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物流信息網路系統的概述物流信息網路系統是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結合為基礎,以物流活動一體化管理為目的,由~系列互相連線的鏈和點組成的組織或系統,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儲、傳遞等活動。鏈是指利用通信技術對物流信息進行傳遞的方法,點是指利用計算機對物流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和存儲的場所。鏈和點有機結合,促使信息的可得性、精確性、及時性、異常性和靈活性相互交叉融合。
組成

角度
物流信息資源悶絡系統,區域物流信息網路系統組成與框架模型區域物流信息網路系統要從一個區域的角度考慮,可以從區域物流信息系統和區域物流信息平台兩個方面考慮。區域物流信息系統包括該區域內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系統和工商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物流信息系統模組,以及相關行業及政府管理部門的信息系統,包括交通、規劃、工商、稅務、金融、保險、海關等行業及管理部門信息系統。這些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信息系統,以統一的格式定時向區域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相關的物流信息、資料數據、基礎報表等,經物流信息平台處理後形成共享信息,被其他企業、部門或者個體用戶獲取並加以利用,最終通過市場活動實現共享物流信息的經濟價值。
現狀
中國區域物流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區域戰略格局對物流整體發展形成影響
中央提出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戰略,首次將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完整地闡述了四大區域的戰略布局,完成了中國區域經濟的巨觀布局,具有很強的與各區域經濟發展特徵相聯繫的一體性。對物流發展格局的影響在於,物流系統要支持四大區域的建設和發展,必須在完善區域之間的通道化物流網路系統,以及區域內部的物流基礎設施系統的基礎上,形成區域網路化物流服務格局,以便不斷降低區域之間及區域內部的經濟要素流動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動效率,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2005年國家啟動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如北煤南運通道建設、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東西和南北幹線高速公路的連通、沿海港口大型礦石與原油等碼頭的建設,均體現了這種區域物流發展態勢,並將長期影響中國整體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和服務組織的發展。特別是9+2泛珠江三角洲跨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的啟動,體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要求,2005年在“9+2”範圍內制定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將更進一步推進物流整體發展格局的形成。
不同區域的發展定位對物流服務功能產生影響
四大區域不僅僅是過去意義上的概念的明確,而是根據各自的條件和潛力提出了定位要求。西部要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東北地區要在改革開放中實現振興,中部地區要在發揮承東啟西和產業發展優勢中崛起,東部地區要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於西部物流而言,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能力的基礎是與中部、東部聯繫的運輸通道的建設,以及西部內部完善的物流基礎網路系統的建設,2005年這方面的建設成就較為突出,這種提高西部與經濟發達地區聯繫的物流功能建設,改善了投資環境和基本條件;對於東北地區物流發展,以大連為中心的東北亞航運中心的建設加快,在運輸通道和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建設的支持下,物流服務功能不斷改善,為深化改革和開放市場奠定物流服務系統功能基礎創造了基礎條件;2005年,中部地區更重視運輸樞紐和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的建設,努力提升物流組織與輻射能力,再配合一些區域性物流服務企業的引進和發展,物流服務系統正在構建承東啟西的基礎橋樑;東部沿海發達的出口加工工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催生了港口向大型化發展,以及以港口為依託的外貿物流組織服務的創新,突出的是保稅物流園區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建設和快速發展,為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物流服務基礎。
發展
區域發展重點的不同使得物流發展重點發生變化
首先,針對西部地區資源豐富,而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業發展不足的問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在此背景下,物流的發展重點就是資源開發物流環境建設,提高資源的輻射半徑,並為高

城鎮化健康發展使物流系統發展向高效率演進
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經階段,以“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為城鎮化發展戰略,要促進城鎮建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要加強城市群內部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更好地發揮城市群的集聚和擴散效應,及其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必須提高城市物流效率。2005年,城市群交通運輸系統建設與發展思路的確立,對城市物流系統向高效率方向發展創造了條件。首先是以中心城市為依託的1-3小時交通圈的建設,加快了城市群交通的一體化步伐,大大提升了城市物流效率;其次是城際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啟動,為快速物流發展創造了空間;三是城市間運輸通道建設進入實施階段,為城市間物流組織分工營造了布局條件。
區域政策導向更貼近支持區域經濟發展轉變
國家新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實施的政策思路是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在經濟政策、資金投入、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而且,強調了保持東部地區發展是支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按照這種政策導向,中國區域物流的發展將逐步擺脫過去盲目的“跟風”發展模式,將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系統的建設上,沿著上述四個方面有序地進行,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將更加緊密貼近。2005年,中國四大不同區域的物流發展特點存在差異和不同,也證明了這種發展態勢的逐步建立。
物流術語(四)
人和物的流動是社會和經營中最重要的活動物流問題,不只是經濟性質的問題。它還與自然環境、居住環境、城市環境有關,這也是物流必須肩負的責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