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秦漢之前,古人認為泰山為“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對之特別崇拜畏敬,謂泰山之神即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是我國民眾普遍信奉的神通廣大的一位尊神,神之來歷據東方朔撰《神異經》所言:盤古終世之時,其子名赫天氏。時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於此時代代相傳,故其山後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長名金輪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彌輪仙女。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入腹,覺而有娠。生二子,長回金蟬氏,後稱東華帝君;次子金虹氏。後稱東嶽帝君。
金虹氏積德之初,因在長白山中佑民有功,伏費氏時即被封為太歲,掌天仙六籍,遂以歲為姓,以崇為名,先被尊稱為太華真人,彌輪夫人乃水一天尊之女。據說神農時,泰山神被賜天符都官,名號府君,後至堯、舜、禹、場周秦漢魏之世,也一直都在天都府君之位。
來歷假說
東嶽指的是今山東省的泰山。東嶽大帝就是泰山神。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東嶽大帝是盤古氏九世苗裔金輪王少海氏與妻彌綸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金虹氏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羲氏時封為太歲。至神農朝,賜天符都官,號名府君。漢明帝時,封為泰山元帥。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東嶽為「神岳天中王」。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又尊為「天齊君」。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加封「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詔封東嶽天齊仁聖王,四年又尊為帝,稱「東嶽天齊仁聖帝」。對泰山神之祭祀和崇奉,自上古三代就有。三代民居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故天子「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其中五嶽之長就是泰山,泰山被尊稱為岱宗。
《風俗通義》引孔子語稱,「封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七十有二」,當指王者功成封禪,以告天地的意思。漢魏以後,道教沿襲古制,奉祀東嶽大帝。
《西遊記》中所謂孫行者的好朋友——“東嶽天齊”,指的是泰山主君東嶽大帝。
關於 泰山 神 東嶽 大帝的來歷,眾說紛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黃飛虎說
《封神演義》中東嶽大帝及其子炳靈公,為泰山之神,神位來源很早。即炳靈公封號,亦在宋代。但本書行世後,一般信奉的人,卻認為東嶽大帝是黃飛虎,炳靈公是黃天化。
《封神演義》中商朝末年,紂王受妲己蠱惑,荒淫殘暴,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連黃飛虎的妻子也不放過。黃飛虎之妻為保貞節自殺身亡。黃飛虎的妹妹是紂王的妃子,在痛斥紂王之後被摔下摘星樓而亡。黃飛虎身負家仇,和老父、二弟、三子、四友帶一千家將反出五關,投奔周武王,被封為開國武成王,一起討伐昏庸暴虐的紂王。在興周滅商的戰爭中,黃飛虎戰死於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周武王評價黃飛虎“威行天下,義重四方,施恩積德,人人敬仰,真忠良君子”。姜子牙特封黃飛虎為五嶽之首、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總管人間吉凶禍福。但這只是限於封神演義有這種說法。
太昊說
道經《洞淵集》云:“太昊為青帝,治東岱,主萬物發生。”《枕中記》亦云:“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顓頊氏為黑帝,治太恆山;祝融氏為赤帝,治衡霍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陰山。”
金虹氏說
《神異經》稱:“昔盤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輪王。金輪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彌輪仙女也。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覺而有娠,生二子,長曰金蟬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東嶽帝也。”《東嶽大帝本紀》、《歷代神仙通鑑》亦持此說。
據東方朔撰《神異經》所言:盤古終世之時,其子名赫天氏。時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於此時代代相傳,故其山後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長名金輪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彌輪仙女。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入腹,覺而有娠。生二子,長回金蟬氏,後稱東華帝君;次子金虹氏,後稱東嶽帝君。
盤古化身說
《述異記》言:“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秦漢間俗說:盤古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五運歷年記》也稱:“首生盤古,垂死化身……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
上清真人說
《文獻通考郊社》中說:“五嶽皆有洞府,上清真人降任其職。”
山圖公子說
唐代道士司馬承禎撰《天地宮府圖》列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三十六小洞天,第二東嶽泰山洞。周圍一千里,名“蓬玄洞天”,由山圖公子治理。
天帝之孫說
《孝經援神契》謂:“泰山,一曰天孫,言天帝之孫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也說,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
相關傳說
根據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秦漢以降,泰山神的影響逐漸滲透社會各階層,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於是泰山神作為陰陽交代,萬物之始的神靈,在保國安民、太平長壽的基礎上引伸為可以召人魂魄、統攝鬼魂的冥間之主。隨著泰山神影響的擴大,其信仰向四周擴散開來,在全國各地幾乎都建有規模不等的東嶽廟,反映了泰山神--東嶽大帝在中國傳統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歷代帝王對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為“天齊王”,宋代晉為“仁聖天齊王”、“天齊仁聖帝”,元代加封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代又恢復為東嶽泰山神。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泰山神的生日,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來此焚香祭拜,以示慶賀。
岱廟,是泰山神的廟,是全國各地東嶽廟的祖廟。它是封建社會中供奉泰山神.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現岱廟天貺殿內供奉東嶽泰山之神。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泰山君、五嶽君,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
傳說,東嶽大帝為盤古第五代孫和72司掌管者。
除了佛、道兩教的造神宣傳有著密切的關係外,泰山神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和原始山林崇拜有關。大約在商周泰山神就已是一個完整的神,到了唐宋以後因受到歷代皇帝的不斷加封和道經的竭力宣揚,廟宇遍及全國。唐明皇封之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規定近山10里不準砍柴。
明清以來對東嶽大帝的身世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東方朔在《神異經》所說的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金虹氏,這一說法被道教承認並載入道經中。另一種是《封神演義》中的黃飛虎。自從把東嶽大帝人間官府化以後說他是主宰地曹18層地獄及世人生死貴賤,已是帝制一級。因此,道家認為它設定了72司,分別負責管理各項事務,猶如今天的“部、委、辦”。宋末年間修建的北京東嶽廟,是當時北京有名的大廟之一,廟的東西兩廊下,就修建有72司,如“速報司”、“福壽司”等,包拯和岳飛等是他的“司長”。
東嶽大帝在全國各地都有廟宇,其中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湖北·湖南·河北·江蘇·以及南方沿海地帶較多,一般東嶽大帝塑像都是和帝王一樣造型,一般造型都是頭戴紫金冠(類似於玉皇大帝一樣的帽子),手拿笏板(上面描繪又七星連珠的圖案),身穿黃色龍袍服裝,上面繪製有龍騰·七彩雲·潮水等圖案,威風凜凜,居高臨下的造型一般在廟殿中央,身邊一般配有伺候人員塑像,分別為金童玉女,兩邊站班神像也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手執寶劍和銀槍。
傳說東嶽大帝各地眾說紛紜,話說東嶽大帝為泰山爺,他掌管著天下365路諸神,是陰曹地府十殿閻君和十八層地獄的主宰者,有些地方人們死了之後還要去東嶽麵點名一說(意思是去陰曹地府報名一樣)。
典故
在我們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中,一直都認為泰山是管轄鬼魂的 地方。《三國志·管鉻傳》記有管路和兄弟所言:“但恐至泰山治鬼, 不得治生人。”《後漢書·烏桓傳》》說:其俗謂人死,則神遊赤山, 如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後漢書·方技傳》則載:“許峻自雲,嘗篤病,三年不愈,乃謁泰山請命。”劉恢鵬五官中郎將詩》雲。“常恐游岱宗,不復見故人。”應球百一詩云:“年命在桑榆,東嶽與我期。”《古樂府》亦有詩曰:“齊度游四方,各系泰山錄。人間樂未央,忽然歸東嶽。”《三教搜神大全》則說:“漢明帝時,封泰山神為泰山元帥,掌人間居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所以《岱史》引道經言:“五嶽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屬。岱(泰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職、生死、貴賤等事。”《風俗通義·正失》亦載:“岱宗上有金崔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五嶽記》則 稱“東嶽泰山神天齊王,領他官仙女九萬人。”
泰山治鬼魂之說,漢魏間已經盛行。但《日知錄》說:“考泰山之故,仙論起於周末,鬼論起於漢末。”這種結論一定是有所據的。《茶香室叢鈔》引《封禪書》內容,終於將神仙、鬼魂統一於泰山神的管轄之下:“泰山有天主地主之詞,其義即緣封禪而起。王者於此報天放有天主打,王者於此報地,故有地主調。死者魂歸泰山,即歸於地主耳。”這使泰山神終於有了雙重的神性職能。
我國歷史上的歷代帝王,從秦始皇到清乾隆帝,都曾接撞到泰山進行過封禪祭掃活動。所謂泰山封禪,據《茶香室叢鈔》引《史記正義》云:“泰山上築上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神道屬天,王者即封泰山以報天,則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屬地,王者既禪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諸山以報地,則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請山有鬼道矣。”這種官把泰山的歷史十分悠久。
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前二年(前219),就率群臣東封泰山,在岱頂刻石頌德而歸。始皇逝世次年(前209),其少子胡亥即效法乃父再登泰山,並在始皇帝刻石之碑陰,又到其詔書,極力頌揚始皇創世立業之功德。這種隆重的封禪儀式的目的,就是告成於天,借泰山向天下誇耀自己的事業中文治武功的功業。但有唐以來的封禪泰山,給泰山加以至尊至貴的尊號,則有借泰山之威勢而求庇佑之念意。
據文獻記載,武后垂拱二年(686)七月初一日封東嶽為“‘神岳天中王”;萬歲通天元年(696)四月初一日又尊封為“天齊君”。唐開元十三年(725)玄宗皇帝加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7)十月十五日,沼封為“東嶽天齊仁聖王”。祥符四年(1011)加封尊號為“東嶽天齊仁聖帝”。元世祖、明太祖對泰山之神,也都相繼敕贈了較高的封號以榮神之威勢。
在山東泰山腳下泰安市,有專門祭把東嶽大帝的場所“岱廟”。
東嶽大帝本來只是在岱泰山受祭掃,由於歷帝王推崇封禪,全國各地禮敬東嶽大帝亦蔚然成風。舊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大帝的神誕,廟觀中祭把,祝禱的活動十分隆重,其香火之旺盛,幾遍於全國各地。
炳靈公傳說是東嶽大帝的第三子,唐以前傳為惡人形象,騎從華麗,懺若峰王,“魯人畏敬,過於天齊”。後唐長興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進藥,小康,應增之請,封泰山郎為“威雄將軍”。宋大中祥符七年,沼封為“炳靈公”。後來吳地有以炳靈公為火神之祖者。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數龕,其中就供奉有東嶽大帝,淑明皇后和炳靈太子的神像,鐫刻十分精美。
聖誕
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紀念東嶽大帝的誕辰。
自宋朝始,每年此時立泰山廟會, 以祭東嶽大帝。地點在東嶽廟即岱廟。除祭祈活動外,增加了經濟活動,服務於八方朝拜者。東嶽大帝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 出生大權的。紀念他的目的是祈求他在人死後早放靈魂,投生轉世。遊行時除抬東嶽大帝塑像外,還用人裝扮成各種傳說中的鬼神形象,組成宗教遊行隊伍,到大街小巷遊行。善男信女向遊行隊伍燒紙錢、點香燭、叩頭,以祈求大帝保佑冥間親屬免受折磨。泰山以外,以北京東嶽廟最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舉行祭岱儀式的場所。
明田汝成《熙朝樂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傳為東嶽齊天聖帝生辰,杭州行宮凡五處,而在吳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賽拈香,或奠獻花果,或誦經上壽,或枷鎖伏罪。鐘鼓法音,嘈振竟日。”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云:“(順天府宛平縣)城東有古廟,祀東嶽神,規模宏廣,神像華麗。國朝歲時敕修,
編有廟戶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為(神)降生之辰,設有國醮,費幾百金。民間每年各隨其地預集近鄰為香會,月斂錢若干,掌之會頭。至是盛設鼓樂幡幢,頭戴方寸紙,名甲馬,群迎以往,婦女會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聲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廟。”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天齊仁聖帝誕辰。
東嶽寶誥及註解
志心皈命禮。
太一混元之炁,虛空無極之尊。稟日月之元精,初成胎息;受乾坤之正炁,乃賦真形。膺上皇榮賜,作五嶽綱維。判死書生,削災退厄。輪迴造化,天地寬厚。大悲大願,至聖至慈。掌管人道,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太靈蒼廣,司命真君,威權自在天尊。
志心稱念威權自在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東嶽大帝寶誥(1)志心皈命禮。赫赫玄英之祖,金輪少海之宗(2)。彌仙母夢日光生,紫府聖人東華弟(3)。昔建功於長白,始受封於羲皇(4)。初號泰華真人,漢明泰山元帥(5)。唐會崇恩聖帝,聖朝敕字上主(6)。位鎮坤維,功參乾造。仁以德仁,回陽手於掌上(7)。聖心益聖,麗日月於天中。五嶽稱讚於東方,三界獨尊於中界(8)。仰奉行於大道,俯糾察於陰司(9)。掌人間善惡之權,字天下死生之柄(10)。懲奸惡而獄分三十六署,司吉凶而案判七十二曹(11),行善者注生天堂,沉迷者尋聲救度(12)。示慈尊垂慈之相,開眾生生化之門(13)。福與天齊,功高無量,大悲大願,大聖大慈(14),中界至尊、東嶽聖帝、慈光救苦威權自在天尊(15)。
【註解】:
(1)東嶽大帝寶誥:東嶽大帝,泰山神。道教認為東方五行屬木,木主生髮。東嶽大帝主管世間一切動物、植物與人的出生大權。而泰山神作為陰陽交替,萬物之始的神靈,在護國安民、太平長壽的基礎上也引伸為統攝萬靈魂魄的冥間之主。其原型為太昊。道經《洞淵集》云:“太昊為青帝,治東岱,主萬物發生”。寶誥,用於褒揚。
(2)赫赫玄英之祖,金輪少海之宗:赫赫,道教認為,盤古有子名赫天氏,為東嶽大帝之祖。玄英,玄者,黑色也,此指冬季。道教以青陽、朱明、白藏、玄英喻春夏秋冬。金輪,赫天氏後裔長兄名曰金輪王。少海,金輪王之弟名曰少海氏。
(3)彌仙母夢日光生,紫府聖人東華弟:彌仙母,彌綸仙女,少海氏之妻。彌輪仙女夢吞二日入腹而有娠。生二子,長子金蟬氏,稱東華帝君;次子金虹氏。稱東嶽大帝。
(4)昔建功於長白,始受封於羲皇:東嶽大帝修行之初,因於長白山中佑民有功,伏羲時期曾被封為太歲神。
(5)初號泰華真人,漢明泰山元帥:東嶽大帝以歲為姓,以崇為名,被尊稱為泰華真人。漢明帝時期,被封為泰山元帥。
(6)唐會崇恩聖帝,聖朝敕字上主:唐代加封為崇恩聖帝。敕字,帝王詔書命令。可見東嶽大帝為歷代帝王所尊崇。
(7)位鎮坤維,功參乾造。仁以德仁,回陽手於於掌上:回陽,使衰微的陽氣復甦。
(8)聖心益聖,麗日月於天中。五嶽稱讚於東方,三界獨尊於中界:中界,東嶽大帝處於三界交界處,對應上界天界,下界鬼界。此句言東嶽大帝之功德。
(9)仰奉行於大道,俯糾察於陰司:此句言明東嶽大帝為陰曹之主。
(10)掌人間善惡之權,字天下死生之柄:此句言東嶽大帝之職能。
(11)懲奸惡而獄分三十六署,司吉凶而案判七十二曹:此句言東嶽大帝下轄地府之機構,負責糾察人間善惡,以掌速報司為首共七十二司。
(12)行善者注生天堂,沉迷者尋聲救度:此句言明道教承負報應觀。
(13)示慈尊垂慈之相,開眾生生化之門:此句可見東嶽大帝之慈悲心。
(14)福與天齊,功高無量,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天齊,唐代始尊東嶽大帝為“天齊王”。大悲,指東嶽大帝悲憫世人。大願,東嶽大帝救度眾生之宏願。大聖,東嶽大帝智慧超凡、通真達靈。大慈,東嶽大帝慈祥呵護眾生。此贊東嶽大帝之盛德。
(15) 中界至尊、東嶽聖帝、慈光救苦威權自在天尊:此句為東嶽大帝尊號,明代以後,尊東嶽大帝為“慈光救苦威權自在天尊”。
寶訓
東嶽大帝《回生寶訓》
天地無私,神明鑑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使盡,有福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 。
此三者,乃天運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做。衣食隨緣,自然快樂。
算什麼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自速,諦聽吾言,神人監服。
泰山神
泰山神,又稱東嶽大帝、東嶽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泰山神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道教產生後,納入道教神祇系列。晉張華《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之孫也。主召人魂,
東方萬物之始,故知人生命之長短。”道教認為,泰山神“主管人間貴賤尊卑之數,生死修短之權”,“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生主死,百鬼之主帥也”。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封禪泰山,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東封泰山時,封“仁聖天齊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封“天齊仁聖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天齊大生仁聖帝”。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均先在岱廟禮拜泰山神,泰山神地位越來越高。清康熙帝、乾隆帝禮泰山神時,行三獻典禮。元代之後,祭祀泰山神多由皇帝遣官致祭。辛亥革命後,此制遂廢。 明清後,《神異經》中的金虹氏後說載入《道經》。
自戰國以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峻極於天”,向來被古人視為與天相通的登仙之途。然而後來東嶽神卻被視為冥司之主,泰山成為治鬼之府。這種變化是什麼時候以及為什麼會發生的呢?根據已知的材料,還很難作出確切的結論。在西漢的文獻中,未出現過這類記載。但東漢墓中出土的鎮墓券中,常有“生人屬西長安,死屬太山”的說法。
景點
北京東嶽廟位於北京市朝陽門外大街路北,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後裔張留孫籌資修建的,公元13世紀末期時,張留孫被元朝皇帝封為玄教大宗師、正一教主。
後來他決定修建東嶽廟,但工程剛開始他就去世了,於是工程就由他的弟子吳全節完成。從1319年開始修建,到1323年竣工,由皇帝賜名東嶽仁聖宮,作為東嶽大帝的行宮。東嶽廟由正院、東院和西院三部分組成,清朝(1644-1911年)時,東嶽廟第17代道士馬官麟又擴建了東、西兩院。現存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清朝的遺物。正院建築主要有山門、朗門、岱宗寶殿、育德殿、玉皇殿。另有廣嗣殿、太子殿以及阜財殿、太子殿。岱宗寶殿兩邊還有三茅真君祠堂、吳全節祠堂、張留孫祠堂、山府君祠堂、篙里丈人祠堂等。再向後有娘娘殿、斗母殿、大仙爺殿、關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靈官殿、真武殿等。東嶽廟是中國道教兩大派系之一的正一派在華北地區第一大道觀。有殿宇600餘間。東嶽廟主要供奉的是泰山之神東嶽大帝。1995年,東嶽廟被闢為北京民俗博物館,這裡每年舉行春節廟會,有豐富的民俗表演。