉赫那拉城 | 轉山湖水庫 | 公主嶺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 公主嶺市二十家子旅遊度假區 | 伊通滿族自治縣大孤山旅遊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