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喉
馬英九輕車簡從,拋開黨內大佬,將縣市作為選戰“軍區”,全面動員地方諸侯,被認為是反制民進黨的割喉戰。“割喉”顧名思義,殺人快準狠,不擇手段。
民進黨“第一軍師”邱義仁年輕時鑽研國共鬥爭和蘇共歷史,在2004年大選中擅打“割喉戰”,還發明新詞“割喉割到斷”。邱義仁以龐大的行政資源,籠絡鄉鎮派系,或以公共建設的補助款或政策,脅迫泛藍的縣市首長,令其無法全力以赴支持本黨候選人。國民黨的鄉鎮陣地幾乎全面崩潰,藍綠分界線,從濁水溪北移到大安溪。
奧步
閩南語中,“奧”意為“不好”、“差”,“步”是“想法”、“招數”,“奧步”就是違反公平競爭,非正義或者非

站台
原本親綠的美女作家兼主持人吳淡如,已確定在“三八節”為馬站台。“總統”候選人會舉行各類造勢活動,知名人士到場為候選人助威,稱為“站台”。既然能站上台子,其主角當然不是平頭百姓,除了政治明星、社會名流,還有知名主持、演藝明星,能幫助候選人大大拉近和選民的距離。 要是李登輝這等人物出場,影響就更不一般。2004年,李登輝營造“扁李(李登輝)同台”效果,被外界認為是綠營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奧援
站台“聲援”重在形式,“奧援”重在內容。“奧援”一詞出自明代《先撥志始》“奧援有靈,朝廷無法”,指暗中

西瓜效應
瓜偎(靠)大邊”,這句閩南俚語形容人們隨大流、見風使舵。國民黨在“1•12”立委選舉中大獲全勝,媒體認為“西瓜效應”出現——司法、檢調系統紛紛表態,醫界團體由綠轉藍,“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逐步認同,以及獨派聯盟成員錢橙山(前台聯秘書長)夫婦公開支持,原本兩邊押寶的企業領袖親迎馬下鄉,等等。而對手謝長廷則說,國民黨操縱“西瓜效應”。比如受馬英九控告的檢察官侯寬仁請辭,他推測,侯遭受巨大壓力不得不離開,讓大家看到一面倒傾斜力量的恐怖。他對選民說,國民黨一旦一黨獨大,台灣的民主政治將倒退。
鐘擺效應
民進黨贏了2004年大選,國民黨大勝“三合一”,民進黨拿下高雄市長,國民黨掌控“立法會”。——2004年以來,台灣重要選舉中,兩黨勝敗輪番交替。壁上觀的學者說,選民自覺做出“政治制衡”,避免一黨連勝獨大。這現象就如同鐘擺,擺到左,再擺回右,決不往同一方向連擺兩次,遂稱此為“鐘擺效應”。早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之中,新黨的趙少康首以“鐘擺理論”預測陳水扁在2000年勝選。到了2008年,這個詞跟“西瓜效應”一起,常掛評論員嘴邊和字裡行間,更在藍綠的政客心頭碾來碾去:國民黨勝了“立委選舉”,下一次呢?輪到民進黨了?謝長廷的回應是:不是什麼西瓜還是鐘擺,只相信民主效應。
票倉
這不是囤積選票的倉庫,在台灣,票源集中且穩固的地方被稱為“票倉”。超過台灣人口1/7的台北縣,被稱為全台第
![]() | 阿薩德 |
阿薩德發生的阿薩德 |
拜票
簡單說,就是候選人在選舉前到處拜訪,請求選民給自己投上一票。關於選舉,曾有個說法,“如果你輸了,那是因為你見的人還不夠多,握的手還不夠多”。台灣候選人深得此話要領,於是要放下架子,走街串巷,跟老百姓扯家常,跟年輕人講段子,也要不顧衛生嘗街邊小吃,如此才彰顯親民形象,打動百姓內心最柔軟部位。而花車遊街、招待餐會、文宣材料也是重要拜票方式,甚至電話、網路也能拿來拜票,激烈處候選人當眾下跪,是為“跪票”。當然,對待特殊選民,或者選情膠著時刻,乾脆直接拿鈔票拜選票。
樁腳
是指選戰中在基層為選舉人固樁的工作人員。他們的身份或明或暗,但往往勢力大,腰桿子硬,人脈廣、影響力大並且動員力、行動力超強。樁腳有大有小,按照一定的序列組成“傳銷”般的網路。國民黨長期統治台灣,其樁腳往往依照傳統上的行政序列——鄉鎮長、村里長、鄰長——參與拉票。現在,大企業老闆、黑道大佬也往往成為“樁腳”。樁腳更經常的還要參與賄選,資金籌措、買票金額的確定、買票的把握等都事前規劃妥當,形同企業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