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巴比倫文化多繼承蘇美爾—阿卡德文化,神話則更是如此。由於兩河流域國家的統一,宗教信仰也逐步趨於一致。在阿卡德王國時,天神安啟改稱安努,都姆茲改稱坦姆茲,埃阿神與安
啟共用。巴比倫王國時,宗教表現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天神安努、地神埃阿、大氣神恩里爾等仍為主神,此外也有月神辛、太陽神沙瑪什,農神坦姆茲和伊什塔爾(即印娜娜),其它的神統稱為安努那基。但是,由於巴比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巴比倫城成為王國首都,為表現王國的統一,這時出現了許多表現巴比倫保護神瑪爾都克和反映帝王業績的頌歌,其主要代表作品即是《埃努瑪·埃立什》和《詠吉爾伽美什》。
故事-----《埃努瑪·埃立什》
神話來源
著名史詩《埃努瑪·埃立什》(又稱《詠世界創造》)主要匯集了蘇美爾民族的創世思想,著重歌頌地神埃阿之子、主神瑪爾都克的事跡。這首詩約一千行,成書於約公元前十五、十四紀世,後經學者從七塊泥板中考據整理出來,故又稱“七塊創世泥板”,它是歷史上最早關於創世神話的題材之一。
《埃努瑪·埃立什》內容
相傳太古之初,世界一片混沌,沒有天,沒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海。海中有一股鹹水,叫提亞瑪特,還有一股甜水,叫阿普蘇,它們分別代表陰陽兩性,在汪洋中不斷交匯,生出幾個神祗,到安沙爾和基沙爾時,他們又生出天神安努和地神埃阿,於是宇宙出現了最初的幾代神靈。隨著神靈逐漸增多,眾神發生爭端,提亞瑪特和阿普蘇日益感到自己的勢力在縮小,於是他們決定懲治眾神。可是阿普蘇並不滿意提亞瑪特的計畫,決心將眾神乾盡殺絕。當眾神得知這一秘密訊息,便在埃阿神帶領下,殺了阿普蘇,埃阿神因此成了眾神之首。不久,埃阿神喜得貴子瑪爾都克,他生來便與眾不同,濃眉大眼,身強力壯,埃阿神又賦予他一切智慧和力量。後來阿普蘇的兒子為報父仇,開始向天地神挑戰,提亞瑪特也前去助陣。天神與之交鋒初戰告負,決定讓瑪爾都克一展威風。瑪爾都克欣然應允,並做了眾神的統治者,他不負眾望,英勇作戰,一舉殲滅來犯者,並親手切斷提亞瑪特的腰身,用她的上身築成蒼穹,用她的下半身造出大地。而後他又殺死了提亞瑪特的一個輔助神,用他的血造出了人類,並規定人的天職便是侍奉眾神。這樣瑪爾都克終於建立起巴比倫王國,他則成為天國之主,眾神之王。
神話的內涵
這個神話故事是巴比倫文學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僅表現了巴比倫人對創世、人類起源問題的關心,對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兩河流域國家政治的統一,宗教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轉變,還表明巴比倫社會從母權制向父權制的過渡,原始社會向奴隸制轉變的歷史進程。在詩中,提亞瑪特代表了陰性世界,她不滿眾神的強大,欲懲治諸神,代表陽性世界的埃阿神不畏先輩的威力,先斬後奏,奪取王位。埃阿之子瑪爾都克繼承父業,成為陽性世界的首領,他勇猛頑強,不屈不撓,經過殊死搏鬥,終於戰勝神母提亞瑪特,體現了陽性的剛強和偉大。這個故事與古希臘神話中地母蓋亞和眾神之主宙斯的故事有些相似,它表現了歷史在不斷向前邁進的過程,反映了巴比倫王國在兩河流域不斷統一強大的現實,以及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和王權神授的宗教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