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陶

灰陶

灰陶指灰色陶器。陶器的顏色和陶土的成分以及燒成氣氛有一定關係。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鐵的化合物,它起著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燒成溫度,在不同的燒成氣氛中,能使陶器呈現各種色澤,灰陶即是在弱還原氣氛中燒成的。控制還原氣氛,是燒成中比較進步的工藝技術,因此灰陶一般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才占主要地位,如中原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後期和東南地區的石峽文化及曇石山文化等。

所謂灰陶,是指用較純的陶土作原料燒制而成的泥質陶器和在陶土中羼入一定比例的砂粒或蚌末、植物莖葉灰屑作原料燒制而成的夾砂的顏色為灰色或灰黑色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出現的一種灰色陶器。它的燒制原理是:坯體入以後,用還原焰焙燒,陶胎的鐵氧化物還原為二價鐵,使陶胎現出灰色。燒成溫度一般在840-900攝氏度左右。最高可達1100攝氏度。根據胎質的粗細及含砂與否,可分為泥質灰陶夾砂灰陶。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後期等都以灰陶為主。

開放分類:

考古工藝美術

配圖

灰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