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文女中

匯文女中

北京匯文中學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培新街6號,始建於1871年,是首都百年名校。

基本信息

簡介

匯文中學匯文中學
北京匯文中學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培新街6號,始建於1871年,是首都百年名校。學校2005年起恢復國中部,現為包括高中部、國中部以及國際部在內的完全中學。136年的辦學實踐中,匯文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積澱和歷史傳統,培養出以彭雪楓、張克俠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以王大珩、王忠誠、林同炎等二十多位院士為代表的著名科學家。在新中國建立後歷次市級重點中學的評審中,匯文均名列其中。2001年,匯文中學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校。
學校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重在發展”,強調學校教育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學校教育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匯文中學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具備融匯整合能力的國家棟樑之材。
學校擁有一支具備較高學歷層次、敬業精神和學術水平的教師隊伍,把教會學生做人放在第一位,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發展特長”為教學工作方針,歷年學科競賽獲獎人數,升入清華、北大人數和高考重點率均名列北京市前列。各項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形成了“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寬鬆開放育人”的辦學特色。
北京匯文中學站在教育面向世界的高度,積極推動中西文化交融,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是基礎教育界最早的對外交流視窗學校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俱樂部在中國的第一個基層單位,學校與法國、德國、丹麥、瑞典、韓國、日本、美國,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十餘所學校建立友好交流關係,每年有數百名師生參加互訪活動。
學校也是北京市首批可招收外籍學生學校之一,從1994年成立北京匯文語言文化學校至今,陸續接待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期、短期學習者四千餘人,目前在讀外籍學生有二百多人,國際部高考成績長期穩居我國基礎教育對外辦學領域第一名。
匯文中學中國部設有初高中5個年級(國中部2005年起招生,現有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共40個教學班。學校硬體完善,水平一流。校園面積53128平方米,建築面積58127.69平方米,體育場面積21123平方米,體育館使用面積8766.92平方米。是內四城區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中學。學校現有各種專用教室29個,普通教室62個,專用教室13個,實驗室14個。學校圖書館(室)藏書總量12萬冊,各類報紙37種,各種雜誌232種。2006年,學校獲北京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北京市基礎教育研究先進學校、北京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北京是綠化美化先進單位等榮譽
從“八五”以來,匯文中學的幹部和教師積極參加國家、市、區各級科研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匯文中學學生在全國、市、區各級各類競賽中每年都有上百人次獲獎,全面展示了匯文人的素質與風采。
匯文中學百餘年的歷史,是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奮爭史、愛國史、育人史。在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匯文中學全體師生在社會各界的傾力支持下,正在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鬥志,與時俱進,為將匯文打造成為全國著名教育品牌而努力。

歷史沿革

匯文中學舊照匯文中學舊照

1871年
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設立教堂時附設的“蒙學館”,授以“四書”、“聖經”。
1884年
更名為“懷裡書院”,設有博學、備學、成美、蒙學諸館。
1888年
增設大學部,名為“匯文書院”,擴設了文、理、神、醫、藝術等科。
1902年
校址設在崇文門內船板胡同。
1904年
改校名為“匯文大學堂” 。
1912年
民國初建又改名為“匯文大學校”。
1918年
“匯文大學校”大學部與通州協和大學和華北協和女子大學合併為“燕京大學”。遷至海淀區今北京大學校址;原校址留下大學預科和中學兩部,定名為“匯文學校”,蔡元培先生曾親自為匯文學校題寫校名和校訓。
1926年3月
留美歸國的愛國民主教育家高鳳山博士出任匯文第十任校長(匯文中學第一任中國校長)。
1927年6月
呈準教育部備案,開創了教會學校在中國備案的先例。後遵部令改名為“京師私立匯文中學”。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北京淪陷,學校被改名為“北平市立第九中學”。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改名為“北平私立匯文中學”。
1952年9月
私立匯文中學由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成為公立學校,更名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學”。
1960年
因建設北京火車站,校址遷至崇文區培新街6號,並在這一年被選定為北京十所重點中學之一。
1989年
經北京市政府的批准,校名恢復為北京匯文中學。
2001年
匯文中學被評為北京市首批示範高中。

職能部門

行政辦公室:
主要職能:在校行政會的領導下,負責學校日常的外事、人事、保衛、檔案管理、行政辦公等事務工作,負責學校與外界部門、友好單位、新聞媒體的溝通工作。主要職能是促進教職工與領導的溝通,保障學校正常工作和活動的開展。
辦公地點:教學樓104室
德育處:
主要職能:德育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和具體管理部門,也是學校一線教育工作的服務部門。在德育副校長的領導下,開展學生的德育工作,指導年級組長、班主任開展工作,指導、協助學生組織開展各項工作和活動,指導、協助家長委員會開展相關活動。配合學校其他相關部門工作。
辦公地點:教學樓301室
教務處:
主要職能:教務處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和具體管理部門,也是學校一線教學的服務部門。是學校教學指導思想、發展戰略、相關工作方針的具體落實機構。在教學副校長的領導下,落實學校的教學計畫,組織開展教學工作,開展對下屬機構的管理和指導工作,負責教學後勤保障工作,配合學校其他相關部門工作。
辦公地點:教學樓102室
總務處:
主要職能:總務處是在校黨總支和校行政會的領導下,分管全校總務後勤工作,為教育、教學、科研和全校師生員工生活服務的行政職能部門。負責管理學校的校產,維護學校設備,為確保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支持,提供服務性工作。
辦公地點:教學樓137室

大事記

匯文中學匯文中學

1871年
基督教美以美會在北京崇文門內設立教堂,並附設一所蒙學館,教授“聖經”、“四書”,學生四名。
1885年
隨著學生的增加,在蒙學館的基礎上成立了“懷理書院”,設有博學、備學、成美、蒙學諸館,一切重要課程,多用英文教授。
1888年
成立大學,更名為“匯文書院”,取“融匯中西文化精華”之意。分設文、理、神、醫、藝術等科。
1890年
美國善士十二人,在美國紐約開會,決定學校在美國立案,特別推舉留華數人,組織本校董事會。
1900年
匯文書院被燒。
1902年
美國教會又在崇文門內船板胡同內擴大校址一頃多地,重新修復校舍。
1904年
建築安德堂,用做講堂。取名安德,以紀念前校長李安德博士。
1905年
學校按部章更名為“北京匯文大學堂”。美國厚德先生捐築樓房一座,用做學生宿舍,取名“厚德齋”。
1912年
民國元年,學校更名為“匯文大學校”,規模、設備更加完美。
1913年
美國高林先生捐築樓房一座,用做學生宿舍,取名“高林齋”。
1914年
董事會動議合組大學。
1918年
匯文大學部與華北協和大學合併,定名為“燕京大學”,原址留為大學預科及中學二部,定名為“匯文學校”。
1919年
學校進步學生高舉校旗,率先到達天安門廣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
1926年
3月,按教育部規章,學校正式交於華人主辦,留美歸國的愛國民主教育家高鳳山博士高鳳山博士出任校長,學校改組完畢,一切職員均以華人為主體,組織與課程均適合時代教育的趨勢。
3月18日,在“三·一八慘案”中,學生唐耀昆、謝戡壯烈犧牲。
11月,匯文中學地下黨支部在鬥爭中誕生。彭雪楓烈士任當時黨支部負責人。
1927年
4月,校名改為“京師私立匯文學校”;學校以“智仁勇”為校訓,後1929年蔡元培先生曾為之題釋,內容為:“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並以此書贈匯文中學。高鳳山校長提出“全人教育”思想,為匯文百年發展奠定了基礎。將“聖經”課由必修課改為選修課,進而廢除。並確立校標和校旗。
1928年
北伐,學校改名為“北平私立匯文學校”。秋,國中學生全體編為童子軍。
1932年
建立秘密組織“社會科學聯盟”,建立共青團組織。
1946年
2月,高鳳山博士重新主持校政。
1952年
9月,私立匯文中學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改名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學。高鳳山校長仍繼任原職。
12月7日,二十六中黨支部正式成立。
1954年
校團委和學生會請“中國保爾”吳運鐸同志給全校同學作報告,他用七個小時講了《把一切獻給黨》的全部內容。爭創英雄班的活動開展起來。
1956年
學校被定為北京市十所重點校之一。
1959年
因建北京火車站,二十六中自崇文門內船板胡同遷至崇文門培新街6號建新址。
1970年
本校被確定為對外開放視窗校。
1978年
二十六中被定為北京市重點學校之一。
1983年
王力今同志任二十六中校長。學校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1984年
9月9日,學校落成革命烈士紀念碑和彭雪楓烈士石雕像。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群同志題寫碑文“懷念我們的革命先烈”,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同志題寫碑文“彭雪楓同志永垂不朽”。
1985年
4月6日,成立聯合國教科文二十六中俱樂部。
1987年
學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頒發的“霍英東發展體育基金會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獎”。
1989年
4月,北京二十六中恢復“北京匯文中學”校名。
1992年
8月31日,在匯文中學會議室召開首次北京匯文中學董事會會議。
1993年
我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運動會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1994年
3名外國留學生進入我校學習中文,我校開始涉外辦學。
1996年
被評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先進俱樂部。
1997年
3月18日,我校被崇文區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月,匯文語言文化學校經北京市教委、僑辦和公安局批准正式命名成立。
學校確立新時期辦學思想“以人為本,重在發展”。
1998年
4月27日,世界教科文組織俱樂部最高級別會議——執行理事會開幕式在我校實驗樓報告廳隆重舉行。
7月,我校實行建制改革,取消國中,正式成為了一所北京市重點高中校;在匯文校友會籌辦的民辦公助國中校——“文匯中學”,試辦一年後定名為“北京文匯中學(北京匯文中學分校)”。經市、區教委社辦科批准,我校正式成立“北京匯文中學培訓部”。
11月15日,我校天文台正式落成。
1999年
5月,市、區政府批准我校81畝校園擴建總體規劃。
8月,我校完成實驗樓生物標本廊和教學樓天象廳的建設。
2001年
匯文中學正式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校。

校訓

1927年,匯文以“智仁勇”作為校訓,1929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中庸》原句“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題釋之,並以此書贈匯文學校

傳統理念

愛國重德——
愛國主義是匯文的一大優良傳統。多年來學校結合重大歷史事件、革命紀念日、重要社會活動和國家大事,經常組織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愛國士義教育活動;同時,每年要接待上千人來校參觀、學習或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傳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走進匯文校園,瞻仰綠蔭叢中的“革命英烈火炬紀念碑”、“三·一八為國死義唐謝二君紀念碑”、“彭雪楓將軍塑像”等;參觀校史展覽觀看匯文師生當年參加”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抗美援朝運動等珍貴的歷史照片,靜聽“五月的鮮花”(這首抗日時期在全國傳唱的著名歌曲的曲作者是愛國音樂家、匯文中學數學特級教師閏述詩)那激昂的歌聲樂曲,聆聽講述匯文眾多校友為國為民奉獻熱血、生命、智慧和才能的感人事跡,都會使人充滿一種愛國的激情。主題班會活動更是經常地舉行。百餘年來,歷史形成的匯文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正在一代代匯文學子身上不斷地得到繼承和發揚。1997年匯文中學已被確定為“北京崇文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是這種傳統的力量,與祖國共榮恥的過程,已經將愛國情懷深深的埋在了匯文人的心中,引領著匯文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勇做棟樑
民主求實——
西式教育背景的起源使得匯文在中國民主化的進程中更早更深入地領會到民主對於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在匯文的發展史中,民主始終是貫穿匯文各項工作的主線之一。在匯文,學校的各項制度為領導、教師和學生創造了充分發揮權利的空間,儘可能地參與學校各項工作的決策一直是匯文人秉承的優良傳統。如匯文50年代的天文小組全國剛剛解放,百廢待興,在黨的“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下,匯文成立了天文小組,都是由同學們自發組織的,當時學校從校長、教導主任到所有教師,都特別積極熱情地扶持小組的活動。天文小組活動有聲有色,由原來的三十人發展到百餘人,雖然組裡成員來自不同的年級,但仍然堅持“能者為師”互相學習。作為一個集體,天文小組壽命多年不衰,成為當時國內有名的課外科技活動小組。這和匯文一直秉承民主求實的優良傳統是分不開的。
尊師愛校——
尊師愛校是匯文中學的又一優良傳統,它使這所百年名校顯示出了極強的凝聚力。尊師愛校現已成為匯文每一位在校學生的行為準則之一,其表現已溶入於點點滴滴,在匯文隨時處處可見;而畢業的校友更是時時不忘回報母校,老校友美籍華人、著名的預應力物理學家林同炎、香港中策集團董事長著名的企業家黃鴻年主動捐助母校的建設與發展就是極生動的一例。五年次的匯文校慶活動日,數千校友返校同慶盡抒尊師愛校拳拳之情,更是極其令人感奮。“今日我為匯文而自豪,明日匯文為我而驕傲”這久已成為匯文學子共同的心聲。
嚴謹治學——
匯文辦學一貫講求務真求實,治校、治教、治學崇尚尊重科學、嚴謹不苟,主張教學相長、學以致用。於是,久而便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匯文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有一整套的規章制度和管理工作程式及要求,選聘教師、考核工作極為嚴格。學校重視教育科研,經常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研討活動,注意總結、宣傳、推廣優秀教師的經驗成果;重視教師的師德建設和業務進修學習,以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和水平。學校在各個歷史時期可謂名師選出,解放以前的名師,如於一峰,張佩瑚、李戲魚、高慶恩、閆宅仁、董壽彭、崔文治等;解放以後的名師,如閆述詩(數學特級教師)、高文會(化學特級教師)、裴新生(地理特級教師)、楊鵬聲(體育特級教師)、胡云琬(政治特級教師)、鄭孫平(化學特級教師)等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這些學博業精、德高望重的名師的影響帶動下,匯文的中青年教師骨幹不斷大批地湧現,多年來學校一直保持整體師資隊伍的高水平,這正是匯文長年獲取教育教學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融匯發展——
融匯中西文化之精華謂之匯文,博採眾多文化之長,匯聚一切有利於推動匯文發展的力量創造性地為我所用,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我們始終追求著穩健的發展,追求著匯文與社會共同的發展,使匯文的發展成為融匯式的發展。如:著名的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法家、文物鑑定家啟功先生,幼承家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古典文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歷史學、文獻學、版本目錄學、宗教學,也都有廣泛的涉獵與研究。啟功先生學問博大精深,常自戲為“雜貨鋪”,實則是博學多聞,而且打通各學科的界限,成為一名通學博儒。正是這種博採眾多文化之長為我所用的“融匯”的力量,承於古,創與今,造就了匯文歷史上一批又一批匯文人的傳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