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節

十月節是巴伐利亞人在北美洲最盛大的節日。通常十月節為期數日,感恩節巡遊是安排在感恩節當日早上,從滑鐵盧市(Waterloo)的市中心Main Street開始。十月節有哈尼族歡樂的十月節、慕尼黑十月節和泰歷十月節。節日活動為感恩節巡遊。

基本信息

簡介

十月節十月節

安省多倫多西北邊的滑鐵盧地區是北美最大的德裔移民集居地,40多萬的人口裡面大半以上是巴伐利亞人,因有滑鐵盧大學而聞名。每年十月加拿大感恩節前後,這裡都會舉行盛大的十月節,用他們巴伐利亞人的方式,啤酒暢飲,民族舞蹈,音樂會以及必不可少的感恩節大型巡遊,來歡迎世界各地接近百萬的訪客。

而靠近滑鐵盧北面的Mennonite人小村莊St.Jacobs則是一個仍然保持著他們19世紀祖輩時代的簡樸民風的世外桃源。當地大部分的女孩子還穿著那個時代一直延續下來的花布裙子。St. Jacobs的農貿市場在和跳蚤市場附近已及整個安省都是小有名氣的,所以去感受古老民風的同時,還可以去逛逛傳統的加拿大農貿市場,買一些傳統的工藝品,真是一舉兩得。

十月節是巴伐利亞人在北美洲最盛大的節日。通常十月節為期數日,感恩節巡遊是安排在感恩節當日早上,從滑鐵盧市(Waterloo)的市中心Main Street開始。

哈尼族歡樂的十月節

十月節十月節
紅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它處在祖國西南邊陲。那裡甘庶、鳳梨滿山坡,香蕉、荔枝樹成林。去年,爸爸帶我回老家過哈尼族的十月節。我們乘車從城裡出發,車子順著彎曲的山路慢慢地行駛,兩邊是深山峽谷,不知爬了多少座山,繞了多少道嶺,才來到哈尼山寨。這裡的房屋比較低矮,建在山包的斜坡上,參差錯落,像波浪一樣。山腰梯田層層,果林一片。
十月節是哈尼族秋收後歡慶豐收的盛大節日,人們在這期間舉行鬥牛、摔跤、對山歌等活動。最有趣的就要數“打石子”了。回到老家第二天,我就目睹了這動人心弦的場面。
一條山溝隔開兩座青山,兩邊山坡上的村民,正在進行一場緊張而激烈的“戰鬥”。他們各以一片山坡為陣地,雙方都用鳥蛋大小的石子做“彈藥”,勇猛地“進攻”對方。小石子像雨點一樣落在對方人們的身上、頭上,有的人中“彈”了,驚叫著用雙手抱著頭,有的人轉過來用背抵擋。健壯的小伙子們往往不甘示弱,冒著“彈雨”撿回地上的石子再砸回去。一邊打,一邊大聲地吶喊,為自己壯膽助威。姑娘們則在後面為小伙子們準備“彈藥”。我看得傻了眼,爸爸解釋道:“這樣的‘戰鬥’要一直從早上打到太陽落山,在天黑之前是沒有一方撤出‘陣地’的。”爸爸接著又說:“你別以為這是兩個寨子在打‘冤家’,不是的,這是我們哈尼族慶祝豐收的一種形式。那些小石子你拋過來,我拋過去,打在人的頭上、身上,不會打傷人的。誰中的‘彈’多,明年就有好運臨頭,‘中彈’越多,象徵明年豐收的果實越多。如果哪方中途逃走,那將意味著來年不吉利。因此‘戰鬥’越激烈,人們越高興,就是有人不小心被石子打破了皮,流點,也不願退出‘戰鬥’,那樣會遭人嘲笑的。天黑以後,還要留下一些人來準備第二天的‘彈藥’。雙方男女青年在‘戰鬥’中成了最親熱的朋友,‘戰鬥’一結束,雙雙對對地約到林子裡去對山歌,跳舞,盡情的歡樂。”“真有意思!”聽著爸爸的介紹,我情不自禁地喊出聲來。
到老家的第三天,奶奶給我做了一頂哈尼人戴的“公雞帽”,帽子前面突起一片“雞冠”,真像一隻準備格鬥的公雞。帽沿上鑲著一塊塊亮晶晶的銀片,戴在頭上銀光閃閃,我對著鏡子照了照,可神氣了,蹦著跟堂哥哥去參加慶豐收的“戰鬥”去了。
我和一群孩子向山坡跑去。我正想撿石子拋過去,突然一顆小石子打在我的腦門上,劇烈的疼痛趕走了滿心的歡喜,我捂著頭,掛著淚珠回到爸爸身邊,剛要訴苦,爸爸卻笑吟吟地拉著我的手說:“傻孩子,這是我們哈尼人民大喜的日子,哪個興哭!”我抿著嘴笑了。爸爸又說:“你明年要交好運了。”
夜幕降臨了,哈尼寨卻歌聲不斷。

慕尼黑十月節

十月節十月節

德國慕尼黑舉辦的啤酒節(也被稱為“十月節”)

慕尼黑十月節的來源
據說十月節的前身來自於豐收的農夫,在出售農產品並從市集中購買了農產品之後,一年有這么一次飲酒狂歡的日子。
慕尼黑啤酒節的起源,則與一場浪漫的皇家世紀婚禮有關,據說在1810年10月12日這天,是巴伐利亞王國的王儲路德威希一世,迎娶來自北方的泰瑞莎公主的好日子,由於大批民眾湧入城中慶祝,當時正好是啤酒花收成的季節,皇室於是準備了流水席式的佳釀美食饗宴,招待賓客無限暢飲享用,並加上傳統歌舞的表演助興,連續數天數夜的吃喝狂歡慶祝方式,就成為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的傳統與特色,其實德文Oktoberfest正是10月節慶的意思,也因此百年來這項活動都是在9月與10月之間盛大舉行。慕尼黑啤酒節從開幕儀式就很有看頭,第一天早上由德國各邦以及其它團體所組成的代表隊伍,在慕尼黑市長的帶領下一起熱鬧遊行,身穿傳統服裝、打扮花枝招展的隊伍莫不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遊客的目光,而最後的目的地就是啤酒節會場泰瑞莎廣廣場(Theresienwiese),然後市長以撬開巨型的啤酒桶做為揭幕動作,四處快樂飛濺的啤酒泡沫,預告了一場瘋狂饗宴的來臨。
慕尼黑啤酒節是德國慕尼黑市的傳統民間節日。它開始於5月份,9月份的最後—個星期進入高潮,一直到10月末結束,因此也被稱為“十月節”。
第一個啤酒節;
歷史上第一個啤酒節在1810年舉行,為了祝賀巴伐利亞的皇太子路德維希(Ludwig)和勒吉(Therese)公主婚姻。慶祝活動10月12日開始,10月17日以一場賽馬結束。在以後的數年中,慶祝活動重複舉行,後來,慶祝活動的時間延長,開始時間也提前到9月了,這是因為這時天氣情況比較好。白天溫度適宜,夜晚訪客們能廣場上、帳篷外、花園中和大街上遊樂而不覺得寒冷。“十月節”在9月開始,皇太子妃的名字用來命名“十月節”的慶典廣場:勒基安維塞廣場(Theresienwiese)。
慕尼黑啤酒節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810年巴伐利亞加冕王子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於當年10月完婚,官方的慶祝活動持續了5天。人們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深受歡迎的活動便被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截至到2004年,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70屆。
慕尼黑的啤酒節(又稱“十月節”,Oktoberfest)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兩周,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2002年大約有六百萬人參加了啤酒節,許多其他城市也仿效慕尼黑舉辦“十月節”。
活動一共舉行16天,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為止,舉行的地點是一個叫做"Theresienwiese"的地方,巴伐利亞方言簡稱為"Wiesen"(意為牧場)。為了這個活動專門釀製的一種啤酒叫做Wiesenbier,注意不要和M?rzen混淆,比一般的啤酒顏色更深,酒勁兒也更大,上酒的時候用的是一種叫做“Ma?”的容量一升的大酒杯,現場搭建起容納3000到一萬人的大帳篷,只有慕尼黑當地的酒商才被允許在裡邊提供這種酒。酒客們也消耗掉大量的食物,大多是傳統的家常小吃如香腸、烤小雞泡菜和烤牛尾等。

泰歷十月節

泰歷十月節大約在每年的9底、10舉行。泰國民眾慶祝這個節日,主要是向逝去的先人報功,並拜謝先祖的恩澤。
節日期間,各種各樣的花車表演把人們帶入到狂歡中來,也讓各國遊客欣賞到了泰國的風土人情。
泰歷十月節一般持續15除了花車遊行、歌舞表演外,節日期間,還會有傳統皮影戲展示、藝術展、選美競賽、美食品嘗等。

彝族民族節日

節日時間具體形式
插花節農曆二月初八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所特有的傳統節白。
二月八年節農曆二月初八雲南省哀牢山區彝族人民的年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跳公節農曆四月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彝族村寨的傳統節日。
蕎年節農曆四月第一個屬龍日“蕎年節”即為楚雄境內直苴、么苴地、白芝姑、薄片乍、阿里地、涼山箐一帶彝族獨特的節日之一。
蕎菜節農曆四月一個屬的吉日蕎菜節是花倮人自己獨特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如同過春節。
湯牛節夏曆四月初十和七月十七日廣西彝族每年特有節日。
洗泥節夏曆五月二十五日貴州彝族特有節日。
跳歌節夏曆六月每年夏曆六月滿山遍野的楊梅成熟後,附近彝族民眾,尤其是青年男女匯集到楊梅街歡度一年一度的“跳歌節”。
火把節夏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節日那天彝族男女都穿盛裝;盡情跳舞唱歌,還燃火把舉行摔跤、鬥牛等遊樂,雲南武定和祿勸等地,人們在這天要舉行賽馬、打鞦韆、射箭等活動,並插火把于田埂之上,青年男女歌舞達旦。
摸奶節農曆的七月十四、十五、十六彝族的摸奶節是舉辦在楚雄州雙柏縣鄂嘉鎮,節日期間,四方民眾從各地趕來,在小鎮上唱3天、跳3夜,伴著三弦彈奏,萬人同樂。
豐收節夏曆十月初一彝族人民為了慶祝豐收而設立的節日
十月節農曆十月至十一月彝族除了同漢族一樣稱除夕為過年外,北部方言彝族民間還有一個過年日,稱為"十月年",也稱過小年。
彝族年沒有固定、統一的時間,多數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彝族年,彝語稱為“庫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親友團聚相互走訪的節日。
密枝節夏曆十二月初十雲南路南圭山彌勒西山等地彝族,“密枝”系當地各村寨一片茂盛的樹林,為人們崇拜的神樹。
賽裝節農曆正月十五所謂賽裝節,就是服裝、服飾大比賽的日子。
虎神節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是彝族虎圖騰崇拜的典型表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