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平日主播為林益如,周末主播為林家琪。
概要
台視正式開播之初,三節的新聞報導(12:40-13:00、20:00-20:15、22:55-23:00)皆無正式節目名稱,午間和收播前兩個檔次稱作《新聞氣象報告》,而晚間八時的檔次則稱作《新聞報導》,由梁興國、李文中等人播報。中視開播之後,台視20時的新聞報導移至晚間七時播報。中視與華視開播之後,皆於19時30分至20時設定新聞報導節目,台視晚間七時的新聞報導遂改稱為《台視新聞》。1973年12月1日起,因行政院新聞局之令,三台的新聞報導統一於19時30分開播,自此逐漸形成《晚間新聞》之名稱;報章逐漸開始稱此時段的新聞為《晚間新聞》,並在前面冠上電視台名稱;但在報紙的節目表上仍以《新聞、氣象》刊登,而台視在此時節目的開場標題也仍然使用《台視新聞》。直至1990年代後,才在片頭打上《台視晚間新聞》。
《台視晚間新聞》原先由記者與播報員輪播,直到1981年11月30日因台視新聞建立主播制度而由盛竹如擔任主播。 自此,節目與播報人員皆形成固定格局。
沿革
1981年11月30日,《台視晚間新聞》分成〈國內外新聞〉、〈電視評論〉、〈氣象時間〉等三節,採取主播制度;氣象改名〈氣象時間〉,由中央氣象局專家蘇光鑒和台視生活資訊節目《點線面》女主持人王羽共同主持。
1982年5月7日,《台視晚間新聞》率先播出“警方偵破土地銀行古亭分行搶案”新聞,記者張繼正同時訪問到該案嫌犯李師科,收視率達到58.1%,是台灣新聞史上最高紀錄。
1984年5月6日,盛竹如播完《台視晚間新聞》之後,從此未在主播台上露面;顧安生接任《台視晚間新聞》主播。
1986年3月3日,《台視晚間新聞》啟用電腦繪圖機。
1989年4月,顧安生升任台視副總經理後請辭《台視晚間新聞》主播的工作,由台視新聞部採訪組組長李四端接任《台視晚間新聞》主播,當時《台視晚間新聞》的播報現場就是台視新聞部的大辦公室。
1989年6月4日,中國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當日的《台視晚間新聞》延長播出60分鐘(至20時收播)。
1989年12月初,縣市長選舉,《台視晚間新聞》報導有關台南縣選票糾紛新聞時,連續發生兩次重大錯誤,包括曾稱“此項選舉無效,將重新辦理”,及誤用候選人李宗藩所散發的書面資料。台視立即作出更正及致歉,並在12月6日晚間將新聞部經理章紹曾免職,指派體育部經理廖蒼松接任新聞部經理並仍兼原職;時任當家主播李四端被記過並停播一個月。
1990年3月21日,為因應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台視晚間新聞》延長播出時間為60分鐘,台視新聞部採訪組總計派遣11組記者採訪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91年1月16日,波斯灣戰爭開戰,台視新聞同日立即安排記者前往戰地採訪,總計于波斯灣戰爭期間派出5組記者、總計14人次,是當時台視新聞最大規模的採訪行動;波斯灣戰爭期間,《台視晚間新聞》延長播出時間為1小時。
1991年3月20日,《台視晚間新聞》開播時間提前為每日19時整。
1994年4月27日,中華航空140號班機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機場發生空難,《台視晚間新聞》提前至18時30分開播,播出90分鐘。
1996年1月27日至1996年3月底,為因應第一次總統直選,周六《台視晚間新聞》延長為60分鐘(至20時收播)。
1996年9月29日19時整,由於台視播出線路不通,《台視晚間新聞》斷訊長達23分50秒,是當時台視斷訊時間最長的紀錄,也是台視新聞第一次“開天窗”;搶修後,《台視晚間新聞》延至該日19時23分50秒開播,其後節目播出時間隨之順延。事後,1996年10月16日,台視總經理莊正彥為此請辭獲準,台視副總經理李聖文升任總經理。
2000年,核四停建風波越演越烈,當日的《台視晚間新聞》提前於18時30分播出90分鐘進行特別報導。
2001年1月1日,原民視主播廖筱君跳槽台視,成為《台視晚間新聞》開播30餘年來首次非台視記者出身、並由他台跳槽至晚間新聞主播的第一人;但廖筱君也因此與民視爆發契約糾紛,民視憤而挖角從台視退休的盛竹如以報復台視。
2005年7月4日,《台視晚間新聞》開始啟用3D虛擬攝影棚播報。
2006年至2007年12月21日,《台視晚間新聞》透過當時主播兼製作人蘇逸洪之口,打出當時口號“台視新聞關心您,您關心的新聞在台視”。
2006年11月7日,《台視晚間新聞》運用台視新聞影音資料畫面,推出每周三播映的單元〈歷史新鮮事〉,《午安您好台視新聞》假日主播陳立國負責該單元的剪輯。
2009年6月15日,《台視晚間新聞》畫面正下方開始加注當日新聞標題滾動字幕。
2009年12月31日,台視宣布《台視晚間新聞》周一至周五主播劉麗惠升任台視副總經理。2010年1月1日起,原《台視晚間新聞》假日主播林益如接任《台視晚間新聞》周一至周五主播。
2012年1月1日,台灣巨觀電視停播《巨觀台視國語新聞》(內容為《台視晚間新聞》30分版),改播《巨觀公視國語新聞》。
播出時間
期間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
1970.2.28 | 20:00~20:15(15分) | |||||||
1970.3.1 | 1970.6.30 | 19:30~20:00(30分) | ||||||
1970.7.1 | 1973.11.30 | 19:00~19:30(30分) | ||||||
1970.12.1 | 1988.7.14 | 19:30~20:00(30分) | ||||||
1988.7.15 | 1991.4.24 | 19:00~19:30(30分) | ||||||
1991.4.25 | 1991.5.10 | 19:00~19:30(30分) | 19:30~20:00(30分) | |||||
1991.5.11 | 1992.3.15 | 19:00~19:30(30分) | ||||||
1992.3.16 | 1993.8.1 | 19:00~19:40(40分) | 19:00~19:30(30分) | |||||
1993.8.2 | 2002.10.20 | 19:00~20:00(60分) | 19:00~19:30(30分) | |||||
2002.10.21 | 2002.12.1 | 19:00~19:30(30分) | ||||||
2002.12.2 | 2005.3.4 | 19:00~20:00(60分) | 19:00~19:30(30分) | |||||
2005.3.5 | 2005.12.24 | 19:00~20:00(60分) | ||||||
2005.12.25 | 2006.2.5 | 19:00~20:00(60分) | 19:00~19:30(30分) | |||||
2006.2.6 | 2008.6.1 | 19:00~20:00(60分) | 19:00~19:30(30分) | |||||
2008.6.2 | 2008.9.21 | 19:00~20:00(60分) | 19:00~19:30(30分) | |||||
2008.9.22 | 現今 | 18:58~20:00(62分,含廣告) |
歷代節目擔任
新聞報導平日
不明 (1970 - 1981.11.29)
盛竹如 (1981.11.30 - 1984.05.06)
不明 (1984.05.07 - 1984.05.21)
顧安生 (1984.05.22 - 1987.06.30)
顧安生、李惠惠、張繼正、陳景怡 (1987.07.01 - 1989.04.21;每月輪播)
李四端 (1989.04.24 - 1997.01.09)
記者群輪播 (1997.01.10 - 1997.11.21)
戴忠仁 (1997.11.24 - 2000.12.31)
廖筱君 (2001.01.01 - 2003.01.17)
石怡潔 (2003.01.20 - 2004.06.27;同時兼任周末主播)
李偉國、劉麗惠 (2004.06.28 - 2004.10.22)
蘇逸洪 (2004.10.25 - 2007.12.21)
劉麗惠 (2007.12.24 - 2009.12.24)
林益如 (2009.12.25 - 現任)
周末
不明 (1970 - 1989.04.16)
記者群輪播 (1989.04.22 - 2001.04.08)
石怡潔 (2001.04.14 - 2007.08.12)
林益如 (2007.08.18 - 2007.10.20)
劉麗惠 (2007.10.21 - 2008.05.04)
林益如 (2008.05.10 - 2009.12.27)
劉孟竹 (2010.01.02 - 2011.01.30)
歐懿慧 (2011.02.05 - 2011.10.09)
鄔凱雯 (周六,2011.10.15 - 2011.11.26)
歐懿慧 (周日,2011.10.16 - 2012.01.01)
林家琪 (周六,2011.12.03 - 2011.12.31)
林家琪 (2012.01.07 - 現任)
任立渝(1993.10.10 ─ 1997.03.06)
熊台玉(1997.03.24 ─ 2007.11.04)
王軍凱(2008.05.05 ─ 現任)
開場片頭
現今的開場音效於199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旋律截取自台視1990年4月28日至2000年代初期每日開播影片的配樂《台視之聲》的主旋律。開場音效之後接續的罐頭音樂亦從1990年代中期使用至今。
而新聞最後播出的收尾音樂,從1990年使用至今皆無改變,此收尾音樂旋律也取自於《台視之聲》。
廖筱君時期,在主旋律後加入罐頭音樂搭配男聲旁白“歡迎收看2001年《台視晚間新聞》”。
蘇逸洪播報前期,金色系背景,在許多高層建築物間前進並爬升至101大樓,最後顯示標題。
蘇逸洪播報中期,平日以台北市夜景作為開場,切入高層建築物內,直接帶入攝影棚並顯示標題。
2005年7月4日至2008年6月1日:蘇逸洪播報晚期,依然以台北市夜景做為開場,接連顯示許多幅圖片,以採用連貫不切換畫面的方式拉近藍色系背景,顯示標題後,把畫面帶入虛擬攝影棚,此為全台首見。假日則以簡單之藍色系動畫代入標題後切入虛擬攝影棚。
2008年6月2日至今:通訊衛星飛過印有台視商標的101大樓旁,接著往上抬升出現“台視晚間新聞”六字,標題中間亦有“EVENING NEWS”的英文字樣。後再把畫面淡入虛擬攝影棚後拉近。另外,虛擬攝影棚背景由水藍色系改為橘紅色系。
特色播報
雙十國慶“大蛋糕式”往年《台視晚間新聞》在中華民國國慶時皆延長為一小時,並動員多位記者在攝影棚內接替播報新聞;記者群之播報台往年幾乎都以大圓圈的方式圍繞著當家主播,宛如一個蛋糕上面插上許多蠟燭般,故稱為“大蛋糕式”播報。此播報模式一直使用至1998年。
歷年雙十國慶播報陣容:
1981年:張繼正
1982年:盛竹如
1983年:盛竹如
1984年:顧安生
1985年:顧安生
1986年:顧安生、李四端、劉忠繼、戴忠仁、劉麗惠、張雅琴
1987年:顧安生、李四端、劉忠繼、戴忠仁、劉麗惠、方念華、胡佳君、張雅琴
1988年:顧安生、李四端、劉忠繼、戴忠仁、劉麗惠、方念華、胡佳君、張雅琴、阮淑祥、隋安德、陳昭如、鄭曉華、方怡文、楊秀娟
1989年:李四端、陳景怡、劉忠繼、戴忠仁、劉麗惠、方念華、胡佳君、烏凌翔、阮淑祥、隋安德、陳昭如、鄭曉華、方怡文、楊秀娟、張菁菁、陳偉之
1990年:李四端、李惠惠、陳景怡、葉樹姍、劉忠繼、彭文正、張雅琴、烏凌翔、劉玉嘉、阮淑祥
1991年:李四端、白詩禮、李惠惠、葉樹姍、彭文正、鄧國雄、張雅琴、盧秀芳、陳昭如
1992年:李四端、白詩禮、李惠惠、葉樹姍、劉忠繼、劉麗惠、方念華、葉淑芬、盧秀芳、陳昭如
1993年:李四端(總統府前現場)、劉忠繼(高雄市立文化中心現場)、白詩禮、劉麗惠
1994年:李四端、李惠惠
1995年:李四端
1996年:李四端
1997年:李惠惠、白詩禮、戴忠仁、劉忠繼、劉麗惠、方念華、李傳慧、李偉國
1998年:戴忠仁、李偉國、劉麗惠、李傳慧、汪用和、余佳璋、黃明明、劉善群、李弘敏、鮑秉忠
1999年:李偉國、趙心屏
1989年6月2日至6月6日,中國國民黨在陽明山中山樓舉行二中全會,《台視晚間新聞》首次以“第二現場”方式在中國文化大學校內設定戶外播報現場,李惠惠現場播報當日二中全會新聞。
1993年10月10日,《台視晚間新聞》於總統府前設定戶外播報現場,李四端於總統府前播報中華民國82年國慶新聞,當時尚分為台北棚內、總統府現場及高雄現場。而第一次全時段戶外播報則為2000年6月5日,戴忠仁於高雄市西子灣現場。在蘇逸洪時期,皆有多次戶外播報《台視晚間新聞》之紀錄。
歷次《台視晚間新聞》戶外播報紀錄
日期 | 主播 | 播報現場 | 備註 |
1993年10月10日 | 李四端 | 總統府前介壽路(今凱達格蘭大道) | 尚有台北棚內(劉麗惠)及高雄市立文化中心現場(劉忠繼) |
1998年02月11日 | 戴忠仁 | 高雄市愛河河畔 | 同時出動SNG車於中正紀念堂連線報導 |
2000年06月05日 | 高雄市西子灣 | ||
2001年02月14日 | 廖筱君 | 基隆市奠祭宮廟口夜市 | |
2001年03月02日 | 高雄縣內門鄉紫竹寺 | ||
2004年07月23日 | 李偉國 | 宜蘭國際童玩節現場 | 與台北棚內(劉麗惠)搭檔 |
2006年02月10日 | 蘇逸洪 | 高雄市愛河河畔元宵燈會 | |
2006年03月24日 | 台中縣大甲鎮瀾宮 | ||
2006年03月31日 | 桃園縣大溪鎮 | ||
2006年05月01日 | 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 | ||
2006年07月21日 | 熊台玉 (氣象) | 台北世貿熱氣球上 | |
2006年03月24日 | 蘇逸洪 | 台中縣大甲鎮瀾宮 | |
2006年10月27日 | 雲林台灣咖啡節現場 | ||
2007年03月30日 | 高雄市夢時代購物中心現場 | ||
2008年02月21日 | 劉麗惠 | 苗栗縣竹南鎮慈裕宮 | 現場施放(火旁)龍與炸邯鄲 |
2009年02月07日 | 林益如 | 苗栗縣竹南鎮慈裕宮 | |
2010年02月06日 | 苗栗縣明德水庫 | ||
2011年07月23日 | 彰化縣芳苑鄉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